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帚集

出版时间:2005-2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冯其庸  页数:507  字数:43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最初接触《红楼梦》是1943年我读无锡工专高中一年级时,那时有位范老师说《红楼梦》尽是讲做诗的,你喜欢做诗,去读《红楼梦》吧。但我读后却不感兴趣,因为《红楼梦》不是讲做诗的。  1946年,我考入无锡国专,那时著名的老师很多,如王蘧常、朱东润、冯振心、吴白匐、周贻白等,1948年我转到上海无锡国专分校,由王蘧常先生授诸子学,讲《庄子》,由童书业先生讲秦汉史,由顾佛影先生讲诗学,由王佩垮先生讲地理学,由刘诗荪先生讲《红楼梦》。这是我在课堂上正式听讲《红楼梦》的惟一的一学期。但那时听课很自由,想不听就不听,而我正着迷于词学,整天在顾廷龙先生的合众图书馆里撰写《蒋鹿谭年谱》和《水云楼诗词辑校》,所以刘先生的课,听了开头几堂就没有再听,但研究《红楼梦》是一门学问这一认识,这时算是确立了。  我真正读《红楼梦》是1954年到北京以后。我刚来北京就碰上批判胡适、俞平伯先生的运动。自己略无所知,只是认真地跟着学习,结合各人的文章,反复读《红楼梦》;也对别人的文章作比较研究,实际上这是我认真读《红楼梦》的开始,但却没有作研究。

内容概要

红楼梦是一部政治性很强的书,对康、雍、乾时代的重大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作者都有极为尖锐的抨击。但红楼梦又不是一部政治书,而是文学,是一部文学性、艺术性极高极强的长篇小说,其成就之高,可列于世界文学之冠。两百多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著作成千上万,但因研究者的个性及对文本研究的角度不同,从而“形成论点的创造性和特殊性”。本书主要收?了当今国内红楼梦研究领域的名家有冯其庸先生的代表性论著。

书籍目录

我与《红楼梦》
[卷一]家世研究
曹雪芹家世史料的新发现
《大金喇嘛法师宝记》 碑题名考
《大庆堂重修辽东 曹氏宗谱》考略
曹雪芹墓石目见记
再论曹雪芹的家世、祖籍和《红楼梦》的著作权
曹雪芹祖籍“丰润说”驳论
曹雪芹的祖籍、家世和《红楼梦》的关系
曹雪芹小传
[卷二]抄本研究
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凡例”
论甲戌本
论己卯本
已卯本《石头记》散失部分的发现及其意义
重论庚辰本
列宁格勒藏抄本《石头记》序
论梦序本
论程甲本问世的历史意义
论《红楼梦》的脂本、程本及其他
影印北京师范大学藏抄本《石头记》序
[卷三]作者作品研究
千古文章未尽才
林黛玉、薛宝钗合论
论贾宝玉与贾政是两种对立的思想
清代的评点派红学
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祭
后记

章节摘录

  1966年“文革”开始,我首先受冲击,也遭到了“抄家”,这在当时司空见惯,虽然很气愤,但毕竟不是我一人的遭遇。令我气愤而又吃惊的是把我的《红楼梦》抄走,而且当黄色书籍展览。这对我的刺激很大。因为明明在文学史课上都讲了《红楼梦》,怎么一下就把它作为黄色小说示众了呢?我生怕这一阵风刮向全国,会把这部巨著毁了,所以不管我当时正在受批斗,每天夜深人静以后,我就用毛笔据影印庚辰本《石头记》,依原著行款朱墨两色抄写。因为每天只能深夜抄写,所以整整抄了一年。这一年的抄写,是我真正深入《红楼梦》的过程,联系当时社会的混乱状况,特别是许多朋友和熟人挨整后愤而自杀,我每每抄书到动情之处,不禁掩卷痛哭;到抄完这部书,我自觉从思想上与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相通了许多。我最后抄完了重读此诗时,忽觉这四句话实在就是一部《红楼梦》的最好的概括,此诗既是开头,更是全书的总结!从此以后,我大概算进入读《红楼梦》的真境界了。  1973年到1974年,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评《红》热潮,我由北京市委调去参加评《红楼梦》的写作组,当时一起调去约有六七个人。确定了全书的章节后,就由大家分头撰写,我写的是全书的“序言”、“曹雪芹的世界观和他的创作”、“二百年来围绕着《红楼梦》的斗争”这三章,后来这三章收入我的《梦边集》。现在回头看二十多年前写的这些东西,自觉可以覆瓿。一是当时还是“文革”后期,评《红》都是以毛泽东主席对《红楼梦》的一些批示作为依据的,市委组织这个写作班子,其目的也就是要以毛主席的指示为根据来评论《红楼梦》,所以不可能真正深入地研究《红楼梦》,只能停留在表面理解上;二是我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还有待于深入。不久前有人竟把我们当时写的这本书当做政治罪状来指责,不禁使我为之哑然失笑,他不知道这种故伎早已过时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敝帚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敝帚集—冯其庸论红楼梦》是研究的好参考书哦,学术价值很高!
  •   很朴实,老一代学者做学问的精神值得学习
  •   花了礼券买的,很值!
  •   一位認真鑽研國學, 胸襟寬大的學者, 是真正的學者!
  •   好,看得读
  •   不错,看看冯其庸的红学研究,也是红学一大家了。可惜送来的时候封面有污痕破损,挺心疼的。
  •   红学大家,值得一看。
  •   太专业这本,像我这种普通爱好者读着不耐烦,呵呵,没文化好可怕
  •   也就如此
  •     一直不喜欢红学的学究们,近年尤甚。而且以冯老为代表的他们近年总以打压新势力为己任,乌烟瘴气乌烟瘴气。不过其著作若是有志于红学者当然也该研读,甚至说无法绕过的。有人说其从不在文章中尖锐反驳周汝昌等,观其文即知未必:说的不少,而且重复。惟其对曹公墓石坚称其真倒让人并无恶感。
      另感觉冯老对于红楼客观研究为主,从其自述的经历也可看出,并没有周老等人发自深心的爱与热忱,这大约也是左右我这样门外小虫对其好恶的一大因由罢。
  •   对周更不喜欢。有大爱更容易固执己间。有错就改,到现在连版本都弄不清楚是真是假。还干什么??
    弄不好,一百年的研究都报废。
    现在的红学好比,一个孩子哭,非要琢磨着是否是觊觎乾隆大宝。而不会去琢磨是否是饿了,还是想买什么玩具。如果这孩子路过古董店什么的重大线索,就会让证明是乾隆大宝的人,欣喜若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