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文化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孔庆东  页数:209  
Tag标签:无  

前言

  青衫磊落险峰行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张旭((山中留客》  青楼,也是一种文化?青楼亦有文化乎?  提笔伊始,便觉出面前是座险峰。仿佛面对的不是青楼,而是青锋宝剑。白话小说中不是常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吗?“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尽管那些小说把二八佳人描绘得妖媚艳冶,但结论却往往是告诫读者离那些佳人远点。一般的佳人都要远离,何况青楼中不一般的佳人呢?中国有个“十分英明”的传统,即把一切倒霉之事都推到女人身上:褒姒灭夏,妲己亡商,夫差因西施而丧国,董卓由貂婵而送命,至于杨贵妃,更是毁了唐明皇李三儿的铁桶江山,所谓“红颜祸水”是也。那么青楼则正是红颜的展销会、祸水的拍卖厅,罪莫大焉,岂能为之树碑立传,旌表其所谓“文化”乎?  其实,描写青楼人物,表现青楼生活之作,历来史不绝书。或则怀着深深的人道主义精神,呼喊着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灵魂的不幸;或则抱着搜艳猎奇的闲适态度,欣赏着青楼中五花八门的西洋景。但真正能够平心静气地面对青楼世界,把它置于整个中国文化的宏大系统中进行观察探究,却是很晚才出现的。这一是出于人们对青楼的心理恐惧,二是出于人们对青楼的心理蔑视,以至于忽略了青楼蕴含着巨大文化意义的可能,或者仅仅视之为文化边缘地带的残花败柳。殊不知,文化是无所不在的,而且,“道之所在,每下愈况”。像青楼这等似乎最为人们所不齿的“下九流”社会场所,恰恰汇聚了社会文化五光十色的各个侧面。孟子日:“食色,性也。”即便把“色”仅仅视为人的一种精神生活,它也是与“食”平起平坐的人类的头等大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布衣黔首,谁能与“色”绝缘乎?围绕一个“色”字,人类演出了多少感天动地、鬼泣神惊的悲剧、喜剧、悲喜剧!文化的金字塔至少有一半奠基于这块不朽的基石。因此,完全有理由说,青楼与“色”的关系有多深,青楼与文化的关系就有多深。研究中国文化而企图绕开青楼,或者谈论青楼而不涉及文化,就如同入庙而不访僧,登舟而不问水,至少可说是三分迂阔也。金庸《鹿鼎记》中有个出身扬州妓院的无赖小儿——韦小宝,在他眼中看来,天下无往而非妓院,就连到了皇宫内禁,他也感叹:好大一座院子,不知得有多少姑娘!韦小宝这看似无知的胡说八道,不是恰恰道破了事物的本质,说穿了皇宫内院其实就是一座最特殊、最高级的青楼妓院吗?如果说在某种程度上,皇宫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浓缩,那么青楼中所浓缩的中国文化肯定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文化积淀的浓度上讲,李师师的意义未必逊于宋徽宗赵佶,陈圆圆的作用恐怕也不亚于闯王李白成和平西王吴三桂。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理解本书在“青楼”卧榻之侧,纵容“文化”酣眠的意旨,才能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青楼文化。不论“眼中有妓,心中无妓”也好,“眼中无妓,心中有妓”也罢,总之,青楼是文化,青楼有文化确乎是不容置疑的。  问题是,我们需要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去攀登这座险峰,解析这种文化。  既然视之为一种文化,那么理所当然应该以一种“文化”态度待之。青楼中无疑有悲剧,也许青楼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悲剧,这很容易引起“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同情。同情是天经地义的,没有同情的文字只能算做纸上的蛆虫。但只有同情又是远远不够的,放纵同情则更有碍于深入了解同情的对象本身。相对于“同情”这个充满感性的词,似乎“关怀”一词更加妥切,它在不排斥感性的前提下,灌注了更多的理性。关怀中不乏同情,但更包含着一种超越。有了这种超越,那同情便是一种有距离的同情,不至于以泪眼模糊始,以楚囚对泣终。青楼并不等同于妓院,它不是妓院的雅称或代名词,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已远离了今日的现代化工业社会,青楼中的那些女子也十分不同于今天的种种“野鸡”和“小蜜”。所以,笔者也好,读者也罢,都大可不必仿效传统文人“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的姿态。。如果一味地同情起来,那除了“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咽”以外,还能有什么其他可观之处呢?因此,需要在同情的泪眼之外,加上冷静的意志和克制的力量。这,便是关怀。《世说新语》和《晋书》中都载有“新亭对泣”的故事。