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迁移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曹宝龙  页数:311  字数:307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与课程相关的三个核心概念知识、学习和迁移为论述重点,介绍了一百年以来主要的迁移理论和一些著名的迁移研究,并以作者从教的高中物理为研究学科,介绍了迁移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学科教学中迁移的影响因素、规律、方法及学科应用;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个角度介绍了主要的学习理论;以理解教育目的需要考虑,阐述了近百年来主要的知识观流派对教育的影响及知识观的相互影响与发展的轨迹;同时,从知识的本质与测量两方面论述了基础教育中教育测量的方法,并介绍了国际学生评价计划PISA的理论框架与和测试案例。本书适用于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

作者简介

曹宝龙,1960年5月出生于富阳。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982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物理系。2000年评为浙江省特级教师。200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2006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主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迁移的概念 第二节 学习的概念 第三节 知识的概念 第四节 学习迁移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主要迁移理论 第一节 早期迁移理论 第二节 认知迁移理论 第三节 建构主义学习迁移理论 第四节 迁移理论的评述第三章 迁移的影响因素与迁移规律 第一节 迁移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迁移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三节 学科教学中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第四节 学科教学中学习迁移的规律 第五节   学科教学中学习迁移的方法 第六节 学科教学中学习迁移的应用第四章 主要学习理论 第一节 关于学习的问题 第二节 早期学习理论的研究 第三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六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五章 知识观的发展 第一节 知识观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科学主义知识观 第三节 人文主义知识观 第四节 实用主义知识观 第五节 要素主义知识观 第六节 永恒主义知识观 第七节 结构主义知识观 第八节 人本主义知识观 第九节 建构主义知识观 第十节 认知主义知识观第六章 学力理论与知识测量  第一节 学力理论  第二节 知识的测量  第三节 国际学力测试PISA简介  第四节 PISA 2006测试理论的构建  第五节 PISA 2006对科学能力的定义与架构  第六节 PISA对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启示  第七节 PISA 2006对“科学态度”培养和测量的启示附录1 学习迁移的研究方法例说附录2 PISA测试题案例分析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  学习与迁移的对象是学习者所需要的知识,这种(广义的)知识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等日常活动中能动性地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我们从事教育的人有时会提出一个基本问题: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考察几个问题。一是我们学习的知识是什么,即知识的本质是什么?二是学习的机理是怎么样的?三是作为学习行为的主要形式的迁移的本质是什么?这三个问题汇集起来回答的是学习的原理、方法和策略问题。  提高学习效率是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而提高效率需要我们理清与学习相关的基本因素。搞清知识的本质有利于提高学习对象的准确性,体现学习成果的真正价值;理解学习的原理有助于师生探索和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探索迁移的原理和方法有助于培养与提高思维的能力。因此,本书意在研究三个基点:知识、学习和迁移。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学习。我们可从几个方面来考察学习。从学习的外延来说,首先,学习是人与动物共同具有的行为;其次,动物的学习和人类的学习都是有层次差异的,有动物的低级学习,有人类的简单学习与复杂学习。当然学习可以在社会的生产、生活和科技等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也可以在人的一生的任何一个阶段中进行。从学习的内涵来看,一般认为学习就是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经过内化而获得经验并外化为行为表现的活动。学习的结果是促进学习者身心更好地发展。因此,学习活动应包括学习的主体、客体和学习活动的结果三个基本要素,即学习就是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经过内化而获得经验并外化为行为变化的活动,这就是学习的实质。  迁移(transfer)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话题。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迁移。因此,迁移的研究是心理学家与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课题。一个多世纪以来,全球的心理学家与教育家们对迁移现象进行了坚持不懈的研究。人们用各种实证的方法对迁移的有效性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迁移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迁移研究的结论与理论也争论不休,始终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尽管这样,迁移研究对教育的影响与促进作用则越发强烈。因此,对迁移的研究与它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从来没有因此而停止。  迁移是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所有学习活动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实现迁移。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是为了顺利实现远迁移(far trans—fer)。远迁移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基本概念能否运用到学生今后遇到的问题,亦即知识能否运用于问题解决中。因此,懂得引发迁移的学习经验尤为重要。教育者希望学生将课程内的某一知识迁移到另一个问题,今天学习的知识迁移到今后,从学校学习的知识迁移到家庭,从学校学习的知识迁移到工作中(John D.Bransford,Ann L.Brown&Rodney R.Cockin9,1999)。如果学生不能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去,那么任何学习都应该说是失败的,都没有存在的必要。在学校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追求的、学生所需要的东西不仅仅是在课堂中简单地理解和识记的知识,而是希望这些被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发挥长期的效果,即能迁移到其他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去。  