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流变研究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郭令原  页数:304  
Tag标签:无  

前言

    前人论治学,多主张“厚积薄发”。此虽只四字,做起来实难。“厚积厚发”固然好,但传统学科的古代典籍浩如烟海,有的人一生手不释卷,还说不少书未读。所以要做到“厚积”并非易事。如果学识方面积累并不多,而抱着只要读了书就要写东西,不然就好像吃了亏那样的想法,总是不太合适的。尤其高校教师,一面教课一面进行学术研究,要写很多东西,无论如何是困难的。所以我主张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青年同志,先应下工夫读书,思考、研究一些问题,使自己不断走向学术前沿,然后再着力完成对有关问题深入研究的论文与专著。当然,现在高校的评价机制也是问题,工资、津贴、住房等都同职称挂钩,而职称又同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挂钩,所以大家都不能不“快出成果”,多发论文,多编书。于是乎,在学术界普遍形成“薄积厚发”的状况,书还没有读完,甚至有的字也不认识,有关论文已一篇篇发表。前人早就解决了的问题,有的人还在那里喋喋不休,以为新见而反复申说之;前人已有很完善的解答,有的人还在边缘摸索,却以为找到了揭开奥秘的门道。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做了大量的重复劳动,也产生了大量的文化垃圾,让这些文化垃圾堵塞了信息交流的通道,也造成人们认识上的混乱。事实上,一个人在学术上的贡献不在于所写东西的多少,而在于其成果是不是有学术价值。先师郭君重(晋稀)先生曾经说,他的老师曾星笠(运乾)先生生前发表的论文很少,没有出版过书,但讲音韵学的没有不提到他的。

内容概要

    《先秦两汉文学流变研究》共分三编,展示了先秦两汉文学的发展流变情况。上编讨论了先秦时期文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中编主要对《诗经》和《楚辞》中的历史、文化及文学问题进行个案研究;下编是东汉诗歌流别论,讨论了东汉时期诗与赋的关系,认为两种不同文体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影响渗透,导致了它们自身的变化。《先秦两汉文学流变研究》有考证,有论述,把文学现象与文学思想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较为系统和全面地论述了先秦两汉文学的特殊风貌和精神内涵。

作者简介

    郭令原,1959年生,湖南株洲人。兰州交通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与古代文论的教学研究工作。曾在《甘肃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白话诗品》(合著)一部。

书籍目录

    上编 先秦文学思想论    论先秦文论的研究方法    论先秦时期“志”的文学思想内涵    附论曾皙言志——读《论语·侍坐章》    论先秦时期“气”的文学思想内涵    论“象”的含义及其在先秦文学思想中的意义    论“和”与先秦文学思想    论“巧言”、“巧辞”和先秦文学思想    附论钟嵘《诗品》对兴、比、赋的阐释        中编 《诗》《骚》论    《七月》新解    《鲁颂》,颂僖公图复周公之业,争伯诸侯也    宓妃考索——兼论《离骚》中“求女”的比兴意义    《招魂》主题新证    论战国说辞与屈原赋        下编 汉代诗赋流别论    论东汉诗体的流变    论《诗经》对东汉赋的影响    论楚骚对东汉赋的影响    论汉代诗歌对东汉赋的影响    论汉赋对东汉诗歌发展的影响.    后记

章节摘录

    论先秦文论的研究方法    一、先秦文论范畴研究的意义和问题    我国现代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在很大程度上是从西方嫁接过来的。虽然说西方的理论对近现代文学及其理论的发展曾起到了积极意义,但中国文学毕竟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是用汉语、汉字写成的。今天,一方面随着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其民族性特点日益受到重视;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再盲目照搬西方理论以代替自己的创造已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因而,重新认识中国古代文论,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汪涌豪先生说:“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劳作,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终于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那就是对传统文学理论批评所用的术语、概念的针对性研究,对传统文学理论批评范畴及其系统的研究。”这是很有见地的,虽然研究古代文论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角度也可是多方位多侧面的,但范畴的研究把注意力放在理论思维的构成上面,可以更为准确地抓住一种理论的基本特征。具体一点来说,范畴研究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人类思维活动过程是对客观事物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而这种认识是需要用语言固定下来的;同时,思维在对事物的推理判断过程中,需要对语词进行分析归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范畴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词,它既体现着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认知方式,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人类思想内容。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先秦两汉文学流变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