东晋一些由北方过江的士大夫们,经常在郊区的新亭饮宴。一次饮宴时,周颉叹息说:“风景还是这样,可是国家的河山却变样了!”在座很多人听了都不禁流下泪来。只有大将军王导不以为然地说:“当共戳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这里,周颉的态度虽也感人,但毕竟还只停留于“同情”——见景伤心的同情,而王导却是一种关怀——把同情揣在心底,更重视某种奋发有为的超越气魄。钉上十字架的耶稣,走下山顶的查拉斯图特拉,鼓盆而歌的庄子,掮住黑暗闸门的鲁迅,具有的都是一种伟大的关怀。具备一点包含彼岸追求的关怀,才好面对渊深丰厚又扑朔迷离的文化问题,尤其是容易使人“误入藕花深处”的青楼文化问题,并且在具体操作时,既能做到“冷眼向洋”,又能兼及“热风吹雨”。对于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来讲,不能妄比伟人们的高风,只可说是“青衫磊落”,尽量抖去杂念,追求某种不即不离的境界,也就问心无怨了。  当然,绝不能以“关怀”为借口,变成一副冷血心肠,白刀子进去,出来的还是白刀子,把青楼当成一块可荤可素的冻豆腐。解析文化不是肢解文化,考察青楼不是爆破青楼。标榜绝对的超然物外不是虚伪便是愚昧。这一点无需多讲,其中的道理是浅显易知的。  所以,关怀的态度便是文化态度。  那么,青楼文化中有哪些问题需要关怀呢?  翻看一下本书的目录,大致可以看出,本书所关怀的,一是青楼自身,二是青楼与社会,三是青楼与历史。  关于青楼自身,本书采用透视的方法,穿过缕缕表层的烟雾,揭开色彩斑斓的面纱,力图审清青楼的文化本质。具体言之,包括实际中的青楼是什么样的?人们心目中的青楼是什么样的?青楼的美妙诱人之处在哪里?青楼的丑恶可憎之处在哪里?青楼的文化规范是什么?等等。这样,便把青楼的全貌如同旋转沙盘一般缓缓呈现在读者眼前。  关于青楼与社会,本书采用聚焦的方法,着重考察几个重点问题,力图通过一串特写镜头,较为详细地描绘出青楼中社会文化的投影,从而以点带面,反映青楼与社会文化方方面面千丝万缕的勾联。具体言之,青楼中有没有爱情?青楼与爱情有什么联系?青楼与家庭有什么功能上的关联?青楼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如何?青楼中的妓女是最出色的女子还是相反?她们的心态、她们的才华、她们的命运如何?这样,青楼在社会系统中的文化坐标便基本上得到了确定,青楼文化特色中最精华的部分也就昭然若揭了。  关于青楼与历史,本书采用品评的方法,从几个比较零散但又能够相互耦合的角度,对青楼文化进行评点和追思,力图穿越深邈的时空隧道,将破碎的青楼文化残片重新拼接,复原出青楼文化的历史意义。具体言之,青楼的存在和发展是否具有悲剧性?如果有,这是一种什么悲剧?青楼的悲剧是否具有崇高性?除了儿女柔情,青楼有没有英雄侠骨?青楼的历史发展脉络说明了什么?青楼走向没落以至成为一种历史陈迹,是不是文明发展的一种必然?青楼的千秋功罪,如何评说?青楼还会再崛起么?这样,就完成了对青楼文化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的一个考察过程,既入山中,又处局外,虽无轻车肥马,但险峰渐成熟路,本书的初衷也就达到了。  作为一本追求雅俗共赏的非学术性读物,当然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那些考证、摘引、勘误、补遗、纠谬等等令人生厌的内容,尽量直接切入对象。但这种套路本身也是一“险”。因为本书的对象实在并非“一壶浊酒喜相逢”就能抵掌而谈、放胆而论,它实在是一门地地道道的“学问”。要做到兼具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通俗明了,且具有较高品位,实在不能不有捉襟见肘之忧。故此,本书采用一种“混合”文体,将材料与见解杂糅一处,集描述、分析、评论、调侃于一炉,在保持严肃关怀的前提下,注意深入浅出的可读性。这需要付出的代价是,许多问题可能无法进行纵深开掘,甚至只如蜻蜓点水,一掠而过。材料使用也可能详略失衡,趣味性的标准也许会淘汰掉更有价值的力证。由于对材料的加工欠细,出现前后龃龉或叠床架尾之病也未可知。个人见解与未加注明的他人见解泥沙俱下,其中难免存在误读和曲解,更不论平庸之见与荒谬之说了。这些都需要先请读者和本书所借鉴的著作的作者予以包涵。好在这只是一本非专业性读物,不存在留名传世以及争夺观点发明权等麻烦。倘若有益于读者一二,纵蒙人云亦云,或信口开河之诮,又何足道哉!  要交待和表白的似乎就是这些,但心头仍有两支旋律交织起伏,令人不知确定哪一支作为本书的基本笔调。一支是: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七夕》  另一支是:  寥落古行官,官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行宫》  前者清纯思无邪,后者凄楚有叹婉。一个率直任性,无忧无虑地卧看;一个饱经沧桑,有滋有味地闲说。到底应该如何面对历史,面对曾经繁盛一时的存在,是抛却一切成见和思虑,单刀直入,童言无忌?还是有所担当,在对象中深深地印入自我?或是故作不知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也许这永远无法在理论上归于一统。那么只好在实际演奏中一面调整、一面认可、一面欣赏这组并不一定和谐的和弦了。看来,说是“青衫磊落”,恐怕只是一种表态,这次险峰之行究竟得失多少,成败几何,必须行过之后再说了。  让我们边走边唱。