迁移现象无处不在,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学习的结果就会产生迁移,即新旧学习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从来不存在相互之间不产生影响的学习。而且,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中或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也是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可以说,迁移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无所不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作用突出表现在:  首先,迁移是有效学习的标志。由于两种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不可能在时间上完全一致,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所以任何学习必然依赖于先前的学习,并影响着后来的学习。于是有研究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迁移,如果不能从一个情境迁移到另一个情境,学习就无法进行。迁移一方面使已获得的知识在新的学习情境中得到应用,从而产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只有通过迁移,才能使已有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检验、充实和熟练。如果学生在先前的学习中已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那么后继学习的效率就会更高,理解就会更深;相反,如果学生没能掌握先前所学的知识,那后继学习的效率就会降低;如果学生对先前所学的知识产生错误的理解,则会对后继学习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怎样衡量呢?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把先前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后继的学习中去,不能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新问题,那就不能说已经完成了培养和发展能力的任务。只有在一种学习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时,才能说我们完成了这个任务。所以说正迁移的产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是衡量学生对不同学习情境的适应能力和解决新问题能力的重要标准。因而,教师应该把发展正迁移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用正迁移是否广泛运用作为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真正标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正迁移的广度与深度等品质就是学生能力获得的重要标志。因此,正迁移是教与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实现方法或途径。  其次,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要有效地解决问题,除需要一些基本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外,还需要应用头脑中已有的经验。能否准确、有效地提取有关经验来分析、解决目前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迁移的问题。对专家与新手的大量对比研究表明,个体在形成问题表征、确定解题路径、执行解题计划时,都受到原有经验的影响。某一领域的知识、技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试想,若某领域的专家去解决不熟悉的其他领域的问题(如物理学专家解决医学问题),则会显得束手无策。这说明脱离具体的知识、技能来强调问题解决是不可行的。在课堂情境中,大部分问题的解决是通过迁移来实现的。能否将原有的经验迁移到目前的问题情境中,直接决定了能否解决问题。  再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前提条件。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经验储存于头脑中,而是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境中。只有通过广泛的迁移,原有知识经验才得以改造,才能够概括化、系统化,使原有的经验结构更为完善、充实,从而广泛、有效地调节个体的活动,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迁移的结果使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得以优化,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能力。  第一节 迁移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中迁移一词的意义是:先前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对新学习与获得的影响(Gick&Holyoak,1983)①;或者从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冯忠良,1992)②;还有人说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所产生的某种影响(周谦,1992)③。Mayer和Wittrock(1996)认为,只要先前学习的知识影响当前的学习或当一个先前解决的问题影响了新问题的解决方式时,迁移就产生了。④Ertmer和Newby(1993)则认为迁移是指用新的方式或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已经习得的知识,也是指已有的学习如何影响新学习。⑤也有人将它定义为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陈琦,1997)。Sternber9认为,迁移是指将知识从一个问题或情境中迁移到新的问题中(Sternberg et al,2002)。⑦Brunet则把迁移看作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事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迁移来自于概括,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情境可以使得行为在共同要素中实现迁移。而根据认知理论,迁移同信息如何贮存在记忆中直接有关。当学习者知道在不同的情境中如何运用知识,那么就发生了迁移。建构主义则主张:通过让学习者参与到一个有意义情境中的真实任务,就能实现迁移(Ertmer&Newby,1993)。  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也称积极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包括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活动所需的时间或练习的次数减少,或是另一种学习的深度增加或单位时间内的学习量增加,或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者顺利地解决了面临的问题等情况。如小学数学的学习保证了中学代数的学习,数学知识的学习保证了物理中有关计算问题的解决。摩托车骑手对道路情况的判断能力有助于他(她)学习汽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学习与迁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