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海滨  页数:40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宋代以后,浙江是中国的文化大省。“文化之邦”的含义,不仅包括精英文化方面的繁荣,还包括通俗文化的方方面面。《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运用文化地理学的视角,以学术(儒学学派及进士数量)、风俗(民间信仰、节日、婚姻、丧葬习俗、堕民、九姓渔民)、方言与戏剧等文化要素为切入点,对近世时期(宋元明清)浙江的文化区域特征与地域差异展开具体而深入的描述、分析、总结,解剖其形成、发展、成熟的自然与人文背景,并挖掘其深层次的制约机制。在此基础上对浙江地域文化进行了文化区划,揭示了区域文化中心的变迁轨迹。《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为认识中国各地传统地域文化及其形成机制提供了一个典范,也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朱海滨,1968年10月生,浙江义乌人。199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1992-1998年就读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先后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导师周振鹤)。1998-2003年留学日本,再获大阪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导师滨岛敦俊、片山刚)。2004年7月起被聘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教授。擅长于历史文化地理、社会文化史研究,已出版专著《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近世浙江民间信仰研究》(2008年)、译著《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2008年),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主持多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近世时期影响浙江区域文化的背景因素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第二节 地理区位及交通第三节 政治中心南迁与移民第四节 行政区划沿革第二章 近世浙江学术文化(儒学)的区域格局及变迁第一节 近世时期儒学学派及学者的地理分布第二节 近世时期进士分布的时空变迁第三章 近世浙江民俗的区域特征及地域差异(上篇)第一节 民间信仰的区域特征及地域差异第二节 岁时习俗的区域特征及地域差异第四章 近世浙江民俗的区域特征及地域差异(下篇)第一节 婚姻习俗的区域特征及地域差异第二节 丧葬习俗的区域特征及地域差异第三节 堕民(丐户)的分布及其来源第四节 九姓渔民的来源第五章 浙江方言与地方戏剧的分布第一节 方言的分布及其形成背景第二节 南戏的起源及明代戏剧声腔的分布第三节 清代地方戏的分布格局第六章 近世浙江综合文化区划及区域中心城市第一节 文化区划方法第二节 浙江文化区划第三节 区域中心城市及其变迁附录一、附表二、附图征引文献目录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区域文化地理学研究中,尽管对具体文化要素的地理分析已逐渐成为共识,但在中国文化地理学界,仍然存在着一种误区,即认为文化地理学是由部门地理叠加而成,如张步天所著的《中国历史文化地理》一书把中国文化地理的研究分为历史方言地理、历史民俗地理、学校与人才分布地理、历史宗教地理、历史艺文地理等部门地理①。张著实际上把区域文化地理理解为由部门地理组成。笔者认为,这种研究方法片面理解了文化概念。尽管关于文化的概念纷纭繁复,但对于什么是文化却是相对明确的:“举凡人类生活方式的各个侧面无不属于文化的范畴。”⑦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三个层次。如果把区域文化地理理解为由部门地理组成,就势必会把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内容排斥在外。事实上,文化地理学也是把工业、农业、商业、交通等视为文化现象的,因而它们也是文化地理的研究对象,只是文化地理所运用的是文化学方面的视角,把它们视作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来理解,它的研究方法不同于工业地理、农业地理、商业地理、交通地理,它所侧重的是从文化现象这一视角来解释、考察。著名学者陈正祥在《中国文化地理》一书中,把方志、城市、黄河、运河、黄土高原、地名等都列为研究对象,笔者认为这种思想是可行的。虽然这些要素都是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但如从历史文化这一角度来透视,并运用文化分析的方法,它们仍可成为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无独有偶,司徒尚纪《广东文化地理》一书中,除了方言、风俗、宗教等文化要素外,还把农业土地利用、聚落、地名等作为区域文化地理的研究对象。

