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制与风俗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叶国良  页数:189  字数:116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个人在治学生涯中,有个长久的感触,总觉得古书不容易准确阅读。虽然在学期间,对于研究中国文史必修的工具课程,诸如文字、声韵、训诂、目录等学,并不敢怠忽,然而还是觉寻古籍读来时有滞碍,尤其要恰如其分地掌握古人所要表达的完整意思,更是觉得有些欠缺。    经过长期的反省,个人领悟到,这乃是对某些辅助科目了解不够深入所致,特别是礼仪、风俗、名物、制度等,因为这不是文字、声韵、训诂、目录、版本之学所能涵括的。此时才知以前未重视古人的若干言论,而任其从眼底滑过。譬如王国维在《书郭注后》说:“汉人注经,不独以汉制说古制,亦以今语释古语。”朱子在《语孟集义序》中指出探究精微的义理须具备的学识时说:“汉魏诸儒,正音读、通训诂、考制度、辨名物,其功博矣。学者苟不先涉其流,则何以用功于此?”又如钱大昕的《戴先生震传》陈述戴震的学术时也说:“古圣贤之义理非它,存乎典章制度者也。”汉学与宋学的大师们,对名物与典章制度都丝毫不敢放松,平凡如我辈,此之不学,又怎能期望把书读好呢?尽管朱、钱、王三文,重点乃在谈论研究经书的方法,然而研读诗词、散文、小说,这个道理仍然相同,如果不熟悉礼仪、风俗、名物、制度,生长在社会环境迥然不同的我们,对于其中的内涵,是否能够认识深刻,恐怕不无疑问。    有鉴于此,个人在教学生涯中,对于今人容易误解或缺乏概念的礼仪、风俗、名物、制度等,总在课前探究,以免传播错误的信息,误人子弟。过去曾有过机会,针对台湾高中国文课本所涉及的上述范畴,使用较为轻松的口吻、以简驭繁的叙述方式,撰写十篇短文,探讨隐藏在文句背后的问题,陆续在报刊发表。刊出后颇受学友们的鼓励,因而又以同样的方式,陆续拟撰了二十三篇,发表在《国文天地》各期,但探讨的问题,范围不再限于高中国文课本,而兼及大专学生容易误解或疏忽之处。若有学生问起相关问题,可以以文代口,节省若干唇舌。十五年前,承香港中文大学吴宏一教授的引介,选择其中三十篇,以《古代礼制与风俗》为名在台湾书店出版。唯迄今已绝版多年。    兹因复旦大学傅杰教授力邀,笔者除大幅度增删修改原作外,另补撰十五篇,合为四十五篇,分为十二个类别,重新编纂,使其内容较具体系。藉此也向方家们请益,让自己有长进的机会。因而若蒙指教,实感欣幸。    二○一二年三月,时作客山东大学

内容概要

  《我们的国家:礼制与风俗》共四十五篇,从行进的姿态、相见的礼容、应对的声音、装扮的义涵、位置的尊卑、权力的表征、官场的荣辱、计数的标准、褪色的民俗、变调的节庆、饮食的艺术、高雅的衣物十二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的礼制与风俗作了提纲挈领式的介绍。不仅有助于研究古代的社会状况,对建设当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叶国良(Yeh
Kuo-Liang),1949年生,台湾桃园县人,台湾大学中文所博士(1983年4月),现任台大中文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先后师从山东籍名宿屈万里、孔德成。学术专长:经学、金石学、诗学。曾开设课程:国文领域、历代文选及习作、诗选及习作、文史基础、礼记、书法、金石学概要、石刻资料研究、应用文。

