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命题热点与高分攻略-全新升级第7版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刘为  页数:278  字数:288000  

前言

  前言  把握申论考试特质,攻克申论备考难关  申论考试作为公务员考试的核心科目,从诞生那一天起,其特殊的考试性质就天然地要求其命题选题必须反映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指导思想和中心工作,必须紧紧扣住当前的社会热点、改革难点和发展重点。因此,一直以来,申论的命题思路都是清晰的,命题导向都是明确的。任何一个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无论是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还是省级公务员考试,都必须了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和国家重要的路线、方针、政策,熟悉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的解决思路,把握好分析、梳理这些问题的指导方针。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游刃有余地面对申论考试的材料内容,才能对申论材料作出正确、恰当、到位的分析、说明或评述,才能写出一篇针对性强、政策性强、主题性强的申论文。  基于此,各位考生要想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一个好的申论成绩,就应当学会如何分析、掌握、利用当前的社会热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根据中央或者地方对当前工作的重要精神、思路、部署,结合中央或地方申论考试历年命题的特点和规律,精选若干个社会热点问题,然后根据申论材料分析的逻辑线索和申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安排,对这些热点问题按照现存问题、主要原因、对策建议等逐一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分析、掌握其中蕴含的政策主题和内涵。  各位考生还应当把这一过程和提高申论考试所要求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紧密结合起来。申论给定材料本身就是一个个热点新闻、问题、案例的集合体,要通过全面把握热点内容,准确理解、提炼热点所包含的观点、所反映的本质,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要通过对热点的分析和归纳、多角度思考,进行适当的评论或评价,来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要通过发现和界定热点所反映的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来提高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通过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用文字表述热点内容,来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总之,申论备考的过程应当是一个不断地与社会热点打交道的过程,只有真正学会如何分析、掌握、利用这些热点,申论备考的能力才会真正得到提高。否则,只是单纯地学习如何写一篇文章,是无法在申论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因为申论考查从来就不完全是一项关于写作的考试。  当今中国很多的热点问题,其表现的形式、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对策都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基本的思路和方向很多都是一致的。因此,掌握了一定数量的热点问题,无论在考试过程中碰到什么样的申论命题,都不会再出现无从下手、无话可说的情况。经过这样一个备考过程,相信各位考生在适应申论考试并取得高分方面一定会有一个显著的进步。  本书编著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完成这样一个备考过程,本书有如下特点:  第一,热点解析。在每一选题的开篇进行热点解析,特别点出该问题可能命题的缘由、背景以及可能的考点、中心和主旨,使考生更真切地判断该选题的命题切入点。  第二,申论背景。命题选题诠释紧扣社会现实,对2011年以来发生的和选题有关的重大时事进行了链接,使考生熟悉相关材料背景,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第三,申论素材。注重备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每一个命题切入点都按照现存问题、主要原因、对策建议三部分进行了诠释,这些也都是写申论文的重要素材。由于申论命题材料的选择始终是围绕社会热点来进行的,因此这些内容都是申论考试的命题热点,最终的申论考试内容也将会和这些问题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考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把握问题,分析原因,了解对策,一旦最终的申论考试和这些选题有关,回答起来也就游刃有余了。  第四,申论诵读。针对每一个命题选题都特别为考生精心编辑了不同风格的申论文,并进行了点评。考生通过对这些范文的反复研读,可以熟悉、把握申论写作的风格、语言和模式,并可以尽可能多地积累一些素材,以便考场应考。  第五,申论指导和申论资料。根据当前的时事背景为考生摘选了中央文件和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以及国外解决同类问题的做法,使考生能更好地把握和理解中央精神,开阔思路,储备知识。  总之,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各位考生的良师益友,是大家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把握申论命题热点选题的首选的、最佳的辅导教材。  公务员之路,从华图起步!  刘为2012年5月

内容概要

  《华图版公务员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第7版):申论命题热点与高分攻略》依据近年的申论真题,对真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通过以往的考点来预测来年申论考试的热点,将理论与热点相结合,传授考生答题方法与思路,为申论作答取得高分指明方向。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申论命题规律与应试技巧
第一章 历年申论命题规律与年趋势分析
第一节 历年申论考试命题内容变化分析
第二节 年申论命题选题的特点和趋向
第二章 申论高分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第一节 阅读归纳
第二节 概括概述
第三节 分析评论
第四节 对策建议
第五节 论证论述
第六节 查缺补漏
第七节 及早、充分备考
第二篇 命题选题热点精讲
选题一 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
热点解析
第一节 申论背景:时事链接
第二节 申论素材:问题、原因和对策
第三节 申论诵读:精选范文
第四节 申论指导:重要论述
第五节 申论资料:域外经验
选题二 持续培养社会诚信意识
热点解析
第一节 申论背景:时事链接
第二节 申论素材:问题、原因和对策
第三节 申论诵读:精选范文
第四节 申论指导:重要论述
第五节 申论资料:域外经验
选题三 着力推进校车安全保障工作
热点解析
第一节 申论背景:时事链接
第二节 申论素材:问题、原因和对策
第三节 申论诵读:精选范文
第四节 申论指导:重要论述
第五节 申论资料:域外经验
选题四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热点解析
第一节 申论背景:时事链接
第二节 申论素材:问题、原因和对策
第三节 申论诵读:精选范文
第四节 申论指导:重要论述
第五节 申论资料:域外经验
选题五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热点解析
第一节 申论背景:时事链接
第二节 申论素材:问题、原因和对策
第三节 申论诵读:精选范文
第四节 申论指导:重要论述
第五节 申论资料:域外经验
选题六 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热点解析
第一节 申论背景:时事链接
第二节 申论素材:问题、原因和对策
第三节 申论诵读:精选范文
第四节 申论指导:重要论述
第五节 申论资料:域外经验
选题七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热点解析
第一节 申论背景:时事链接
第二节 申论素材:问题、原因和对策
第三节 申论诵读:精选范文
第四节 申论指导:重要论述
第五节 申论资料:域外经验
选题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热点解析
第一节 申论背景:时事链接
第二节 申论素材:问题、原因和对策
第三节 申论诵读:精选范文
第四节 申论指导:重要论述
第五节 申论资料:域外经验
选题九 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
热点解析
第一节 申论背景:时事链接
第二节 申论素材:问题、原因和对策
第三节 申论诵读:精选范文
第四节 申论指导:重要论述
第五节 申论资料:域外经验
选题十 破解垃圾围城
热点解析
第一节 时事链接
第二节 申论素材:问题、原因和对策
第三节  申论诵读:精选范文
第四节 申论指导:重要论述
第五节  申论资料:域外经验
选题十一 建设阳光政府
热点解析
第一节 申论背景:时事链接
第二节 申论素材:问题、原因和对策
第三节 申论诵读:精选范文
第四节 申论指导:重要论述
第五节 申论资料:域外经验
选题十二 有效保障能源安全
热点解析
第一节 申论背景:时事链接
第二节 申论素材:问题、原因和对策
第三节 申论诵读:精选范文
第四节 申论指导:重要论述
第五节 申论资料:域外经验
选题十三 建设节 约型机关
热点解析
第一节 申论背景:时事链接
第二节 申论素材:问题、原因和对策
第三节 申论诵读:精选范文
