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弟子规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钟茂森  页数:23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弟子规》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放在天平秤一下,它的重量和《四库全书》平等,一样的。为什么?因为四书、五经、十三经都是枝叶花果,若没有《弟子规》做人生教育的根本,是很难落实的。一个人的幸福成功,要以道德品行作为根基,而道德品行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规》。  如何做人,如何修身,一切丛落实《弟子规》开始。  《弟子规》是以《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整篇纲目来进行开解的,经历代增改修补,至清而形成现在通行的定本。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以教人们孝养父母,敬事师长为核心,具体列述一个人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恪守的守则规范和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中国传统社会童蒙养正、进德修业的普及读本,对古代中国人的立身行事和社会风气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建设性影响。    《弟子规》落实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纲领,是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也是一个人所能达到的最终成就的根本。把《弟子规》所讲述的字字句句统统落实,变成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进而改变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命运。    《细读》是方东美研究所副所长钟茂森博士的最新演讲,分12堂课,结合自身经历逐字逐句讲解《弟子规》,亲切感人,好评如潮。

作者简介

钟茂森,1999年获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理工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德州大学及肯萨斯州立大学商学院任教四年,获美国政府特批的“杰出教授与科研人才”绿卡。2003年迁居澳大利亚,任昆士兰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后获终身教职,并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台湾成功大学任兼职教授,担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研究员。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40余次,在世界知名金融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曾三次获杰出论文奖。2006年在受聘于厦门大学金融系首席教授之际,毅然辞退薪职,义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至今已录制儒释道经典讲座超过1000小时,主题演讲已达百余场。

书籍目录

《弟子规》溯源第1集第2集第3集第4集第5集第6集第7集第8集第9集第10集第11集第12集

章节摘录

第一集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个家庭教育的课本。它是以圣贤之道,来指导我们的生活。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人人通过学习圣贤的教诲,落实圣贤的教诲,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乃至于成圣成贤。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幸福成功,都要以道德品行作为根基,而道德品行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规》。    许多人认为《弟子规》是小孩子学的,大人就不用学习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弟子规”三个字, “规”是规矩,“弟子”是什么意思?是学生的意思。谁的学生?圣人的学生。    《弟子规》是根据孔老夫子《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作为整篇的纲目来进行开解的。《弟子规》是孔老夫子要求他的学生们必须做到的。