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风雨录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者:贾毅,贾维 记录整理  页数:323  
Tag标签:无  

前言

从士兵到将军,从行伍出身到陆军大学教官,从蒋经国的挚友到国民党政府的叛逆,从旧中国高级军官到新中国政协常委,具有这一特殊经历的贾亦斌同志是我的老同事、老朋友。我与贾公同在政协,共事有年。我们相识在50年代。他是政协全国委员会二届三次会议增补的委员,四届人大代表,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和名誉副主席。如今他已84岁高龄,仍孜孜以求,读书、著述,不倦地工作。    贾公1912年出生,湖北省阳新县人,一个出身寒苦的农家子弟。他少年失学,十几岁便当了兵。在抗日烽火中,他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誓死不当亡国奴的信念,参加过淞沪、徐州、武汉、鄂西、长沙诸大战役,英勇顽强,打击日寇,两次负伤不下火线,屡立战功。曾任国民党军队连、营、团长和师参谋长,。后晋升为国防部少将代局长。1943年,考入国民党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学习,毕业后兼任教官。他勤奋读书,发表论文《新国防论》和专著《预备干部制度的理论与实际》。他的这一构思,日后成为台湾至今仍在实施的预备干部制度的蓝本。    贾亦斌与已故蒋经国先生素昧平生,但在1946年到1949年期间,从他介入青年军复员工作开始,到主持预备干部组训工作,直至由蒋的副手到接替蒋的职务,与蒋经国成为亲密的好友。贾公具有典型的劳动人民耿介的性格与强烈的爱国意识。他坚决反对并拒绝参加蒋介石发动的内战。他体谅士兵疾苦,爱护热血青年,安置复员青年军人就学深造,成绩斐然。他惩办杭州青中校长贪污案,雷厉风行。他身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却俭朴自律,纤尘不染。蒋经国曾这样评价他:“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则天下太平矣。贾亦斌兼而有之。”因而深受蒋氏器重,且私谊亦深。贾亦斌与谭吟瑞(谭嗣同孙女)喜结连理时,蒋主动担当证婚人并主持婚礼。    贾亦斌一贯反对内战,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反对四大家族的腐败统治,他曾寄望蒋经国能领导青年军有所作为。1948年,蒋到上海搞所谓的经济管制“打老虎”,开始时似决心很大,不久即偃旗息鼓,令贾大感失望。他与蒋激烈争辩,对蒋经国的忠孝观不能苟同,遂痛下决心与之分道扬镳。1949年4月7日,为了策应中国人民解放军渡长江,贾亦斌在中共中央上海局领导下,毅然率部起义。由于贾亦斌是蒋介石父子亲自提拔、破格重用的将领,起义军又是抗日后期,为同日寇作最后决战,以“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相号召,而建立起来的“知识青年远征军”,又称“太子军”,因此他的率部起义就有“从蒋家心窝里反出来”的特殊意义而引起国内外瞩目和蒋介石政府的震惊,乃以几十倍的兵力“围剿”起义军,并重赏缉拿贾亦斌。    《半生风雨录》真实记录了贾亦斌与蒋经国从好友到决裂的彷徨苦闷,情感冲撞与痛切理智的思考,对蒋介石反共内战政策的厌恶与反击——“觉今是而昨非”的心路历程。贾亦斌自述资料翔实,文风朴素,其中不乏惊心动魄的传奇色彩。书中表现了在旧中国,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爱国、忧国、报国的情愫,这可以昭告后人,启迪来者。    贾亦斌在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长期参加民革地方和中央的领导及祖国统一工作,为两岸沟通,多方交往,数渡重洋,与蒋经国互为传话致意。为反对“台独”竭尽心力,他主编《论台独》一书,在大陆与台湾出版,这在其自述的下半部将有详细记述。    我愿意郑重向读者推荐贾公的《半生风雨录》。是为序。

内容概要

  从士兵到将军,从行伍出身到陆军大学教官,从蒋经国的挚友到国民党政府的叛逆,从旧中国高级军官到新中国政协常委,具有这一特殊经历的贾亦斌同志是我的老同事、老朋友。我与贾公同在政协,共事有年。我们相识在50年代。他是政协全国委员会二届三次会议增补的委员,四届人大代表,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和名誉副主席。如今他已84岁高龄,仍孜孜以求,读书、著述,不倦地工作。

