败经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国文史  作者:(清)曾国藩  页数:313  
Tag标签:无  

前言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国藩是一个独具魅力的历史人物。曾国藩能文能武,身遭乱世,而独力支撑,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等诸方面多有建树,是中国历史上数百年来不多的治世能臣。他知人善任,治国有术,领军有谋,处世有道,教子有方,留下了大量的传世家书和为政箴言,深受后人的重视和追寻;他功高震主,位压群臣,宦海风险频生,但往往化险为夷,竟以寿终。然而,曾国藩的一生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遭遇了诸多的失败和挫折,他一直是在失败中寻胜机,在困厄中求出路,经过异乎寻常的奋斗和拼杀,才获得最后的成功。可以说曾国藩的成功,是在失败的大山上披荆斩棘,所获实属不易。历尽劫难,在战场上拼杀,在官场上斗争的曾国藩,吃尽了挫折和失败的苦头,他三次自杀未遂,而都被部下救起,人到了欲一死了之的地步,还有什么丢不下呢?这时,他对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刻骨铭心的感悟。他这时有了著写《败经》的设想,并分析总结出:“军事之败有二”、“居官四败”、“家败之道有四”、“身败之道有四”,并写入他的著作中,这样便构思出《败经》的框架。他又深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玄机,总结败、分析败,是为了防败和求胜。他说:“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又说:“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很显然,曾公念败字经,并打算著写《败经》,析败是为了防败,说败是为了致胜,而且在他人生的征程中确实做到了转败为胜而取得了最佳效果。但是,他刚完成《败经》的构想,就告别了人世,这当然是十分遗憾的事情。

内容概要

  《败经》是曾国藩十三套学问中仅为极少数人所知,却最具实用价值一部析败致胜的奇书,包含了曾国藩耗用近乎毕生时间对“败”的深刻理解和刻骨铭心的感悟,而这正是他何以历经千挫百折,一生涉危蹈险,却永立不败的玄机之所在。

作者简介

  李古寅,汉族,1944年12月生,1982年兰州大学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毕业。曾长期担任河南省图书馆业务副馆长。河南省五、六、七届政协委员,被河南省图书馆学会评选为专家学者、古籍整理、历史学学科带头人。其学有本源,治学严谨,于中国古文献开发用功最勤,对目录学、版本学、历史学皆有研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汉代河西民屯结构辨析》、《捻军闻见录手稿考略》等论文数十篇;主编出版《河南省图书馆古籍研究论文选集》、《河南省图书馆中文古籍书目》(集部)、《臣鉴录》、《中国古代刑具的故事》、《中国古代从政谋略》、《盛世女杰史谜丛书》(《大汉天娇窦太后》、《旷世女皇武则天》、《兴国皇后孝庄》)、《河南省市县图书馆古籍善本书联合目录》等书十余部,均受至4学界和读者的好评。

