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跨界水污染治理机制研究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德春,华坚,周燕萍 著  页数:197  

内容概要

  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界水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该地区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治理是当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黄德春、华坚和周燕萍编著的《长三角跨界水污染治理机制研究》将长江三角洲跨界水污染治理作为一个兼有经济学和政治学特征的命题来加以交叉研究,将长江三角洲跨界水污染治理机制视为介于行政方式和市场方式之间的第三种机制,并做了有益的探索。  《长三角跨界水污染治理机制研究》全面总结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理论基础,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现状和现有治理机制,借鉴国际、国内跨界水污染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界水污染治理的机制建设目标,构建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界水污染治理的交易机制、生态补偿机制、预警应急机制,并给出了相关的实施政策建议。  《长三角跨界水污染治理机制研究》结合大量案例进行分析,可读性较强,相关政策建议可为中央及地方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长三角跨界水污染治理机制研究》可供水利、环保行业从业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以及关心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广大社会公众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黄德春,男,1966年2月出生,江苏海安人。河海大学管理学博士、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美国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大学访问学者,河海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与国际贸易学系主任。主要从事产业发展与环境经济、金融与投资研究。近年来出版专著2部、参编2部,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y”、《中国工业经济》、《预测》、《江海学刊》、《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多篇;主持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基金项目及纵向课题数十项,获奖10多项。  华坚,女,1974年9月生,江苏南京人。河海大学博士,美国University of South Dakota.University of Alambana in Humstiy访问学者,河海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环境金融研究。主持参与省部级基金及纵向课题数十项,获奖多项,发表论文近20篇,主编教材1部。  周燕萍,女,1983年11月生,江苏无锡人,河海大学硕士,就职于中国银行长春分行。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一、研究背景二、研究意义第二节 国内外跨界水污染研究综述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三、以往研究的不足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一、研究内容二、研究思路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二章 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跨界水污染概念界定及其特征一、跨界水污染概念界定二、跨界水污染的特征第二节 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理论基础一、公共治理理论二、资源治理理论第三节 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环境经济学基础二、公共物品理论二、外部性理论三、稀缺性理论第四节 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制度经济学僚础一、制度的功能二、产权理论与科斯定理第三章 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界水污染现状分析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界水污染概况一、太湖流域的水污染现状二、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水污染现状三、钱塘江流域的水污染现状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界水污染特征一、长江三角洲跨界水污染污染源的分散性和多样性二、?江三角洲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复杂性三、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界水污染的实质是经济利益的竞争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界水污染的危害一、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界水污染对周边居民生存的影响二、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界水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三、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界水污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第四章 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界水污染治理机制现状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界水污染治理进程一、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进程二、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进程三、钱塘江水污染治理进程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界水污染治理现状剖析一、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组织机构二、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现有机制三、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界水污染治理的成效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现有治理模式分析一、浙江省德清县模式二、浙江省金华市与磐安县合作的异地开发模式三、浙江省东阳市与义乌市水权交易模式四、江苏省南通市与苏州市水权交易模式五、现有治理模式分析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界水污染治理面临的问题一、缺乏有效的排污权交易机制二、生态补偿仅限于经济补偿三、紧急预警机制需要加强合作四、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完善第?