内容概要

青楼一词,原意是用青漆粉饰之楼。它起初所指并非妓院,而是一般比较华丽的屋宇,有时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但由于华丽的屋宇与艳丽奢华的生活有关,不知不觉间,青楼的意思发生了偏指,开始与娼妓发生关联。唐代以后,偏指之意后来居上,青楼成了烟花之地的专指,与平康、北里、行院、章台等词相比,不过多了一点形象感,多了一丝风雅气息而已。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与青楼关系密切。知识分子是介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一个弹性群体,命运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使他们与同样命运无常的妓女之间达成了心灵的默契。因此,中国古代的爱情也大多产生于士与妓女之间。如果没有青楼,知识分子的能耐恐怕就要打五折了。然而,不利的地方是,知识分子常不把天下看成是自己的天下,总希望遇到“知音”。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把士与妓的这个相似之处揭示得十分醒目。当兼济天下的志向破灭后,青楼正为他们提供了逃避现实的最好隐身之所。    此外,青楼还产生着艺术,消费着艺术,保存着艺术,发展着艺术。中国古代的音乐、美术、舞蹈的辉煌成就,都与广大妓女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作者简介

孔庆东,北大教授。祖籍山东,系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人称“北大醉侠”。1964年生于哈尔滨,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先后师从钱理群、严家炎两位先生。现主要从事现当代小说戏剧研究和通俗文学研究,兼及思想文化批评。著有《47楼207》、《口号万岁》、《独立韩秋》、《金庸侠语》等。近年在多家电台电视台和多所大专院校设坛讲授金庸武侠小说,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金庸和鲁迅,并出版《正说鲁迅》。

书籍目录

序:青衫磊落险峰行一、玉壁月华明 青楼义化透视 1 谁家子弟谁家院——何谓青楼 2 梦里真真语真幻——诗化青楼 3 向来痴,从此醉——青楼风光 4 虽万千人吾往矣——青楼魅力 5 酒罢问君三语——青楼规矩 6 枯井底,污泥处——青楼黑幕二、糊涂醉,情长计短 青楼文化聚焦 7 烛畔鬓云有旧盟——青楼之爱 8 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青楼与家 9 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露——青楼与士 10 水榭听香,指点群豪戏——名妓风采 11 却试问,几时把痴心断——妓女诗文 12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妓女归宿三、同一笑,到头万事俱空 青楼文化品评 13 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青楼侠气 14 昔时恩,今日意——青楼悲剧 15 奈天昏地暗,斗转星移——青楼流变 16 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青楼末日 17 悄立雁门,绝壁无余字——青楼追忆 18 为谁开,茶花满路——青楼功罪后记参考书目附录

