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 等 气象出版社 (2010-09出版)  作者: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 编  页数:456  
Tag标签:无  

前言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组织编写的第三次《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以下简称《展望》)刚刚正式发布。《展望》编写组根据对各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情况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并没有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2010年目标。当然也要承认,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于2002年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2010年目标以后,各缔约方和有关组织和机构积极努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总体而言,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中国面临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尤其巨大。由于人类的过度利用、生境丧失与破碎化等因素的影响,生物多样性锐减,现在的世界正经历着一次新的生物大灭绝。地球的地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都是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发生在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的第三次生物大灭绝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多达96%的海洋生物物种和75%以上的陆生动物种惨遭灭绝,其中华南有94%的海洋动物种灭绝。而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以恐龙的消失为标志,是大家所熟悉的。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4.)资料,自1600年以来,大约有77种哺乳动物和129种鸟类已经灭绝,分别代表其已知种类的1.6%和1.3%。尽管这些物种的灭绝率可能并不惊人,但它们的灭绝率呈现升高趋势,近200年则是灭绝事件的高发期。从1600年到1700年,鸟类和哺乳动物类每10年约有1个物种灭绝。然而,1850年到1950年间已经激增到每1年就有1个物种灭绝。灭绝最初几乎总是发生在岛屿上的物种,但自1800年以来大陆上的物种灭绝也增加了。灭绝率的增加对生物多样性已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目前,正在发生的生物大灭绝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其灭绝速率比自然发生的背景灭绝速率高100~1000倍。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2007年的生物多样性受灭绝威胁状况评估报告可以看出,很多生物类群受到严重威胁。鳄鱼和龟鳖类受灭绝威胁的比例分别占其物种总数的43%和62%,灵长类受灭绝威胁的比例占39%,棕榈类和裸子植物受灭绝威胁的比例分别达到67%和33%,形势十分严峻。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本原因。引起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原因很多,主要包括过度利用、生境片段化和丧失、环境污染、外来种入侵等。中国既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少数国家之一,也是受到威胁最为严重的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无节制地开发生物资源、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等,致使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乱砍滥伐、开垦耕地和城市化等导致自然生境高度破碎化,大量适于物种生存的自然生境丧失;环境污染对水域和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尤其突出。据2010年5月31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监测的488个城市(县)中,出现酸雨的城市258个,占52.9%;酸雨发生频率在25%以上的城市164个,占33.6%;酸雨发生频率在75776以上的城市53个,占10.9%。

内容概要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8:第八届会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经专家审查后收录了第八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上的论文47篇,其中综合性论文3篇,生物多样性信息学9篇,遗传多样性3篇,物种多样性10篇,生态系统多样性5篇,自然保护地管理4篇,生物入侵5篇,大会讲话8篇。本文集反映了我国生物多样性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就,特别是生物多样性信息学方面的动态,对于从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的学者、自然保护工作者和相关专业的师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前言大会讲话在第八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在第八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在第八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在第八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在第八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在第八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在第八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在第八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致辞综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及其组织结构和亚洲项目湖北省湿地面临的威胁及原因分析民国植物学史略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生命科学标识符OGC规范在生物多样性信息互操作中的应用研究生物多样性信息学标准——Darwin Core介绍生物多样性信息学中的几个信息处理工具都柏林核心集(Dublin Core,DC)介绍牛物多样性遗产图书馆(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BHL)介绍开放的生物多样性信息集成系统——网络生命大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Life)项目简介附录本书生物多样性信息学部分文章术语表基于TeleAtlas3.3的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演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蒙古族为例信息生态与自然生态的比较遗传多样性Failure of Nature Reserves in(~enetic Diversity Conservation:A Case Study on Calycanthus chinensis(Calycanthaceae)我国畜禽遗传资源多样性评价研究进展应用分子遗传标记探讨群落水平种群空间格局形成物种多样性滇西高原剑湖湿地昆虫组成分析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珍稀药用植物资源研究初探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地理分布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就地保护现状及分析金华北山秋季不同植被类型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及营养级构成金华北山铁线莲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及综合评价新疆博斯腾湖鱼类引种及其生态效应分析A Novel Model of Fast Propagation for Protocorm of Chinese Cymbidium浙江天目山几种常见危害农作物的蜗牛、蛞蝓特征鉴别及其防治针叶树种叶面积的主要测定方法生态系统多样性松潘生态修复模式区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研究东北草原植物生活型多样性研究九龙山南方铁杉群落木本植物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CCA分析云南楚雄大中山黑颈长尾雉繁殖早期栖息地选择天目山毛竹种群分布格局与生物量结构自然保护地管理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初探江西萍乡市武功山保护区的自然特点和发展方向贵州荔波喀斯特地区的遗产价值和有效管理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初步调查与分析生物入侵入侵植物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中国外来人侵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不同生境紫茎泽兰构件生长及其对环境的响应云南四种入侵生物风险分析浙江省外来人侵物种调查研究附录第八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纪要第八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会议日程第八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通讯录论文作者索引国内近年来生物多样性方面出版物简介