第四节 申论指导:重要论述
第五节 申论资料:域外经验
选题十四 切实维护弱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热点解析
第一节 申论背景:时事链接
第二节 申论素材:问题、原因和对策
第三节 申论诵读:精选范文
第四节 申论指导:重要论述
第五节 申论资料:域外经验
选题十五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热点解析
第一节 申论背景:时事链接
第二节 申论素材:问题、原因和对策
第三节 申论诵读:精选范文
第四节 申论指导:重要论述
第五节 申论资料:域外经验
选题十六 高度重视对手机等新媒体的监管
热点解析
第一节 申论背景:时事链接
第二节 申论素材:问题、原因和对策
第三节 申论诵读:精选范文
第四节 申论指导:重要论述
第五节 申论资料:域外经验
选题十七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热点解析
第一节 申论背景:时事链接
第二节 申论素材:问题、原因和对策
第三节 申论诵读:精选范文
第四节 申论指导:重要论述
第五节 申论资料:域外经验
选题十八 积极应对“大城市病”
热点解析
第一节 申论背景:时事链接
第二节 申论素材:问题、原因和对策
第三节 申论诵读:精选范文
第四节 申论指导:重要论述
第五节 申论资料:域外经验
特别附录
附录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附录二 “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
附录三 近年来中央文件和中央领导的一些经典论述
附录四 温家宝总理引用的诗词、名言精选

章节摘录

  第一篇 申论命题规律与应试技巧  第一章 历年申论命题规律与  2013年趋势分析第一节历年申论考试命题内容变化分析  申论考试对绝大部分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而言,都是一门完全陌生的考试科目。从小学到大学、研究生,大家写了很多作文、论文,但从来没写过申论文。我们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国家公务员考试,但直到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才正式开考“申论”一科。继中央国家机关之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在录用公务员时也相继开考“申论”。从此,申论便成了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的一项固定内容。  “申论”,顾名思义,“申”即申明、申述,“论”即论证、论述;“申论”即具有申述、申辩、论证、论述之意的文体。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提炼、概括、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因此,申论考试与传统的议论文写作有所不同:  第一,议论文只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定题目或自拟题目展开论述,侧重考查考生的文字功底。故议论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生的写作水平,即“纸上谈兵”的能力,而无法全面体现考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申论考试则不仅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考查,更侧重于考查应试者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针对性,能让考生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能。  第二,申论考试要求考生在反复阅读试卷所给出的约4000—8000字的材料和提出的有关问题后,根据申论的命题要求围绕材料回答一系列问题,不仅要写申论文,还要完成其他的概括、分析、对策类题目。而议论文则没有这样的材料和实体内容的限制。  第三,申论文一般要求考生写的是一篇 立足于给定材料的对策性论文或公文,要求考生准确理解考题所提供的材料,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而议论文一般则不提出对策,即使提出对策也可以泛泛而论,不怎么要求针对性和现实性。  第四,写议论文时考生可以凭自己的主观好恶去立论选材,尽情张扬个性、放言宏论,只要能够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就可以。申论文则要求考生摒弃那些套话、闲话,分析、解决问题要更加透彻、全面、清晰。因此,申论文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比议论文难度要更大一些。  申论文写作和学术论文写作也不一样,学术论文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要具有学术性,能够抽象地反映被研究的事物,揭示对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并上升为一种理论,而不是对被研究对象的外部现象进行直观的描述和简单的综述。  第二,要具有原创性,能够有新的见解,或建立了一种新的理论、新的设想、新的方法和新的定理等。  第三,要具有科学性,论文的内容(包括论文的写作对象、范围、所使用的材料)及其表达方式,必须符合科学的一般要求,即具有真实性、先进性、准确性与全面性。而申论文的要求则没有这么高,它是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对某一个问题的论述,并不要求学术性或原创性,它对任何专业的考生都是平等的,没有哪个专业存在绝对的优势或劣势。  中央国家机关以及各省公务员申论考试,每年的命题选题一般都围绕着当时的社会热点、改革难点、政策重点进行。如:  2000年——印刷公司为发展生产、提高效益,更新了设备,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污染影响了周边居民,并致一人患病,引发法律诉讼。引出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的社会问题。  2001年——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一个顾问委员会紧急建议:应把含苯丙醇胺(PPA)的药物列为禁药。这以后的一段时间,PPA问题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热点问题。材料中涉及了政府、百姓、药品生产厂家、新闻媒体等有关方面对此事的反应。  2002年——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给定材料列举了这些影响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从而揭示出要正确看待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003年——材料列举了近年来发生在我国境内的一些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问题,反映了安全生产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是一个需要关注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2004年——材料分析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困扰我国一些大城市发展的交通拥堵问题。这是当年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  2005年——材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反映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农村农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是社会普遍关注和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2006年——2003年到2005年,我国发生了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此,新华网邀请某官员做客“新华访谈”,就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话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提出了政府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命题。  2007年——材料介绍了河北省北焦村和西营村由于地处城市近郊,大量土地被侵占的情况,以及无锡、首钢等对土地进行再开发再利用的成功经验,讨论了如何对土地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管理的问题。  2008年——怒江流域既是生态保护区又是经济贫苦地区,因而怒江水电开发引发了一系列争议,主张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凸显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09年——材料命题围绕两大主题,一是金融危机背景下产业结构的转型,二是“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特别是粮食安全问题,国际国内纵深感很强,紧扣时政热点,核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背景下的结构改革问题。  2010年——材料主要围绕中国海洋污染和保护的现状来命题,主题是海洋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属于环境保护类的命题,核心仍然是那两年比较热的科学发展观问题。  2011年——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申论材料主要介绍了黄河景观与文化、作用与危害、治理开发的历史、思路和做法、古今中外治水的事例,围绕黄河的自然与人文属性做文章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申论材料主要介绍了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乡村教育改革、农村失学率攀升和乡村文化的缺失与危机,围绕农村教育和文化发展命题。  