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子贡、子路、冉求都不是小孩子,他们都是成年人,都是大贤大德之人,都是力行《弟子规》的典范。我们想要做圣贤人的好弟子,就必须要在生活的规范方面去扎根,而《弟子规》就是扎根的教育,是让我们能够得到幸福、成功的人生,成圣成贤的根基。因此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要学习,也都应该落实到生活中去。    孔老夫子说他是述而不作,所叙述的都是古圣先贤之道,是转述前贤的教诲。    首先要明了为什么孩子要学《弟子规》。《易经》上说,“蒙以养正圣功也”。“蒙”是童蒙。童蒙养正,在孩子幼年的时候培养他的正知正见,奠定德行的根基,这种教育是圣人的功业。因为祖国的未来就掌握在孩子的手里。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德行,纵然他有科学知识,将来必定会形成让社会混乱的一种力量。而且他越有科学知识,但是没有品行就越危险。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才无德是毒品”,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德、有才的好孩子。现在的社会普遍都强调功利,强调竞争,都以“利”作为行为的准则。如果这个事情有“利”,大家就趋之若鹜去做了。如果没“利”可图,大家就都不愿意干。久而久之,在“利”面前,人们就会忘记了道义。    记得小的时候,因为很爱邮票,所以也很喜欢集邮,邻居家的小孩也有这个爱好,我们两个就成了朋友。结果当我看到邻居家小孩的邮票都很珍贵,也很漂亮,心里就起了贪念,想方设法要把对方的邮票骗到手。我的年龄比邻居的孩子大一些,也有一点儿口才,所以邻居家的孩子都很听我的话。于是我就拿着自己那些普通的邮票,跟邻居家的小孩说多么多么的珍贵,说他们的邮票其实并不珍贵,很普通,如果愿意我们可以交换。结果就这样把邻居家孩子的邮票,都骗到我这个集邮本上了,把我的普通邮票都换给了他。    大概过了一两个星期,邻居家孩子的父母就找到我们家来了。可能是邻居家的小孩把集邮册给他父母看了,父母看到之后大吃一惊,为什么珍贵的邮票都不见了,换成是普通邮票。一问之下,就把我这个骗局给问穿了,找到我的父母。我记得当时我的母亲看到我这样的一种行径,心里面非常沉重,她二话不说就把我骗来的所有邮票都还给了邻居,而且那些普通邮票也都不要了。当邻居父母走了以后,母亲就用一种很平淡,但是又很严厉的口吻对我说:“茂森,如果你要再发生这样的情形,我就要把你的这些邮票都烧掉了,因为我不想让你为了邮票,而道德品质堕落。”《弟子规》讲“德有伤,贻亲羞”, 虽然母亲只是讲了简简单单一两句话,可是自己就觉得非常的羞愧。    我还算是有一个优点,听父母的话,“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于是就向父母保证,今后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这是我在小学时候发生的情况,从那次父母给我教训以后,我再也不敢用这种欺骗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了。    当父母有这样的教育意识,就可以帮助孩子保持在正道中。如果我的父母在这种情况下纵容、包庇我的话,今天我就不能坐在这里跟大家谈《弟子规》了,那可能是一个道德堕落的人了。这种情况都是在孩子萌发出微小、不正念头的时候,就应该帮助孩子杜绝掉。如果纵容、包庇,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将来可能会酿成人生的悲剧。因为在孩子心目中只有利、没有义,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曾经有一则新闻报道,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为了获得一个手机,竟然把他的父母亲都给毒死。为什么要毒死父母?因为家里穷,没有钱买手机,如果毒死父母,就会有一笔人寿保险金,他想用人寿保险金去买手机。    这令人发指而又真实的案子,追究根源,都在于从小失掉了伦理道德的教育。一个家庭没有教育,家庭会堕落;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伦理道德教育,这个社会必定会混乱。我们希望社会和谐、世界和谐,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用我们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便是最好的方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根源在于人心,人心都能够向善,都能够遵循伦理道德,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不就是太平盛世了吗?    中国古代的经典《礼记•学记》篇讲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对我国的国民重要,对世界人民也同样重要。特别是在利与义面前,一定要懂得分辨清楚,如果脚跟稍微不稳,就容易堕落。    