书籍目录

第1章 苦难的童年
 故乡和身世
 入私塾、小学和县中读书
 震惊幼小心灵的乡村械斗
 当儿童团长
 随父亲背井离乡
 
第2章 失学当兵
 借钱受辱,愤而当兵
 少年从军,备尝艰辛
 考入步兵学校
 在第四十一师
 
第3章 浴血抗战
 主动请缨,参加淞沪抗战
 驻守潼关,驰援徐州
 调回原部,参加武汉会战
 调任团长,两渡襄河作战
 与师长丁治磐的冲突
 任职湖北军管区和中央军官学校
 重返前线,参加鄂西攻势和长沙第三次会战
 抗战感言
 
第4章 在陆军大学
 长沙与重庆的考试
 研究“新国防论”和“预备干部制度”
 认识段伯宇同志
 生活困难,卖枪养母
 欢庆抗战胜利和“双十协定”
 与主战同学辩论,坚拒参加内战
 怀念陆大与重庆诸师友
 
第5章 与蒋经国从好友到决裂
 初到“青年军复员管理处”
 首次恳谈
 蒋经国为我主婚
 还都南京后的生活
 庐山会议风云
 筹备高中毕业生集训的首次碰撞
 陪同视察青年军
 力保我升任副局长和代局长
 在嘉兴、北平青年军夏令营
 与美军顾问团的争执
 查办杭州青中贪污案
 台湾之行
 反对成立“铁血救国会”
 上海“打老虎”,最后决裂
 “私情公谊话从头”
 ——半个世纪后的回顾
 
第6章 嘉兴起义
 蒋家王朝覆灭前的没落景象
 中山陵密谈
 将计就计建立“预干总队”
 密谋发动军事政变
 调驻嘉兴,酝酿起义
 溪口之行
 撤职后上“最后一课”
 机密泄露,断然起义
 乌镇突围,
 巧过京杭国道
 良村血战
 历经艰难,终于脱险,迎接解放
 结束语
附录
 贾亦斌自订年谱
 嘉兴起义
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当儿童团长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联合发动和领导下,全国各地工人、农民、妇女、学生等革命运动蓬勃兴起,特别是湘、鄂、赣等省的农民运动更是汹涌澎湃,工会、农民协会、妇女会、儿童团等,有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与北伐军共同战斗。北伐战争开始后,由于得到工人、农民的积极支持,北伐军节节胜利,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了湖南等省,包围了武汉,不久就打败了北洋军阀吴佩孚所属的王占元、陈家祜的部队,1926年秋又来到了我们阳新。北伐军官兵人人佩戴着“爱国家、爱百姓、不怕死、不要钱”的字符,官兵同穿草鞋,部队纪律严明,对老百姓不仅秋毫无犯,而且处处帮助百姓,同北洋军阀孙传芳的部队形成鲜明的对比,所到之处都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我们阳新中学学生革命情绪更是无比高涨,上街游行和登台演讲,热烈欢迎北伐军,县城里洋溢着一派革命气氛。后来,县中停课,我回到家乡,看到农村也出现了一派欢腾景象,令我兴奋不已。由于阳新县农民一直与贫苦抗争、搏斗,他们积极拥护北伐军和农民协会的主张。家乡的农民协会、儿童团等革命组织,也很快建立起来了。我的二伯贾方南任农会会长。我被推举担任儿童团团长。