章节摘录

插图:刘慎谔在法国留学期间,与留法同学林镕、齐雅堂、刘厚等人,组织成立中国生物学会,并任会长。其时,刘慎谔已形成回国之后,推进中国生物学发展的构想。1929年10月刘慎谔出任植物所所长,即聘请夏纬瑛、孔宪武为助理员,招收王作宾、刘继孟为练习生,吴锡周为植物园事务员,夏纬珍为绘图员;1930年在法同学林镕回国,来所任兼职研究员;刘慎谔在大学兼任教授,其得意门生如郝景盛、王云章、朱彦丞等也应邀来所工作,他们后留学国外,学成归国后,仍回所服务。建所之初,研究领域确定为中国北方植物,后延伸到西北,开展广泛而又深入的调查与采集,研究成果主要有连续出版物《中国北方植物图志》(共五卷),研究论文主要刊载于该所编辑出版的《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丛刊》。1934年聘请著名本草学家钟观光来所任专职研究员,从事《本草纲目》研究,其子钟补求也来所工作。此后又招聘傅坤俊、王振华、王宗训等人,绘图员改聘蒋杏墙。植物所人员聘定、职务晋升、薪津调整等,均由所长刘慎谔决定,研究院只是履行批准手续而已。抗战时期,植物所先后在陕西武功、云南昆明设立分支机构。胜利之后,1946年林镕先回北平,在原址陆谟克堂主持植物所的复员,1947年刘慎谔回到北平,按其设想。北平植物所作为研究中心,而武功、昆明主要从事采集工作,故大多研究人员回到北平。主要人员及研究领域如下:刘慎谔:欧洲冰期时代对中亚及东亚植物分布上的影响、行道树木与绿篱;林镕:菊科之研究;汪发缵:中国单子叶植物分类之探讨;夏纬瑛:中国古书之植物名称考订;匡可任:植物术语辞典、胡桃科之研究;简焯坡:虎耳草科之研究;崔友文:石竹科之研究;王云章:太白山锈菌之研究;赵继鼎:中国多孔菌之研究。聘冯晋庸继任植物绘图员。1948年11月郝景盛也回所工作。保存在武功、昆明的标本、图书也陆续运往北平,而西北调查所改由王振华负责,昆明植物所则由朱彦丞负责。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成立,北平研究院植物所与静生生物调查所合组为中科院植物分类研究所。4.3植物调查采集在北平时期,1929年9、10月间,植物所尚在筹备之中,刘慎谔即抽暇赴西山、东陵采集,时已秋末,草木衰落,所得标本无多,然实为植物所采集之始。此后每年均派人赴河北及邻近各省采集,至抗战之前,足迹曾至西北。主要有1930年刘慎谔、王作宾赴江苏、浙江、福建、广东。1930年孔宪武、刘继孟赴辽宁铁岭、千山。1931年刘慎谔赴新疆、而西藏,转而印度。1932年郝景盛、王作宾赴河北、河南、陕西。1933年孔宪武、王作宾赴陕西。1933年夏纬瑛、白荫元赴宁夏、甘肃。1934年刘继孟赴山西。1935年刘慎谔、钟补球赴安徽黄山。此中以1931年刘慎谔赴新疆、而西藏,转经印度回国最为艰辛。此行之源起为是年刘慎谔偕郝景盛司参加中法联合西北科学考察,5月中旬自北平出发,经内蒙古而达新疆,郝景盛在内蒙古时即返回。

编辑推荐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8:第八届会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