美国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是一家著名的投资银行。一位华裔女副总裁,被发现暗中用公司的内幕消息,与她的丈夫、家人一起联手进行内幕交易,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而这个女副总裁不仅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一位颇具资历的公司高级领导,她的年薪也是相当丰厚的,应该没有理由干出这种违法的事情。法庭对她判处了十八个月的监禁,对她的罚款也非常重,公司也把她开除了。一夜之间就搞得身败名裂、倾家荡产。归根究底就是没有伦理、道德根基。这是古人讲的没有读圣贤书之过,在利益和道义之间,她不能够站稳脚跟,为了贪取一时的财利,丢弃了做人应有的品德,其结果便是身败名裂。一个行为正直的有德君子,是绝对不会用贪取的手法来赚取钱财的。    《大学》上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财富就像一棵树的枝条、花叶,看起来是很不错、很美,但是它的根是要长在土地里。根扎得深,这棵树的枝条、花叶才能得以长久。根是什么?是德!德是根本。有德的人,自然就有财。无德的人,贪不义之财反而很快就会家破人亡,倾家荡产。因此,孩子从小就要给他培植道德理念。而道德的根本,是孝道!    《孝经》上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顺父母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的圣贤教育,都从孝开始教起。而《弟子规》从头到尾,就是教一个孝字。孝是根基,一个人懂得了孝,他的德就展开了,他的人生态度就能得到提升了,幸福也就随之而来。    中国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的中华文化教育中心,用《弟子规》来教化汤池镇的四万八千居民,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民风大大地得到改善,人们相互之间有礼了,孩子懂得孝顺父母,夫妇也和顺了,不但犯罪率大大减少,就连离婚率也大大减少了。仅仅两年,我们就看到《弟子规》教学所产生的效果。    他们讲《弟子规》,最重要的是从孝道下手。在汤池镇第二中学有一位初一女学生,她的性格很内向,很孤僻,脾气也不是很好,跟她的母亲常常吵架,跟同学也不能和睦相处。现在这样的孩子真不少。这个女同学常常找她母亲的毛病,每次跟她的母亲吵架之后,心里又很痛苦,自己会暗地里哭。一个人心里如果没有道德理念,她自己苦,家人苦,周围的人都跟着苦。    后来有一天,这位女学生听说教育中心在讲《弟子规》的课,她就来到了中心。这堂课正好是讲“孝”道。一堂课听下来之后她明白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道妈妈原来是爱她的,她对妈妈这种无理的态度是不对的。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苦恼呢?因为《弟子规》没做到,所以自己会这么苦恼。《弟子规》上讲,“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自己没做到,反而埋怨父母,这是自己不对。    哪怕是父母真正有过失,《弟子规》上教“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父母有过失,犯了错误,我们劝谏父母的态度,都要“怡吾色,柔吾声”。用温和的脸色,用柔软的声音来劝导,父母有过都要这样,何况是父母平时没过,我自己耍小脾气、大哭大闹,这是无理取闹。这个女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要忏悔!怎么忏悔?“过能改,归于无”。她首先想到要回家为她父母做一餐饭。平时都是母亲做饭,自己都没有看到母亲的辛劳。这天她下了决心,要用实际行动来向父母忏悔。    当天她买了一些青菜,回到家里做好了饭,等她的父母下班回来。她估计母亲快回来了,就在门口等候。母亲刚进到房间,她就在门口向母亲深深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然后对母亲说:“妈妈,您辛苦了。”这位妈妈听到自己的女儿说这么一句话,又向她深深鞠了一个躬,心里有点儿七上八下的。心里就想:女儿今天是怎么回事?因为她从来没有看到过女儿这样。然后这个女儿拉着她妈妈的手,对妈妈说:“妈妈,请你闭上眼睛,我拉着你走,让你看一样东西。”这位母亲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心想女儿要跟我玩什么游戏,就很欣慰地闭上了眼睛。女儿拉着她妈妈走进了饭厅,然后请母亲睁开眼睛,母亲一睁开眼睛,看到满桌子的饭菜已经准备好了,泪水快要掉下来了。    吃饭的时候,这个女同学很习惯地先拿起筷子夹菜,刚准备吃的时候,突然想到昨天听《弟子规》上讲,“长者先,幼者后”,马上把夹起的菜,放到了妈妈的碗里,让妈妈先吃。这一顿饭,母亲是含着欣慰的泪吃的。吃完饭,这个女同学把碗筷都收拾干净。然后,又端来温泉水,为她母亲洗脚。因为汤池有温泉,当地的居民常常打温泉水来泡脚。