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断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作者:田炳信 著  页数:292  
Tag标签:无  

前言

见过大蟒蛇拉尿的是广东人,听过皇上打喷嚏的是北京人。有道是“南方生孩子,北方争名字”,虽然偏颇,也不无一定道理。翻看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无论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还是孙申山、毛泽东、蒋介石、周恩来、叶剑英……都躲不过北京和广东两地。起家,点火;拔旗,竖旗;发迹,沉沦;可谓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到了工978年,两地越来越多地同一个伟大的名字关联到一起,那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2004年春节,多年的老朋友田炳信对我说,他接了一个活儿,让写一本“邓小平南行的见证者、思考者的口述实录”。我说好呀,你是当事记者,理当为后人留下一份见证,见证这位伟人在关键时刻是怎样力挽狂澜,改变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数月后,这部30余万字的著作便放到了我的案头。即时读来,随着专列车轮敲击钢轨的铿锵声,我仿佛又听到了那位伟人截断钢筋一般干脆的声音:“我的讲话可能有点用,但我的作用就是不动摇。”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此前中国国內也爆发了那场政治风波;于是,蛰伏多年的否定改革开放的“左”的思潮开始滥觞。邓小平南行工工天,便扭转潮头,实现了全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目的;其伟大的风采、胆识和魄力俱现本书中。“邓小平此次南行,目的地是深圳”。因为深圳是特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因为广东人“只管生孩子,不去争名字”;因为广东人工0年来的实践符合邓小平的理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

内容概要

1992年,邓小平再次南行,这次事先没有张扬的南行,正如一首歌所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一路走来,观察市容,走访企业,接见当地领导,发表了一系列高屋建瓴、破疑解难的重要谈话,从而给走到了关键点的中国改革以强大的推力。他的此番决断也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本书作者以新华社资深记者的身份亲历了这段历史,事后,又对有关当事人和亲历者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以其恢宏而细腻的笔触,再现了邓小平南行的全过程和诸多细节,追溯了改革开放历史脉络中的重要节点及其台前幕后,对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作了全景的展示和权威的记录。

作者简介

田炳信,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和暨南大学,法学博士,资深专栏作家,原新华社资深记者。现任暨南大学中国口述历史传记中心主任,中国生态道德促进会副秘书长,兼任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七所院校的客座教授。已经出版了《现代热点采访录》《变色》《私权媒体》《基围虾现象》《历史不止一只耳朵》等著作,其中《中国第一证件——中国户籍制度调查手稿》获首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奖。

书籍目录

序:只待春雷一声响/权延赤前言:那是毛泽东,那是邓小平第一章:插柳不叫春知道第二章:阵云遇风,往而却回第三章:黑虎铜锤,一锤定音第四章:八段若愚,九段藏拙第五章:将军赶路,莫追小兔第六章:孔子只弹一支曲第七章:珠江不是一条江第八章:远来近悦,富比穷好第九章:真龙藏不住第十章:北方下雪,南方落雨尾声:礼花还在天空备忘录一:访广州市原市长黎子流备忘录二:访广州军区原司令朱敦法上将备忘录三:访新华社广东分社原副社长、高级记者牛正武备忘录四:访中共广东省委原副秘书长陈开枝备忘录五:访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建华再版后记:伟人是一个天生的孩子