后记

家父所著《半生风雨录》一书,系1996年1 0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首次出版。当时,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拯民先生为之作了序言,潘志军同志担任责任编辑,张守义先生担任装帧设计,政协文史办公室的张文惠、王合忠同志对此也十分关心。可以说,这本书是在全国政协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问世的。在出版后的第一时间内,家父就一一登门拜访,亲自将书送给张执一同志的夫人王曦,及李正文、段伯宇、杨拯民、杨斯德、张廷禹等同志,借此表达对老领导、老战友的由衷感谢。因为没有他们的指引和帮助,就不会有家父人生的转变,也就不会有该书的产生。    家父写作《半生风雨录》的本意,在于如实地“回顾自己的生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用以律己和教育子孙”。不料该书问世以后,竟然受到了海内外友好、故旧、亲戚乃至一般读者的热烈欢迎,一时间好评如潮,这是家父当时所万万没有想到的。在这里,我们根据一些当时的记载,稍微描述一下该书出版后所产生的反响。    《半生风雨录》出版后,平杰三部长就打电话来,称该书“不仅内容好,而且装帧也好,值得一看。”聂真同志对家父说:“你的回忆录,我已看过,写得不错。”孙轶青同志说:“我的老伴被你的书所吸引,边看边向我介绍。我准备等她看完后再看。”程浩同志的夫人说:“这本书真感人,令人不忍释手。写到上海抗战撤退时,一个妇女带着四个孩子和怀一个孩子全被炸死的一幕,这说明日寇的凶残,令人发指。”近代史专家刘大年同志说,收到书后“夜里看到很晚,没有睡觉。嘉兴起义一章,更是紧张万分。”董竹君女士之女阅后几次对家父说:读到动情处“我也禁不住流泪了”;“你多次负伤而幸存,真是英雄,也算命大。”谢筱乃同志认为书中实事求是,“没有一句空话、假话”。王禹时同志则称该书“体现了真善美的写史要求”。秦皇岛民革刘志读同志来信说,该书反映了抗战实况,当地许多民革成员都争相传阅。该书在湖北阳新也受到了家乡人士的欢迎,有一位晚辈表示:读后终身受益,作者的人格和成就“将永远教育我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王征明、李恺寅、张健行、毛翼虎、方庆延、胡岳宣、杨公怀、冯亚东、余仲舒、张道法、赫军、齐康、周正、史式、木铁、蔡日新、张清德、商果、包利民、丁怀超等同志都写来长信,畅谈对《半生风雨录》的读后感。综合他们的意见,认为该书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第一,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作者一生系念的是国家的安危兴亡和百姓的疾苦,反映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誓死不做亡国奴的坚定信念,其爱国之忱与毕生奋斗的精神,令人钦佩。这种精神为当前时代所迫切需要,对于现在和将来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第二,具备实事求是的态度。作者对自己的思想转变和心路历程的叙述,符合实际,真实可信。使读者加深了对作者之所以作出如此历史抉择的理解。第三,该书是一部珍贵的现代史资料。它描写了抗战的真实面貌,反映了国民党爱国将士为抗日作出的重大牺牲;着重叙述了嘉兴起义的过程,这是许多爱国青年用生命与鲜血“谱写的响彻云霄的革命史诗,实属悲壮节烈,可歌可泣!”书中还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对一些重大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作了重要的说明,对历史研究很有帮助。第四,书中对有关人物爱憎分明,褒贬得当,评价恰如其分。如对蒋经国这样一个很有特性的人物的评价,既指出了他诸多的局限性,也肯定他爱国廉正的一面,这样的评价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如蒋氏地下有知,也当拱手接受之”。第五,全书文笔简练流畅,场面描写生动,读来朗朗上口,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许多上了年纪的读者,读后又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同时也吸引了许多青年读者,引起他们对祖国近代历史的浓厚兴趣。第六,该书校对认真、印刷装帧都比较精美,为全书增色不少。正如有的来信所称:“尊著事实真切,语言活泼优美简洁,行文气势磅礴,如倒悬江河一泻千里,初一入览即为巨磁吸引,全部身心不觉为之投入,抑且核对认真,编辑得体,图像优美,装潢贴切,可谓是美不胜收。”总之,大家都认为这是一部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回忆录。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壮丽画卷,是一部值得流传的好书。    还有一些亲友读后,纷纷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感受。长沙艾天秩同志读《半生风雨录》后,“深为其爱国进步、走向革命精神所感动”,遂赋五绝一首:“风雨波澜壮,沧桑话劫尘。长留青史鉴,策励后来人。”宁波毛翼虎先生用两天两夜的时间读完全书,随即赋七绝一首:“半生风雨见真情,为国谋忠事有成。读罢雄文人不寐,一轮皓月照窗明。”上海吴若岩同志读毕,即在书上题诗两句志感:“半生风雨堪回首,人间正道是沧桑。”见之者无不感动。    《半生风雨录》在港台与海外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香港李以勖先生称赞其“史料翔实,内容真切,是一部剖析中国近代历史的生动教材。”友人彭乐三夫妇对此书甚为珍视,置于床头,百读不厌。台湾友人喻道之寄信云:“拜读兄之《半生风雨录》,无任钦佩!