章节摘录

  一、玉壁月华明 青楼义化透视  2 梦里真真语真幻——诗化青楼  月朦胧,  鸟朦胧,  帘卷海棠红。  青楼是一个梦。  尽管你知道确确实实有过这么一场连绵起伏的长梦,可是当它像青烟一般飘散远逝时,你仍然在什么都抓不住的感觉中质问那到底是真是幻。你只能拾起枕上的几痕青丝,对着一弯破晓的残月,细数那余温尚在的朦胧。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青楼乘着时光的流水,一去无踪影。我们除了从史籍中找到一点它的档案材料外,只能依靠文学的纪录片来追想其离合的神光了。文学的世界与真实世界似同实异,它本能地美化、诗化了真实世界中的一切,人们虽然明知这一点,但仍然常常不由自主地混淆了两个世界的界限。所以人们脑海中的青楼,多半是诗化了的青楼。  诗化青楼的文学作品,几乎是与青楼同始终、共命运的。文学在诗化青楼的同时,也借青楼诗化着自己。可以说,没有青楼,中国文学恐怕要减色大半;而没有文学,青楼就只能是一手钱一手货的肉铺了。  人们常常痴迷于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美女,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那些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佳人,真个是“书中自有颜如玉”。可是人们没有去认真想一想,被精描细绘的那些美女,有几个是良家妇女,有几个是作者的贤妻?实际上,那些美女大半“非良女也”。  远在《诗经》时代,那时风气开放,交往自由,大概可算是人类文明史上男欢女爱的黄金时代。《诗经》被孔老夫子删了又删,减了又减,说不定还偷偷塞了几篇自己小时的作文进去,可还是一开篇就公然唱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更有若干不好翻译成今天的语言的“脏口”。可见那时无须青楼这种东西来急人之难。后世有人把“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解释为即是女乐,实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楚辞》的时代大概是巫娼的天下,男欢女爱非但也很自由,更可以打着鬼神的旗号纵情放荡,所以《楚辞》中充溢着一股妖精气,好像是文言的《西游记》。《西游记》的世界,当然也用不着闲置青楼这种奢侈品的,遍地有的是白骨精,足够大小和尚们吃斋化缘的了。

编辑推荐

  青楼,也是一种文化?青楼亦有文化乎?  读《青楼文化》,了解到,其实,青楼是文化艺术之乡。唐诗、宋词、元曲、明朝的小说,哪一样能离得开青楼?可以这样说,青楼与[色]的关系有深,青楼与文化的关系就有多深。  研究中国文化而企图绕开青楼,或者谈论青楼而不涉及文化,就如同入庙而不访僧,登舟而不问水,至少可说是三分迂阔也。以宋词为例。宋词若是离了青楼,简直就溃不成军,只剩下几个[豪放派]的傻老爷们,手持铜琵铁板,干吼着[大江东去],知道的是唱宋词,不知道的还以为要表演硬气功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青楼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3条)

 
 

