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外事风云录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科技文献出版社  作者:徐新民 著  页数:240  字数:285000  

内容概要

  《科技外事风云录》是新中国科技外事头40年的创业史以及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历程写实的专著。论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科技外事的运筹帷幄,叙述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发生、发展、意义、地位及其国别合作与交流的概况。《科技外事风云录》取材于具体数字和真实史料,并结合科技外事干部的实践经验,以此作为写作的依据和基础;写作时间跨度大,既有历史记录,又有现实写真。
  《科技外事风云录》可供科技领域和外交战线的广大干部、国际科技关系教学和研究人员以及其他所有感兴趣的朋友们阅读。

作者简介

  徐新民,1930年正月二十五日生,湖南省安仁县人。青少年时代,曾就读于安仁县立中学、国立祖安中学和湖南省立第二中学,1954年1月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从1954年2月起,先后任职于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对外贸易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今科学技术部),从事翻译工作和科技外事工作。曾被评为助理研究员和副译审,系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和北京科普创作协会会员。先后翻译出版了近20种约220万字的科普读物,还参加过马克思主义著作、词典和百科全书等的翻译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国家科技外事的光荣事业,为中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崇高使命,恪尽职守,殚精竭虑,真诚奉献自己的美好年华。近十多年来潜心编辑回忆录《国际科技合作征程》丛书。

书籍目录

第一编 科技外事在运筹帷幄之中
第一章 毛泽东关于学习外国和开展国际合作的论述
第二章 周恩来指引科技外事工作者前进的道路
一、为中国对外科技合作事业奠基
(一)为对外科技合作奠定第一块基石
(二)首倡向苏联派遣实习生和索取技术资料
(三)批准签订第一批中外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四)指示组建第一个科技外事职能机构
(五)筹划签订第一个中外长远科技发展合作协定
二、为中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导航
(一)要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二)既要自力更生又要争取外援
(三)要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
(四)对外提供援助不要求任何特权
(五)因势利导“文化大革命”中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
三、亲自参加科技外事活动
(一)参观大型展览会
(二)会见来华的外国科技代表团
(三)接见来华的外国科学家和外籍华人学者
(四)接见出访的中国科技代表团
(五)出席招待会
(六)亲手栽种友谊苗
四、外交风格垂范科技外事工作者
(一)平等对待他国的外交风格
(二)高超的外交斗争艺术
(三)严谨的外事工作作风
(四)讲求实效的外事风范
(五)宽容豁达和平易近人的外交家风度
第三章 邓小平承前启后名垂科技外事青史
一、协助周恩来决策科技外事工作
(一)关于对锡兰提供技术援助的问题
(二)关于处理中苏关系恶化后两国科技合作的问题
(三)关于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问题
(四)关于太平洋西部渔业、海洋学和湖沼学研究的问题
(五)关于开展同亚非国家政府间合作的问题
(六)关于“北京科学讨论会”的问题
二、坚持毛泽东关于学习外国和开展国际合作的思想
(一)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二)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思想
(三)坚持吸取与扬弃、学习与创新并行的科学态度
三、开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新局面
(一)对外开放政策丰富了我国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内容和形式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提升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地位
(三)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拓展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空间
四、开拓通往西方的政府间科技合作之路
(一)签署中美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二)出席中法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字仪式
(三)审批中德、中意、中比、中澳科技合作协定的签订
(四)肯定签订中日科技合作协定是个好想法
(五)希望中英、中希、中加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五、指导科技外事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的改革
(一)重新确立科技外事统一归口管理体制
(二)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主体多元化
(三)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四)注重出国考察实效
第四章 胡耀邦与科技外事工作
一、寒意料峭中送来和煦春风
(一)勇对科技界和科技外事的困局
(二)重新提出“科技是生产力”的论断
(三)提倡实行“拿来主义”
二、拨乱反正时号召打破枷锁
(一)打破精神枷锁
(二)打破组织枷锁
……
第二编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概述
第三编 新中国科技外事40年创业史(1949—1989年)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三)严谨的外事工作作风 从我们接触的周总理审批的文件可以看到总理对外事工作的严密谨慎的作风。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总理审批文件时总是亲笔圈点,这里举一个例子。1961年8月7日国家科委呈国务院外办并报总理、陈毅副总理《请示有关中苏科学技术合作问题》的报告中有一段话:“对苏方项目要求,仍应本着国际主义精神和加强团结合作的原则,除直接用于国防的科学技术和牵涉到我全国资源情况的以外,凡是我们[确实]能够承担[而又不妨碍我们目前调整工作]的成熟的科学技术和必须利用我国自然条件(如热带条件)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等,都采取给予满足的态度。”总理在这段话下面划上波纹线,并加上了方括号中的字样突出应注意之点。在这个报告中还有一段话原文是:“对接待来华考察专家拟少答应些,并尽量地安排在明年初,而人数控制在30~50人。”总理把“尽量地”改为“尽量地分别”,并划掉“初”字,又把“30~50人”改为“30人左右”。 进而言之,凡涉及外交原则问题,重大外交事务的决策问题以及总的方针政策问题,总理除自己认真审批以外,还总是请毛主席、刘主席最后审批,或者请有关副总理核批。下面举3个例子。1961年11月6日国家科委和二机部向总理报告关于对联合核子研究所拟采取的方针,报告提出“采取继续维护、充分利用的方针”,总理当日批示:拟同意,即送聂总审阅后送刘、林、邓、彭核阅退刘杰办。 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对东欧有的国家的科技合作例会曾一度中断,1971年11月23日外交部和外经部呈国务院《关于举行中匈科技合作委员会第十一届会议的请示》报告提出:拟恢复中匈两国科技合作委员会例会,邀请匈牙利科技代表团来北京开会、商签议定书和参观访问。总理1971年11月30日批示:……拟同意,即呈主席……剑英同志批示。1971年12月底,中央气象局写报告建议进入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周总理于1972年1月12日在报告上批示:拟同意,即呈主席……剑英、先念同志批示,退外交部办。对这两个报告,毛主席均圈阅,以示同意。 据原外交部部长姬鹏飞的回忆,在1972年7月间周总理多次将他们找去开会研究中日建交问题,姬鹏飞说:“在毛主席那里决定了大政方针后回来,总理又和我们一起研究、安排,事无巨细总理一一过问,一一想到。他常说:‘外交授权有限’,‘外交无小事’。这时他已是74岁的高龄,并已查明身患癌症。他就是这样带病工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这种情况当时几乎毫不为人所知,这是一种何等的忘我献身精神。”

编辑推荐

《科技外事风云录》共分三编。第一编“科技外事在运筹帷幄之中”,写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科技外事以及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论述、指示和决策,说明科技外事工作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运筹帷幄之中奠基、开拓和发展的,是全书新增的重要内容。第二编“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概述”,是概括地从历史和当代的角度论述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历史作用、历程、地位、一般原则、组织管理和效果,是在“1986年初稿”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第三编“新中国科技外事40年创业史”(1949—1989年),叙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头40年科技外事走过的风云变幻但充满机遇的征程,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所采取的方针政策,以及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国别概况,特别珍贵的是,其内容都是科技外事以及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真实史料和客观数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科技外事风云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