你这部回忆录,表现你的远见、机智、勇气、果毅与超人一等智慧。”沈诚先生也称该书在台湾得到不少人的肯定,并购买100多本携往台湾,广赠故旧亲友诸人。美国汪忠长教授从洛杉矶打来电话谓:“半夜读之,勾起对当年战场的回忆,不能成眠。”友人南怀瑾先生对《半生风雨录》评价颇高。当书送到香港时,正好有朋友、学生30余人在南宅聚会,南先生即命学生朗诵书中有关家父与之交往的段落,读罢全场欢然,带去的一包书也被大家一抢而空。南先生语人云:“这本书写得好。作者与蒋经国先生很有感情。但发动嘉兴起义,在政治上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是不能含糊的。”学者陈定国博士阅后,专门写了《读贾亦斌自传笔记》和《贾亦斌年谱摘要》。南先生亲自将其寄于家父,并在附信中云:“今寄上陈定国博士的阅读笔记一份,以博一灿。可见尊著为学者所注意,特为可喜。”使家父深为感动。    《半生风雨录》出版后,国内各种报刊杂志还多次转载了书中相关内容。1997年1月,《百年潮》杂志首先以《拍案一怒,各走各路——我与蒋经国的决裂》为题,转载了书中第五章的部分内容。接着全国《文史资料选辑》摘登了《我与蒋经国从好友到决裂》一文;《纵横》杂志也摘登了《我率领蒋经国“太子军”嘉兴起义》一文。此外《光明日报》、《团结报》、台湾《海峡评论》也分别摘登了书中有关内容。还有不少新闻记者以采访谈话的方式,发表了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如王乐乐发表了《一个爱国者的心路历程——贾亦斌访谈录》,江河撰写了《历经沧桑,壮心未已——访民革中央名誉副主席贾亦斌》,薛家柱撰写了《太子军枪声——原民革中央副主席贾亦斌起义纪实》,王凡发表了《贾亦斌与蒋家王朝分道扬镳的内幕》,李立撰写了《我与蒋经国——民革中央名誉副主席贾亦斌回忆蒋经国》,程绍昆、黄继阳撰写了《贾亦斌与蒋经国的交往》一文等。正如一位记者同志对家父所说:“您的经历,是很值得记录下来告诉后人的;而历史的那一页,也是国人所不应忘记的。”    综上所述,自《半生风雨录》出版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各方面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作为著者,家父自然有理由为之感到欣慰和自豪。但也应看到,有些评论出自亲朋好友之口,他们可能对家父和该书有所偏爱,不无溢美之词,这是可以理解的。家父始终认为,他是当年抗战和起义的幸存者之一。如果说到荣誉,首先应当归功于那些在抗战中英勇献身的爱国将士,归功于那些在起义中流血牺牲的烈士,希望后人永远记得他们,怀念他们!至于他个人,只是做了自己所应做的事情。他之所以能为国家民族尽一些力,应当感谢人民群众的哺育,感谢许多师友的厚爱与帮助,感谢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这是他平时一再告诫我们的。此外还应当提到的是,该书出版以后,李恺寅、贾载黎、蒋术、陈过、陈重华、梁儒宗、严如平等先生曾对书中若干史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他们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家父曾一再嘱咐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时间过得多快啊!自《半生风雨录》初版到今天,已经有15年时间了。当年为之撰写序言的杨拯民同志和担任装帧设计的张守义先生已先后驾鹤远行。家父当时85岁,现在也已达百岁高龄,缠绵于病榻之间。中国文史出版社于此时建议再版《半生风雨录》一书,得到我们家属的欣然赞同,正可以此作为家父诞辰100周年的最好纪念。此次再版,本书主要内容未作变动,只是增加了自订年谱的下半生部分,调整了书前部分照片,书后附上了这篇后记,以说明本书初版、再版的经过。文史出版社韩淑芳总编辑、曾小丹编辑、责任编辑胡福星同志,为本书再版付出了很多努力,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借此机会,对所有关心《半生风雨录》的海内外亲戚好友及其读者,表示最诚挚的谢忱!    记得本书书稿杀青之际,家父曾夜不能寐,浮想联翩。当夜赋七律一首,题为《写有感》:    苦风凄雨竟终身,午夜沉思煞费神。    廉正持身常挫折,精忠报国益深沉。    自强独立求诸己,坦荡襟怀不尤人。    若问平生何所获?半生风雨示儿孙。    诗中反映了他的信念、追求、感慨和执著。家父出身贫寒,奋斗一生,爱国若命,廉洁奉公,平时常以“一生正气,两袖清风”而自豪。这部《半生风雨录》所记录的人生历程,以及其中所体现的爱国奋斗精神,就是他留给我们的无比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去百倍珍惜,努力继承并发扬光大之!    最后,我们要借本书再版之机,向我们敬爱的父亲母亲致以深情的感谢!感谢他(她)们对我们含辛茹苦地教育和培养,使我们长大成人,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为国家社会贡献力量。在此衷心祝福他老人家百岁诞辰!    贾毅、贾维    2011年6月1日

媒体关注与评论

苦雨凄风竟终身,午衣沉思熬费神。廉正持身节挫折,精忠报因益深沉。自强独立求诸己,担荡襟怀不尤人。若问平生何所获?毕生风雨示儿孙。  ——贾亦斌

编辑推荐

《半生风雨录:贾亦斌回忆录》是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半生风雨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没有太多的做作,还算通顺。可以看看,特别是青年军一段可以和陈桥驿传对照着看,有真实性——不想大陆官方写的传记不太真实而且写的枯燥乏味。还算生动,不过思想的转变太简单,不太让人信服。总体来讲算是大陆的传记里可以读的那种,还有点史料价值。不像凤凰出的历史书只是骗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