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23350-2009《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实施指南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中国计量出版社  作者:《GB23350-2009<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实施指南》起草组  页数:98  字数:74000  

内容概要

  本书为GB23350-2009《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的宣贯教材,对该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制定的背景、条文释义、限量指标的计算和测量方法、常见问题解答等。  本书可供有关生产企业、执法机构相关人员及消费者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国际经验与做法 第二节  标准的研制背景 第三节  制定标准遵循的原则、思路与过程第二章  条文释义    第一节  标准的总体结构及主要技术内容  第二节  范围、术语和要求的理解  第三节  限量指标的计算方法第三章  计算与测量方法  第一节  包装空隙率计算方法的说明  第二节  包装层数计算方法的说明  第三节  包装成本与产品销售价格比率计算方法的说明  第四节示例第四章  问题解答附录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附录1I  GB 23350--2009《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GB23350-2009《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实施指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物美价廉”反映了人们追求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有效统一的天性,商品的使用价值,除了本身的实际效用外,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鸟美靠羽毛”式的过度包装现象也愈演愈烈,甚至到了舍本逐末的程度,而人际交往中的礼品,更是过度包装行业中的排头兵。礼品虽然本质上仍是商品,但因为被掺杂了太多的人情因素,所以,无论是送礼者,还是收礼者,反而会自觉不自觉的追求“物美价高”的效果。聪明的商家,从人们对于礼品的这一微妙心理中窥到了商机。但是,礼品的使用价值终究是有限的,而且用价格尺度也比较容易衡量,因为技术原因,商家通过使用价值的差异化来获利难度往往很大,相反,通过包装的差异化却比较容易大幅提升利润空间。于是,送礼者、收礼者、商家三方面共同制造了“椟贵于珠”式的有悖常理的经济学怪相,也让礼品文化陷入了怪圈。但是,即使礼品本身被正常消费掉,但随后包装物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奢侈腐败等危害已经足以和房地产业拆了盖,盖了拆而相提并论了。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除了礼仪礼貌之意外,还包括送礼。无论正常的人情往来,还是政务商务活动,礼尚往来都是必修课。在送礼上,“要面子不要里子”是通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面子,体现在礼品上,一是社会公认的品牌和价格。二是外在包装,最后才是实际使用价值。但是,很多即使送了无数包装精美的礼品的人,有可能从来没有打开过礼品的包装盒,而经常收礼的人,更不可能一一享用,只能是转手送人,或者批量处理甚至抛弃。可见,在整个环节中,送礼者和收礼者都“不识庐山真面目”,那么,如何判断双方之间的感情深浅呢?最经济可行的办法就是看包装,包装只需要能体现出“品牌、价位、精美”等因素即可。因此,礼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又是一种特殊的奢侈品,特殊之处就在于送礼的人和收礼的人都不是最终消费的人,但却都希望礼品能够成为体现面子和衡量感情的尺度。

    礼品的制造商、经销商正是揣摩透了送、收双方的心理纠结,才打起了包装的注意。虽然,精美的包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礼品的品味,但像月饼、粽子、日历等时效性强且蕴含一定文化价值的礼品,像茶叶、酒、化妆品等日常消费品,如果过分强调包装,反而是舍本逐末。作为商家,通过包装提高利润空间却是最便捷,风险最小的方式。因为,对商品本身进行技术研发,文化开发和宣传推广需要时间,更需要资金,而且风险比较大,然而一旦将包装业务外包,既降低了风险,又提高了利润。逐利是商家的本性,于是很多人将希望寄托在监管上,希望通过加强监管,杜绝商家对礼品乃至普通商品的过度包装,以减少送礼和生活的成本,同时也减少因此造成的资源浪费。
    所幸的是,全社会特别是管理层已开始意识到过度包装的危害性。现在逢年过节,无论送礼方还是收礼方(主要指正常的礼尚往来),因礼品的过度包装无端增加了双方在感情和经济上的负担而头痛不已。而国家层面的认识也是清醒的,从立法与行政管理角度,国家也在采取治理措施。比如,给商品本身和包装物两者的价格比例限定了区间。但治理过度包装的最大困难在于两方面,一是难以突破强加于礼品本身的人情量度;二是相关法规在执行和监管上的困难。

    过度包装之所以泛滥成灾,更重要的是在当下快节奏,精分工的时代,人们不但需要送礼,更需要一种不必花费太多时间,无需专业知识,通过外在包装一眼便能辨认出价格,并由此判断感情深浅的“写在面子上”的礼品,有基于此,过度包装、过度炒作的商品便应运而生。人们讨厌过度包装,但一时半会有离不开它。虽然,给亲人朋友送点“裸包装”的水果乃至粮油米面可能更实用,但又担心寒酸俗气。可见,过度包装已经让人们陷入对其又爱又恨的怪圈,这无形中加大了从源头治理的难度。

    过度包装的商品,涉及到上百种消费品,在管理上,涉及到工商、价格、环保、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多个部门和组织,虽然,部门很多,但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对五花八门的包装,要真正消除过度包装现象,难度非常大。首先,计算商品本身和包装物各自的实际价值就是一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但以上部门又肩负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等危害性比过度包装更大,时效性比过度包装更迫切的任务,所以相关法规的执行力只能大打折扣。而且,商家既然敢过度包装,一般事前都做好了规避,比如人为抬高实际价格,压低包装价格等。其次,即使二者比例计算出来,但商品已经生产出来,甚至已经进入流通领域,监管部门不可能将商品销毁,所能做的只能是罚款,但现实中,即使受罚商家仍有很大利润空间,因此,商家仍有动力实施过度包装。最后,该领域的执法更多是被动进行,因为只能部门不可能天天盯市场,因此,更需要消费者参与监管。同时,礼品特别是高档奢侈品,更多的是富人或公款消费,他们不但缺乏参与监管的动力,有时候甚至不愿意让人知晓自己参与送礼收礼。

    治理过度包装虽然路途漫漫,但全社会对其危害的清醒认识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相信,通过舆论的宣传引导,通过行业自律和多方监督,通过企业家经营理念的转变,伴随绿色包装,创意礼品的快速发展,过度包装问题一定会得到治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