后记

本书是以笔者1998年度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历史文化地理研究》为基础修改而成的。在博士论文从收集资料到出版成书往往也就数十个月的速成时代,拖了十几年,我才将这位“丑媳妇”引领到诸位“公婆”的面前,委实是为“世界上80%以上的人患有拖延懒散病”这一新的心理学理论提供了很好的佐证,同时也是源于我对“她”强烈的不自信。笔者1998年从复旦博士毕业后,承蒙导师及领导的推荐,得以在日本大阪大学滨岛敦俊、片山刚两位名师门下,重新接受了近四年日本式博士课程训练,2004年毕业回到复旦史地所后,将以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方法为主而成的阪大博士学位论文明清浙东地域民同信仰进行了翻译、修改和补充,并在复旦出版基金的支持下,于2008年出版了专著《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近世浙江民间信仰研究》。拙著的出版于我而言,原是对日本两位恩师昔日悉心指导的一种心意的表达,也是对五年旅日艰辛的一份交代。但不曾想,拙著出来以后,竟有那么多名师、前辈慷慨来信鼓励我,国内外的报刊杂志及名学者的博客中,也出现了一批让我受益匪浅的书评。这些关注和好评,一方面让我对当前所谓浮躁、功利的学术界重新有了比较温暖的认识和希望;另一方面,也很让我惴惴不安,倒不是因为什么受宠若惊,而是我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这些美好的声音,与其说是因为拙著的分量足够的重,倒不如说是因为拙著采用的当代日本式的严密的推理和论证的研究方法,在“简介”、“编集”林立的论文堆里多少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而正是因为这份认可,让我在面对当年复旦的博士论文时,很长时间都没有整理出版的勇气,怕辜负了各位前辈的期待。

编辑推荐

《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宋代以降,浙江成为文化大省,不仅体现在精英英文化的繁荣,而且体现在通俗文化的方方面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还行,作者从一些地理出发来分析文化的差异,个人觉得的确应该这样,地理对文化的影响是很大的。
      
      虽然书中说的是浙江文化地理,不过个人觉得尤其像温州一带的和福建很近,所以书中说到的有些民俗什么的,有些是从福建传播过去的,有些福建和浙江都有的。
      
      复旦社微博上有书中关于信仰崇拜等方面的图文摘录http://blog.sina.com.cn/fudanpress1981
      
      如:
      【新书推荐】宋代以后,浙江是中国的文化大省。“文化之邦”的含义,不仅包括精英文化方面的繁荣,还包括通俗文化的方方面面。此书运用文化地理学的视角,以学术(儒学学派及进士数量)、风俗(民间信仰、节日、婚姻、丧葬习俗、堕民、九姓渔民)、方言戏剧等为切入点展开描述——《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
      
      【只言片语】"信鬼神,好淫祀"是北方人对长江以南地区的最初印象,也是两千多年来中国南方地区信仰的传统特征。历史上浙江民间信仰中鬼神观念十分浓厚,在葬仪中多数地方都有避煞、回煞一室,其实质是惧怕鬼神祸害于人。在民间特别是南部山区,巫风严重,巫师巫婆大量存在——《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
      
      【只言片语】大禹治水的神话在浙江各地广泛流传。在浙江,崇奉大禹这一传统由来已久。禹王崇拜成为越地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唐宋后,全国其他省份虽渐有大禹庙的分布,但其数量远不及浙江多。全国其他地区的大禹崇祀现象可以说是由吴越地区扩散出去的。——《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
      
      【只言片语】关羽信仰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到明代关羽神被列入中央祀典,成为全国神,受到皇帝、士大夫及道士们的大力扶持,关羽祀庙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庙里所供奉的主要是关帝及其属神关平、周仓。每年五月十三日,浙江各地多有隆盛程度不等的关帝庙会。——《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
      
      【只言片语】天妃信仰——天妃神也叫妈祖。其人物原型是北宋附件兴化军莆田县湄洲岛人,姓林名默,原本是个女巫,能占卜吉凶、驱灾治病。。据说林默死后屡次在海上显灵,救起航海出行落难的人们,因此她被奉为航海保护神。后来天妃作为海参的功能斌不重要,而是成为福建商人的保护神或当地居民祈子的神
      
      【只言片语】张巡、许远的崇拜——张巡、许远都是唐代安史之乱中涌现出来的平叛英雄。其中许远是海宁人,长期在“江右”微观。他们死后被唐政府列入祀典,并建立寺庙进行祭祀。杭州府海宁市许远的故乡,每年这里都举行规模隆重的庙会。——《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
      
      【只言片语】陈夫人崇拜——陈夫人也称临水夫人、顺懿夫人、顺济夫人、陈十四娘,其人物原型说是唐代福建古田女巫陈靖姑。她被认为是保佑妇女生育和儿童成长的守护神,而观音菩萨在该地区却远不如陈夫人有影响。据说若吃了放在陈夫人庙供台上的米制男孩,就能怀上儿子——《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