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都市圈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祝尔娟 编  页数:409  

前言

  各位专家学者:大家好!  在刚刚跨入2009、即将迎来牛年之际,我们在这里举办“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该论坛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和科研处承办,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北京市城市经济学会、北京市技术经济研究会等单位共同协办。2007年11月,我们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京津冀都市圈发展高层论坛”,今天,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以及来自京津冀三地的市委市政府研究机构、社会科学院以及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再次聚首北京,共同研讨首都圈一体化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这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学界的又一次学术盛会,定会对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在这里,我代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党委和校领导,向各位来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21世纪全球的合作与竞争,主要以大城市群为单位。目前世界上以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大城市为中心形成的首都圈、大城市群已经成为这场竞争的主角。在中国经济版图中,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地区,也是我国未来继续大规模推进国际化的重点地区。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快京津冀首都圈一体化发展,不仅是京、津、冀三地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推进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国际影响力,而且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如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使京津“同城化’’成为一种现实);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点燃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发动机;京津功能新定位,更是开启了京津合作发展的新阶段;京津冀区域规划正式启动,将京津冀一体化推进到实质性操作阶段。这些重大战略机遇同时降临京津冀地区,这在全国绝无仅有,标志着今后十年将是京津冀首都圈大发展的最关键、最重要的时期。  随着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向纵深推进,特别是在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实践发展会出现许多新课题、遇到许多新挑战,迫切需要理论的创新与指导。

内容概要

正确认识和处理京津关系,促进京津合作,是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振兴环渤海的关键和前提,对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以国务院对京津两市功能新定位为时代背景,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借鉴、比较与对策等多个层面,探讨和研究了京津合作发展的理论依据、历史进程、定位影响、发展趋势、现实基础、合作途径和协调机制,并分别对京津金融合作、京津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合作、京津物流产业合作、京津旅游合作、京津城市空间布局及产业分布、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对京津一体化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了专题研究。    京津之间不仅在发展条件上具有差异性、产业结构具有错位性、城市功能具有互补性,而且城市发展具有不同阶段性、辐射范围具有不同层次性。这些多层面的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和强化了二者的互补性,是两市实现长短互补、相互借力、共赢发展的最佳利益结合点和重要现实基础。    京津关系是一个立体的、多层面的特殊关系,未来要组成的“双核型”城市发展模式也不同于世界上其他中心城市发展模式,它是首都与直辖市的联合,经济圈内首位城市与次位城市的互动,首都与临近港口城市的联动。中国政治、文化中心与北方经济中心的合作,还是具有不同层面辐射范围经济中心的结合。

书籍目录

第一篇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研究 深化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对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思考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首都圈理性协调发展 京津合作与京津冀都市圈的构建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促进京津一体化发展 中国经济新的发展阶段和 天津滨海开发开放中的新实践 美国大都市地区城市规划实践对 首都圈城市建设的启示 首都圈小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首都经济圈的贫困带成因与消除贫困的建议 京冀水资源补偿机制研究 建设首都的绿色屏障——河北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研究 首都经济圈的构建:进展、挑战及对策 河北坝上生态退化现状、原因及对策措施 浅析京津冀地区经济合作的可能性和难点第二篇 京津冀产业合作研究 京津产业合作的契机、基础与切入点 北京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研究与京津合作建议 京津冀区域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研究 京津冀产业竞合战略分析 京津冀经济圈背景下的京津产业合作 发展产业集群:首都圈制造业协作的路径选择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产业发展分析 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离岸金融市场模式问题探究 京津冀农业协作发展模式探讨 大都市区与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 打造大北京旅游——京津地区旅游合作发展探讨 京津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合作途径研究 京津物流产业对比分析 构建首都圈汽车产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思考第三篇 京津冀合作机制研究 首都圈的新型分工与合作机制 区域合作机制创新与滨海新区研发转化基地研究……第四篇 首都经济问题研究

章节摘录

  再次,十多年来滨海新区加快了水电气热以及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如加快华北电网扩能、海水淡化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经济共同体,为京津地区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生态环境也成为滨海新区、天津市和北京市共同关注的大问题。京津拥有同一个蓝天、同一块大地、同一条河流、同一片大海,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京津两市的共同责任和京津两市人们的共同福祉。生态环境的约束,决定了京津两市必须唇齿相依、休戚与共。  (三)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增强了京津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滨海新区的发展会提高京津地区产业发展的协调性。京津地区、包括环渤海地区有别与珠三角、长三角的一大特点,是产业分工不明确、结构雷同、布局分散、市场割裂等,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互不依赖,互相制肘。如京津两市的电子信息、机械加工、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重复,在各自工业总产值中都占有60%的份量。关键问题是区位与资源条件相近,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同,没有形成互补发展的梯度基础,因此京津发展的协调性差。  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将会打破京津地区现有的产业发展格局。滨海新区在未来3至5年,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大项目共有360多个,总投资将超过7000多亿元。滨海新区现有的空客.A320大飞机、现代大推力火箭以及大乙烯、大炼油、大造船等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提升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从根本上转变京津地区产业发展低水平竞争和徘徊不前的局面。由于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促进了京津两市落实国家的定位要求,依据自身优势实现产业的错位发展,从而促进最发达的制造业与最先进的服务业有机结合。  (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优化了京津对资源的再配置  京津双核城市的形成,有其深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根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现象。京津双核结构客观地讲,是两市经济发展博弈的结果。就具体项目和资源聚集而言,是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  京津两市在长期的发展中始终存在着争项目、争投资的情况。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天津的发展受到了抑制。虽然,我们今天已经纠正了计划经济的错误,但是既成的事实带来了资源配置长期不合理的状况。

编辑推荐

  《京津冀都市圈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是北京市教委“科研基地-科技创新平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研究”(编号:PXM2008-014205-063431)资助项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京津冀都市圈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