这个期间这位    女同学的母亲,一直不断地流眼泪,非常地感动。而这位女同学,心里也非常感动。她抱着母亲痛哭起来,向妈妈忏悔说:“妈妈呀,我是一个坏孩子,我不明白怎样来爱你。以前我都是太任性,以后我再也不会让你生气了。”     这些事情是这位同学写给教育中心老师们的一封感谢函里面讲到的。从那以后,这位同学真的懂得孝顺父母了,她也发现原来妈妈真的太爱她了。而她进入学校里,对同学们也都谦恭有礼,主动向同学们打招呼了,同学们都发现,这个同学变了,变得这么彬彬有礼,变得这么谦顺了。于是同学们也开始跟她友好,改变了以前紧张的关系。    后来,这位同学在写给中心的老师们的信中,用一句真情的话说:“《弟子规》我爱你。”她真正发现,《弟子规》原来可以帮助她得到人生的幸福、快乐。而人生的幸福、快乐与否,总在我们一念的迷惑或者觉悟之间。当我们迷惑的时候,就会看到别人都是错的,就自己一个都是对的。样样都要挑别人的毛病,自己的父母都变成对立不能交流的人了,由于有这些隔阂,代沟也就随之产生。而当我们一念觉悟的时候,用圣贤的教诲改变自己的心态,看到别人其实都是好人,原来是自己有毛病,错的是自己。反求诸己以后,以忏悔的心原谅、宽恕别人,对他人的爱心也就随之生起来了。这个时候才发现,妈妈是爱我的,爸爸是爱我的,所有的人也都是好人。其实,妈妈还是原来的妈妈,同学还是原来的同学,是自己的观念一改,一念之间就从苦恼的世界,进入到幸福快乐的世界里了。这就是教育的功能。    试想想,这个女孩子,如果她没有接受《弟子规》教育,任由着自己的习气、任性来成长,长大以后,习气已经变得根深蒂固了,当她走入社会中,在单位里跟领导、跟同事的关系,一定不可能处得好。以后结婚了,跟先生结合在一起,又怎么可能有幸福快乐?常常都是看别人毛病,自己任性。以后如果结婚生了孩子,这个孩子能教得好吗?要知道一个孩子的成长,如果没有良善的教育,吃亏的绝对不只是这个孩子,他会影响身边很多的人,影响到孩子的下一代,所以孩子要学《弟子规》。    为什么大人也要学《弟子规》?很多人认为,未成年人是我们祖国的下一代,必须要接受道德教育。现在成年了,还需要接受《弟子规》教育吗?更要接受!    因为,当我们有优良品德的时候,自然就能够召感幸福的人生,成功的事业,能够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受人尊敬。这不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吗?所以,无论您现在做什么行业,都要学习《弟子规》。    孔子教学,四门教育,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语,第三是政事,第四是文学。四门教育首重德行教育。而《弟子规》正是最好的德行教育。无论从事什么行业,行业就是第三条政事,第二条言语是教我们如何说话,如何与人交往。虽然行行出状元,但只有在德行和言语成就了以后,我们所从事的政事,才能够真正成功。因为事业有根,将来才能够发达。文学是讲文艺、精神生活方面的情趣、爱好。同样因为有了德行,在情趣爱好方面,精神境界才能高尚。    在北京,有位拥有一百多员工的企业老总,他推行了《弟子规》教育,结果发现,过去非常难管的企业,现在好管了。员工们都用《弟子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做老板的不用去细致地管理员工了,因为员工按照《弟子规》形成了自我约束的体制。    我有幸看到这个企业一些员工学习《弟子规》写下的心得。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女士,她在分享学习体会中说到,她没有学习《弟子规》以前,很喜欢下了班就去KTV歌厅里面唱歌,一唱就到很晚。父母很担心女儿,这个女儿不但没有体会父母的关怀,反而赌气说不要你管。这是在没有学《弟子规》之前的状况。后来,在公司里学《弟子规》,结果发现原来《弟子规》所讲的很多条自己都犯了。经过反省、检点,她决心改正过失,自此以后她戒了去KTV歌厅的坏习惯。    通过学习,她发现其实在KTV场所里面喝酒、唱歌、发泄,只是痛苦暂时的结束,就像人吸毒一样暂时麻醉了自己,清醒以后烦恼会更多。她反省说,有一天从KTV歌厅回到家已近午夜了,由于睡得很晚,第二天起来也晚了,一看表快要到上班的时间了,就赶紧冲出门外。可是车到半路,突然想起自己忘记带考勤卡了,上班没有考勤卡,就等于旷工。没办法只好又返回家里去取考勤卡,等再从家里出来上车的时候,遇到路上堵车。时间越拖越晚,结果上班迟到了,整个上午她的心情都很不好。就为了晚上的狂欢,暂时地去麻醉自己,结果第二天反而心情更不好。她悟到这点,以后又学习了《弟子规》,知道“斗闹场,绝勿近”,这些场所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快乐。    她明白了要孝顺父母,决定回家给父母做一顿饭。以前都是母亲在厨房里忙活,自己平时很少做饭,所以做起菜来并不是很熟练,母亲在旁边很关怀地看着她,想要帮助她做些事情。看到母亲这个样子,她就对妈妈说:“妈妈,今天从头到尾都让我来,你这个地盘今天让给我。”    这时看到妈妈微笑的神情,女儿的心里也觉得很踏实、很欣慰。好不容易把三菜一汤端到了饭桌上,父母跟她一起来享用,当父亲夹了第一口菜送到嘴里以后,女儿就问父亲说:“爸爸,今天我做的菜好吃吗?”父亲已经乐得合不拢嘴了,连连说:“好吃好吃,女儿做的菜,比你妈做得还好吃。”