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问题方法论研究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健  页数:278  
Tag标签:无  

前言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使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城市化水平大幅度上升;社会福利保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思想解放和体制变革使社会更加民主、开放。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蜕变为一个以信息科学为引导的工业化国家。这一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为城市发展和建筑设计搭建了一个巨大的舞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专业人士的不懈努力使城市这一物质载体基本满足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了产业和人口转移的要求。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人口的大规模转移,使我国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发达国家发展轨迹、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30年作为中国发展的重要节点,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所取得的成就和国家的成长,也应该理智地认识“摸着石头过河”所包含的对未知的探索精神和对未来的谨慎态度。也许是我们对“快速发展”的准备不充分、对“快速发展”应对策略的不完备,所以,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又面临新的困境:发展需求与生态压力、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全球化的冲突;城市快速扩张与城市运行效率下降的问题……。就城市建设而言,如何实现由“城市制作”向“城市创造”的提升成为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新挑战,回应这样的挑战,需要我们在新的发展时期从多层面、多视角去研究中国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学术研究和理论突破,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学术体系,指导中国城市的健康、协调发展。

内容概要

本书以法则问题的研究方法为脉络,较详尽地梳理了西方建筑理论的变化与发展历程,试图总结出一套可以供中国建筑界理解的理论思考体系,以便反思过去,展望未来。本书资料丰富,条理清晰,论证充分,对许多理论问题都作出了思辨的探讨,对全面认识和理解西方建筑理论的演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也可以为目前国内建筑学界的学术讨论提供一些思考的线索。        本书适于建筑史与建筑设计理论方向的研究生和教师,也适合建筑师,甚至文化史和艺术史研究人员使用.对建筑、文化、文学等感兴趣的一般人文读者,也可以阅读。

书籍目录

总序序序二前言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方法和目的  1.3 概念层次  1.4 叙述方式2 人文主义传统与比例理论  2.1 作为起点的维特鲁威    2.1.1 《建筑十书》概述    2.1.2 还原、隐喻、类比和分类      2.1.3 六个基本概念的辨析与诠释    2.1.4 建筑法则的数学方案  2.2 阿尔伯蒂:文本诠释与新的起点    2.2.1 诠释与实证:人文主义新传统  2.2.2  自然范型与生物类比    2.2.3 分类:学科定义与“个性说”  2.3 文艺复兴盛期的建筑理论    2.3.1 菲拉雷特的还原、类比和虚构    2.3.2 乔其奥:作为论证手段的人体类比    2.3.3 文学体裁与想象力:克罗纳的梦中之旅    2.3.4 理智和圣启之间:维拉潘多与所罗门圣殿    2.3.5 古典文、本的再阐释:维特鲁威著作的译本  2.4 文艺复兴晚期的建筑理论  2.4.1  塞利奥和维尼奥拉:经验主义方法的悖论    2.4.2 帕拉第奥:延续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2.5 方法论小结3  美学转向和功能主义转向  3.1 法国:从绝对主义走向相对主义    3.1.1 最初的学习和历史性预演    3.1.2 顶点与转机:法兰西建筑学会内外的争论    3.1.3 相辅相成:美学转向与功能主义转向    3.1.4 新理论与旧传统:令人惊异的综合  3.2 18世纪的意大利建筑理论    3.2.1 洛多利的还原和类比    3.2.2 皮拉内西的虚构和真实      3.2.3 米利萨:18世纪建筑理论的综合  3.3 方法论小结4 图像研究、物体诗学与道德批评  4.1 建筑革命与作为开端的图像研究    4.1.1 部雷的还原、分类、虚构和类比    4.1.2 勒杜的伦理学类比与虚构的类型学  4.2 实证主义,抑或是物体诗学    4.2.1 建筑学教程:迪朗的分类和还原      4.2.2 实证与虚构:基于历史学研究的范式变革    4.2.3 勒一迪克的体系化论述及其方法      4.2.4 唯物主义与艺术意志:森佩尔的分类与还原  4.3  伦理学类比与道德批评:19世纪的英格兰建筑理论    4.3.1 普金的宗教性伦理学类比和论证修辞    4.3.2 拉斯金的还原、类比、分类和隐喻    4.3.3 艺术的社会条件:莫里斯的类比和虚构    4.3.4 其他20世纪建筑理论的开启者    4.4 方法论小结5 现代建筑理论:乌托邦的宣言书及其破灭6 虔诚之思与无思想的等待7 结语参考文献人名索引书名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在近代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压迫下,建筑理论面临着来自学科内外的诸多置疑。有人怀疑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甚至否认建筑理论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从维特鲁威(Vitruvius,公元前1世纪)到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的建筑理论家却宣称建筑学是出现最早的,也是居于第一位的艺术与科学,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最终目的。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研究方法方面。人们通常认为,理论研究的权威性来自严谨、一致、明晰、客观的研究方法,因为过于主观,建筑设计不适合进行学术研究,也不适合使用大学承认的两个主要研究模式,即历史和科学的研究模式。在实际研究中,建筑设计领域的论文也经常因为缺少实验、数据和公式,缺少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而被各种工程技术类与社会科学类刊物拒之门外。  决然相反的两种看法使我们不得不进行思考:问题出在哪里?  大致说来,这与建筑学本身的学科特点有关,因而不存在一个简单化的解答。本书试图从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的角度来探讨建筑学学术研究所具有的特点、并在广泛的相容性前提下论证该学科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换言之,建筑学是一门可以具备最大理性和创造性的学科,只是其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有着一定的区别,因此,一旦把它们放在人类认识世界的整体特性中,这种区别就是非常微小而且耐人寻味的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法则问题方法论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