  •   书中有大量的诗词,也有大量的名妓画,不错。看了这本书,也让我对古代的青楼和妓女有了更不同的感受。相比今天的红灯区和野鸡,古代的青楼名妓可以算上是今天的演艺明星了。况且青楼本身就是一个让文人雅士提供文化艺术交流的地方,让诗词曲广大流通的地方。古人“逛窑子”,都是光明正大,还大肆宣传,留下笔墨,而今人游走“红灯区”寻“野鸡”,却还得偷偷摸摸,生怕被熟人遇见。由此可见,青楼和当今“红灯区”却有天壤之别。看完此书,都有之想去青楼的冲动,可无奈青楼已不复存在。只能在梦境中逛吧。
  •   我以好奇的心情买下了这本书,看后就没了好奇心了,反而是一种沉重的心情了。本书从文学及史学的角度剥析了青楼的文学地位和历史地位。批判继承了古代青楼的文化内涵,也比较了现代娼妓的可耻感。
    所以应该去了解它的过去的存在和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与青楼关系密切
  •   青楼,之前在我脑子就是妓院的雅称;青楼女子,则是色、艺具备的风尘女子。其实不然,青楼更是士大夫的精神家园、隐身之所、逃遁之地;青楼女子那就更了不得,沉鱼落雁的同时还集才、情、艺、技于一身。孔老师以尊重历史的态度为我们解读青楼文化的同时,一如既往地加入了人文关怀,联系现实生活,令我们反思,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青春"。
  •   古代青楼是一个文化娱乐场所,远非当今洗头房可比
    恐怕再过一百,也不会有人写个洗头房文化
  •    青楼的产生和功罪都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同呼吸、共命运,所以当中国古代社会走向式微之际,青楼的没落和覆灭也同样是历史的必然了。
  •   作者对青楼文化的诠释还是很客观的,特别是对清朝以前的青楼女子给予很高的评价,对于普通读者普及历史知识很有帮助,可以鉴别现在所谓的“青楼”女子之行径。怒其不争,哀其不幸,青楼是历史存在的客观事物,正确的看待它存在的价值,不要用有色眼镜去看待它。
  •   文字隽永流畅,感觉特别舒服。在了解青楼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文学修养。
    很喜欢这本书。
  •   青楼之地非无文化,渔樵耕读亦非无文化,文化和文明相得益彰。
  •   青楼文化
  •   排版、质量都不错,内容也可以,对青楼文化给予了肯定。
  •   好书。有人看到的是青楼,有人看到的是文化
  •   明星现象实是青楼文化的延续。和古人比低俗了很多。多一些花边新闻,少了些传世作品
  •   说的不只是关于青楼的,也有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相关解答。
  •   说青楼的书很少了,这本书不错,就是内容太少了
  •   诗化的青楼,充满古典的美!同事还跟着孔老师读了很多诗词,受益匪浅。
  •   反应了一定的青楼事实
  •   这是一本干净、有文化的书,读了让你长知识,也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值得一读。
  •   “北大醉侠”写的数我一直都很支持,从初中看到现在,他的数写得好
  •   孔老师的东西,都不错,研究文化的推荐读~
  •   这也是一种文化!
  •   这本书作为普及本,内容简洁,图文并茂,言简意赅,排版上乘,值得一读。至于孔先生是不是抄别人的,对读者来讲关系不大,读者只汲取其中的知识就行了
  •   中国以前没有艾滋病,艾滋病为何在地球上出现?是谁把艾滋病传进了中国?艾滋病人的确值得同情,但是,对于产生艾滋病的源头不认真检视、不认真反省,那是对艾滋病人最大的伤害、最大的人权侵犯。把艾滋病人当成财源,更是不可饶恕的罪恶。
  •   孔庆东的作品很适合大众来读,很喜欢。
  •   孔庆东算是个学者
  •   孔庆东的书,很好。
  •   喜欢孔庆东
  •   这样的书籍只有孔庆东才可以写的出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
  •   孔和尚一贯的幽默风格,看后记的时间这本书应该是大约20年前写成的,内容比较杂但是充满了阅读的乐趣,也长知识,作为闲书看非常不错
  •   3天时间,慢慢的看完了这本书。感觉,在这本书慢慢的叙述的历史中,隐隐的浮现了对现实的批判。为什么要批判现实呢?因为现实不够好。文人就是这样,怀古伤今。越是对前朝繁华的追逐,越容易对今天的丑恶感到无奈~
  •   孔老师的作品 比较耐看
  •   通俗易懂 很吸引人
  •   书没有塑封,表面很旧,好在书和好看!喜欢孔老师!!!
  •   还没看呐~·~朋友买的。
  •   还没全看完,简单的了解还是不错的
  •   书收到时有点儿脏,但没破损。书很好看。
  •   在于文笔措辞
  •   正版 老公喜欢
  •   还可以的科普读物,有趣
  •   孔老师的书永远不会让人失望 图文并茂 看了受益匪浅 就是书的纸张没想象中好 书看起来有点旧
  •   很是不错,推荐
  •   语言诙谐
  •   同情深陷其中的人们,心情还是挺沉重的。
  •   写的很好
    唯一的不足是我还没来得及看就被借走了···
  •   孔和尚的书一直很喜欢,推荐 。
  •   正版哇
  •   孔大侠的书,读起来很过瘾!
  •   很不错的一本书,推荐给大家伙!~
  •   诗词特别多 很全面 讲得很深入
    想歪的人去面壁==
  •   不错 很好看
  •   语言地道!文笔奇绝!
  •   刚拿到,书的质量很好!
  •   挺好的书,谈古论今,受益匪浅
  •   书的质量很好 内容很幽默
  •   文笔很风趣
  •   老孔的書,本本都是好書
  •   喜欢老孔的文字,喜欢老孔的幽默,更佩服老孔的博学和信手拈来,支持!
  •   很好,好喜欢孔庆东的书呀~~~~~~~~~~
  •   书很不错值得一看
  •   给别人买的,据说喜欢
  •   看着有点像睡觉
  •   质量很好呀~~
  •   书很好.送货速度很快
  •   内容文笔都很不错,值得推荐。
  •   因为是老孔的书,买来一看,秉承一贯风格,还不错!
  •   不错不粗哟!
  •   青楼,在一般人眼里就是古代对妓院的别称。既是妓院,那就是藏污纳垢、诲淫诲盗、有伤风化之所,言语中应该多有忌讳,就算不得已提到,也要遮遮掩掩一番,怎么能够拿出来当话题,还名之为“文化”?那不是给婊子立牌坊吗?不过,李零不也曾说过“酒色财气,皆可成文章。”文化研究,自该百无禁忌。青楼作为中国历史长河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乃至一种传统文化的承载体系,并不如现代人所想那样只与烟花风月有关。说“青楼文化”有何不可?所以到时很想看看“北大牛人”孔庆东是如何在本书中评点青楼的。