书籍目录

序言卷一 本败 悠悠万事,修本为大。正心养德,砺志自强,居贫穷而养其心,处危难而志不移,忧虞之际,赴汤蹈火,报国复邦,建功立业。此所谓本,本固则胜,忘本必败 忧虞之际 蓄气长智 主敬身强 怠惰事亡 求仁人悦 不仁事多 忧劳兴国 逸豫亡身 诚则能胜 不诚则败 有志事成 丧志业败卷二 显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然而英雄气盛,锋芒毕露。德高被谤,功多遭忌,"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所谓显败,此之谓也隐显方能及远,匿锋所以至大。韬光隐晦,伺机而发,方可无往而不胜 得时大行 背时龙蛇 势要败落 形同贱卒 高言深论 行之不远 漫无审量 出军多败 倔强砺志 日进无疆 最重自立 不贵求人卷三 安败 《诗经》日:"殷鉴不远",以古为镜,居安思危,胜不忘败。忧劳可以兴国,安逸必然亡身 生于忧患,方能死于安乐 天道求缺不可求全 君子之道 泊然无求 势不多使 自然悠久 盛时易逝 衰时即来 花未全开 月未全圆 功成之时 隐退为上卷四 势败 道家祖师老子日:"物壮则老,盛极必衰《易经》日:"日中则昃,月盈则蚀。"此势败之精义。"权不可用尽,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曾公此话,可谓精通阴阳变化之道,深得事物盈虚之理 日中则昃 月盈则亏 物极必反 居安思危 满则招损 亢则有悔 宁为牛后 不为鸡头 昏傲者败 贪诈者亡 战兢则胜 意满必败卷五 靠败 自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起靠山山倒,靠水水流。若欲混迹世上,还得自己靠自己。有道是将军战死随百草,何必马革裹尸还 靠己能胜 靠人必殆 骄奢倦怠 未有不败 逆来顺受 否极泰来 师夷长技 抵御外侮 斗狠者败 积德者强卷六 实败 隐隐约约,虚虚实实,时进时退,时示以弱,时示以强。静若处女,动若脱兔。出其不意,方能取胜。百万雄兵运乎心,而敌难测也。而且,官场如战场,商场如战场,实败之弊,虚实之道,不可不察也 事物变化 虚实相宜 用兵之道 奇正互用 攻其不备 出其不意 弱示之强 强示之弱 勿慕虚名 不求实利 人心中虚 其实无妄 大言不实 实言无华卷七 疏败 古之成大业者,多自克勤细务而来,百丈之楼,基于平地。千丈之帛,一尺一寸之所积也诸葛忠武为相,杖罪以上,亲自临决。晋杜慧度为政,纤密一如治家。此身体力行,治国者之典范,程功立事,目见为效。疏阔失察,事业不成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 事晓则成 人昏业败 高贵者昏 卑贱者明 厚德载物 雅量容人 程功立事 目见为效 不思则昏 昏则必败卷八 愚败 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无兵不足深忧,无饷不足恐惧,人亡政息,国无栋梁之才乃最大的失策。能当一人而天下取,失当一人而社稷危,用人乃社稷安危成败之所系。善用人者胜,不用人则愚,愚则败 ……卷九 奢败卷十 躁败卷十一 急败卷十二 骄败卷十三 智败卷十四 刚败卷十五 仁败卷十六 乱败卷十七 言败卷十八 忠败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汉代的淮阴侯韩信,在刘邦和项羽争霸之始,向刘邦力陈项羽的匹夫之勇和妇人之仁,并根据项羽不据关中,建都彭城而失去地理优势,违背义帝“先入关为关中王”的约定,且赶走义帝,所到之处皆大肆屠戮百姓以及把关中分封给关中子弟恨之入骨的三个秦朝降将等方面的情况,建议刘邦举兵东进,收复关中。刘邦采纳了韩信的建议,任命韩信为左丞相。韩信捉魏王,灭代国,攻赵国,收燕国,败齐国,在刘邦建立汉室基业的过程中立下了盖世之功。韩信自以“天下先”为得意,不以“天下先”为忧虑。不仅不懂得让功劳掩卓行以保全自己,而且自请为齐王,还喧宾夺主地对刘邦说:“陛下只能统率十万兵”,自己则“多多益善”。最终招致了杀身之祸。古代的公卿名相中,不乏聪明之人,他们总是注意把握自己。分寸得当,不使自己光芒太刺人目而使得君王形象黯然。并以此为手段来保全自己,和韩信同朝为臣的萧何便是一例:萧何是最早支持并参与刘邦起事的亲信,在灭楚兴汉的事业中,出谋划策,功劳卓著,论功行赏时,位居功臣之首,汉高祖特许他可以佩剑穿履入宫朝见,以示恩宠。韩信被杀后,刘邦正用兵邯郸。刘邦派使臣拜萧何为相国,封地新增五千户,又赐五百名士卒和一名都尉作为相国的卫队。萧何明白,刘邦对自己心存疑戒,以封赏加以笼络,如果接受了赏赐,就等于接受了死亡。于是他婉言谢绝了封赏,并将自己的家产拿出来资助前方的军队。但这样并没有彻底消除刘邦的猜疑。刘邦出兵平英布,还暗中派人去京城监视萧何。萧何知道自己树大招风,等削平了淮南王,自己必然首当其冲会成为新的打击对象,便率先自毁名声,到处压价购买田舍,放高利贷,造成民怨。刘邦班师回朝,百姓纷纷上书状告萧何,刘邦认为萧何胸无大志,从而在心理上得到一种平衡,打消了对萧何的疑虑。萧何以此换得了自身的安全。越国大夫范蠡在辅佐勾践成就大业之后,隐退到齐国,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耕种。苦心竭力,整治产业,没过多久,财产达数十万。齐国人得知他很有才能,请他出任相国,范蠡叹道:“在家则能积聚千金,做官则位至卿相,这是布衣平民所达到的极限了,长久地享受荣崇的名声并非吉利。”于是归还相印,把财产全部散发,分给友人和乡邻,然后,悄然离去,到陶地定居,终老陶地,世称陶朱公。

后记

我主编的《败经》,是关于曾国藩著作的一部新书,于十年前出版,曾受到不少读者的关注。我接到不少读者的电话和来信,有支持鼓励的,有提出批评的,有纠正错误的,更有不少要求邮购《败经》的,还有读者质问是否变懒不干了。所以,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我们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整编,加工提高,删除繁芜,增添新意。这次修订再版,由李古寅和张蕾主编;闫宏伟、田利、陈素美、胡海鹰、庞清冰为副主编;编委是张蕾、闫宏伟、田利、陈素美、胡海鹰、庞清冰,编委之署名顺序和其撰写内容前后相对应。插图李长松。李卫霞、张永玉参加部分初稿撰写和部分原稿修订。贾晓红、薛文兰、杨静等参加了部分原稿的修订。全书由主编制定体例,分类编目,审校原文,修改初稿,并统稿加工润色,使其浑然一体,总揽其成。但因见闻孤陋,学力所限,我们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类例失范,斧琢欠工,不足地方甚多,切盼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败经(最新修订版)》:珍藏图文本一部耗用了毕生时间有着刻骨铭心感悟的奇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败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往后看,就是东扯西拉的拼凑成一整本书,感觉好像是要把书的内容加厚 !
  •   只看古文,会读出点感觉。
  •   书很好,编排视觉效应不错
  •   帮朋友买的。朋友很久以前看过这本书,很赞!可惜被他人借走未还,一直想重新购买,苦苦寻觅今天终于如愿!
  •   一本乱得叫人无语的书!
  •   讲的就是什么样的事情会导致失败 还有原因和例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