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作者:中国旅游研究院 著,成都市旅游局 编  页数:172  字数:200000  

前言

  着力培育市民和游客共享的生活空间  旅游发展的散客化、休闲化以及城市居民休闲需求的兴起,要求城市旅游发展更加重视培育市民和游客共享的生活空间。一方面,散客化、休闲化发展使旅游活动更加深入市民生活。与团队客不同的是,散客不受旅行社引导和控制,与城市各方面的接触更广,加之休闲化的旅游更加注重体验深度、环境质量,使得城市旅游逐渐突破传统上从饭店到景区这种点到点的模式。另一方面,市民休闲需求的档次不断提升,范围不断扩大,市民休闲和外来旅游者的活动日益融为一体,很难做出明确区分。宜居是宜游的基础,宜游为宜居提供动力,二者互为支撑。1933年,国际建筑协会通过《雅典宪章》,其中就将居住、游憩以及交通和工作并列为城市最基本的四大功能。这里的游憩既包括本地市民的休闲,也包括外来人士的旅游活动。一座城市只有是适宜居住的城市,才可能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现代人的出游不只是为了纵情山水或寻访历史遗迹,感受异地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旅游动机。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安居乐业的市民,旅游者去了只是看到一个没有灵魂的城市,不可能得到丰富、深刻的体验。成都是我国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是仅有的三个“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近年来,成都市一直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取得了较好成绩,不仅接待人数和收人大幅度增长,游客满意度也一直位居全国前列。究其经验,最重要的就是注重培育市民与游客共享的生活空间。  一是休闲空间的共享。深厚的休闲文化、浓郁的休闲氛围以及适应老百姓需求的丰富休闲业态,使得成都成为中国典型的休闲城市。单纯从休闲空间的人群,已经很难区分成都哪里是旅游场所,哪里是市民休闲场所。杜甫草堂、武侯祠、三星堆等传统旅游景点,处处可见偕亲朋好友出游的本地市民。锦里和宽窄巷子虽然是近年新开发的重要旅游项目,但现在也是成都人休闲的好去处。以宽窄巷子为例,规划之初是想建成一个“城市客厅”,向外地游客展示成都文化,不料建成后大受本地人欢迎,原来规划以高端文化消费业态为主的格局也慢慢演变为面向本地市民的中低端业态占据半壁江山。而春熙路作为成都最繁华的商业角,虽然历来就是成都人购物休闲的重要去处,但现在也有很多外地游客在此游玩。在郫县、温江等郊区乡村旅游地,客源中既有大量来自市区的居民,也不乏从京沪等地远道而来的外地旅游者。  ……

内容概要

中国旅游研究院编著的《旅游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内容介绍:成都是我国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是仅有的三个“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近年来,成都市一直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取得了较好成绩,不仅接待人数和收入大幅度增长,游客满意度也一直位居全国前列。究其经验,最重要的就是注重培育市民与游客共享的生活空间。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成都旅游业及其融合发展状况
一、融合发展实现城市和旅游双赢
二、成都旅游业发展历程
三、成都旅游业发展特征
四、成都市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状况
五、成都旅游和城市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旅游发展推动统筹城乡的成都实践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及意义
二、统筹城乡发展的成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三、成都乡村旅游业发展及其对统筹城乡的推动作用
四、成都以乡村旅游业发展推动统筹城乡的主要做法
五、成都以乡村旅游业发展推动城乡统筹的提升建议
第三章 成都旅游发展中的产业融合
一、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及理论分析
二、成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经验
三、成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领域及典型案例
四、成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第四章 城市文化与成都旅游发展研究
一、城市文化与旅游
二、成都城市文化在旅游中的渗透
三、促进城市文化与旅游良性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五章 成都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一、成都旅游行政管理机制发展历程和特征
二、城市与旅游融合发展对体制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助推城市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四、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城市与旅游融合发展
第六章 以融合化促进成都旅游业转型升级
一、成都旅游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二、成都进一步加强旅游和城市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
三、促进成都旅游和城市融合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第七章 国际城市旅游发展案例
一、美国拉斯维加斯
二、法国巴黎
三、英国伦敦
第八章 乡村旅游发展的国内外经验
一、国内经验
二、国际经验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这一阶段,成都市没有成立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旅游业的雏形在国家和四川省旅游产业主导及倡导下得以形成。1978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都为甲类开放地区,成都市内主要旅游景区如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王建墓和动物园(游客主要看熊猫)以及邻近的都江堰、青城山逐步实现了对境内外的开放。此阶段期间,成都市部分旅游企业得以转型和建立,如1979年,成都锦江宾馆成为四川第一个涉外旅游宾馆;1984年,成都国际旅游公司(现在的成都海外旅游公司)成立,成为成都市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旅行社。1987年,郫县友爱乡农科村发展起了全国最早“农家乐”形式的乡村旅游。1979年,四川旅游中等专业学校省旅游学校成立,开启了我国旅游中等专业学校的先河,为日后成都市旅游人才的建设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尽管成都市是国务院最早实现对境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但其旅游业的发展,包括相关旅游企业的成立,并没有专门的规划和定位,旅游工作都是在边探索边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的。加之旅游业主要建立在入境旅游的基础之上,因而发展相对缓慢,从1978年下半年到1987年,成都每年接待的入境游客人数不足万人,而饭店也仅有锦江宾馆一家。 (二)第二阶段(1988~2000年):政府引导,有序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旅游蓬勃兴起的趋势下,成都市政府看到了旅游发展的潜力,于1988年12月在顺城宾馆正式挂牌成立了成都市旅游局,并将旅游正式纳入成都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范畴,首次明确了旅游业在成都经济中的地位,至此,成都市旅游业进入政府引导、有序发展阶段。在市政府和旅游局的支持下,成都市除了市区景点不断开发外,其四围区县的旅游开发也陆续得以扩展,浦江朝阳湖、大邑原始森林等多处以山水风光为主的旅游景区相继推出。但对于90年代初期的成都市来说,尽管游客数量有了一定的增长,但因景点知名度低并没有成为国内游客的旅游目的地,而是作为去峨眉山、九寨沟等地旅游的一个中转地的角色出现。 自1993年开始,成都市政府陆续举办了“中国四川成都国际熊猫节”“旅游文化主题年”等大型活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都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吸引了境内外旅游者前往。90年代中期开始旅游者人数的逐年稳步增长使得旅游企业加速成长起来,业务范围也有所扩大。1994年6月,成都中国青年旅行社与西南航空公司合作,首次开通了成都至曼谷的直航包机,每周一个航班,连续时间长达半年之久,不仅开了全国包机游的先河,而且带动了成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品牌的进驻也使得成都拉开了旅游业“引进来”的序幕。1996年,美国洲际集团旗下的高星级酒店品牌皇冠假日酒店正式进入成都,第一次实现了旅游企业与国际的真正接轨。1999年3月,泰国安琪尔航空公司曼谷一成都首航的实现,标志着外航在成都已有定期航班。

编辑推荐

《旅游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以成都为例》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旅游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感觉内容还是不错的,值得购买一看
  •   打着研究院的旗号,内容却对不起这个品牌,内容很差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