    本书中,作者以一种颇有大局观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青楼这一现象的发生、发展、繁盛乃至衰败的全过程。并重点解读了青楼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密切关系。可以说,唐诗,宋词,元曲这些今日被当做文化遗产供奉的艺术形式,与青楼都有着不解之缘。青楼虽为烟花之地,但也不仅仅只是如今日之红灯区一样的肉体交易场所,而是有其文化内涵。可以说,中国古代之舞蹈、音乐、诗词等艺术形式创作与传播,少不了青楼歌妓舞姬的贡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青楼主要面对的消费对象是古代知识分子,也就是“士阶层”,所以也就受到了士人价值观念和艺术品位的带动,有了其“精神性”的取向而不仅仅是满足原始欲望了。也是由于与士人的接近,所以青楼妓女的形象也被许多文化艺术作品所捕捉,所定格。无论是白居易笔下技艺高超的琵琶女,还是明清小说中的“才子佳人”,以及唐诗宋词中数不清的青楼意象,都注定了青楼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侧面所不容忽视的价值。作者在书中对此作了相当详尽的列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图文并茂,颇具可读性。虽然叙述不够深入,但作为通俗读物,倒也恰如其分。

    当然,青楼虽有其文化内涵,独特魅力,但终究是个寻欢卖笑的场所。作者在肯定青楼的文化意义的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风光外表背后的黑幕,烟花脂粉掩盖下的铜臭,美轮美奂的舞台后的丑恶。即使有文化与艺术的大幕,依旧难掩其“性交易”的本质。青楼的实质,就是父权社会下男性视女性为工具和玩物,对其进行统治和奴役,以满足自己欲望的手段。青楼女子,纵使才艺过人,也依旧是男人的附庸,摆脱不了自己被玩弄和欺凌的命运。青楼与传统礼教所鼓吹的纲常伦理,看似矛盾,实则互补,是男性,尤其是士大夫阶层在家庭之外给自己所找的一个放松与舒缓之所,所以才能造就几千年来妻妾娼妓并存的局面。对于青楼女子,作者并不采取传统观念斥之为荡妇淫娃,而是以一种同情和关怀的笔触来摹写。青楼女子看似比普通妇人更加自由,但也更加无依无靠,更加是一个悲剧。凡举历史上有名的妓女,能得善终的少之又少,诸多遭遇,令人唏嘘。但是作者又不仅仅限于此。是的,制度的奴役与束缚从来都在,但人性的可贵,就在于能够冲破制度的束缚,闪耀出炫目的光华。对于那些诗文才艺不逊男子的女才子,作者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对于如柳如是、李香君那般在危亡时刻挺身而出,不让须眉的妓中英豪,更是不吝赞美之辞。她们的所为,足以令今日那些为了经济利益出卖自己身体的“同行”汗颜。