章节摘录

第一章:插柳不叫春知道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唐代]王维1992年1月17日,中国农历是辛未羊年腊月十三。腊月又称季冬、淙月、嘉平月、丑月、冰月、残冬。腊月里有五个重要的日子:腊八节;腊月二十三,官方送灶王爷上天日;腊月二十四,民间送灶王爷上天日;腊月二十五,接玉皇大帝回宫;除夕日,封井祭井神,贴春联迎财神。腊月是人间和神界迎来送往最繁忙的月份。礼多人不怪,礼多神也不怪。旧时,北方人家家供奉灶君,每年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用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不让他上天胡说。七天以后,年三十晚上,却又恭敬地请回灶君。一个叫张琦的人调侃地写道:灶君是北方人又爱又恨又甩不开的神仙,只好年年耍弄他一次,再请回来准备第二年接着耍他。这也是幽默,是对神的幽默,自然也是对生活中无可奈何的权势的一种讥讽,倒不全是迷信。把腊月二十三定为“愚神节”挺不错,比“愚人节”要超脱、无害,幽默得多。在这一天,让所有受神们压抑的凡人都尽情地揶揄神仙,表现出自己的才智,多有意思。让那些想当活神仙的人,看了也心悸。人间也是如此繁忙。白云机场、虹桥机场、首都机场、贡嘎机场、双流机场,中国所有的机场起落架次增多。广州站、上海站、南昌站、南宁站、长沙站,中国所有的站台都站满了人,车厢里都挤满了人。送站、接站;大包、小包;拎箱的,拉行李的;打工的,经商的,做官的,读书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回家过年!腊月,是中国人临近春节流动的高峰月。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这个月份,天上、地下、陆地、水上,至少有两亿人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在流动。腊月搂着正月,辛未年牵着壬申年,羊年的肥尾巴扫着猴年的小脑袋。过年的气氛像雾、像雨、像风、像空气和阳光弥漫在中国大地。年味的浓度乡村比城市浓,小城镇比繁华大都市浓。杀猪宰羊,腌菜熏肉,买鞭放炮,过年了,过大年了,送走羊年迎猴年了。中国人过年的节日意识之浓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除夕夜晚全家团聚的“年夜饭”称为“团圆饭”,全家人围坐圆饭桌,一盘圆火锅,鱼圆,肉圆,取意“三圆”。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古籍中说的“载圆覆方”,指天为圆,地为方。《易经》说“圆而神”,崇“圆”也就是敬天。历代帝王也被封为“真命天子”,于是“圆、天、神、帝”成为一体。由于长期崇“圆”的民族心理

后记

北方有一种树叫坟树。坟树可以是一棵,可以是数棵,总之,形不成一种阵容。松树、柏树、榆树、杨树等很多树种都可充当坟树。那滋育坟树的肥料大多来自埋于地下的人体,是那些圆寂、逝世、走了、去了、没了的普通人。这些散落在平原、山坡、沟壑中的坟树,绝没有从驾崩的皇帝老儿肉身上得到营养。有一哲人说过,人生三大境界,一是被人欺,二是欺人,三是自欺。你想,皇帝是属于第三境界的人,早就进了自欺的阶段,不然,万岁,万寿无疆,这些专用名词生产出来给谁用啊。在鲁迅的文章里,曾有一句经典的语言,说他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枣树是农家庭院里常栽的一种树,可观赏,可打果。我们在北方的原野上更常见到一行行、一排排的树,这种树由公路养护工起名叫护路树,大多生长在公路边、渠道旁、乡间小土路的两侧.树种和坟树的树种差不多,不过以杨树、柳树做护路树的多一些。在河北、宁夏、山西、内蒙古的中西部,人工开挖的干渠和跑驴跑马的乡间小道上,好像柳树又居多。树只要不是种在沙漠中、草原里、戈壁滩上,一般第一年浇点水,树就会奇迹般地活过来,越长越高,直到有鸟来筑巢,这树就算是功成名就了。如果再有点什么肥料,那树可就能遮荫蔽日,功德圆满了。我在陕西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看到几棵由四人拉起手围成一圈才能抱拢的大松树,看到周围是黄尘飞扬、沟壑纵横,你会想这树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当地人说这树也有年头了。有多少年头,谁也说不清,不过,中间经历了那么多朝代,经历了那么多场兵荒马乱,这大树没被风刮倒,没被雷电击倒,没被没有柴火取暖的难民砍掉,不知它是树神,还是地神。

编辑推荐

《决断:邓小平最后一次南行》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决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系统和详实。比之一般南巡书籍全面而深刻。强烈推荐给各位大师。
  •   真的很不错,值得购买,大家读了以后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也了解到很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   我买了两本。就是他这一次之行,加速了中国的发展。
  •   书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了92南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