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智力资本价值与评价研究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作者:王月欣  页数:218  

前言

民族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特定阶段的社会存在形式,它从文化、政治等各个层面影响着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存在和演化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统一,并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中华民族的56个支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以上,55个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居少数的民族,称为“少数民族”。不论汉族还是55个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权利、地位、义务、责任是平等的,都在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虽然历史上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在中华民族总体现代化过程中,各少数民族劳动者积极主动,取得了飞跃进步。少数民族经济是中华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经济也是经济,具有经济的一般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范畴都适用于对少数民族经济的认识。因为这种一般性,所以出现了对少数民族经济理论研究的质疑:既然少数民族经济也是经济,只要应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范畴解决实际问题就够了,何必再对之进行理论研究呢?然而,科学研究并不仅局限于一般性,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内在统一才构成科学的规定。经济学自从形成以来,一直关注着各国、各民族的特殊经济矛盾,所有已经出现的经济学说,实际上都是对特定国度、民族经济矛盾的理论探讨。在特殊经济矛盾的探讨中体现着、包含着经济的一般性。

内容概要

本书首先在阐述智力资本历史渊源的基础上,探讨了智力资本的性质,用系统论研究了智力资本的构成,然后从不同经济学、理财学等不同视角出发,探讨智力资本价值理论及其估价,完善了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接着利用大量上市公司的有关数据研究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得出了其相关性超越了物质资本的结论。最后系统研究智力资本评价,在智力资本构成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智力资本评价的特点主张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并以期货经纪公司为案例进行评价研究。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智力资本价值及其相关性    二、关于智力资本评价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第一章  智力资本理论渊源与发展  第一节  智力资本思想起源  第二节  智力资本思想演进    一、企业资源基础论    二、企业(核心)能力论    三、企业知识理论  第三节  智力资本研究的发展历程与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一、智力资本研究的发展历程    二、智力资本研究代表人物及其贡献第二章  智力资本性质  第一节  智力资本的内涵    一、智力资本的内涵    二、智力资本概念辨析  第二节  智力资本的构成    一、智力资本构成的国内外现状    二、应用系统论探索智力资本的构成  第三节  智力资本的特征    一、内在隐含性    二、无限次重复使用但不减值    三、具有多方面的用途    四、非排他性,能在不同地方同时使用    五、无限扩大性    六、通过长期累积固着于企业,无法从市场获得    七、边际报酬递增性    八、外部性    九、高风险性    十、既是投入又是产出,具有自我繁殖的循环性  第四节  智力资本与核心能力、竞争优势  第五节  智力资本与公司战略    一、智力资本与公司战略的互动    二、战略实施中智力资本的作用第三章  智力资本价值理论与定价模型  第一节  智力资本估价的重要性    一、智力资本估价成为利益相关者的共同要求    二、企业并购时需要智力资本估价  第二节  智力资本价值的经济学含义与定价法  第三节  智力资本价值的理财含义与现金流折现估价法    一、智力资本价值的理财含义与价值的形成    二、智力资本价值的现金流折现估价法  第四节  智力资本价值的期权估价法    一、期权与实物期权    二、考虑期权价值情况下智力资本价值    三、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与智力资本价值    四、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与智力资本价值    五、知识产权的实物期权定价  第五节  知识产权的博弈定价    一、知识产权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定价    二、知识产权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定价:信号传递博弈定价  第六节  智力资本价值巨大的原因第四章  智力资本价值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模型    三、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四、实证结果    五、结论第五章  智力资本评价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  智力资本评价的地位与作用    一、从企业经营角度考察    二、从企业战略角度考察  第二节  智力资本评价的特点  第三节  智力资本评价原则  第四节  评价主体与评价目的  第五节  智力资本评价指标体系    一、人力资本及其评价指标    二、内部结构资本及其评价指标    三、外部关系资本及其评价指标    四、知识产权资本及其评价指标    五、客户资本及其评价指标    六、内部动力资本及其评价指标    七、创新资本及其评价指标  第六节  智力资本评价标准第六章  智力资本的评价方法  第一节  智力资本评价的计分法  第二节  智力资本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第三节  多层次模糊评价计分法  第四节  智力资本评价的应用  第五节  智力资本评价案例    一、构造判断矩阵,并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    二、建立对具体指标的评价矩阵R,结合各具体指标综合权重,得到综合评价矩阵G    三、确定评价等级的加权向量    四、确定某期货经纪公司的最终评价值  第六节  有关建议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通过文件、手册或口述故事的形式,均有助于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换,并产生系统化知识。文档化帮助个人将经历的事情内在化,丰富个人的隐性知识。文件或手册帮助他人间接再体验。可以通过“做中学”进行内化。人类的知识就是通过这四种模式而创造或扩展出来的,知识创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知识的创造过程包括五个阶段①:①共享默认知识。组织知识的创造起始于默认知识的分享。由于默认知识主要通过体验获得,难以用语言表达,因而很难通过语言交流和传递。因而要实现默认知识的共享,需要组织一个团队,团队成员面对面接触,彼此分享各自的体验,对他们的身体和心智节奏进行“同期化”。本田公司的Hondacity团队,成员经常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讨论理想的轿车应该如何进化,成员们共享了彼此的心智模式和技能。②创新概念。如果在互动场所形成某一共享心智模式,团队成员通过持续对话交流,将其以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结晶为显性概念。在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中运用了演绎法、归纳法、溯因.法(abduction)等推理方法。③验证概念。共同或团队创造的概念必须得以验证。验证包括新创造出来的概念是否是对组织和社会真正有价值的概念,它类似于筛选过程。组织必须有明确的方式进行此类验证,以弄清新创造的概念是否会满足社会的需要。④建造原型。经过验证的概念被转换为某种有形的或实在之物,即原型。像建筑师建筑之前构造一个实物模型一样,被验证的概念先转换成原型。新产品开发的原型可以是产品原型,对于服务或组织创新,原型可以是模拟的操作机制。

编辑推荐

《企业智力资本价值与评价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11”“985”工程项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企业智力资本价值与评价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一次买了好几本,慢慢学习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