    在叙述中,孔庆东也并非仅仅怀古,而是议古论今,对如今拜金主义大潮之下重新泥沙泛起的各种现象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在他看来,比起古时那些为生活所迫而沦落风尘的青楼女子相比,如今的“二奶”“小三”“小姐”们,则为了优渥的生活条件乃至一点物质诱惑就甘心以身体交换的行为简直不能搭脉。比起前者才艺双全,后者却只会赤裸裸卖肉。借叙述青楼文化而批判如今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文中颇有傲然风骨。不过,也正如作者所言,连青楼所依附的“士阶层”都已经消亡,那青楼本身又如何能够独善其身?既然其经营对象已经从昔日的才子卿相变成了今日的土大款,洋买办,那你又如何要求“小姐”们还能够高雅?真正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在如今号称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何以此类现象仍然能够死灰复燃,何以仍有许多女性不惜出卖色相来换取生活资料?“青楼”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父权社会却远未结束,并依旧对身处其中的男女施加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不能看破这一点,那么所谓的“性别平等自由”,其实依旧是白日梦而已。这应该是本书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   挺好的,写出了中国青楼中与众不同的文化来,也告诉我们现在的青楼的缺失
  •   在个小书摊上看到过,翻了几页,很感兴趣的。只是当时只有一本了,有点儿破损,就作罢了。后来找了好久,我在的城市的书店去逛过好几次,都说没货了。嘿嘿!终于找到买到书,蛮开心的!喜欢孔大侠的风格,青楼文化和空山疯语是我喜欢的!
  •   估计很多人看到这本书的名字的时候,都会想入非非,包括我在内..
    而我看完之后的总体感觉是“色而不淫”,青楼里除了权、色之外,还有唯美的艺术,只是这些艺术大都不被社会主流所认可...
  •   青楼文化 独特
  •   本书中“青楼”因作者的文化而高雅了许多
  •   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个男人,对青楼的理解怎么也不能停留在青色的楼吧
  •   其实历史长河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事情多的不能细数,本书说尽了青楼的血与泪。如何能叫人不落泪。
  •   青楼一向在我的心目中就是那么回事,虽然在电视上看到的青楼烈女不少,但是还不至于改变我对青楼的看法。这本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你个人的观点,或许不在青楼的看法上,更多会在你人生观中留下一种烙印。
  •   我觉得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青楼,文化人的见解也只能是片面的!
  •   对青楼的历史及生态进行了深刻的叙述和分析,很长见识。
  •   全方位的评论了青楼,让人耳目一新
  •   曾经认为中国的古代艺妓才是世界一流有文化的,这本书证明了这一点。孔老师以深厚的文化功底和阅历撰写该书,辛苦啦。
  •   通俗之文化,雅乐之文字~
  •   通篇引经据典,但是感觉还没有很深入地挖掘此特殊文化,感觉还是流于表面了。
  •   老孔的叙述方式还是很独特的,但都往文化上靠,扯大旗需要么
  •   看这书有点看百家讲坛系列的感觉,还是很长知识的。不过写的稍稍有点深了,看起来还是有一点费劲。
  •   一般了。闲暇读物。没有完全体现孔庆东的特色。
  •   RT,纸质印刷效果不好,可以理解,毕竟一分钱一分货嘛,但内容还是没得说的,值得入手一本
  •   随便翻翻笑笑还行
  •   有抄袭陶先生的嫌疑
  •   老孔的书,也是有比较凑合,呵呵
  •   从纸张到内容都不错,比较易懂。本人很喜欢的一本书。
  •   留作素材
  •   好看,喜欢孔老师,所以买了这本书
  •   慕名而来,可惜失望。
  •   对这一块感兴趣的推荐,语言幽默易懂。
  •   想读
  •   专业性颇强,读起来有些考验耐力。
  •   里面介绍很多男人想看的常识性的东西,还不错
  •   孔老师的书,喜欢。
  •   还未正式阅读 但是感觉不错 值得在咖啡馆细细品读
  •   分析得很透彻,长知识,值得一看~
  •   请有意思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