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化大猜想

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苏三  页数:210  字数:17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综合文化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人种学、社会学、语言学、考古学、地方志……诸种学科来阐释人类文明发祥地和中华民族起源的探索之作。作者在本书中广征博引和大胆想象,依乎学术又超乎学术,所得出的结论简直是惊世骇俗、石破天惊:三星堆文化是古犹太人的遗泽,中华民族源自西亚的红海地区……本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读罢此书,你会深感历史的深邃与人类舞台的宏大,进一步体会人类“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天命”。

作者简介

苏三,河南洛阳嵩县人,现居北京。上世纪80年代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外语系,90年代进修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班。曾经在不同院校工作10年,后下海进入外企。2002年夏辞职回家专心读书。喜欢旅游,走马观花到过亚、非、欧、美,包括埃及和以色列。
出版过两本

书籍目录

序:飞翔的猜想第一编 三星堆——古犹太文化的遗泽 前言 一 闪族人迁移的可能性 二 三星堆遗址与犹太文明 三 闪旅犹太人与三星堆葬俗 四 对两祭祀坑器物的读物 五 中东人与中国少数民族 六 三星堆文明的起源与消亡第二编 三星堆文明的传播 一 三星堆与中华文明 二 对三星堆文明传播的历史语言学分析第三编 世界一体化大文明体系 一 “文明子宫”的提法 二 “北回归线”现象 三 迁移之路 四 印度文化与玛雅文化 五 印度文化与中华文明 六 中华文明与玛雅文明 七 神秘的《山海经》 八 中国兵马俑与埃及文化 九 以王堆与古埃及的联系第四编 趣闻与猜想 一 耳环 二 印度 三 辣椒 四 三星堆文化与宝墩文化结语附录一 《圣经》年代表解附录二 部分相关国家情况简介参考书目历史年表对照后记

