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章随笔辩是非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张曙光  

前言

二00九年农历九月初八是我七十岁诞辰,也是我从事经济学学习和研究五十周年。《张曙光文选》的编选和出版,一方面是对自己学术生涯的一个小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我的家乡是陕西省长安县秦岭山脚下的偏远农村,距西安市50多里。我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两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寡母勤劳刚毅,耕织皆是一把好手,在传统社会,能够顶门立户,将我养大成人,教我读书成才,其所受的身体之痛和心灵之苦,是外人难以理解和体知的。先母1983年病故,生前母子分处西安和北京两地,我也很少尽人子之孝。对于母亲的养育之恩,我始终怀着深厚的崇敬和感激。1959年,我考入西北大学经济系统计学专业,开始了经济学的学习和训练。在校期间,对我影响大的老师有何练成、冯大麟、吕其鲁三位教授。我的第一节政治经济学课是何老师讲授的,后来还听过他的多次报告,他传达孙冶方先生价值论的报告我至今还历历在目。我一进校,就从“反右倾”运动的小字报中知道冯大麟和陈维满合作出版了《中国工农业协调发展问题》的著作,冯老师又给我们讲授《国民经济计划》课,因为培养了我这个“白专”典型,并支持和指导我报考研究生,文革中曾经受到冲击和批判;文革后曾任陕西财经学院院长,每次来京总要来家看我,并一起交谈。吕老师给我们教《国民经济统计》,当时因在《经济研究》上发表文章而受到师生的拥戴,也成为我学习的榜样。大学时期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我也因营养不良而患了浮肿,腿上一按一个坑,半天起不来。不过我的学习没有放松。

内容概要

中国宏观经济的周期变化。近几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从通缩到通胀的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客观性不容置疑,繁荣和衰退相互交替,这是大国经济增长的普遍现象。使论坛成员更为关注的问题是:周期阶段发生变化是哪些主要力量推动的,哪些因素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如何区分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对经济周期的不同影响,周期的下一个拐点可能什么时候出现,怎样预测新周期阶段的特征,需要警觉哪些主要风险。    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化和路径选择。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化是人均收入提高的函数,这是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什么中国的人口、土地、水和社会制度约束,决定着中国不可能完全走与发达国家相同的路径。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中国怎样以更开放的方式形成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上,中国怎样避免简单追随刘易斯模式,更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和形成内生性增长动力。在消除区域增长的差别上,怎样在非均衡增长和均衡增长之间,找到比较好的平衡点。    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定位。中国渐进化和市场取向的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战略制高点是政府与市场角色的准确定位。对政府改革来说,怎样形成基本的动力机制推动这项改革,需要形成什么样的治理框架,怎样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如何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方面,怎样打破垄断和分割的利益格局制约,怎样纠正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竞争不充分所引起的市场机制失灵,怎样创造发挥企业家才能的制度条件。    未来中国经济的国际角色。在不知不觉之间,中国走到了世界经济的前台。巨大的国内市场、超大规模国家的竞争优势和快速的经济增长,引起了全球的瞩目。作为大国开放经济,中国的汇率和利率变化,也引起从未有过的国际关注。未来怎样界定中国经济扮演的国际角色,怎样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和解决重要资源的供给问题,国内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调整怎样适应已经进入全球分工领域的生产力发展要求。

作者简介

张曙光,经济学教授。1939年9月8日生,陕西长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和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法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
1959-1963年,在西北大学经济系学习:1963~1966年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1979年被评定为助理研究员,1983~1984年借调至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工作,1985年晋升副研究员,1988年破格晋升研究员,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聘为博士生导师。曾四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和著作奖,一次获国家科技进步软科学一等奖,三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获第二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特别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
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制度和制度变迁理论。曾参与“六五”经验总结、“七五”国力预测、“八五”改革大思路、2000年的中国、中国以及深圳和海南发展战略、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亲自主持了体制变革中的宏观经济稳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学科、中国贸易保护代价的测算、中国服务业增加值的核算、中国土地问题等重大课题。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著作20多部,英俄文译著5部(篇)。
主要著作有:《经济结构和经济效果》(1982),《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副主笔,1990),Measuring the Costs of Protection in China,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1 Economics & Uniru1e Institute of Economics,Washington,DC 20036—1207(《中国贸易保护代价的测算》,合著,1998),《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1999),《制度·主体·行为——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反思》(1999),《经济自由与思想自由》(2004),《中国转型中的制度结构与变迁》(2005),《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主编,共6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主笔,共6集)等。

书籍目录

自序一、土地和资源 控制人口必须采取经济措施 事关民生之本和发展之基——征地拆迁案法律经济分析之一 现行土地政策的效果评价和改革路径 特区改革开放的败笔——评深圳市的政策性住房新政 “改造‘城中村”’的背后——以深圳市为例 排污权交易:国内环保制度的重大创新 能耗、污染和绿色GDP 水比油贵节用至重保洁为先——关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几点思考 油价狂涨:风险和机会并存二、产业和贸易 不是要限制,而是要发展——谈谈如何看待城市集体经济 调整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名牌和国际商战 工业发展之希望市场建设之要途——从长虹彩电降价谈起 继承和创新——对“赵勇劈下的第二板斧”的评论 放松管制有商机——从京城快递业的发展谈起 对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的建议 举措合理,意义重大——从香港机场接管珠海机场谈起 体制转型与公用事业民营化 夯实基础拓宽道路——简评搜狐2003财务年报 网络大国的经营和治理——简评互联网调查报告 开放二手货市场:一个重大问题 人世五年的回顾与前瞻 重视贸易质量和服务贸易——解读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排名三、财政和金融 打“白条”的经济学思考 统一税负考验政府治理 对修改税法、统一税制的一点期盼 建议就“修改税法、统一内外资 企业所得税”进行讨论……四、教育和文化五、政府管理和法治建设六、制度变迁和社会进步附录 张曙光主要著述

章节摘录

建国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快的。但由于原来的基础差、底子薄,特别是由于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使经济增长相对减色。现在,我国按人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仍然处于世界最低水平之列,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很低,有一部分人民的生活还很困难。虽然粮食生产增加了将近二倍,超过了人口的增长,但每人平均拥有的粮食水平在一个很长时期内没有提高。虽然城市住宅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据一些大中城市调查,按人平均的住房面积甚至比过去有所减少。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等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从人是生产者方面来考察,我国目前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城镇尚有相当数量的待业人口,每年还要增加数百万新劳动力,有待安排就业。再从发展的观点来看,随着四个现代化的推进,劳动者的技术装备程度将会有很大提高,这样,每增加一个劳动力就业就需要有比以前更多的投资;而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也相对减少。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仍高达千分之十几,个别地区甚至在千分之二十以上,这同实现四个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我国不仅存在人口问题,而且还相当严重。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不过是我国的人口问题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问题有着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资本主义的相对人口过剩和失业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它带有尖锐的阶级对抗性质。相反,我国今天的人口问题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而是某些经济落后国家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由于死亡率大大下降,出生率没有相应下降,或下降得比较慢,因而在某个时期内可能出现的暂时现象。我们过去对人口问题重视不够,则延缓了对这个问题的解决。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一方面社会为每个劳动者就业所投入的资金和装备大大增加,使得安排就业更加困难;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又会创造出许多新的生产经济事业,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使就业的门路和机会大大扩大。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进展,将逐步实现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再生产。因此从长期发展的观点来看,社会主义能够基本解决上述的人口问题,使得人口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基本适应,做到使全体劳动者都充分就业,使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编辑推荐

《短章随笔辩是非:经济评论卷》是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短章随笔辩是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