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溢价之谜”研究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旭强  页数:203  字数:149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在详实的文献述评的基础上,对“股权溢价之谜”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风险偏好入手,通过试验来测定投资比例对风险规避的刺激效应,结果证实,投资比例越高,行为人越规避风险。本书在有限理性效用函数最优化框架下进行模型推导,并基于中、美两国数据加以验证,结果发现,中、美两国对于消费和财富的偏好都是稳定的,有限理性下的最优化能够解释“
股权溢价之谜”。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金融学、理论经济学等专业的师生作为辅助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金融投资管理者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朱旭强,男,现任苏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股权研究、资产定价、投资分析。  曾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有限理性下我国投资者消费与投资的选择”、“调整时期的二分值因变量模型在财务困境预测中的应用”、“固定费率与激励费基金管理费收取方式的比较研究”等专业文章。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本书的写作目的
第二节 “股权溢价之谜”文献综述与评价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节 本书的主要研究思路
第四节 本书的写作结构
第五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
第二章 资产定价的理论与方法
第三章 “股权溢价之谜”的产生与探析
第四章 风险规避的调查与研究
第五章 效用函数的研究与有限理性效用函数的构建
第六章 对“股权溢价之谜”的解释
第七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而行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则认为投资者不是完全理性的,他们的心理活动(比如过分乐观或过分悲观)会阻碍他们进行理性投资,因而投资者会犯系统性错误。事实上,关于什么是行为金融目前还没有精确的定义,如果认为,行为金融就是研究心理因素对于金融行为的影响,那么很多新的资产定价模型都可纳入行为资本资产定价的范畴。早期的行为金融研究对于主流经济学的一些研究方法是排斥的,比如最优化决策、效用最大化求均衡解等等,而随着相关理论的发展,行为金融在分析问题时逐步融合了主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但相对于传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而言,行为金融的研究更看重的是行为人的异质性,比如有经济学家(Thaler,1999)就将行为人分为信息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两种类型,而本章介绍的行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Behavioral Asset Pricing Model,BAPM)是Hersh Shefrin和Meir Statman于1994年提出的,行为人在信念上同样也是异质的。以下介绍的一个简单行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改编自Hersh Shefrin(2008)提供的例子。 一、基本情形 (一)前提假定 假定一个金融市场只有两个交易者或行为人,但这两个行为人是不同类型的,一个是乐观者而一个是悲观者,记交易者为j,j=1、2分别表示不同的类型。时间t是离散的,为简化起见,此处假定交易者面临的是一个两期决策问题,从t=1到t=2。在第1时间段之初,两个行为人的总财富(或总禀赋)为W,其中每个行为人的总财富记为W1。每期总消费等于两个参与者消费之和,记第j个参与人在第t期的消费为,每期总消费记为c'=c'1。 金融市场上资产的价格有可能会上升也有可能会下跌,上升时,收益率为u(u>1),价格下跌时收益率为d(d

编辑推荐

《"股权溢价之谜"研究:对资产定价、风险偏好与效用函数的分析》适合高等院校金融学、理论经济学等专业的师生作为辅助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金融投资管理者的参考用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股权溢价之谜”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不错,有自己的观点和逻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