2012年——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申论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新形势下社会诚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公民社会的建设等问题;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申论材料主要围绕当代社会公共文化教育和素质建设问题。两份试卷均紧扣当年的社会热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问题。  上述问题都是当年考试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持续存在、不断发酵的重大问题,都是影响很大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这一点可以在当年新华社评出的国内十大新闻中得到体现,这也是笔者在研究申论命题过程中发现的一个近乎于规律的现象,充分证实了申论命题选题的特点和趋势。比如:  2002年新华社评出的国内十大新闻之十是:空难引发安全生产大检查。一个月内连续发生“4·15”空难和“5·7”空难。安全生产大检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而2002年底进行的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考的就是安全生产问题。  2004年新华社评出的国内十大新闻之一是:中央下发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五年内取消农业税。在政策的带动下,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耕地总量保持稳定。而2004年底进行的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考的就是农村农民问题。  2005年新华社评出的国内十大新闻之七是: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这一事件给松花江沿岸特别是大中城市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辞职。而当年进行的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考的就是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问题。  2006年新华社评出的国内十大新闻之二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十一五”规划纲要。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14日表决通过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十一五”规划纲要是2006年至20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部分放在突出位置,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定推进新农村建设。而当年进行的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考题就涉及农村土地被侵占、农民上访、农业持续发展问题。  2007年新华社评出的国内十大新闻之二是:太湖蓝藻暴发敲响生态警钟。太湖无锡流域大面积蓝藻5月底暴发,近百万市民家中的自来水无法饮用。这一事件成为促使我国东部地区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标志性事件。十大新闻之三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颁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于2007年6月4日正式颁布,全面阐述了2010年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这是我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第一部国家方案。两大新闻均涉及环境保护、生态文明问题,而当年进行的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考题正是这一问题。  2008年新华社评出的国内十大新闻之八是:国家出台扩大内需十大措施保持经济增长。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应对挑战、保持增长,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12月上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十大新闻之十是: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30年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稳步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两大新闻都涉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问题,而2009年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粮食安全问题正是经济发展不可回避必须解决的问题。申论要求第一题也正是要求概述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所面临的问题。  2009年新华社评出的国内十大新闻之九是: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国际社会对此高度赞赏。“十一五”以来,我国已降低能耗13%以上,到2010年末将完成20%的目标。这意味着我国5年节约标准煤6.2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而当年年底进行的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的命题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这与应对气候变化涉及的环境保护有着直接的关系。  2010年新华社评出的国内十大新闻之三是: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新华社7月29日受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明确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提出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当年年底进行的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地市级)申论试题的命题就是农村教育发展问题。  2011年新华社评出的国内十大新闻之九是:六中全会作出文化强国新部署,举国上下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当年年底进行的201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省级以上和市地以下申论命题均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展开。  虽然这个规律不是绝对的,但这足以说明每一年申论的命题选题都是围绕着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改革难点、政策重点、社会热点进行的。因此,关注、梳理当前我们国家发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我们进行申论备考有着特殊的意义。  总的来讲,从历年申论命题的情况来看,申论的阅读材料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材料紧扣时政热点,贴近百姓生活。  申论考试是模拟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缩影,所以材料都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从历年申论考试提供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材料选择的都是政策重点、改革难点、社会热点,越来越紧密结合时政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问题,考生都不陌生,具有很强的可谈性、可论性和可述性。围绕时政热点选题并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命题已成为了申论命题的重要特点和趋势,其目的就是引导考生关注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关注国家大事,并善于运用所学知识研究、分析、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公务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一思路将继续影响今后公务员考试的命题工作。  下面列出2009年以来中央和部分省市公务员考试的命题主题:  2012年,国考:社会诚信和社会公德、公民素质建设问题。  2012年,上海:社会富裕、发展之后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B类)。  2012年,山东:移民搬迁、安置和发展问题。  2012年,江苏: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和发展问题。  2012年,北京: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社会情绪及精神追求。  2011年,国考:黄河水治理和黄河文化(省级以上)、农村教育和文化发展(市地以下)。  