这个女儿后来反省说:“其实我做的饭菜,哪比得上我妈妈做的,但这却是自己用孝心做的饭菜,所以父母觉得是最好吃的。”妈妈在旁边也笑着说:“这回女儿来了,我就该下岗了。”此时这个女儿真切体会到家里的这种父子亲情的温暖。突然之间,她觉得原来真正的快乐,不是从KTV歌厅那里能得到的。孝顺的温情,真正让我们得到幸福快乐。她在写给公司老总的信中讲到:“其实孝顺并不难,幸福也并不遥远。”她特别表露出,自己对公司老总让大家学习《弟子规》的那份感恩之情,那真正是由心而发的,让我们看了都很感动。    一个公司能够用《弟子规》来教导自己的员工,让员工在这个公司里面,也得到亲情的温暖。这个老总看了员工分享的心得报告后,还常常批些字。比如说,当看到刚才讲的这位员工的分享以后,这个老总批到,“恭喜你感受到孝亲的幸福,找到依从经典教诲就会得到真正快乐的正道,这是你善于力行结出的甘美果实,坚持走下去,我们不再过仅仅是痛苦暂时停止的迷茫日子,我们要过明明白白、从快乐到快乐的日子。”    想想看,当这个员工接到老总的这一段批语,心里是什么感受。古人云,一个公司的领导,一个国家的领导,不仅是做领导,他还身兼三重角色,所谓“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君”就是领导,是要管理、带领员工。还要“作之亲”,就是做员工的父母,以父母之心对待员工,让员工得到家人一般的温暖。还要“作之师”,对员工来说,领导也是老师,要以身作则,为自己的员工做出好样子,用正理、正道来教导员工。这样,员工对于老总的感恩之情,自然能够表露在他的工作里面。员工懂得了为人之道,能不为自己的公司认真干活吗?以前天天监督员工,看有没有缺勤,有没有为谋私利而骗取公司的钱财,有没有用公款请客吃饭回来报销,现在这些操心的事情几乎没有了,老总带领员工们一起学习《弟子规》,这个公司成了一个和谐的团体。“家和万事兴”,他们的事业也越来越发达。    现在很多企业的老板,也意识到学习《弟子规》的重要性,他们在报纸上登广告招募员工的时候,都附加一个条件,必须要会背《弟子规》,懂得《弟子规》道理的员工我们才要。这些老总都很聪明,他们懂得选拔员工第一要看他的人品,然后再看他的能力。对于一个将要踏入社会找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第一要重视品德的培养,先要有良好的品德,再加上有一门技术、一种能力,无论到哪一个工作单位都是受人欢迎的。    《弟子规》运用到企业管理,企业一定会兴旺发达。用到家庭里面,也一定会让家庭和睦。我在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曾经学习过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里有很多感人的见闻。其中汤池镇有一位姚女士,这位女士脾气很大,常常跟她的先生、婆婆吵架,总是一点儿小事就会引起争执。她们家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有一次,姚女士到了中心去听《弟子规》课。当她听到五伦关系,讲到夫妇这一伦,老师们教夫妇之间,要懂得遵守一个原则,必定能够夫妇和睦。什么原则?就是“各相责,天翻地覆;各自责,天清地宁”。如果夫妇之间互相责备,一点儿小事互不让步,整个家里就会搞得天翻地覆。当夫妇之间懂得自责,比如说丈夫走路的时候,不小心把一个茶杯给碰翻了,这个先生马上向太太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太鲁莽了,把这杯茶给碰翻了。”然后立即就拿抹布,把地上的茶水都擦干净。太太在旁边看了,她一定会说:“没关系,没关系,不就是一杯茶。”这样互相就会原谅,天清地宁。假如丈夫如果碰倒了茶,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说:“你怎么偏偏把这杯茶端到这儿,让我碰倒洒了一地。”你想太太听到这句话,她心里什么感受,两个人可能就对吵起来。    古圣先贤教诲我们,如何真正做到和谐?反求诸己,错误都是我的。哪怕是对方有错,还是要把这个错误归到自己。过要归于己,功要推给人。这样就能够把一切的矛盾、对立、冲突化解了。不能化解对立、不能化解冲突,都是因为自己心中有强烈的“我”的概念。心中念念有个“我”,就会导致家庭不和,乃至于团体不和,社会不和,国与国不和。    所以“各相责,天翻地覆;各自责,天清地宁”,这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族群团体之间关系,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条真理。    当这位姚女士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回到家里她决心改变自己的心态,学着处处宽恕自己的先生,宽恕自己的婆婆,只看他们的优点。结果发现,其实自己的先生也有很多优点,婆婆也很可爱。夫妻之间懂得感恩,家庭很快恢复了和谐的局面。    这位姚女士在分享的时候说:“我今年四十岁,我有信心活到八十岁。以前做得不对,现在学了《弟子规》要重新做人。”她已经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快乐不在外。当我们改变心态,以谦虚、恭敬、感恩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所有的人,原来自己就已经得到幸福了。