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言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作者:(瑞士)弗·迪伦马特  页数:174  字数:190000  译者:张佩芬  
Tag标签:无  

前言

在色彩缤纷的世界文学园林里,侦探推理小说是一株盛开着奇异的花朵、分外引人入胜的巨大乔木。《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对“侦探推理小说”这个词条是这样定义的:它是西方通俗文学的一种体裁,与哥特式小说、犯罪小说以及由它们衍生出来的间谍小说、警察小说、悬疑小说同属惊险神秘小说的范畴。侦探推理小说主要描写具有惊人推理、判断能力的人物根据一系列的线索,破解犯罪(多是凶杀)的疑案。它的结构、情节、人物,甚至环境都有一定的格局和程式,因此它也是一种程式文学。    但就是这种文学样式,在自己并不太长的发展历史中,创造出两个奇迹:其一,产生了一个读者不准其死去的文学形象“福尔摩斯”。英国作家柯南·道尔一八八七年在《血字的研究》中创造了他,从此福尔摩斯成为人类智慧的符号并承担起人类“保护神”的重任。这不仅标志着福尔摩斯这个人物形象在文学意义上的不朽,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世界读者对它的需求,这是从人类文学产生之日起任何文学形象所不能比拟的。其二,它产生了一位被称作“侦探小说女王”的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她生前,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她的作品就在一百多个国家发行了四亿多册,仅次于《圣经》。如果考虑到《圣经》的销售主要依赖于悠久的宗教历史和庞大的教会系统作为背景的话,那么克里斯蒂就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了。    不朽的人物形象、世界上最高的图书销售量,均是在侦探推理小说领域创造的。如果我们还不能就此下结论说侦探推理小说是最好的文学样式,那么至少可以说它是最受读者欢迎、极具文学魅力的文学样式。    自一八四一年美国作家爱伦·坡创作《莫格街凶杀案》之后,侦探推理小说便以其曲折的情节、强烈的悬念、严谨的逻辑为表现手段,闪耀着理性的光芒,以智慧文学的形式显示出独有的魅力,在世界文坛上脱颖而出。从此,侦探推理小说便在世界各国拥有广大的读者,有关图书始终占据着国际图书市场销售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成为其他文学类图书难以企及的畅销、长销的图书类型。究其原因,侦探推理小说强大的生命力无非是由它的内容和形式所决定的。首先,侦探推理小说的巨大魅力,在内容上与它在审美上的主体意识被读者认可有关。一篇(部)优秀的侦探推理小说,不管故事发生在何国何时,不论篇幅长短,它都不能缺少一位正面人物。这个正面人物继承的是世界文学传统,如史诗、悲剧中的英雄原型。在这个带有英雄色彩的正面人物即“侦探”身上,体现着人文精神和对人性的优点的描述,如正义、智慧、维护文明秩序,为纠正法制生活中的失衡、偏颇而奋不顾身等。他的主体人格应该是伸张正义、嫉恶如仇、尽忠职守、视死如归。这样一个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的文学角色被创造者赋予的理想的色彩,是人类在生存、繁衍、发展、进步、创造文明的过程中所必须发扬光大的。正如比利时著名诗人维尔·哈伦所说:“文学的主旋律是对人的肯定和人性的张扬。”因为信仰、理想犹如阳光对于万物,是被人类自己肯定、歌颂的,所以它便具有了永久的魅力。这种理想色彩的魅力,满足着人类对英雄的崇拜需求,也就是人类对自己理想的肯定。    与此同时,侦探推理小说是用故事的载体,反映着人类同自身存在的毒瘤——犯罪的斗争,是人类对自身文明进化过程的不断反思。文明与犯罪,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双生子,而人类是必须要前进的,因此,同形形色色的犯罪作斗争,则集中反映着正义与邪恶、文明与贪欲、“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较量,体现着人类对自身理想的坚定捍卫。在这种较量中,文学的真谛得到了阐述。从这个角度讲,侦探推理小说还应在“智慧文学”前面加上“理想文学”。    同时,关于侦探推理小说在文本形式上的魅力,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意大利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安东尼·葛兰西就做了研究。他写道:“侦探推理小说这类书籍为什么总是令人读得如此入迷?它们能使人们得到什么样的满足?符合怎样的兴致?它们能给予人们什么样的特殊幻美?……阅读时,人们在幻想着‘美丽的’、‘有趣的’冒险,这种冒险应是个人不受约束的主动的精神表现。”    好奇地逗留在事物面前,屏住呼吸并密切地注视它们的奇异性,这是人的特性。而正是这种好奇心,促使人类产生了区别于动物的伟大的想象功能。想象,这一人类本身所具有的天性,是人类生存、发展和创造文明的需要。正是想象才构成了人类行为中的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没有了想象,只知道追求近前的目标,人们就会减弱并失去活力。正是想象,激发着人类走向一个又一个未知的世界。在想象中去探秘,去历险,去体验英雄般的感受,人们这一古老的愿望正是在侦探推理小说中得到了满足。    作为一种智慧文学,侦探推理小说情节的主要框架是解谜,而读者的阅读实质上即是参与分析、判断、推理的解谜过程。对青少年读者来说,这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及探险、揭秘的心理,进而满足他们想象的乐趣、思索的乐趣、发现的乐趣、参与的乐趣,使他们在阅读的愉悦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了思维训练,提高了智能。因此,人们称侦探推理小说是“脑力体操”,这种脑力体操对当今的青少年尤为重要。    日本东京创造力开发研究所所长山上定也先生认为:“推理锻炼可以使头脑聪明,而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当及时掌握当代独特的成功利器——信息推理术,并把它和演绎法相结合,这能使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以高超的创造力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这番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孩子们为什么爱读侦探惊险作品的问题。一九九八年,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少儿读物工作委员会和中华读书报社联合进行的“中国的孩子爱读什么书”的调查结果显示,侦探惊险作品超过“卡通漫画”及“寓言童话”,独占鳌头。    基于以上原因,由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和群众出版社联合策划,决定推出《世界侦探推理名著文库》这套丛书,作为献给全国热爱这一文学样式的广大读者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是我国目前在侦探推理文学研究、创作领域唯一的专业协会;群众出版社则是最早翻译出版《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和大量世界侦探推理佳作的全国著名的出版机构,在此样式的出版上声誉卓著。协会与出版社强强联合推出这套丛书,意在从权威的角度向读者推荐世界侦探推理文学领域的泱泱名作,其中包括这一文学样式在一百七十多年发展历程中涌现出的众多流派的巅峰之作。与此同时,对收入本套丛书的每部作品,我们均特邀专家撰写导读文章,发挥他们各自独特的审美才华,对文库收纳的众文本进行阅读上的尽情评点,从而使广大读者更加明白什么叫精彩、什么是名著、悬疑之美是如何形成的……从某种角度上看,我们这种阅读加欣赏、点评的做法是希冀读者在读完文库后能有一个宏观上的史线般的阅读收获,即知晓在世界侦探推理文学领域有哪些优秀的代表作家,那些精彩绝伦的作品为什么能够影响至今。如果这些不是我们的奢望的话,那么丰富的知识信息定会使这些图书成为读者朋友阅读、收藏、研究这一文学样式的最佳文本。    爱因斯坦说:“我们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历是对神秘的感悟。它是坚守在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发源地的基本感情。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那就形同行尸走肉……”让我们放松心情,敞开胸怀,捧上这些充满神秘、惊险、智慧并能引发我们的好奇心的经典之作!让阅读这些作品成为我们人生最美好的经历吧!    (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常务副会长)

