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基础教程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陈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9-07出版)  作者:陈惇 编  页数:264  

内容概要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比较文学基础教程》是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为提高中文专业本科比较文学教学质量而新编的教材。其主要特点有三:一是它的适用性,即针对本科教学的实际,改变以往比较文学教材以原理阐述为主、过度追求理论深度的编写思路,而是简化理论,加强文学交流史实和文学比较研究的具体论述,用一种新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整合并提升已有的文学知识,自觉提高其比较意识;二是它在保持教材应有的稳定性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注意比较文学在“全球化”时代的特殊意义,吸收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从而展现出不同于以往比较文学教材的崭新面貌;三是在编写体例上,为便于学生掌握重点和深入思考,每节之前有学习提示,每节之后有思考题,每章后面还附有参考资料索引,既为教师备课提供方便,文便于学生作进一步钻研和阅读。全书共六章,在简明说明比较文学的界定、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论述比较文学与文学交流、中西各体文学比较、中国与东方国家文学比较等题目。该教材对提高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质量,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作者简介

陈惇,浙江省湖州市人,1934:年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留校工作。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曾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职,曾作为中国学者代表多次参加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 陈惇长期从事西方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曾写有《莎士比亚和他的剧作》、《莫里哀和他的喜剧》等著作及大量论文,主编《西方文学史》、《外国文学名著精解》、《外国文学史纲要》以及中央电大、自学高考的多种外国文学教材,参编《欧洲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简编》等全国通用教材。80年代以来,又攻比较文学,其教学成果获“北京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所著《比较文学概论》(合著)于1992年获国家级优秀奖,修订版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主编的高教版《比较文学》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另有论文集《跨越与会通》、《陈惇自选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比较文学  第一节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一、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二、比较文学的定义 三、比较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 比较文学在全球化时代的意义 一、全球化与比较文学 二、当代比较文学的目的与宗旨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影响与接受”研究  一、什么是传统的影响研究 二、什么是接受研究 三、流传学 四、渊源学 五、媒介学 六、译介学 七、形象学 第二节 平行研究 一、什么是平行研究 二、文类学 三、主题学 四、题材学 五、比较诗学 六、平行研究的可比性与科学性 第三节 跨学科研究 一、什么是跨学科研究 二、文学与艺术 三、文学与宗教 四、文学与人文科学 五、文学与自然科学 第四节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一、历史实证法 二、美学批评法 三、异同比较法 第三章 比较文学与文学交流 第一节 文学交流是文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比较文学是文学交流的产物 二、清理文学交流的历史与经验 三、文学交流的基本原则 四、翻译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东西方文学交流史择要 一、历史的起点 二、古罗马继承希腊而崛起 三、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产物——基督教及其世界影响 四、阿拉伯—伊斯兰的兴起及其贡献 五、从西学东渐到面向东方 六、“世界文学”概念的提出 第三节 中外文化与文学交流史择要 一、中外文化与文学交流的途径 二、中外文化与文学交流的三次高潮 三、印度佛教的传人及其影响 四、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中国影响 五、中阿(拉伯)文学的双向交流 六、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  七、文学转型与西方影响 第四章 中西各体文学比较 第一节 中西诗歌比较 一、中西诗歌特性比较 二、中西诗歌题材与主题的比较 三、中西诗歌诗体、音律的比较 第二节 中西小说比较 一、中西小说起源比较 二、中西传统小说叙事方式比较 三、中西传统小说结构比较 四、中西传统小说人物塑造比较 第三节 中西戏剧比较 一、中西戏剧观比较 二、中西戏剧基本特性比较 三、中西戏剧结构比较 第五章 中国与东方国家文学比较 第一节 中印文学比较 一、文学传统:历史意识与神话意识 二、文学与现实:人世精神与出世精神 三、文学表现:自然含蓄与冗繁夸饰 第二节 中日文学比较 一、文学题材:明志载道与人情况味 二、文学功能:经国大业与游戏心态 三、文学风格:雄浑壮阔与纤细小巧 第三节 中阿(拉伯)文学比较 一、文学发展:主线融合与多元复合 二、文学内容:世俗精神与宗教精神 三、文学结构:严谨一体与松散组合 第六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国际比较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比较文学发展的初创期 二、比较文学发展的拓展期 三、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 第二节 中国比较文学的贡献 一、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 二、中国比较文学的创新与贡献 附录 关于提高比较文学本科教学质量的几点意见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一章 什么是比较文学 第一节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文化、 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一、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1816年,法国人诺埃尔和拉普拉斯从法语、英语、意大利语和拉丁语文学中选出一部分作品,编成一本教材《比较文学教程》(Cours de LitteratureCompaee),首次使用了“比较文学”这个术语。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耐特出版《比较文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一书,第一次用一种新的视角来概观世界文学的历史与前景。标志着比较文学学科的诞生。“比较文学”这一词语也就成为这门新学科的名称。1931年,中国学者傅东华在翻译法国学者洛里埃的《比较文学史》时,第一次把法文“Litterature Comparee”译为“比较文学”。随着这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兴起,“比较文学”这一名称也约定俗成,被学界所接受。 但是,由于这一名称未能准确而全面地表述学科的性质与内涵,因此不断受到误解和质疑,以至引起争论。这种情况各国都曾发生。在中国,人们有时按照汉语习惯,把“比较文学”简单地理解为“比较”与“文学”两个词的组合,“比较文学”也被理解为“比较的文学”或“对文学进行比较”,这就出现了对该术语本意的误解。为了廓清对比较文学的误解,我们有必要对“比较文学”这一学科名称中的“比较”和“文学”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加以明确的说明和界定,以求对比较文学学科有一个正确认识。 广义的“文学”包括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两个方面,前者包括作家、作品及创作过程,后者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比较文学”所指的“文学”不是前者,而是后者,即文学研究。我们搞比较文学,不是去进行文学创作,不是像有些人所误解的那样用比较的方法去写诗、写小说,而是以比较为途径进行文学研究。总之,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这是我们认识比较文学这门学科首先应该明确的基本观点。 那么,能不能说比较文学就是“对文学进行比较”?是不是只要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文学研究,就是“比较文学”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比较文学当然离不开比较,没有比较就无所谓比较文学,但是仅仅有了比较,也不一定就是比较文学。在这里,我们必须对一般方法论意义上的“比较”和比较文学所说的“比较”加以辨析。 比较,或说对比,是进行各种研究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运用的一种方法。在学术研究中,比较方法也是一种普遍运用的研究方法,并非比较文学所专有。就文学研究而言,我们研究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或者对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等作系统研究时,都可以用比较的方法,但这不一定就是比较文学。那么,比较文学的“比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它和一般方法论意义上的比较有什么不同呢?

编辑推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比较文学基础教程》是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为提高中文专业本科比较文学教学质量而新编的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比较文学基础教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