这就是《弟子规》教育的作用。    《弟子规》不仅对一般人有这样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对很多在监狱里面服刑的人员,都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用《弟子规》教化服刑人员的工作上,海南省走在了前头。    海南省监狱的领导们搞了试点,不再用以往简单机械的说教形式,而是以传统文化《弟子规》来教育服刑人员。结果发现用传统文化来教育改造服刑人员,效果非常好。许多以前脾气暴躁、性格很坏的服刑人员,现在都变得非常地恭顺有礼,而诀窍就是用孝道来教育。     例如有一位服刑人员,学了《弟子规》以后痛哭流涕。反省自己是一个大不孝的人,父母辛辛苦苦养大了自己,没想到由于自己的犯罪,让年迈的父母这样忧心。他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以后,就不再要求父母给他送钱了。每次打电话的时候都会安慰父母,问父母身体怎么样了。父母给他钱,他都说不要给我,我够用了,你们自己留着用。以往监狱里的干警与服刑人员的关系都很紧张,当干警和服刑人员同时学习了《弟子规》后,干警主动对服刑人员恭敬、礼貌。每次跟服刑人员谈话的时候,都很有礼貌地请服刑人员进来。先请坐,再请喝茶。服刑人员刚刚开始听到干警口口声声说“请”字的时候,心里还觉得有点儿害怕,不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后来才慢慢地理解了,这是干警学习《弟子规》以后的转变,这让服刑人员很感动。    例如有一位干警给服刑人员开会的时候,第一句话就说:“过去我做了很多对不起你们的事情,今天要向你们道歉。学习了《弟子规》,以后我一定会对你们恭敬和爱护,要像父母对你们一样。”话一说完,台下很多服刑人员抱头大哭起来,从这以后监狱里学习《弟子规》就蔚然成风。《人民日报》对监狱用《弟子规》改造服刑人员的工作也做了报道。开始服刑人员和干警,都是看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老师们讲课的光碟,后来中心也派老师到监狱里,来指导服刑人员。《人民日报》还特别谈到,海南监狱陆续派两百多位素质比较好的干警,到庐江学习,把这种教学的模式、方法带回海南监狱。    《三字经》开篇就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我们相信古圣先贤的话,人的本性都是一样良善的。称之为本善。而习性,人与人之间就不一样了。因为受的教育不同,受的熏染不同,所产生的结果就不同。如果受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多,他就变坏了;如果是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就变成好人了。服刑人员是大家都认为最难教的人,他们都能教得好,还有什么人不能教好?因此我们坚信,人是可以教得好的。用什么教最好?用《弟子规》教是最好的。    教《弟子规》,首先是在家庭里,父母要承担起最重要的角色;其次是学校的老师,社会、媒体、公司、单位的领导,都应该有这种共同学习和推动《弟子规》教学的意识。    为什么父母在家庭里教孩子学《弟子规》,首先自己要学?很多父母都抱怨现在的孩子真是太难教了,总是不听话。试问一下,监狱里的服刑人员,不就更难教了?为什么服刑人员都能教得好,你的孩子却教不好,原因在哪里?细细去看这些抱怨的父母,就会发现,原来父母很爱看电视,一看电视就看到很晚,早上又很晚起床,平时也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可能对自己的父母,对老人也并不是很孝敬,对孩子只知道溺爱,像这样的父母,能把自己的孩子教得好吗?他虽然也教孩子读《弟子规》,也读传统文化,但是孩子越读越不孝顺,也是早上不起床,晚上也爱看电视。这些问题都是出在父母自身,父母自己没做到,怎么可能让孩子们去做到?    孔子在《论语》里面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教《弟子规》,如何教?自己要做得正,要把《弟子规》当作一个剧本,一条条演给孩子看。例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演给孩子看,我对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孝顺,孩子在旁边看到了,不用跟他解释,他就明白什么是“父母呼,应勿缓”,什么是“父母命,行勿懒”。如果自己没做到,拿着《弟子规》让孩子去背,自己又不学,这是“虽令不从”。任你发号施令又管什么用,徒然增加了跟孩子的对立而已。孩子心里想,你自己都没做到,还管我,反而激发了孩子叛逆的心理。    所以,父母自己要立志,为儿女做好样子。为社会、为世界,培养出一个人才,培养出一个圣贤。有这种心愿的父母,称得上是功德无量,因为将来他的儿女可以帮助社会构建和谐。    宋朝宰相范仲淹,是一个非常有德行的人,也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父亲。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他的母亲改嫁到一个朱姓人家。