章节摘录

  一  三星堆与中华文明  (一)三星堆的文化传播路径  历史上从三星堆到中原一直存在着交往的可能通道:一条是走汉中,一条是走湖北神农架,还有一条是顺长江而下然后登岸辗转北上。另外,还有一条道路,可以经青海转往北方。原始式样的独木船形墓之所以在青海也有发现,是否在几千年后暴露了当初三星堆人曾经北上的试探?实际上三星堆人到达青海可能还有其他特定的任务,比如淘金。  我们还忘记了一条重要的道路,这是一条海路,沿中国南部海岸线一直东行而后北上到达胶东半岛一带。  青海是北方地区,为什么会出现三星堆人呢?我们可以考察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黄玉和玉料的来源而获得答案。三星堆周围没有金矿,在附近的河流中也没有发现金砂。因此,金砂应该从别的地方开采运回并进行冶炼。  在成都平原周边有三个产金地区,一是位于四川西部雅砻江和安宁河之间的丽水,二是云南金宝山和三面山一带,三就是西藏地区。青海之所以能看到相当多数量的悬棺,可能就是因为青海东南地区有金矿。而金在闪族人(古埃及也一样)那里是如此重要的一种装饰物品,以至于产量需求之大足以让大批人前往青海并永远留在那里。这里的金子不仅中国人可以使用,还可以沿着丝绸海路返回到中东。从埃及、埃塞俄比亚、巴比伦以及以色列人的古代金饰的成分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从而也可以确定这条丝绸之路的形成时间以及古蜀文明的建立时间。  补充一条信息,河南嵩县的“高都川”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产金地,最著名的典故是汉代张良在此釆金,并留下了大量废弃采金洞,我婆家后山上就有一些古代釆金洞,这些洞“深不可测”。那么这里是不是商、周时代(包括三星堆人)采金的场所呢?需要说明的是嵩县今天金的年产可高达1 O万两,是“全国产金八强县”之一。  笔者认为,楚国可能是当时南北文化的交会点。因为楚可以东探蜀国,北接中原,事实上古蜀国的最后一个朝代“开明”的君主就是从荆地而去的鳖灵。湖南境内的长沙郡与黔中郡应该受到重点排查,因为这里距离南丝绸之路的终点(番禺)很近。丝绸之路在这里伸展出一段一定有其重要的政治或经济背景。其实由此看来,楚文化完全可以“自生”!其根源就自“南海”(广州)来,不用从三星堆拿来。  与此印证的是,湖北随州出土的著名的尊盘与河南出土的另一件工艺品,常常当做中国运用失蜡法制作的工艺难度极大的复杂器皿范例。而随州就是楚文化的代表。马王堆的出土文物就是楚文化发达的一个很好例证。  失蜡法工艺在中国失传了。它失传的时间是在春秋战国时吗?很重要的一个线索是,非洲人今天还在继续运用。我在2003年凤凰电视台与CCTV组织的《走进非洲》系列节目中亲眼看到了这一工艺在非洲的使用过程。  二)三星堆与商朝文化  我们先按照传统中华文明的解读方法来推想,即中原文明一直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和政治中心,长江流域在中华文明史上并不重要。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历史假设”呢,并且中国人已接受了2000多年。  作为一个文化中心地带,作为当时中原文明代表的商朝(中心在河南省)肯定会吸引周边一定的人群,或出于经济或出于文化的要求而与外界进行交流。假如是两个相对成形的国家,比如南北各有国家雏形,则这个交往的规模就更大,也会更频繁。假如闪族人真是在大约4000年前来到中国的话,那么他们带着远远高于当时中国南方的发达文明,完全有可能影响了整个长江流域的文化发展,与中原之间有交往也顺理成章。  几十年前,郭沫若看完三星堆出土的玉器图片后就写信说到:“你们在汉州发现的器物,如玉璧等均与华北、华中者相似。这就是古代西蜀曾与华北、华中有过文化接触的证明。蜀这一名称曾先发现于商代的甲骨文。当周人克商时,蜀人曾经前往相助。”当时由于考古发现的局限,郭沫若不可能像今天这样认识到如此多的可能性。  三星堆出土的器物尽管与殷商时期的黄河文明器物有着明显的区别,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但是,在许多地方可以看出是有交流的,尤其在纹饰方面等更可看出一些端倪。甚至在今年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上,也看出了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那个青铜器上“回纹”其实在埃及象形文字中是有特定含义的,所以南北才会如此渐渐流行)。  笔者认为,商朝时期南北双方确实在青铜器方面进行过相当充分的交流,但互不干涉内政,所以“鼎”、“杖”各随其政。到后来,鼎文化得到充分发展,以压倒性优势消灭了“金杖”文化。还有一种可能是,最初的中东闪族人居住在长江流域,带着他们新鲜的闪族故乡痕迹;随着他们逐渐北迁,时间久长,就渐渐脱离了中东母体,发展出了自己的鼎文化,并因为一些特殊的政治事件而彻底忘记了金杖祖先。  不仅埃塞俄比亚古代有铜鼎,而且蜀国也有铜鼎,楚国的鼎就更多了。