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论丛(第16卷)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赵秉志 编  页数:459  字数:413000  

内容概要

  《刑法论丛》第16卷共载文17篇,秉承本论丛业已形成的固定风格,所收录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期我国刑法学界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涵括中国刑法学、外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国际刑法学与区际刑法学、犯罪学与刑事政策等刑法学科诸多领域。  本卷特设“死刑专栏”,收录了若干篇相关文章,以期对中国当前的死刑制度改革有所助益。其中许发民、徐光华的“刑法解释中的民意考量——以死刑案件为视角”一文就当前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死刑案件与民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专门探讨。袁彬的“我国民众死刑基本理念实证分析”一文从对我国民众死刑基本观念的调查研究中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此外,收录了下面一些优秀成果:  刘艳红的“行政犯罪视野下的国家工作人员犯罪”一文基于行政犯罪的行政与刑事双重违法性之视角,重新对国家工作人员犯罪问题进行了探析。  王秀梅、杜邈的“我国港澳台地区反恐怖立法比较研究”一文通过对港澳台地区反恐怖立法的比较研究,力求促进我国反恐怖法制的完善与内部和谐。  赵秉志、徐京辉的“澳门刑事司法协助制度及其宪法完善”一文对澳门刑事司法协助制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田鹏辉的“刑事被害人社舍保障制度的时代价值及构建”一文探讨了如何构建刑事被害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力图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引领下的人权保障体系。

书籍目录

[死刑专栏] 刑法解释中的民意考量——以死刑案件为视角 我国民众死刑基本观念实证分析 论死刑政策与死刑司法控制 死刑废除价值论[中国刑法] 江泽民同志刑事法律思想研讨 刑法立法的群体本位性与个体本位性 论刑法的趋同与相关概念之关系 论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出罪化——评最高法[2006]1号司法解释的几项出罪规定 行政犯罪视野下的国家工作人员犯罪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警察作伪证问题[外国刑法] 刑法的边界——马普外国与国际刑法研究所最新刑法 研究项目的基础和挑战[比较刑法] 我国港澳台地区反恐怖立法比较研究 不定期刑的历史命运[国际刑法] 被告人vs.检察官和被害人:谁的“正义”最重要?——ICC第一案“中止审判”启示录[区际刑法] 澳门刑事司法协助制度及其完善[犯罪学与刑事政策] 轻罪刑事政策视野下的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研究 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障制度的时代价值及构建

章节摘录

探讨刑法的趋同与法的全球化或世界化的关系,仍然可以从分析“法律趋同化”与“法律全球化”的关系人手。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其基本观点为:(1)国内学者基于对法律全球化的不同看法,对“法律趋同化”与“法律全球化”的关系存在三种观点:将“法律趋同化”纳入“法律全球化”的范畴,认为全球范围内法律规范的趋同化是法律全球化的一方面,其另一方面为法律一体化,法律一体化是法律趋同化的高级表现形式和必然发展结果;以“法律全球化”之名,言“法律全球化”之实,主张“法律全球化”的术语,但将其描述为正在发生的各国法律走向趋同化;将“法律趋同化”与“法律全球化”等同起来使用,认为趋同化也就是一体化,一体化也就是全球化。(2)“法律趋同化”是对“法律全球化”理论的修正和补遗。因为,从总体上看,“法律全球化”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上的概括,无法从全局的角度解释和归纳某些法律已经实现了全球化或一体化,而范围更广、数量更大的法律之间却存在差异甚至趋异的现象,因此其提法不够周延;而“法律趋同化”以承认各国法律制度的差异性或多样性为前提,是建立在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至上基础上的法学理论。(3)“法律趋同化”理论对法律全球化正反双方论争具有调和作用。因为,法律全球化的正反双方都认为各国法律的趋同性并不否认各国法律的差异性,法律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一套共同的法律体系和法典,这其实就是将法律趋同化作为其立论基础。(4)在一定范畴之内接受法律全球化的观点。如果只把法律全球化理解为各国法律逐渐接近、协调、融合甚至部分统一或者同一的过程;或者,如果法律全球化是法律趋同化的同义语,是一种现象,一种事实,正在发生,而且将继续下去,李教授表示接受两类观点。

编辑推荐

《刑法论丛(第16卷)》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刑法论丛(第16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