内容概要

《诺言》收入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的两篇代表作《诺言》和《嫌疑》。《诺言》是一部另类的侦探小说。苏黎世州警察局探长马泰依受命侦破一起谋杀儿童案。报案人小商贩被认定为是嫌疑犯。在遭到长时间的疲劳审讯后,小商贩被迫认罪,但随后上吊自杀。当马泰依来到机场看到如小乌般欢乐的孩子们时,想到真凶尚未落网,这些可爱的孩子可能会成为
“猎物”。于是,他固执地留下来,开始以业余侦探的身份追踪凶手……
在《嫌疑》中,当医生洪格尔托贝尔看到杂志中的一张关于纳粹集中营的照片时,脸色苍白得像一位死人。原来,照片中在集中营实施残忍手术的人酷似他的同学艾门贝格。艾门贝格在苏黎世山上开了一家专门接待大富翁的医院。贝尔拉赫探长怀疑,艾门贝格通过在纳粹集中营学会的方法强迫在其医院中的贵族病人馈赠遗产,随即又将他们杀死。经调查,照片中的人是纳粹党卫军内莱医生;艾门贝格有不在集中营现场的证明;内莱于一九四五年服毒自杀。二人同为医生,外形又完全一样。这是天衣无缝的巧合,还是另有隐情?……