但南方鼎的外形确实与我们经常在中原看到的稍有不同。尽管它的外表有些圆,但依然不能否认这确实是鼎。古蜀既有金杖也有鼎,而中原却只有坚定壮实的方鼎,  这些外表灵巧的三星堆圆鼎是否也从造型上面暴露了制造者善艺的性格?北方的生冷通过他们笨拙的大方鼎显示出来另外一个与蜀人不同的种簇来。尽管在艺术意识形态方面分得很清。但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一小部分三星堆蜀国艺人留下来成为中原的永久居民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在河南发现的三星堆文明的影响而得到印证,甚至陕西、山西出现的文化的融合也是毫不奇怪的。  洛阳西郊的山坡上,也就是我老家嵩县,曾经有过悬棺的遗迹。假如一家人有足够的钱财给死者做棺木,就说明这家人有足够的财力请人挖掘坟墓,这样掩埋更安全.比赤裸裸放在山洞里也更庄重。假如是真正的穷人,买不起棺木装殓死者,则卷个席卷把人草草埋掉是经常有的,断不会发生既有经济能力置办棺木同时却无力埋人之事,这不合常理。这一地区属于丘陵地区,没有多少险峻的高山悬崖。那些山洞实际上都能很方便地爬进爬出。所以,洛阳西郊的人把棺木悬而置之只能作为一种独特的有别于中原土葬的风俗习惯。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  最初是在“文化研究网”BBS上断断续续读到苏三关于三星堆的帖子,当时并未特别在意。在网上,每天都会有许多新鲜的发明、高深的理论、愤激的评说、虛构的消息,它们有的真诚、严肃、先锋、前卫,有的随意、漫漶、虚假,甚至胡言乱语,有的深刻犀利,思虑高远,堪为醒世箴言,但大多数毋庸讳言是垃圾制品,猫三狗四、浑不吝,传播无效信息。  网上有真言,待寻已无踪。  网络自是一个世界。  然而读着读着我便被它吸引了,我情不自禁地等待下一个“快帖”,想一睹“三星堆”之“究竟”……后来我便得知,苏三的“三星堆”已被一家大出版社看中,并马上要出版了,作者嘱我写一篇序。我愕然。我对历史学、人类起源、民族起源一窍不通。但苏三说,你是搞文化研究的,希望能从文化角度说些什么。我答应了,因为敬重苏三的勇气和她杰出的工作。  我能做些什么呢?我首先为苏三的“壮举”命名:  飞翔的猜想:三星堆一闪米特一红海文明起源假说  我跟苏三素未谋面。她是我们“文化研究网”www.culstudies.com忠实读者、作者,尤其是文化研究网BBS的版主和主要撰稿人,她是一个真正的网络人、新媒介人。她的这部著作就是在文化研究网首发的。作为原发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三星堆文明绝非内生,它属于外来文明,其来源是“西方”。更具体而言,这个文明的创造者主体为红海沿岸古闪族人,以及沿途的伊朗人和印度人。  他们来华的路线不是北方的丝绸之路,最有可能选取的是南丝绸海路。  三星堆闪族人的迁徙有可能是一次性完成,也可能是数次积累。  迁徙的时间大约发生在4000年之前,最迟不会超过2400年前。  中国的龙、风崇拜可能来源于这个外来文化,“三皇五帝”也与其有关。  这个外来文明独立特征的逐渐衰亡恰好在中国文字出现前后,所以在中国现有的史料中看不到对于他们根源的准确记载也是合理的。  苏三的结论,很有些专断,但有意味。我想苏三的意义在于飞翔的猜想,在于将文学性置于历史之中。苏三说:  没有想象力的科学工作者肯定不是个合格的科学家,过分严谨实际上就是平庸死板,它不会给任何问题的解决留下合理的出口,只能在原地打转,只要思想不开放,我们几千年也走不出一个误区小圈圈。需要怎样的想象力来理解中国人的一贯保守倒是更需要一些想象力,常规在保守而平庸的中国人这里已经不够用了,此实为真正地保守“鲁风”真传。重新翻开中国的历史本身就是一场思想与学术的革命,也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心胸与自信心问题,然后才是文献与考古的技术问题。但是不。苏三的求证又十分谨慎。科学是讲求事实的;科学是不带成见的;科学是不分国界的;科学也是无情的。科学能帮助我们找到最初的家园。找“老家”寻亲对于现代人可能并无多大实质意义,但是起码这很有趣,这个意义本身对天我个人已经足够了。

编辑推荐

  苏三依据她所掌握、涉猎、收集、查询的有关文化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人种学、民俗学、社会学、语言学、考古学、地方志、生物学等学科知识,运用文化比较与文化分析方法,以人类文明起源,特别是中华民族起源,作了大胆的推论与猜想,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假说:三星堆文化绝非内生,它属于外来文明,其来源是“西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星堆文化大猜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真是猜想,名副其实之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