书籍目录

自序
一、行进的姿态
靠右边走
趋与翔
二、相见的礼容
跪与拜
坐姿与家具
拱手与叉手
揖的种类
执手与握手
三、应对的声音
唱喏
唯与诺
四、装扮的义涵
左袒与右袒
肉袒牵羊
扮佛
摄盛
五、位置的尊卑
古人尚左
宴会的座次
六、权力的表征
爵与官
官衔
官名别称
非官名
官员的服色
官员的假期
丁忧与夺情
七、官场的荣辱
封赠三代
庇荫子孙
左迁
八、计数的标准
身量的尺度
布匹的长度
里程的距离
园林的面积
饮食的计量
九、褪色的民俗
命名与取字
催妆与却扇
七七与百日
尸与祝
十、变调的节庆
上元登高
上巳修禊
七夕曝书
十一、饮食的艺术
俎豆簠簋
盘匙碗筷
脍与炙
茶与酒
十二、高雅的衣物
合欢衣物
金缕衣物
麈尾与拂尘
火炬与蜡烛
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在晋代的门阀社会中,寒族受到歧视,是很难建立功业的。左思虽有一位妹妹左棻做了皇帝的嫔妃,但因不是名门出身,其社会地位依然不振,不过左思的满腔壮志,在他的诗中表现无遗,千古之下,仍然动人心弦,尤其是他“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的襟怀,更让人敬佩。能够封人爵位的,当然就是皇帝了,臣子见了皇帝,自然要跪拜,左思却说“长揖”,和皇帝行平等之礼,要作一个“天子所不臣”的人,这种潇洒磊落的风度,多么令人钦慕。    何谓“长揖”?须先说“揖”。揖是古礼,郑玄说:“推手日揖。凡拱其手使前日揖。凡推手小下之为土揖,推手小举之为天揖,推手平之为时揖。”作揖时是站立的,先拱手,然后向前略推。郑玄所说的三种揖,依举手高低分为天揖、时揖、土揖三等,位置越高越表尊敬。此礼可行于双方地位平等的情况,如《仪礼·士昏礼》,女方家长以客礼接待男方使者(媒人)时,双方在行进时都互相作揖。尊长也可以向下属晚辈作揖示意,如《士冠礼》,身为长辈的宾向举行冠礼的年轻人作揖示意,请他穿衣戴帽。但是下属晚辈不可以仅以作揖向长上示意,而应行更隆重的礼仪。此外,《礼记·曲礼》说“介者不拜”,意指身穿甲胄的军人不行跪拜礼,既不行跪拜礼,那么即须作揖敬礼了。    揖之外,还有很类似的“厌”。《仪礼·乡饮酒礼》载:“(主人)迎于门外,再拜宾,宾答拜。拜介,介答拜。揖众宾。主人揖,先入。宾厌介入门左,介厌众宾入,众宾皆入门左,北上。”这里主人对主宾再拜,对介拜,对众宾揖,正可说明礼的轻重,再拜重于拜,拜又重于揖。至于揖和厌的差别,郑玄注说:“推手日揖,引手日厌。”厌是拱手而向内引,乃示意对方向自己的方向走来的动作,类似今人以口、手表示“请进,请进”之意,但只有动作,没有声音。    礼仪递变,后来又衍生出一种长揖。《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刘邦一向讨厌儒生,知道郦食其是儒者,故意倨(通据)床洗脚来屈辱他,而足智多谋的郦食其也故意“长揖不拜”以表示我不为你下,初次见面,打个平手。刘邦见郦生是个人才,这才延于上坐道歉。郦生长揖的动作,唐人颜师古解释道:“长揖者,手自上而极下也。”换言之,揖与长揖动作颇有不同,揖仅是推手向前,长揖则是双手从上往下摆动,从动作上说,长揖比揖更为礼貌,而比跪拜则轻。元代萨都刺《走笔赠燕孟初》诗写道:“落魄江湖懒折腰,笑傲公侯但长揖。”折腰就是跪拜,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为的就是不愿向讨人厌的督邮行跪拜礼。    如果揖的对象不止一人,双手抱拳横向动作,谓之“横揖”,《三国志》注引《献帝春秋》载袁绍不满董卓欲废献帝,遂在广坐中“引佩刀横揖而出”,后世有人称为“撒网揖”或“罗圈揖”,武侠片中常有侠客口称“各位英雄”而双手抱拳横扫者即是。    揖的动作,后世保留了下来,小说中常描写某人“略一抱手”即是,只是没向前推,或推得不太明显。至于长揖,《金瓶梅词话》第十三回:“那西门庆忙屈着还喏,说道:‘不敢。嫂子这里吩咐,早辰一面出门,将的军去,将的军来,在下敢不铭心!’”“屈着还喏”即指长揖,今人喜抱拳上下振动向人拜托,也是遗意,所以俗话有“打躬作揖”之说。但诗文小说中对于各种揖,常只写“作揖”,要判断是何种揖,便只能参考上下文来决定了。P30-33

编辑推荐

《我们的国家(礼制与风俗)》共四十五篇,从行进的姿态、相见的礼容、应对的声音、装扮的义涵、位置的尊卑、权力的表征、官场的荣辱、计数的标准、褪色的民俗、变调的节庆、饮食的艺术、高雅的衣物十二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的礼制与风俗作了提纲挈领式的介绍。本书由叶国良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礼制与风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这本书的作者叶国良先生是台湾学界的大佬级人物。听其讲过课。水平很高,治学十分严谨。这本书也是相当不错的。
  •   大家写的小书,值得一读
  •   这个书非常好,正版,性价比高,值得拥有。好,读吧。
  •   普通阅读还可以,不推荐购买
  •   中国现在缺少的是什么?和台湾相比,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和传承。这 本书正是告诉了我们传统的东西,特别是该系列是针对中学生目前的教育和学习现状的,我想应该推荐给中学的学校,成为必读的课外书籍。
  •   要是再详细,写得再从容一点就好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