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史研究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陈剑峰  页数:376  字数:319000  

内容概要

本书以现今长三角16城市经济区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考察和分析了长三角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全程。作者基于探索长三角城市经济区发展和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运用跨学科方法进行回溯性研究,尤其关注长三角地区历史发展进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研究,以此进行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史的阶段划分,通过阶段划分,找出长三角经济区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并从理论角度进行了历史总结和反思,从中提出了自己新的思考和见解。

作者简介

陈剑峰,1964年生,浙江海盐人。现为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法商学院副教授,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湖州市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长三角区域经济史和当代区域经济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了省部级课题八项、市厅级课题十余项的研究。在《社会科学战线》、《浙江社会科学》、《福建论坛》、《浙江学刊》、《历史教学问题》、《商业研究》等国家一级和核心学术期刊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或论点摘要转摘。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参与撰写和编著的论著、教材等五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拓展区域经济史研究的新视野  第一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史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第二节  长三角经济区的历史传承和发展基础  第三节  本书的基本思路  第四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开发史研究的几点启示  第二章  先秦时期长三角区域经济的早期发展  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史前文明的演进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经济的发展  第四节  先秦时期长三角地区与中原地区联系的加强  第五节  先秦时期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评价  第三章  秦汉时期长三角地区经济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  秦汉时期长三角地区人口的增长  第二节  秦汉时期长三角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秦汉时期长三角地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第四节  秦汉时期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初步发展  第五节  秦汉时期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  第四章  六朝时期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转折和勃兴  第一节  六朝时期长三角地区政治中心地位的再次确立及其影响  第二节  六朝时期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三节  六朝时期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第四节  六朝时期长三角地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节  六朝时期长三角地区经济开发的总体特征和评价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初步高涨  第一节  唐五代时期长三角地区人口的持续增长  第二节  唐五代时期长三角地区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唐五代时期长三角地区的土地开发和农业生产发展  第四节  唐五代时期长三角地区手工业的发展  第五节  唐五代时期长三角地区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第六节  唐五代时期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评价  第六章  宋元时期长三角区域经济开发的持续高涨  第一节  宋元时期长三角地区的人口趋势  第二节  宋元时期长三角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开展  第三节  宋元时期长三角地区的土地开发和人地矛盾  第四节  宋元时期长三角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商业性农业  第五节  宋元时期长三角地区特色手工业的发展和兴盛  第六节  宋元时期长三角地区市镇的兴起和商贸的繁盛  第七节  宋元时期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第七章  明清时期长三角区域传统经济开发的成熟  第一节  明清时期长三角地区的商业性农业和专业化生产  第二节  明清时期长三角地区市镇经济发展和市镇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  明清时期长三角区域内部经济联系的加强  第四节  苏、杭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第五节  上海地区政治边缘化的终结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六节  明清时期长三角地区港口体系的变迁和上海港崛起  第七节  明清时期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评价  第八章  上海的崛起和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近代转型  第一节  近代上海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形成和确立  第二节  近代上海和长三角腹地经济关系的基本模式  第三节  上海开埠和长三角区域产品市场的近代转型  第四节  近代长三角区域经济关系构架的变迁  第五节  近代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评价和判断  第九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当代转型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态势  第二节  上海在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和龙头地位的加强  第三节  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城市经济圈的打造  第四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的系统比较  第十章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演进和趋向  第一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内涵、目标和原则  第三节  制约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障碍“行政区经济”  第四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特点和实现路径  第五节  走向超强多极的后长三角时代  主要参考资料后记

章节摘录

  长江三角洲,从地理范围讲,大致包括苏南、浙北及上海市。从行政区来看,涉及苏浙沪二省一市。若以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来涵盖,则指中国东起上海、西至宜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沪、苏、浙、皖、赣、鄂、湘、渝、川等9大省市。可见,参照不同,研究的视野差距将会很大。但从现实区域经济发展来审视,长江三角洲既非地理意义上的自然区,也非政域意义上的行政区和传统经济区划上的经济区,而是特指苏浙沪二省一市经济协作和联动发展所圈定的地域概念,实质即是一个经济协作区,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简称“长三角经济区”或“长三角地区”(以下均以此简称)。目前,长三角地区以上海市为中心,形成了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和扬州、泰州、镇江、无锡、苏州、常州、南通、嘉兴、湖州、宁波、绍兴、台州、舟山等16个城市在内的大都市经济圈。进入21世纪后,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最具成长性的经济区,2006年长三角以占全国国土面积1%的土地,创造了22%的GDP,24.5%的财政收入和28.5%的进出口总额。同时,经济一体化发展明显提速,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市场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等方面均居全国领先地位,扩容步伐也在日益加快,正逐步向泛长三角都市经济圈过渡。一切迹象表明,长三角都市经济圈正在迈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即“后长三角时代”①。

编辑推荐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史研究》作为2005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史研究”的终题成果,以长三角经济区发展的历史演进为主线,力求通过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历史进程的透析,揭示长三角地区历史进程中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和内在规律,一则表明今天的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厚实的历史基础;另一方面表明制度安排仅是长三角经济区形成的外在条件,一个经济区的成长是多重因素系统作用的结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史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