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工标准

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作者:林燕玲 主编  页数:384  
Tag标签:无  

前言

2005年,当杨河清院长委托我主编《国际劳工标准》一书时,我欣然受命。应该说,与其他学科百花齐放,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教材、专著的状况相比,那时,国内在“国际劳工标准”领域中尚未有教材,专著也可谓是凤毛麟角。撰写一本《国际劳工标准》的教材,让更多的大学生、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就可以对国际劳工标准和国际劳工组织有一些系统的了解,并追寻国际劳工标准的最新进展,将来成为国际劳工标准领域从事教学和科研的新生力量,一直是我的愿望。同时,我认为自己也胜任主编的工作。因为,2002年年初,中国工人出版社曾经出版过我独自撰写的专著《国际劳工标准》。这些年来,我一直关注着国际劳工标准的最新进展,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这就为此次编写教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书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科研项目“国际劳工标准与中国劳动法比较研究”的成果之一。该研究项目推动了我们从国际劳工标准与中国劳动法比较的视角对国际劳工标准及其最新进展进行梳理和阐述。 本书的编写,参阅了国际劳工组织所有相关的中文文献和部分英文文献,以及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几经讨论修改完善,对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国际劳工标准,对参照和借鉴国际劳工标准,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本书对国际劳工标准和国际劳工组织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既注意到它们的历史发展,更着重于它们当前的进程。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以体面劳动作为该书的主线和灵魂。“体面劳动”提出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它很快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识,即工作中的基本权利、充分的就业、完善的社会保护以及有效的社会对话。本书的所有篇幅都是围绕体面劳动这条主线展开的,体面劳动是这本书的灵魂。 二是反映了国际劳工标准的最新进展。国际劳工组织从1919年开始共制定了188个劳工公约和199个建议书。这些公约和建议书,有些是适时的,有些是过渡性的,有些是被搁置的,而有些则是失效的,本书在相关章节已对此做出说明。同时,本书还系统地介绍了最近10余年来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公约和建议书。 三是体现了中国现阶段对国际劳工标准关注的视角。本书根据国际劳工标准的监督机制,分类(核心劳工标准、优先劳工标准、一般劳工标准)系统地介绍了国际劳工标准。同时,也明确指出在中国现阶段这些不同标准的意义。例如,核心劳工标准明确的是工人的基本权利,优先劳工标准强调的是政府的作用,而一般劳工标准规定具体、指向性强,这些劳工标准对于中国现阶段劳动保障立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参照和借鉴意义。 四是通过系统地介绍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使读者明了国际劳工标准通过何种方式对主权国家劳动法制产生影响;同时,作为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国,应该履行哪些义务。 五是全面阐释了国际劳工标准所处的时代背景,将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全球化联系起来,体现了国际劳工标准、国际劳工组织的近期发展和未来趋势,昭示了国际劳工标准和国际劳工组织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与影响。 本书的撰写思路和要求主要是由我和副主编宋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讲师)提出,并经大家反复讨论后确定的。我们两位老师都是本科《国际劳工标准》课程的主讲教师,因此,在考虑全面系统地介绍国际劳工标准的同时,兼顾了教学的需要和读者的需求。参加本书撰写的成员,除主编以外,都是年轻人。他们不仅给本书的编写带来了活力,而且在编写过程中体现了读者的视角。 各章的执笔人如下:林燕玲(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教授)、余敏(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讲师)、周旻(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林燕玲、余敏编写第四章、第五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三章;林燕玲、罗斯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编写第六章、第七章、第十一章;张晓(青岛远洋船员学院教授、船长)、林燕玲编写第十二章;林燕玲、宋玥编写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全书由林燕玲和宋玥进行了通读、修改和定稿。 本书适合普通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选作专业教材,亦可作为相关人士的专业参考用书。鉴于中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正在步入快车道,中国在劳动保障立法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参照和借鉴国际劳工标准。因此,本书也可为立法机构和有关各方提供参照和借鉴国际劳工标准的基础资料以及比较框架。 林燕玲 2007年5月于北京

