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选择及典型案例研究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作者:胡继妹  页数:180  

前言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和居民收入仍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从109655亿元增长到183085亿元,增长了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860元增加到10493元,增加了5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366元增加到3255元,增加了37.6%。此外,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也十分明显,2005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2001年的15.2%下降到12.6%,农村人口的比例从2001年的62.3%下降到57%。然而,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也进一步显现出来。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益凸显,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引起广泛关注,各种形式的人民内部矛盾时有出现。这些情况表明,我国正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互相交织、复杂多变的关键时期。  在这样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各种挑战。在各种挑战中,“三农”问题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人地矛盾、粮食产不足需、农民权益亟待加强保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都反映了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农业和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正日渐具备。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内容概要

  在这样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各种挑战。在各种挑战中,“三农”问题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人地矛盾、粮食产不足需、农民权益亟待加强保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都反映了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作者简介

  胡继妹,1965年生,浙江省湖州市人。原杭州大学哲学学士,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研究生,浙江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中共浙江省湖州市委党校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副教授。主要研究区域经济比较与发展、农村发展等。先后在《浙江学刊》、《城市发展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浙江省规划课题2项、浙江省委党校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课题多项。

书籍目录

1 导言1.1 国内相关研究及其评述1.2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1.3 研究思路、方法和结构2 样本选择:为什么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2.1 湖州新农村建设的可借鉴性2.2 湖州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性:湖州模式3 荻港村:具有深厚文化积淀村庄的新农村建设之路3.1 村庄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的重要依赖3.2 荻港村的个案研究3.3 荻港村新农村建设的启示4 杨墩村:“部省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4.1 “部省共建”的背景:农业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434.2 杨墩村的实证研究4.3 “部省共建”模式的局限性5 大港村:“村企共建”的新农村建设之路5.1 “村企共建”: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5.2 大港村“村企共建”的显著特征5.3 大港村“村企共建”的成效及限度6 迂迢村:山区贫困村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之道6.1 山区贫困村:独特的村庄基础6.2 因地制宜的新农村建设方案6.3 迂迢村新农村建设的启示7 父子岭村:壮大集体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支撑7.1 村级集体经济: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7.2 父子岭村的成功实践7.3 父子岭村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的困惑及出路8 章家埭村:城郊结合部村庄的新农村建设之路8.1 城郊结合部村庄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8.2 章家埭村的个案研究8.3 章家埭村新农村建设的启示9 赵湾村:“穿衣戴帽”型的村庄整治及民主制衡机制9.1 村庄整治:不宜大拆大建9.2 赵湾村的成功实践9.3 赵湾村新农村建设的启示10 高家堂村:生态型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10.1 生态型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与意义10.2 对高家堂村生态化建设的描述10.3 高家堂村生态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11 沈家墩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11.1 民主法治村创建的背景与意义11.2 沈家墩村的个案研究11.3 沈家墩村的启示12 结论与展望12.1 若干结论12.2 若干展望附录附录一:湖州市简介附录二:中共湖州市委办公室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全市村庄环境建设的意见附录三:湖州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州市村庄环境建设考核验收标准附录四:中共湖州市委办公室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实施意见附录五:湖州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6.1.1 落后的经济基础  迂迢村位于安吉县西北部的良朋镇境内(安吉县是著名的“中国竹乡”,毛竹蓄积量和商品竹均名列全国第一。位于灵峰山麓的竹子博览园,占地600余亩,各类竹种300余种,被誉为“世界一流的竹种园”),村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全村四周群山环绕,沿村界分布着东坞、大岭头、石头岭、牙山等山峰。1998年以前全村只有一条通往村外的机耕路。“迂迢”两字也因村庄的地势、水势,因路形迂回且千里迢迢故而得名。全村总面积1.18万亩,其中毛竹林8000余亩,耕地1000亩,人均耕地仅0.6亩,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山区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与利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1998年以前,迂迢村跟外界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村委会的一部摇把子电话,村内既没有安装程控电话,也没有实现有线电视入户。老百姓信息闭塞,文化生活枯燥。村干部和村民思想观念落后,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更谈不上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当时连村委会办公学习、服务群众的场所都没有,全村农电农网改造更是难上加难,这导致全村长期电力不足,个私经济难以发展)。农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人均15元,村集体内外负债9.5万元,全村仅有一家个私企业即毛竹拉丝厂(1998年以前)。  6.1.2 良好的乡风文明  尽管经济发展落后,但是,迂迢村人文景观颇多,目前还保存良好的人文景观就有:(1)明朝朱皇帝先锋大将军康茂才的故里。(2)昌硕重生洞,此乃吴昌硕大师的避难之地。140年前,遥远曲折的迂迢村庇佑了躲避战乱的一代艺术大师吴昌硕,成为他劫后重生的福地。迂迢村的石苍坞“重生洞”,便是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当年躲避战乱的所在。“重生洞”三字乃昌硕大师的孙子吴长邺先生亲笔书写。(3)徐世春(即徐五老爷)的故里。徐氏故居虽历经几个朝代,目前仍完好无损。  也许是受昌硕大师遗风的熏陶,迂迢村人酷爱书画艺术,以书画文化为魂、为艺、为乐。“白天握锄头,晚上舞笔头”已成为村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村里已经拥有数十问村民书画创作室,如“野梅轩”、“崇如馆”、“大雅堂”、“泉石斋”、“晓石斋”、“山石斋”等。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选择及典型案例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