当范仲淹长到二十多岁的时候,朱家的这些族人排挤他,就把他的身世给抖出来了,范仲淹才知道原来自己是范家的。于是他就到范家去寻根,认祖归宗。但是范家人开始就是不允许他进来,经过范仲淹苦苦哀求之后,范家才勉强答应范仲淹改了朱姓,重新姓范。        他发誓要重振范家,于是就拜别了自己的母亲。他对母亲讲,我现在要去读书,将来考功名,可以为天下百姓做一些事情。母亲你等我十年,十年以后来接你。于是他就佩着古剑、古琴,带着书离开了朱家,到了一个书院里面苦读。因为范仲淹心里有很高的志向,所以他读书非常地用功。每天都是“三更灯火五更鸡”。五年时间都是晚上睡觉不脱衣服,闻鸡起舞。吃饭更是非常简单,煲一锅粥,冬天冷,就把它冷冻起来,然后切成一块块的,一餐吃一块儿配一点儿咸菜末。咸菜称齑,这就是著名的“断齑画粥”,后来成为形容读书人勤苦的一个成语。

编辑推荐

《细读〈弟子规〉》编辑推荐:◆国学热已经在全社会普及,并成为当今的时尚;◆社会上存在大量团体通过举办演讲和传统文化论坛的形式推广《弟子规》,学习《弟子规》已经在全社会尤其是民间社会蔚为风潮;◆许多政府部门、企业、学校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弟子规》来促进管理,建立企业文化;◆学习《弟子规》,可以完成个人心灵建设,有益改善家庭关系,例证众多;◆《细读〈弟子规〉》作者钟茂森博士在各地不间断地举办各种演讲活动,声名远播,粉丝无数。◆《细读〈弟子规〉》是钟茂森博士的最新演讲结集演讲,此前出版的光盘已经是好评如潮,众多读者对本书的公开出版极为期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细读弟子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3条)

 
 

  •   我们现在的社会就是缺少这样的道德修养,大家好好努力吧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也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中国)
  •   书不错,是正版的,支持卓越,顶起
  •   读了《弟子规》,才知道自己从前犯下了多少错。
  •   满99送书的活动中,我选了这本,想要教育自己的孩子。看了后,发现原来该被教育人先是我应该。看了以后检讨了自己的很多不当的行为。至少我现在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等我自己消化了后,我就要把中国的儒家文化教给孩子,要让他终身受益,少走弯路。之前买了很多百科知识方面的书,现在才发现其实小孩子最缺的是指导他们的言行举止,指导他们如何为人处事。希望大家一起从这些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的书看起,三省吾身。
  •   这个赠品质量也很好,真是非常满意!!!
  •   发货很快!态度很好!
  •   最近看到北京拟全市推广国学经典弟子规学习,这是件好事,但弟子规的学习一定是要真情实感的,切勿矫揉做作,为了学习而学习.弟子规不仅仅是用来读的, 而是用来真正实践的,看了书而不去照做,就像有了菜谱不去烧菜,有了地图不去开车一样,希望能落实在实处.钟教授的这本书是学弟子规很好的学习教材,假如您仔细观看的话必然对您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   我收到的书还是不错的!不过还是应该提醒卓越发赠品的时候一定要发好的!既然已经觉得送东西了,就应该让客人满意! 我觉得写的还不错啊!就是需要耐心!哈哈!刚开始读的时候觉得有点枯燥,等读明白它想写的意思的时候,会觉得还是不错的一本修身养性的书!
  •   学生时代很少机会接触修身养性方面的书籍,学习中
  •   钟茂森、蔡礼旭、陈大惠、胡小林这些位志士仁人秉承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圣贤教诲,担负起承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孝亲尊师,解行相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才如我者,唯有在馨香祷祝之余聆听教诲,悉心向学,并力争信受奉行之。
  •   经典书籍影响一生经典书籍影响一生经典书籍影响一生
  •   朋友推荐的,我实在看不下去
  •   现在社会太多的世俗,多学习国学,对自身有个很好的提示
  •   凑单卖的,但书确实不错,值得一读。
  •   送的,看了一篇,过得去!
  •   大人孩子都该学习的一本经典
  •   自己相差的太多了啊!唯有不断反省,不断反省!向圣贤们致敬!
  •   如果我们从很小就学习这本书,并按照要求认真学习和自我约束的话,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会更美好!
  •   读细读〈弟子规〉后感
  •   细读〈弟子规
  •   传统文化经典必读物
  •   哪有什么标题
  •   古人的哲学不可估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