2011年,北京:如何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和保护中的功能。  2011年,新疆:社会公德的内涵及其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2011年,河北:对口援疆的成绩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011年,安徽:青少年的道德缺失问题及社会公德教育(A卷)、乡村旅游问题(B卷)。  2011年,广东:职业病的预防和处置问题。  2011年4月24日联考:我国人口普查以及人口膨胀、养老服务等问题。  2011年,吉林:如何建设幸福城市,保护城市文化记忆。  2011年,上海:从严管理干部,坚持勤政廉政(A类)、志愿者服务(B类)。  2011年,浙江:如何解决民生问题。  2010年,四川:发扬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  2010年,贵州:豪华课本后的环保和节约问题。  2010年,上海:政府信息安全与保密问题。  2010年4月十一地联考:水资源和水价问题。  2010年,湖北:城市湖泊的保护与治理。  2010年,北京:环境污染、保护以及人民身体健康。  2010年,浙江:气候变化与能源消耗、节约。  2010年,广东:农民工短缺与权益保护。  2010年,江西:红色旅游的现状及问题、举措。  2010年,福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009年,河北:旱灾背后的水资源保护问题。  2009年,浙江:政府、企业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2009年,北京:提高国民文明素质,强化文明行为。  2009年,上海: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  2009年,天津:网络媒体的自律及网络文明建设。  2009年,山东:如何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群体性事件。  2009年,广东:地铁施工如何避免地陷事故。  2009年,江苏:当前的经济形势尤其是就业问题。  2009年,山西:传统文化教育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9年,福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责任问题。  2009年,辽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问题。  2009年,湖南:个人所得税改革与政府财政收入问题。  2009年,安徽:城市管理与城市摊贩经营的矛盾。  2009年,四川: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解决。  2009年,吉林:政府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法、理、情。  2009年,江西:金融危机下就业、分配、产业发展等问题。  第二,材料的阅读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  纵观历年申论考试,时限一直没有变化,都是150分钟,但所给材料却越来越多,申论阅读的文字量在逐年增加。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断增加的阅读量,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同时也增大了答题的难度。申论考试材料的内容也越来越庞杂,包含了背景介绍、网络访谈、新闻发布、民意调查、典型案例、领导讲话、专家观点等各种形式,有事实、有评论、有争论、有叙述、有报告,综合反映各个方面对某一社会现象或问题的态度、观点、意见、建议等。材料错综复杂,阅读、归纳、分析的难度都很大。  第三,材料的形式和类型越来越综合化。  申论考试所给定的阅读材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所给定的材料主要是集中反映一个有一定影响又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这种资料一般是围绕一个主题客观叙述,把案例涉及的情况详细加以说明,以期让考生能“以小见大”,可以称为“一条线”。另一种形式是所给定的材料主要是围绕某一个或某几个热点问题综合方方面面的信息组编而成,这种形式的材料往往没有什么顺序可言,上一条和下一条有时候没有什么直接的因果关系,以期让考生能“杂中取精”,可以称之为“一锅粥”。申论考试就是要求应试者按照特定的要求从杂乱无章 的资料中找出其核心思想,抓住问题的实质,并就相关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最近几年的申论考试基本上都是这种形式。  第二节2013年申论命题选题的特点和趋向  一、选题将更加关注时政热点和民生,阅读量越来越大,信息越来越庞杂命题人通过此“导向”以使更多的“准公务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因此,2013年申论考试的背景材料还会在与时政相关的一些社会热点中选取。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精选重大选题进行详细的命题切入分析和诠释的原因。  二、题目灵活多变,几乎每年都有一个新变化  自申论考试诞生以来,它的变化就没有停止过,命题者不断地探索新的题型以更加科学、专业地测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2013年的公务员考试肯定也会出现新的变化,大家对此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三、命题更加贴近公务员的实际工作  这几年的申论考试中常会出现一些类似于机关公文性质的考试题目,如讲话稿、报告等。无论是方案、意见,还是讲话稿、报告、对策有效性分析,无论题型怎样变化,考查的都是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考生把握住了材料的主旨和精神,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也就没有必要对新题型有什么畏惧之心了。  四、重视考查考生的分析、说明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概括和分析说明类的题目,需要考生透过问题表面总结问题的实质。从考试情况的分析来看,考生普遍对分析说明、抽象概括题把握不准,失分较多。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加深对相关材料的熟悉和了解,掌握有关经济社会问题的中心和实质,并通过一定的强化演练提高自己的分析说明和抽象概括能力。  虽然申论命题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变化,但也有“两个不变”。一是考试的目的不变。申论考试为国家及各地政府机关选拔合格的公务员,目标针对性强,主要考查的是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二是出题的原则不变。从申论考试大纲的规定及历年的出题情况看,考试的材料内容始终围绕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展开,只要我们把握住了当前的改革难点、政策重点、社会热点,申论考试也就成功了一半!  第二章 申论高分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第二章 申论高分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根据申论命题的结构和特点可以将申论应试的整个过程分为六个环节:阅读归纳、概括概述、分析评论、对策建议、论证论述、查缺补漏。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解题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这不是什么玄妙的方法,也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但确实是申论备考强化训练最有针对性的方法,也是在考场上一步一步庖丁解牛无法回避的步骤和过程。考生只有按照这六步在平时强化训练、在考场上逐一向前推进,才能最终完成整个申论试卷,取得一个好成绩。  第一节阅读归纳  阅读归纳,就是对申论考试给定的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理解、分析和梳理,以确定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实质问题等,从而为下一步作答做好准备。阅读归纳是申论考试最基础的环节,是完成其他各个环节的前提条件,也是判断应试者综合素质和能力强弱的基本手段。申论考试给定的材料大多不是完整的文章 作品,只是一些杂乱无章 的“半成品”,甚至连“事件报道”“情况简报”都算不上。应试者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对之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加工。只有认真地读懂读通全部给定材料,才能把握材料所反映事件的性质;才能准确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才能针对主要问题,就给定材料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才能充分利用给定材料,抓住主要问题,全面论述、阐明应试者本人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  基本原则  一、把握时间  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两种倾向要避免,一是太慢,二是太快。给定材料一般在5000—8000字左右,阅读量大、内容复杂,给定时间的最大限度只有40分钟,因此要求必须有较快的阅读速度,争取在20—30分钟内完成全部材料的阅读和归纳。当然,也不要为了追求速度而忽视对材料内容的分析、理解。有的应试者在考试的时候匆匆看过一遍就急于做题,这往往会影响答题的准确度和针对性。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  二、着眼整体  在拿到给定材料后,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理解材料每一部分的要义,快速地抓住材料的本质,找出给定材料的隐含信息和命题者所要考查的本质问题。