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与北京城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作者:孙冬虎  页数:317  字数:90000  

内容概要

  每一个地片——无论大小,每一条街道——无论长短,都可以看作一个有生命的活体,都有它的缘起和兴衰,它的名称往往会随自身的生命轮回而不断变更。对一个地方曾经拥有的全部名称的记忆,可以串起许多时空交合、人世沧桑的生命历程。
  北京及其周围的远近郊区,就有成千上万个这样的地名,它们作为生活的指南、地理的标志、历史的记录、文化的载体,从不同角度记忆着北京城乡的古往今来。王府井大街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北京饭店东侧,南起东长安街,北至美术馆东街南端,全长近1800米。从清末开始,王府井大街就以商业繁荣而闻名。在很长的时间内,它几乎成了代表北京经济文化特色的一张城市名片,留下了国内外无数旅游者的足迹。人们一般把它简称为“王府井”,除了代表一条街道之外,还作为一个地片、一个区域的语言标志,对它的范围通常只需有一个彼此心照不宣的模糊处理,却并不妨碍人们的日常交际。但是,也许有人会问:这个称呼是怎么得来的?王府的那口水井究竟在哪里?

作者简介

  孙冬虎,1961年生于河北雄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地理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北京历史地理和地名学研究。著有(含合著)《地名学基础教程》、《中国地名学史》、《中国山名论稿》、《北京近千年生态环境变迁研究》、《地名史源学概论》、《北京地名研究》、《北京地名发展史》、《丰台地名探源》等,是《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编撰者之一。发表论文80余篇。2008年成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书籍目录

名似珍珠缀隶华
一 城墙消逝名犹在
二 江山易主地更名
三 老城区内看胡同
四 “胡同”语源需澄清
古今随变历沧桑
一 历代幽州各不同
二 北京肇始自蓟城
三 “蓟门烟树”非“蓟门”
四 此“燕山”非彼“燕山”
五 燕京流风遗韵长
六 天变即换国门匾
七 对称牌楼对称名
京腔京韵乡土风
一 儿化韵里“京味儿”浓
二 大栅栏前听乡音
三 从“家”到“各”见音变
四 方言土语入地名
五 满蒙语词有孑遗
三教隐现地名中
一 城门命名出《周易》
二 语义对称流播远
三 寺庙派生街巷名
四 实用信仰两相宜
五 五顶环绕北京城
地名群里寻故迹
一 无地无水成“斜街”
二 湖渠村旁湖渠多
三 水乡海淀聚名园
四 八旗营房变村落
五 群“坟”印证城外荒
六 寺庙遍布帝京西
七 御苑虽垦风雅在
八 “七十二营”记移民
……
循名责实遗踪
五彩纷呈映万象
求吉趋势古今同
正本清源解谜团
浪卷波飞六十年
附图
后记

章节摘录

  明代白纸坊的街区主要分布在北部靠近广宁门大街(今“广安门内大街”、)一线,尤其是东北角地区。干面胡同、牛肉胡同、羊肉胡同,应当源于当地的作坊或居民的职业,后两者与牛街的“礼拜寺”一样,都是元代以来这里作为回族聚集区的遗迹。这一带的寺庙还有大圣安寺、小圣安寺、保应寺、相国寺、贾家庙、三官庙等。张爵记载的“崇教寺”即“崇效寺”,位于白纸坊中心地带。嘉靖三十年(1551年)在寺中央建藏经阁,东北方有三座僧塔,四周种植了千余棵枣树。寺北相邻的一片地方因此叫做“枣林儿”,位置在今“枣林街”一带。清代王士稹《过崇效寺访雪坞法师看枣花》,有“仿佛啖檀林,吹香绿荫满”的诗句,朱彝尊《崇效寺》诗中,则有“白花秋细细,红枣晓攒攒”的描述。崇效寺南面的“纸房胡同”,是以这里传统的造纸作坊为名的街巷,直到乾隆年间于敏中等编辑的《日下旧闻考》里,仍然说“白纸坊居民今尚以造纸为业,此坊所由名也”。纸房胡同以南至城墙,几乎渺无人烟。本坊内的土坯营、夫营儿、老军地等,可能是历史上驻军的地方。广宁门东侧的“燕角儿”,源于辽代所建的“燕角楼”。今天的街巷名“南线阁”、“北线阁”,其中的“线阁”二字,正是“燕角儿”的谐音转换,其地相当于辽南京皇城的东北角,地名指示着古城的位置。  此外,张爵列出的“白纸坊”街巷,还包括坐落在外城以南的嘉蔬署(菜户)、菜户营、鸡鹅房、丰台、御匠局、长生观、草桥、娘娘庙等,它们的语词意义表明,其中既有京城蔬菜、肉食、花木的供应地,也有城市建设机构和寺庙道观,与北京城的关系极为密切。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地名与北京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我们杜经理,她是影视制作部的老板,给我们推荐的。还行!要好好看!
  •   很契合这次科研计划的主题,非常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