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石晶莹 编  页数:271  
Tag标签:无  

前言

无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还是在西方经济学者的著作中,“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一般是通用的。“政治经济学”一词在马克思以前的许多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已经普遍使用,马克思沿用了这一概念,而且专门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他的巨著《资本论》的副标题也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是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一词,常常被望文生义地认为是既讲政治又讲经济的学科,这是误解。在西方,如德国、法国等国家,“政治经济学”与“国民经济学”是同义的,它是研究整个国家社会的经济问题的。随着社会经济和经济理论的发展,出现了研究经济问题的许多分支学科。一级学科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又各自分出多门二级学科。现在,我国高校所开设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属于理论经济学的一门课程,其阐述的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应成为其他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主要体现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运用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既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多层次和本质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也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及其运行规律,同时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马克思所讲的商品货币理论、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再生产理论、经济危机理论、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和地租理论等,是分析当时资本主义经济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同样,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的这些理论不但不过时,而且是我们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当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指导思想。另外,马克思的有关著作中关于人类历史发展、国家制度等方面的观点也对当今新制度经济学、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面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新现象、新问题不断出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研究的内容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马克思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始终是我们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立足点和工具。只有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立足点和工具,才能使其打下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为今后的理论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实践铺平道路和指明方向。在改革开放前的较长一段时间中,曾将西方经济学称作资产阶级经济学或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一概排斥,简单骂倒。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引进西方经济学,高校财经专业都开设了占很多学分的西方经济学,但我们切忌由过去的“骂倒”变为现在的“拜倒”。西方经济学有值得借鉴和汲取的一些内容与方法,但要看到西方经济学一般只注重现象的描述和比较,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着重于经济问题本质的阐述,具有理论上的深刻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内容概要

本书以《资本论》的逻辑结构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注重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分析,着重阐明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本书理论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重点明确。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能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并打下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为今后的理论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学实践铺平道路和指明方向。    本书主要适用于财经类院校的本科生学习使用,也是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理论学习用书。

书籍目录

导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西方  四、不能用西方经济学取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思考题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 第一节 商品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三、商品的价值量  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 货币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三、货币的形式  四、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  思考题第二章 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 第一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二节 市场经济  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二、市场经济的作用和历史地位  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体现  思考题第三章 资本与价值增殖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三、剩余价值率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的源泉  四、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  三、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和相对工资  四、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  思考题第四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二、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三、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及其不断提高  二、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三、相对人口过剩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及其在当代的表现 第四节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一、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  二、资本积累的历史总趋势  思考题第五章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三、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  二、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思考题第六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一、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  二、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三、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四、生产资料生产较快增长 第二节 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及经济危机的社会后果    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思考题第七章 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分配 第一节 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一、商业资本的形成、职能和作用  二、商业利润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第三节 借贷资本与银行资本  一、借贷资本  二、银行资本 第四节 资本主义信用  一、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二、信用的形式  三、信用工具  四、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五、资本主义信用的新发展 第五节 资本主义地租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二、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及其形式  三、土地价格  思考题第八章 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  一、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二、国际分工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与世界市场  一、资本主义国际贸易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三节 国际价值和国际价格  一、国际价值  二、国际价格  三、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与不平等交换问题 第四节 国际贸易与世界货币  一、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金本位制  二、一战后的金汇兑本位制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  四、牙买加体系  五、国际货币制度变迁与展望  思考题第九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调控  一、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二、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  三、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及手段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两重性  思考题第十章 资本的国际化运动 第一节 资本国际化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国际化的必然性  二、资本国际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资本国际化的表现形式-  一、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二、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三、产业资本国际化 第三节 资本国际化的影响  一、对世界经济的总体影响  二、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三、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思考题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及其调节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一、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调节  一、国际经济调节及其原因  二、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方式  三、资本主义国际经济调节的作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新秩序  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二、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三、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  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思考题第十二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作用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 第二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一、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二、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   思考题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一)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应用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这个规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科学发现。这一发现使人们科学地认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资产阶级学者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看成是许多偶然事件的堆积,看不到历史背后的客观规律性,并且完全用理性、道德、良心等人的意识来解释社会现象,使他们陷入唯心主义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把复杂的社会现象归结为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变化又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变化。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正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规律,从而建立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种德国的经济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二)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研究社会经济关系,“用唯物辩证法从根本上来改造全部政治经济学”,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做的“最重要最新颖的贡献”。”政治经济学运用唯物辩证法来研究生产关系,必须使用科学的抽象法。因为,政治经济学与自然科学不同,“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抽象力是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也是人们头脑对所观察的大量事实或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和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科学的抽象法是运用这种抽象力宋分析客观事物的方法。所谓分析是分析事物的本质及其自身中的矛盾。运用科学抽象法对普遍存在的具体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撇开次要的因素,从中找出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并综合它的各种发展形式及其内在的必然联系,阐明经济范畴,揭示出经济规律。如商品、价值、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利润和成本等经济范畴,便是从理论上表现一定的生产关系的概念,是科学抽象的结果.有了这些经济范畴,就可以建立理论体系,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规律。

编辑推荐

《21世纪经济学教材•政治经济学原理》主要适用于财经类院校的本科生学习使用,也是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理论学习用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政治经济学原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