抓住原材料的中心议题,是审读材料的基本原则。如果不从总体上去掌握材料的“寓意”,而只是抓住“只言片语”,盲目下笔,急于做题,那么常常会陷入误区,抓住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会跑题。  三、区分主次  申论给定的材料中并不是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都有出题点,有些材料很可能包含着许多迷惑信息、多余信息。有的段落、有些话甚至是凑数、混淆视听的,考生必须加以鉴别,不要为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分散了时间和精力;找出哪些是重点段落,哪些是非重点段落,哪些是枝节,哪些是鱼目混珠的段落,合理配置考试时间。  四、辩证思维  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把问题归类、归层;善于区分轻重、缓急,善于捕捉材料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阅读中要做到读懂、读深、读透;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分析给定材料。很多资料的字里行间都体现着考官的考查意图甚至潜藏着解题的钥匙,很多考生就是因为没有细细体会,找不到答题的方向,因理解不到位而失分。  基本方法  关于申论阅读的步骤和方法,有人认为应当读两遍,先粗读再精读;有人认为应当读三遍,先粗读再精读然后再粗读;还有人认为都是中国字,又不是英语阅读理解,一遍就差不多。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考生可根据个人的情况作出选择,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阅读一定要有清晰的步骤,每一步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以取得最好的阅读效果。如果感觉自己还没有很好的方法,笔者推荐使用“三步两遍法”来阅读材料:分三步、用两遍,完成对材料的阅读和归纳,每遍的侧重点不同,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第一步:浏览申论要求  拿到试卷先快速浏览一下材料后面各道试题的内容,也就是“申论要求”,以便在精读时有针对性地在资料中查找相关线索,“带着问题来阅读”。  第二步:精读第一遍——细节精读  在阅读时一是要关注资料要点的表述,注意一些敏感词、关键词等提示性的词汇内容,如“状况”“情况”“特点”“实质”“前景”“首先、其次、再次、最后”“另外”“同时”“据某媒体报道”“某某指出”“据数字显示”等等。这些词汇后面紧接着的内容,是对词汇内容的展开和说明,可能就是我们所要找的答题点。  二是要关注与试卷后面的申论要求有关的词句、段落,前后部分都要仔细精读,认真寻找潜在的答案。特别是要注意将涉及题目的内容用笔重点标出来,以便在做题时快速查找。  三是要关注对策方面的表述,注意查找资料中为解决问题所提出的有关对策。在查找“对策”时,要注意“措施”“办法”“作法”“方针政策”“必须……”“要……”“将……”等词汇后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就是对“对策”具体内容的证明。这些“对策”的内容,一般集中在某一段落中阐述,而在其他段落中有零星内容。这些内容对某些对策类题型和申论文写作有很大的参考、借鉴意义。  当然,上述三个关注点根据申论要求的不同而侧重点不同,核心是要着重关注与申论要求有关的内容。对上述内容一定要注意边看边随手勾画,圈点画线是做申论阅读时非常重要的方法,把关键的、重要的材料标出来,让它们以醒目的方式呈现在你的眼前,可以帮助你在做题时迅速找到材料中相应的解题点,节省很多阅读时间。  第三步:精读第二遍——脉络精读  这一遍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提炼段落大意,理清材料脉络,明确中心思想,为以下各环节做好准备。与第一遍不同,这一遍考生不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而是要有选择性,有的一扫而过,有的则要逐词逐句地读。考生要在这一轮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一是要由点到面,根据每段材料的主要观点,把每一段的中心大意简单提炼出来。在整理段落中心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在事实、问题、原因、措施或者并列、正反、类比、递进等层面上有着“亲密关系”的段落,就把它们连接起来。  二是要由面到线,根据每段的中心及上述段落之间的关系对所有段落进行梳理、分类,把内容相近的段落编为一类;看看可以把全部材料分为几类,不一定完全区分清楚。通过理清全部材料的脉络关系既可以深刻把握材料,也为解答概括概述题奠定了充分的基础。  三是要由线到纲,通过对材料脉络关系的梳理明确全部材料的核心要义,而完成这一任务离不开对以下三个问题的把握:第一,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第二,该问题的实质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哪一类重大问题;第三,材料对解决该问题的主要倾向是什么。把握好这三个问题基本上就能把握住材料的中心。  这三个方面是由段意到层意再到中心层层推进的。  注意事项  一、准确把握考试意旨  在阅读给定材料之前,考生一定要仔细阅读申论要求,以便正确领会命题者的意图,准确把握考试的意旨。一些应试者在准备公务员考试期间只是粗略地翻阅了一下历年的申论试题,就笼统地认为每年申论考试的格式雷同,要求也没什么区别,参加考试时也粗枝大叶,结果往往会因为审题不准而影响到答题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考试的成绩。  二、把握好速度  贪快是申论考试的大忌。阅读材料不要图快,欲速则不达,对资料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偏离主题,就会丧失进行概括、提出对策、论证论述的基础。考生一定要谨记:只有阅读完了、阅读懂了、阅读透了,才能了解文义,掌握其中的信息,理解其中的思想。  三、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申论给定的材料是一堆“半成品”,这些“半成品”所反映的问题的实质部分往往被淹没、被掩盖了。阅读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只有把握住了本质,才能明确材料的针对性。申论考试给出的材料本身就有针对性。但在阅读时还要通过归纳、梳理,更集中地分析材料的针对性。对所给的背景资料,尽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立意,但是总有一个角度是最理想的,也是命题者最希望选取的。公务员考试一般要求应试者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阅读时一定要弄清资料的针对性,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节概括概述  概就是归纳概括,是根据申论要求,对给定材料的主题、内容、观点及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总体归纳的过程。概括材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它一方面是对阅读环节的小结,另一方面又是提出对策、扣住政策、论述问题的基础和出发点,因此,归纳概括材料在申论考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个环节完成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后面环节的正确性。特别是在2006、2007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概括题的比重占到了整套试卷的30%,这体现出命题者越来越注重对考生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材料能力的考查,因此考生必须注重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基本原则  一、准确掌握申论要求  做题时一定要看清楚申论要求,严格按照申论要求来答题,不能答非所问,如要求概括主要问题,却概括了主要内容。准确性还要求分清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问题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不能主次不分,更不能主次颠倒。如要求概括主要问题,却概括了次要问题。把握住这一点,概括时才能有主有次,准确到位。  二、全面把握材料  做好概括题还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尽可能涵盖全部内容,对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的各个要点都要进行概括,如问题、原因、对策或者材料涉及的各个主题等,不能有重要内容的遗漏。  三、忠实于原文  概括材料要忠实于原文,即要忠实于所给定的材料,一般不得随意改变原文的中心和要点,也不能随意改变原文的观点、倾向或意见,仅凭个人感觉而胡乱概括主题是申论考试的大忌。但是,忠实于原文也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在不改变原文中心思想、主要内容的前提下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炼,完整、准确、提纲挈领地揭示出材料的精髓。概括材料就如同漫画肖像,不能把原型画成一个骷髅架,而是要以极为简约的传神之笔勾勒出原型的典型特征。  总之,对上述三个原则既要坚决贯彻,又要有所侧重。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要“准”;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要“全”;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或主旨,要“深”。  基本方法  在阅读环节完成理解材料细节、把握材料脉络、明确材料中心的基础上,考生即可以着手做概括题了。那么,对于一段材料而言,如何才能简洁、明朗、直接和全面地将其内容及其背后所反映的问题概括、总结出来呢?  