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作者:潘理权,姚先霞 主编  页数:258  

内容概要

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和调节,财政与金融是国家对经济活动实施宏观调控的两个最重要的工具。近年来,我国对财政体制与金融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财政与金融的理论与实务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宏观调控实践的新成果、新动态,帮助广大培训学员学习和掌握财政学和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我们编写了本书。
本书是财政与金融两大学科概论的综合,以财政金融与宏观调控为主线,以提高学员的综合分析能力为主导,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设计,在对财政和金融两大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简明介绍的基础上,将它们统一到宏观调控的实践运用中。本书既有系统性,又突出重点。在每章开头都明确了内容摘要及学习要求,在每章结束后都提炼出需掌握的主要名词,并设有复习思考题。本书不仅适合成人教育,也适合政府部门和工商企业管理干部培训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财政导论
 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第二节 公共产品和公共财政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第二章 财政收入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形式
 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结构
 第三节 财政收入的规模
第三章 税收
 第一节 税收概述
 第二节 税收制度
 第三节 我国现行的重要税种
 第四节 国际税收
第四章 国 债
 第一节 国债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国债的规模与结构
 第三节 国债管理
第五章 财政支出
 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
 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
 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
 第四节 政府采购制度
第六章 政府预算
第七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八章 金融、货币、信用概论
第九章 金融市场
第十章 金融业务(上)
第十二章 金融业务(下)
第十三章 金融监管
第十四章 国际金融
第十五章 财政金融与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三)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要实现自身盈利和社会利益的统一。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自身性质决定了其经营目标就是追求盈利,这是它改进服务、开拓业务和改善经营管理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商业银行自身不断获得发展的保证。另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业务活动涉及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在国民经济活动中处于资金运动的中枢地位,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兼顾社会利益。从根本上来讲,商业银行的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是一致的,但有时会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国民经济全局发展的需要,自觉贯彻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力求实现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上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安全性与流动性是一致的,但这两者又与效益性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使三者处于最佳组合,正是银行家们追求的目标。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究竟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如何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统一,是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经营条件和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的。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等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和中间业务管理等理论的演变过程。(一)资产管理理论资产管理,是指在负债结构一定时,通过调整资产的各种组合以获得所需的流动性,并减少和分散风险,使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得到充分兼顾。资产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商业银行只有在不断增加存款的情况下,才能相应增加贷款或投资;如果存款没有增加,而客户的借款需求增加,银行要满足客户的要求,就只有变卖有价证券等资产,即银行只有通过调整和改变资产的组合来适应新情况,而负债结构则保持原状。资产管理是商业银行传统的管理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存款。对于银行而言,存款的主动权在客户手中,自己起不了决定性影响;而对资金运用,银行则相对操纵着主动权。因此,商业银行就把业务经营过程中兼顾“三性”的重心放在了资产管理方面。在资产管理中,资产流动性的管理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银行经营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对资产流动性的认识也有所变化。相应地,资产管理理论经历了商业贷款理论、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编辑推荐

《财政与金融》是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财政与金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