内容概要

本书由四编十七章构成。第一编国际劳工标准导论,对国际劳工标准及其由来和发展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做了概括的介绍,包括第一章国际劳工标准概述、第二章国际劳工标准的历史和渊源、第三章国际劳工组织。第二编国际劳工标准的基本内容,对国际劳工标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全面的阐释,包括第四章核心国际劳工标准,全面介绍和阐释了八个核心劳工公约以及这些公约的实施情况。这些核心国际劳工标准涉及体面劳动中工人四个方面的基本权利;第五章至第七章(第五章促进就业、第六章劳动行政管理与劳动监察、第七章产业关系和三方协商),对优先劳工标准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阐释。这些标准更多地强调的是政府在劳资关系中的角色和作用,涉及体面劳动中就业和社会对话的内容;第八章至第十三章(第八章工作条件、第九章职业安全和卫生、第十章社会保障、第十一章女工和童工保护、第十二章海员保护以及第十三章移民工人保护)对一般劳工标准有重点地做了介绍和阐释。这些劳工标准涉及体面劳动中社会保护的广泛内容。第三编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是关于国际劳工标准程序方面的规定,主要包括第十四章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第十五章国际劳工标准的实施以及第十六章国际劳工标准实施的监督机制。第四编第十七章国际劳工标准的时代背景,根据近年来与国际劳工标准有关的重大问题,从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全球化与国际劳工标准、体面的劳动与国际劳工标准、劳动世界格局的改变与国际劳工标准和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劳工组织的作用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使读者能够全面把握国际劳工标准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劳工标准的近期发展和未来趋势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全书每章都附有学习目标、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使学生更加明确、清晰和系统地进行学习;同时,各章还精心地增加了“分析与讨论”和“阅读指南”,为愿意深入学习和研究的人士提供指引。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国际劳工标准导论  第一章 国际劳工标准概述  第二章 国际劳工标准的历史和渊源   第三章 国际劳工组织第二编 国际劳工标准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核心国际劳工标准  第五章 促进就业  第六章 劳动行政管理与劳动监察  第七章 产业关系和三方协商  第八章 工作条件  第九章 职业安全和卫生  第十章 社会保障  第十一章 女工和童工保护  第十二章 海员保护  第十三章 移民工人保护 第三编 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第十四章 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  第十五章 国际劳工标准的实施  第十六章 国际劳工标准实施的监督机制 第四编 国际劳工标准的时代背景  第十七章 国际劳工标准的时代背景 国际劳工标准分类索引 我国承认和批准的个国际劳工公约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插图:一、青年人与老年人就业劳工标准概述国际劳工组织将青年定义为成年生涯开始之前的生命周期阶段。由于青年人本身存在教育和培训不足、缺乏工作经历等劣势,比成年人更多地在非自愿性的非全日制中就业,从就业政策来看,各国往往遵循“最晚雇佣最先解雇”的做法,青年人与成年人相比更容易失业。因此,青年人的就业更容易受到冲击。从全球数据来看,2004年获得工作的青年人数量不到能够工作青年人数量的一半,全世界的青年人失业率持续走高。有关青年人就业问题,在国际劳工标准中多有体现。国际劳工组织虽然未制定专门的公约,但是却在多个相关公约中有所体现。有的公约明确提到青年工人,如有关最低年龄、培训、工作条件、工作中的职业安全和卫生以及劳动监察;有的公约属于一般性应用,其适用范围包括青年人。此外,国际劳工组织还针对青年就业问题通过了专门的建议书和各项决议。1935年,针对经济大萧条引起的失业,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了《(青年人)失业建议书》(第45号建议书),1970年通过了《青年专门计划建议书》(第136号建议书)。在近年来的有关青年就业问題上,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了五项决议,分别为1978年国际劳工大会第64届会议《有关青年就业的决议》、1979年国际劳工大会第65届会议《有关世界就业会议后续活动的决议》、1983年国际劳工大会第69届会议《有关青年人和国际劳工组织对国际青年贡献的决议》、1986年国际劳工大会第73届会议《有关青年的并附有一套详细结论的决议》和1998年国际劳工大会第86届会议《关于青年就业的决议》。其中1998年的《关于青年就业的决议》呼吁将青年就业列为优先,直至列入国际劳工大会的一般性讨论,以便拟订一项国际青年就业战略,为促进青年就业提供了重要的思路。除了青年就业外,老年工人作为特殊的人群也受到国际劳工组织的关注。在国际劳工标准方面,1984年《就业政策(补充规定)建议书》(第169号建议书)提到了老年工人的情况,1980年《老年工人建议书》(第162号建议书)特别针对老年工人提出了相关建议。20世纪以来,人口状况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而很多国家社会保护不足,这迫使很多老年人进入非正规就业,而老年人在就业的时候容易受到雇主歧视。

编辑推荐

《国际劳工标准》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际劳工标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