一般采用的答题模式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总述——对材料所反映内容作一个总体上的概述;  分述——对材料中反映出来的内容进行具体陈述;  抽象概括或对策建议——对材料的主旨和反映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升华和发挥,或者提出对策建议。  一、总述  总述,即按照申论要求高度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主要问题、主要观点或思路、影响、原因等。总述的句子的详略要视具体情况来定,要尽量简洁明了。  二、分述  分述就是要把总述句里涉及的主要内容、主要问题、主要观点或思路、影响、原因等,根据并列或递进关系分条分类地整理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材料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套路。  1.递进式分析法。对于那些以纵向思路和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上的阶段渐进性为序或逻辑上逐次深入为序的文章 ,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2.主体分析法。某个事件或行为可能有好几方的主体参与。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按照事件各方主体的角度进行分述答题。  3.关系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比如,正反、并列、对比等,这时就可使用关系分析法。  4.分类分析法。有些材料是由不同的意见、态度、观念的表现形式组成,对于这些材料,我们可以采取分类归纳的方法,既对相同意见或方法进行整合,也对不同的意见或方法进行归类,然后概括出主题。  注意事项  一、要言不烦  要言不烦是指概括材料要言简意赅、剪裁适当。结构要完整,前后要连贯,不能把材料概括变成没有特点的文章 提纲,给人以干瘪、呆板之感。这就要求应试者必须惜墨如金,哪些材料该取,哪些材料该舍,哪些地方要详,哪些地方要略,都必须仔细斟酌。  二、字迹工整  字迹工整与卷面的整洁对于给评卷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所以考生一定要在这方面下点工夫。  三、字数恰当  申论试题的作答有一定的字数限定。如何用限定的字数表达对材料的理解,这不仅是对应试者概括能力的量化要求,也是应试者文字表述能力在结构形式上的体现。字数的限定是对试题评阅的基础标准。考生应当老老实实地按照试卷要求的字数来答题。  第三节分析评论  近年来,分析评论题在各类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主流的题型。对于分析评论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一、纠错类  1.材料是根本  2.比较是关键  3.逻辑是辅助  4.理由要明晰  二、定义类  1.把握词语本意  2.联系前后信息  3.紧扣材料作答  三、启示类  1.明确现象或问题  2.分析原因及影响  3.悟道理、提对策  四、评论类  1.确定对象性质  2.层层分析切入  3.正确阐明观点  总体来说,解答分析评论题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紧扣材料,时刻注意从材料中找答案;  2.认真审题,特别注意申论要求的主干词语;  3.多维思考,十分注意运用辩证分析;  4.准确精练,一定注意答题的全面、条理。  最后,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做分析评论题时,要适当注意联系实际。为什么要联系实际呢?因为申论考试所给定的材料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性,这就要求我们大家在分析评论材料时,对一些需要发挥的题目应适当注意密切联系实际,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把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对照、比较,这样,对问题的分析评论才能够真正做到入木三分。但是,大家也一定要注意,在联系实际时切忌胡乱联系、牵强附会,追风赶潮。所以,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应当多看看报纸、杂志,多浏览一下中央政府网、新华网,多读一些政府文件,了解一下当前的社会形势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第四节对策建议  如果说“阅读”“概括”是分析问题,那么提出对策就是解决问题。它建立在对材料问题的分析与理解、概括与综合的基础之上,提出对策是申论的关键环节,重点是考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应试者可以在材料所涉及的范围内以给定的角色施展自己的才华,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提出对策的前提,是在阅读、概括的过程中能够全面把握材料的要点、层次和中心。虽然自2004年以来,提出对策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中都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题型来考查。但是,在地方公务员考试中,这仍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题型。而且,在申论文写作中,核心内容就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因此,各位考生仍然需要高度重视对提出对策能力的训练。  基本原则  一、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要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是指应试者所提对策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性主要是指提出的对策要紧紧围绕前面概括材料所归纳出的主要问题,切中要害。如果说概括材料是总结问题的话,那么,提出对策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前面所提出的问题。  二、可行性  对于任何政府部门而言,针对任何社会问题提出的一个对策,不管它有多完美,如果没有现实的可行性,那就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可行性是制定对策的突出特征。解决问题可以有多种对策,但每种对策所达到的效果并不相同,因此应当选择效果较好的对策;如果有多个对策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那就要选择不仅具有可行性、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了,如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等。应试者在构想对策时,要通盘考虑,尽力克服与之相悖的因素,使对策合理、具体,便于落实,切忌脱离实际、坐而论道,提出一些很难付诸实施的对策,力避大而空、难以操作的虚话、套话。  三、合情、合理、合法  申论考试提供的材料的主旨是明确的,是非标准一般也非常清楚,或者经过分析是可以得出正确结论的。因此考生提出的对策应既要涵盖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又要体现国家法律法规权威性,还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面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切忌生搬硬套、墨守成规。对尚有争议的或暂无定论的问题尤其应注意。  基本方法  提出对策要建立在阅读材料、归纳概括的基础之上,根据申论要求,依照确定好的身份,通盘考虑,在限定的字数范围内提出对策,并使对策合情、合理、合法、具体,便于落实。  一、四要素  一般而言,起草对策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谁来做。即制定出来的对策由谁去执行。也就是说,“问题”要有明确的“归口”,对策要由直接解决问题的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去处理与落实。  2.怎样做。即制定出来的对策怎样执行。也就是说,对策不能只是大的原则,让人感到无所适从,而是要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步骤、办法,要能够付诸实施。  3.什么时候做。即制定出来的对策何时实施。也就是说,对策要认真考虑其时效性,它不是遥遥无期的许诺,而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4.能不能做。即制定出来的对策具不具有可行性。也就是说,对策的提出必须充分考虑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如果提出的对策在现实中不具备实施的主客观条件,就只能成为一纸空文。  二、对策方案  根据当下中国解决社会问题一般性的措施和方法,总结历年来申论考试提出对策方案的规律,针对给定材料中的社会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方案:  思想认识方面——教育、提高;  体制机制方面——改革、完善;  监督管理方面——加强、严格;  制度法规方面——制定、健全;  财政投入方面——增加、保障;  科技创新方面——重视、促进;  宣传教育方面——扩大、深化;  违法乱纪方面——追究、惩处。  这几个方面是提出对策方案可以参考的角度,但并不是说对于任何题目、任何问题都必须从这几个方面提出,而是说对于申论的对策题,我们可以在阅读材料、把握中心、归纳概括、总结问题的基础上,根据这几个方面并结合材料提出具体、明确、贴切的对策方案,一般选择五条左右即可。  注意事项  在申论考试中,应试者在完成提出对策这一步骤时,以下几点是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  一、身份要适当  应试者在应试中必须看清题目对自己虚拟身份的要求,一定要先把个人定位搞清楚:是以普通公务员的身份提出建议,还是以领导、决策者的身份发号施令;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处理材料的善后意见,还是提出克服弊端的对策建议。不同的身份,所提对策的角度是有明显区别的。