章 国内外跨界水污染治理机制借鉴第一节 国外跨界水污染的治理机制一、莱茵河跨界水污染治理机制二、五大湖地区水污染治理机制三、多瑙河跨国水污染治理机制四、美国田纳西河跨界水污染治理机制五、英国泰晤士河跨界水污染治理机制六、意大利波河流域跨界水污染治理机制七、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跨界水污染治理机制第二节 国内跨界水污染的治理机制一、淮河水污染的跨界治理机制二、松花江水污染跨界治理机制三、闽江水污染跨界治理机制第三节 国内外治理机制的借鉴一、国外跨界水污染治理机制借鉴二、国内流域治理经验借鉴三、国内跨界水污染治理机制的不足第六章 长江三角洲跨界水污染治理机制目标分析第一节 机制的目标分析一、协同治理机制的目标二、水污染纠纷协调机制目标三、水排污权交易机制的目标四、生态补偿机制的目标第二节 信息共享机制的完善一、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二、省市部门的监管机制第三节 完善组织机制,统一协调一、完善组织机制二、完善的组织机制的目标第七章 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界水污染治理交易机制第一节 排污权交易的内涵一、排污权交易的概念二、长江三角洲地区排污权交易设置原则三、长江三角洲地区排污权交易构成体系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地区排污权交易一级市场结构一、制定完善的排污权交易法规二、合理环境目标下的总量控制三、长江三角洲地区排污权初始分配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地区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结构一、基于“等贡献值”原则的排污权交易规则设定二、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具体内容三、长江三角洲地区排污权交易市场运作模式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地区排污权交易市场运作保障一、建立管理办法,规范交易秩序二、注重技术支持,提高监控水平三、加强监督管理,保证交易效果四、组建交易机构,健全法规体系第八章 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界水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第一节 跨界水污染生态补偿内涵一、跨界水污染生态补偿的概念二、跨界水污染生态补偿的原则三、跨界水污染生态补偿的机理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地区源头水土涵养补偿机制一、相关利益主体分析二、水环境保护成本测算三、流域生态补偿公共基金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地区邻界水域双向补偿机制一、相关利益主体分析二、水资源价值评估测算三、邻界水域联合监测第九章 长江三角洲地区突发性跨界水污染预警应急机制构建第一节 突发性跨界水污染事故分类和特点一、事故分类二、事故特点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突发性跨界水污染事故预警机制一、联合预警系统二、预警识别和诊断三、风险评价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突发性跨界水污染事故应急机制一、制定应急处理预案二、应急组织机构三、应急分级四、应急监测五、应急处理措施第十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一节 结论第二节 政策建议一、设置统筹管理的治污机构二、加强流域生态保护立法与执法三、完善行政考核制度四、加强公众和民间保护组织广泛参与五、建立流域上下游协商平台六、推进流域内异地开发七、建立流域跨界环保仲裁制度八、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五)现行管理体制不能有效解决经济与环境间矛盾  政府间区域环境合作的可能源于环境责任压力、非零和博弈利益驱动力的双重作用。近年来,我国致力于全球及区域性环境改善,积极参与了国际环境合作。而国内行政区划间的环境合作进展缓慢,主要是省级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合作,跨省、市的,以区域为平台的区域环境合作仅处于构思酝酿阶段。  现行环境行政管理体制要求本地政府对本地环境负责,这很容易形成只扫门前雪的心理。这种心理对环境治理,特别是对由于跨界污染而引发的环境问题的解决无益。通过改变独善其身的环保思想,树立自己的利益是建立在他人利益基础之上的意识,在互利互信基础上合作,可以使区域整体的环境利益最大化。因此,各地的环保战略才能够得以有效实施,环境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环境合作有利于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竞争与环境保护矛盾。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一个完全互补的产业链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且产业结构的趋同引发的竞争将长期存在。加之以GDP和财政收入最大化导向的竞争,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地方,特别是经济水平较差的小城市以吸引投资为目的,不惜牺牲环境利益追求经济目标的做法,加强地区间的合作和相互监督无疑会对此类现象起到扼制作用。  ……

编辑推荐

  黄德春、华坚和周燕萍编著的《长三角跨界水污染治理机制研究》以制度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界水污染发展历程及其成因和危害,借鉴国内外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相关经验,力图从多角度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水污染治理机制。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水污染治理机制的治理目标,从排污权交易机制、生态补偿机制以及预警应急系统三个角度,构建一个完整的长江三角洲水污染的治理机制。最后在此基础上给出长江三角洲跨界水污染治理的政策建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长三角跨界水污染治理机制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