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作者:王自力,田明华,李红勋 等编著  页数:174  

内容概要

我国国有林场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作为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基地和木材生产基地,对于我国生态、经济和社会实现协调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随着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以及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国有林场正面临着严峻的发展战略选择的问题。本著作在充分进行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有林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探讨了国有林场普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介绍了国有林场改革进展。通过纵向的历史分析、横向的比较分析,提出了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是阻碍国有林场发展的制度性原因;通过外部环境条件、内部资源条件和经营管理体制3个方面分析了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条件;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国有林场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运用公共物品理论阐明了生态公益林和国有林场的关系,提出生态建设不是国有林场事业化的理由,企业化、市场化才是国有林场改革的方向;重新界定了国有林场分类,提出了生态经营型林场的概念,对生态公益型、生态经营型、商品经营型林场进行了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构建,分析了不同区域条件下的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和总体推进战略;从林业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两个层面对国有林场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框架提出了建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地调研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进展  第二节  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实地调研基本情况  第三节  小结第三章  我国国有林场发展现状  第一节  我国国有林场建设成就和地位作用  第二节  我国国有林场发展面临严重的危困局面  第三节  我国国有林场改革进展  第四节  小结第四章  我国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分析和比较研究  第一节  我国国有林场改革历程及其分析评价  第二节  我国国有林场运行系统分析与评价  第三节  国外国有林业管理与经营体制分析与借鉴  第四节  我国集体林区林权改革基本情况及经验借鉴  第五节  我国优秀国有林场经营与管理经验分析  第六节  小结第五章  影响我国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多因素分析  第一节  影响我国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第二节  影响我国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条件因素分析  第三节  影响我国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因素分析  第四节  小结第六章  我国国有林场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第一节  国内外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情况  第二节  我国国有林场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  第三节  国有林场改革的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  第四节  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国有林场改革动力构建  第五节  小结第七章  新时期我国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方向研究与模式构建  第一节  我国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方向研究  第二节  我国国有林场发展的模式构建  第三节  小结第八章  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框架构建和政策建议  第一节  加快相关林业改革,建立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基础  第二节  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条件  第三节  小结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地调研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进展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及林业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理论  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被认为是在1980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首先明确提出的。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CED)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对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科学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因具有最概括意义而被广泛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认可。  可持续发展是对传统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挑战与变革。其内涵反映在以下5个方面:①可持续发展强调生态与经济的整体性。②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综合性。③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利用的高效性。④可持续发展强调体制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⑤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的公平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时期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