一旦应试者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失当,就很容易跑题。当应试者明确身份之后,应试者思考问题的角度,甚至包括语言都要与自己的虚拟角色相吻合。  二、尽量避免空话、套话  政府行政的根本是要解决问题,应试者在申论考试中所提出的对策必须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明白这一点,对于应届毕业生尤为重要。人们习惯于称学校为象牙塔,生活于其中的学生对社会现实接触较少,喜欢坐而论道,解决问题远非其所长。但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它所关注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现在能做什么。应试者在提出的对策中对存在的问题大声疾呼,慷慨激昂,或者严厉谴责都是没有用的,对策必须是有建设性且切实可行的措施。  三、主次要清晰  应试者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时,一定要牢牢抓住前面分析概括出来的主题或主要问题,摒弃枝节,把握主干,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应试者感到头绪纷乱,无从下手,一定要认真反复分析材料,回过头来仔细看一下自己对材料的概括,分解出其中的层次,抓住给定材料的核心思想和主要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第五节论证论述  论证论述是申论考试的最后一个环节,但在一定意义上,这才算是申论的真正开始,因为论证论述才是申论考试的核心,它要求应试者充分利用给定材料,紧扣主要问题,通过文字表达来全面阐明、论证自己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基本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它是前四个环节的理论升华,前面四个环节尽管非常重要,但相对于最后这个环节来说,都还是铺垫。从总体上看,这一环节是应试者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它所占字数多,分值相对较高,而且一个人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准、思维品质、文字表达都将在这个环节得到更全面、更充分的展示。因此,应试者需要在这个环节中发挥好,充分展示出自己的才华。  基本原则  一、主题的鲜明性  与其他文章 形式不同,申论的论证论述是由给定材料限定的,即论证论述问题时必须充分利用给定的材料,紧紧抓住主题或主要问题,突出主旨进行论证,而不可以天马行空,任意挥洒。考生在论述时必须切记:一定要在显著的位置写出申论文的主题句。  二、立意的独到性  紧扣主题论述问题,是说文章 立意首先应以准确为前提,离开了准确性,论证便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但在“准”的基础上,应试者还应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倘若千人一面、千篇 一律,再好的素材做起文章 来也会大打折扣。  三、结构的严谨性  由于文章 的内容不同,作者的角度各异,文章 的结构形式也必然是多姿多彩的。不过,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是申论文的最基本的要求。作为一种议论文体,申论考试中论述问题的部分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考生在谋篇 布局的时候,首先要确定中心思想与材料之间、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精心安排好各部分、各要素在整个结构中的位置。谋篇 布局,就是要根据文章 各部分的地位和作用,合理地确定它们在整体结构中的位置,把材料组织得严密周详,无懈可击。  四、层次的条理性  一篇 好的文章 ,层次要明确,条理要清楚,让人一目了然。首先,层次之间要有一定的顺序,哪个部分在前,哪个部分在后,要有条不紊,否则就会显得颠三倒四、逻辑混乱。其次,层次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连贯性,或承接,或转折,或并列,或因果,都必须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加以酌定。层次的确定,段落的划分,先后的交代,上下的衔接,首尾的照应,也都要安排得恰当、得体、自然、和谐,使通篇 论述顺理成章 、浑然一体。最后,层次与层次之间界线要清楚,意思要分明,不可彼此重复或相互矛盾。层次之间一旦纠缠不清,就会出现逻辑混乱,论述问题的思路就会受到阻滞。  基本方法  一、四个步骤  第一步:审题。就是要仔细阅读论证论述问题部分的具体要求,根据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倾向,联系实际,联系党和国家当前的工作重点、相关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切忌未看清题目要求,甚至不看要求就匆匆下笔。这在阅读材料部分已经反复强调过了。  第二步:立意。如前所述,就是按照试卷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观点、角度和题目。  第三步:列纲。就是草拟出写作提纲,包括文章 的结构、层次、基本脉络等。草拟提纲因人而异,可以是腹稿,也可以写成简单的文字稿。建议应试者最好采用文字稿,这样有利于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检查、修改和补充。提纲草稿可以勾画得非常凌乱,但正是在这一涂抹圈点的过程中,作者的思路会变得越来越清晰、明朗。很多人写作时喜欢列出简单的提纲,其道理也在此。  第四步:论证。论证是论述问题的主体过程,前述各部分都是这一步骤的铺垫。论证过程包括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排列段落、组织语言等各个环节,简而言之,就是提出问题,论证问题,得出结论。  二、关键要素  1.标题  标题是文章 的“眼睛”,用来传达文章 的基本思想。好的标题不仅与文章 的内容密切相关,也与文章 的主题密切相关。申论属议论文体,因此,申论标题的拟定要符合一般议论文体的要求和标准。实践表明,一个好的议论文标题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读者对议论文本身的整体评价。题好一半文的说法,虽然不无夸张之嫌,但也绝非无稽之谈。  2.主题句  主题在作文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如果说申论文章 是一个精神生命,那么材料是血肉,结构是骨骼,语言是细胞,表达方式是皮肤,线索是脉络,而主题则是核心。主题句是考生通过阅读全部材料所表达出来的基本认识,具体表现为一个逻辑判断句。主题句称作中心论点或者基本论点,以一个判断句的形式来说明是非常明晰的,并且往往在标题中直接表达出来。如议论文标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如“反对本本主义”等。  3.结构  结构,即考生如何来安排申论文整个的布局,各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比如,可以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述的层次或段落之间呈平行关系,彼此之间没有轻重之分,即通过几个分论点来论述论点的意义与价值,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列的。也可以采用递进式结构,文章 各层次之间呈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递进式结构更能体现议论文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论述时往往根据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等这样的顺序来安排论述层次。这样安排,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规律。  4.论点  论点,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材料内容。概念,要符合逻辑,观点、提法和分寸要掌握得适度而恰到好处。要针对社会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现实中的实际矛盾、人们思想认识的问题以及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共性和个性的内容加以阐明和论述。论点要有创见、要有新意,不可人云亦云。论述的角度要独特,既能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或矛盾,又能触及社会现实中的新问题或新矛盾。观点鲜明、见解精辟。  三、常用模式  1.基本模式  (1)提出问题(主题)  用概括性语言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引用能够表现或生发论点的语句;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分析引文,引出主题论点。论点最好用一个判断句的形式来表达,如果以此判断句做标题,会使文章 结构相得益彰。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分析问题(论证)  结构的核心部分,论述过程的主要部分。论述要有理有据。结构形式为并列、递进、正反等。  (3)解决问题(结论)  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联系所给定材料的事实,点明题意,深化论点,照应开头,总括全文。结构形式:联系实际;深化中心;总括全文。  2.发展模式  第一段,总结材料,概括主题。  开头一定要根据原文材料,总结性地概括命题,由命题自然涉入议题。一定要精练,宁缺毋滥,要想让伯乐相中你是匹千里马,本部分就是需要攻克的桥头堡。  第二段,展开议论,分析原因。  由浅入深地找到根源,把复杂的问题分类并进行有机组合,把一般性的问题归纳为规律性的问题,用邓小平的话讲就是“要梳成辫子”,为接下来的提出对策作铺垫。这部分切忌空谈,原因从材料中来,以3—5个要点为宜。  第三段,联系实际,提出对策。  提出对策一定要务实,要联系实际,结合相关法律和政策,科学论证,客观地拿出方案,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注意三点:第一,一个萝卜一个坑,前面找出了几个问题,一般后面就要拿出几个对策,要前后照应,顺序也要对应,各个对策之间要有逻辑关系,错落有致。