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谁尽东西界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段怀清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04出版)  作者:段怀清  页数:27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苍茫谁尽东西界:论东西方文学与文化》多为学术文化随笔、书评、序跋,内容多关涉中西文学及跨文化对话交流。具体有:《赛珍珠的诺贝尔文学奖》、《一代人的冷峻良心:奥威尔的思想遗产》、《俄罗斯曾经的激情与道德想象力:关于启蒙者罗亭》、《新英格兰的文学知识分子》、《“离开这里,这就是我的目的”——卡夫卡的文学写作》、《雷蒙德·卡佛小说中的“底层”叙述》等二十五篇。

书籍目录

赛珍珠的诺贝尔文学奖 一代人的冷峻良心:奥威尔的思想遗产 俄罗斯曾经的激情与道德想象力:关于启蒙者罗亭 新英格兰的文学知识分子 “离开这里,这就是我的目的”——卡夫卡的文学写作 雷蒙德·卡佛小说中的“底层”叙述 比较文学之道——兼评《比较文学之道:艾田伯文论选集》 中国人的浪漫史:重新叙述中国及其文化寓意——以F.H.巴尔福《远东漫游》文本分析为中心 迟到的拜读与批评:侯建先生《欧文·白璧德在中国》读后 罗塞尔·科克与20世纪的保守思想——兼评罗塞尔·科克的《保守心灵》 比较者与比较学——兼评“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 苍茫谁尽东西界?——王韬《漫游随录》、《扶桑游纪》读解 从中西文化交流处与民间草根文化生态之变迁处着手——王尔敏《近代文化生态及其变迁》读评 范存忠与爱默生 梅光迪对卡莱尔思想的解读阐释 曾觉之与普鲁斯特 张荫麟与《浮士德》 戴望舒的一封法文信及其他 徐志摩与“新文艺丛书” 大学之道:马一浮与欧文·白璧德 《天下》英文月刊影印前言 《中国评论》前言 《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译后记 《白璧德与中国文化》后记 《与晚清中英文学交流》后记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但这并不完全等同于一种问题意识,即我们遭遇到了怎样的问题,以及该如何因应和解决问题,不过又与这样的问题相关,甚至他往往也在文字中将问题提了出来,但问题的出现和解决,似乎都带有卡夫卡式的荒诞意味。也就是说,卡夫卡真正关注的,依然不是问题本身(无论是问题的出现还是解决),而是问题背后的“存在”:生命的当下处境。这才是卡夫卡和他的文学赖以生成的最坚实的基础。我们可能找到一次性地找到解决这一个问题的方法,甚至也警示自己或者他人不要再去重蹈覆辙。但我们依然在生活的洪流之中而无法脱身,只有卡夫卡的文字中那种“无法脱身”的存在感,那种“莫名其妙”而又“置身其中”的当下意识,才具有将我们从生活的洪流中暂时脱离开来的可能,也只有在此时此地,“我”也才第一次成为“我”而不是被生活裹胁湮没的“他们”中的一个。 但卡夫卡又不是那种追求强烈的启蒙意识的先知预言作家,哪怕他的文字事实上足以让他放心安逸地处于这样的地位。他的写作甚至“主观”上并不是为了去像一个生活或者思想的强者那样启蒙谁,在卡夫卡这里,作家和文学写作,都是一种“弱”的存在和表现。在与一位青年作家的谈话中,他曾经这样阐释过自己对于作家和文学写作的观点: 您把作家写成一个脚踏大地、头顶青天的伟人。这当然是小资产阶级传统观念中一幅极普通的图画。这是隐蔽的愿望的幻想,与现实毫无共同之处。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强烈。对他本人来说,他的歌唱只是一种呼喊。艺术对艺术家是一种痛苦,通过这种痛苦,他使自己得到解放,以便去忍受新的痛苦,他不是巨人,而只是生活这个牢笼里一只或多或少色彩斑斓的乌。 卡夫卡这里所谓的“弱”,应该具有现实和抽象意义上的双重内涵。这是一个处于困境和荒谬之中的生命主体,但被困在了沮丧和失败的牢笼之中。而对于这只牢笼里的“鸟”,卡夫卡还有更多文字来描述它的“处境”:它的翅膀剪掉了,这是真的。

编辑推荐

《苍茫谁尽东西界:论东西方文学与文化》为段怀清教授长期研究中国与西方文化、文学比较的集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苍茫谁尽东西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