作者简介

作者:(瑞士)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Friderich Durenmatt) 译者:张佩芬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Friderich Durenmatt)(一九二一~一九九〇),瑞士籍著名德语作家。一九四六年开始职业作家生涯,在戏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曾获德国曼海姆城颁发的席勒奖、瑞士伯尔尼市颁发的文学奖、意大利广播剧大奖等。迪伦马特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侦探推理小说。他塑造的贝尔拉赫探长成为世界“大侦探”画廊中的经典人物,为其赢得了世界级的声誉。

书籍目录

诺言
嫌疑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起先我不相信这个故事,我觉得这未免太荒唐。 可是那个商人坚持说这是千真万确的。他夸赞马泰依说,这位前探长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千得跟以前一样出色。加油站正在兴旺起来。马泰依的主顾不少——绝大部分都是以前跟他打过交道的人,只不过打交道的内容不同而已。这个故事准是传了开去,说“死心眼的马泰依”晋升为加油站的管理员了,其结果就是那些“老熟人”纷纷按着喇叭、开着各式各样的车子——从早已经过时的老爷汽车直到最昂贵的梅尔西德斯新车,到他的加油站来。马泰依的加油站成了整个东瑞士地下黑社会朝圣的麦加。汽油出售量直线上升;事实上,公司还为他新安了一台高级油泵。他们还提出要把老房子拆了,盖一间现代化的建筑给他居住,可是马泰依谢绝了,他也不同意多用一名助手。有时汽车和摩托车排成了长龙,可是并没有人不耐烦。显然,能被州警察局下台中尉伺候是一种很大的光荣。 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那个商业代理人径自走了。等热气腾腾的手推车来到我的跟前,我已经毫无胃口。我挑了一点点食物,又要了啤酒。过了一会儿,汉齐照例来了,带着他那位时髦的太太。他的情绪不高,因为这次公民投票不合他的意。我把听到的消息告诉了他。他的看法是马泰依真的疯了,像他多次断言的那样。他突然胃口大好起来,狼吞虎咽地吃下了两块牛排,而他那个闺阁名媛的太太却只是没完没了地叙述着剧场琐事——她认识那里的好几个演员。

编辑推荐

《诺言》的作者迪伦马特是位真正的小说大师,他创造出马泰依探长这个侦探画廊中十分独异的形象,反映出主持正义反而成了“怪诞”、“不正常”这一真正不正常的社会现象。“疯子”探长马泰依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他让人们在震惊、愕然之余,不由得还会作进一步的思考,而这种思考所呈现的,正是文学的真正力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诺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这是一篇很令人深刻并且十分独特的侦探小说~和以往读到的侦探小说差别很大,让人觉得很感叹。在《诺言》这个故事中最令人叹惋的绝对是那位为了追查到真凶而放弃自己地位和荣誉的马泰依警探,为了遵从他的一个诺言,他执着的调查真相,最后的来的却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
  •   内容还没看,总体不错,外观很喜欢
  •   这本书的前半章《诺言》是个悲剧,最后前警察局局长的话还给了马泰依探长一个清白,但探长此时已经疯疯癫癫,再不是个正常人了,现实对他来说什么都不是了。这是人类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彼此的不信任让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甚至可以将人推入崩溃的深渊……后半部的《嫌疑》非常耐人寻味,老探长贝尔拉赫拖着重病的身体仍旧和杀人魔对峙,表现出了他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气概,洪格尔托贝尔医生最终认清了他大学同学的真面目,那个幽灵般的男人格列弗救了老探长一命,杀人魔王艾门贝格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结局可谓皆大欢喜。这前后两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的落差实在是很刺激的,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亲身来体会一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