第二,一定要有新意。一定要拿出新颖的观点来让阅卷老师没有理由不给你打高分。第三,本部分还是一个调节字数、调节时间的机动兵力。如果你感觉时间很紧、不够用,可以在这部分压缩一下,少写扩展句和引申句,简明扼要地提出方案;如果你感觉你的字数太少,就可以在这部分加大论述力度,多写扩展句,也可以在一句话后面附加几个补充句,争取符合字数要求。  第四段,得出结论,升华主题。  古人云,做文章 ,要做到“凤头、猪肚、豹尾”。“凤头”是说开头要好看,在申论中就是“引题”部分。“猪肚”是说中间要内容充实,在此就是指的“议”“联”两部分。“豹尾”是说结尾要简洁明快有力,总体囊括全文,归纳中心,一气呵成,切忌拖沓。  3.五段论及其他模式  五段论模式就是在四段论的基础上增加一段,考生可以根据申论要求和自己的情况(比较善于写什么,比较熟悉哪一块),在第一段之后增加一段来写问题的表现及危害,或者在原因分析之后加一段来写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可以在提出对策后增加一段来写解决问题的重要影响和意义。总之,由考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出考量。  其他段落模式就是由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做决定,可以写到六段、七段,但最多也就六七段,太多了容易造成结构过于松散、不够严谨的情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希望考生注意不管是哪一种段落模式,一定要有总结材料、概括主题,联系实际、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升华主题这三个部分,特别是联系实际、提出对策部分,是最不能缺少的。  注意事项  按照申论评分的标准,一等的申论文应是紧扣主要问题,观点鲜明,内容充实,分析透彻,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标题准确而醒目,字体美观;二等的申论文应能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论述,观点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标题正确,字体端正;三等的申论文是基本能针对主要问题,观点基本明确,内容一般,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标题基本正确,字体清楚;四等的申论文是基本脱离主要问题,观点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欠缺,语病较多,标题不准确,字体不好辨认;五等的申论文是脱离主要问题,中心不明,观点不明,内容贫乏,结构混乱,语言不通畅,题不对文或无标题,字体难以辨认。所以,考生在写申论文时,一要主题思想突出,观点正确鲜明但不偏激;二要注意少说废话,避免过多的“穿鞋戴帽”和空泛的议论;三要注意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四要注意实事求是,不讲大话、空话、套话,少用华丽的辞藻和感叹语;五要注意卷面清洁,字体美观。注意了这些事项,才能写好一篇 申论文。  第六节查缺补漏  查,就是检查。考生在最后完成全部试卷题目后,如果还有一点时间,一定注意不要提前交卷,而要静下心来仔细检查一下整张试卷。一看姓名、准考证号、身份证号是否写全,避免犯低级错误;二看答题纸上每道题目的开头、结尾,申论文的标题一般是每段的第一句话,注意不要在醒目的地方出现错别字或少字、多字等问题;三看各道题目是否有遗漏,是否都是按要求作答,等等。总之,通过在最后关头的检查,力争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失误,争取获得尽可能高的分数。  ……

编辑推荐

  2012年7月12日至2012年11月15日期间,凡在京东商城购买华图版公务员系列图书,并发表五星商品好评,即可获赠价值600元【2013国考精粹讲堂(行测+申论)】课程卡。一、参与方式:1、 购买图书后,发表五星图书好评;2、 将发表的评论截图;(截图内容需包含您的用户名、评论时间、评论内容)3、 将截图发送到此活动华图官方专用邮箱。4、 活动专用邮箱:huatubook@126.com二、赠送方式:收到您的邮件后,工作人员验证截图,2个工作日内,我们以邮件形式回复您激活码。三、课程卡使用流程:1、 注册并登录华图网校官网;2、 点击首页的“2013国考精粹讲堂”(课程搜索栏最右侧),进入专题页;3、 输入激活码,进入听课页面听课。四、活动咨询电话:400-817-9797五、课程卡使用咨询热线:010-59790999-602六、课程卡展示:凭此卡可听6月-11月全部《国考精粹讲堂》课程。2006年首版出版发行6年6版修订重印500余万册之实力问鼎“公考第一书”2012年,第7版再塑经典,荣耀上市更快捷的解题技巧更前沿的研究成果更贴心的阅读体验(1)紧扣命题最新变化, 打造全景申论创新体系(2)申论思维全新升级 ,活学活用拓展万能框架(3)高分写作四度空间,举一反三攻克写作难关(4)公考最新真题详解 名师批注点评经典范文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申论命题热点与高分攻略-全新升级第7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8条)

 
 

  •   申论命题热点与高分攻略,和申论万能宝典比较起来,觉得还是这本更实用一些,华图的书还是很不错的,技巧性比较强!~
  •   现在正在紧张复习备考中,这一套模块训练的书是一个朋友推荐的,用了觉得确实很有帮助。说说这本书吧,归纳的都是命题热点,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今年3月16日的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的题目是关于诚信方面的,就是本书的预测热点二,可惜考前还没来得及看这本书。如果只是押题,那书的含金量确实要大打折扣,但作者的每一个专题的思路都很好,分析得很透彻,可以给自己的答题提供一个思维方式,这个是关键。
  •   华图的这一套系列很详细,挺好的...
  •   华图的图书真是不错,教了好多解题技巧和各种题型举例,还有历年真题分析、备考策略,所举的真题、示例都有详细解析。真是名不虚传~~
  •   华图,不错
  •   简明扼要版申论教程,适合随手翻
  •   买了一整套的模块宝典,给自己各个方面都充充电!加油!
  •   对于要考公务员的人来说,这本书涵盖面很全,是很好的一本书
  •   考公务员比用画图
  •   对申论没什么天赋,看着有点头疼呀
  •   宝典不愧为宝典,好书啊!
  •   挺好的一本书,看了一些,都挺热点的,感觉有用。
  •   去年就买的这个,今年的热点和去年的有所不同,但是还是有一部分相同的....
  •   第二天就收到货了,看了一段时间书,才来评价,很值得买的一本书,本来逻辑推理就很容易疲惫,总是有种做题做不下去的感觉,感谢这本书,不是一味儿只做题,教给你的更多是如何做题,如何判断,如何推理,挺不错的
  •   值得购买阅读公考有帮助的好书
  •   入门级的教材,为啥,你懂得
  •   知识全面,25道常识,靠它了,怎么考都不怕
  •   买了一本书,买的时候显示有货,怎么发货时候就说缺货了?再去看,还是显示有货
  •   东西很好~~就是这个跟送的一本书有点重复的,就当看两遍巩固成果吧。印刷质量很好
  •   书本小小的,携带方便,便于阅读!
  •   我很喜欢这本书,这套书是很实用的
  •   书还不错的感觉~还没细看,但愿有帮助吧~
  •   书的质量比想象中好 好评果断
  •   还没开始看了。。。不过应该是很好地书
  •   书是正版的!发货比较及时!不错!
  •   不错的书,你值得拥有。
  •   书还是很详细的
  •   不错的书,强烈推荐!
  •   书质量很好,内容也很实用!推荐!
  •   书挺好的,是正版。感觉很适合自己!
  •   慢死了,寄了一个多星期……
  •   发货快、到货及时、商品质量好
  •   引用了一些国外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策略
  •   正版,不错,很有帮助
  •   内容丰富,覆盖面全,很不错
  •   内容 挺新鲜的
  •   有点难,努力
  •   本来没打算买,为了凑钱数,就买了。东西看起来印刷的很好。小册子,便于携带。
  •   学到很多哦
  •   看起来应该会有用
  •   快递简直太快了,30号半夜下单,2号上午就送到了,而且是十一期间,太感动了!
  •   内容很全面 新颖
  •   看了内容,不错 有用
  •   书本是小册子。内容应该很重点~
  •   又好又快又便宜
  •   还行吧,给自己指导意见,
  •   这个商品不错。很好的一本书,推荐。很不错
  •   很好,很适合我,内容很全面。
  •   真心真心很便宜啊,嘿嘿
  •   给别人买的挺好的
  •   非常好的一本书,对申论考试的各个题型和解题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教会你解题的思路,想要考公务员的朋友可以考虑。
  •   看完行测在看申论吧
  •   初次公考经常会感到无从入手,这本书可以作为一个入口,但是如果要考高分,里面的方法就显得有点过时了~
  •   热点还不错~
  •   书不大,就刚看的前几章而言,高分功率不够具体,太范。
  •   内容很全面。值得购买。
  •   书准确无误,而且相对实体书店便宜好多,就是中转太慢。
  •   书刚收到,质量不错。内容得看了才知道还坏,希望有用,不过到货时间挺快的。谢谢卖家。
  •   本书讲解详细,内容丰富,
  •   应该可以给以帮助
  •   内容全面、翔实。需要细细研读。
  •   很实用,留着学习
  •   满额减买的,价格还好。
  •   买来当教参的,案例还有些实用吧
  •   用着挺好的 可以买来看看 还是很有效果的
  •   读书就要读精
  •   样子不错喔!!!样子不错喔!!!内涵等待挖掘!!!!
  •   里面很多热点符合考试考点
  •   第一次买这类书,就给个中等的。
  •   还可以,复习辅助用书。
  •   不高兴,怎么是去年的怎么是去年的·········
  •   有利于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   可以不认可,却不能不思考
  •   超值啊,五折后还能够减100啊
  •   印刷挺好,内容不错,好书!
  •   必备图书
  •   很好用!真的很不错,挺好的 ,很好的
  •   热点啊 。。。没必要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