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拓和他的家人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  作者:庞旸  页数:25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共产党忠诚的党员,优秀的人民新闻家,一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邓拓。十年浩劫的序幕,从此全面揭开。直到13年后,阴霾散尽,日月重光,沉冤才得以昭雪。    四十多年来,中国人民没有忘记他,他的妻子、儿女,也从未忘记过他。人们深深怀念这位博学多识,才华横溢的“党内才子”,这位襟怀坦荡,一身正气,为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邓拓和他一家的命运,是和我们整个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波谲云诡,沧桑剧变,大辉煌伴着大磨难的20世纪的一个缩影。

作者简介

庞旸,笔名阿真、潘岩。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和平出版社编审,编辑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科普作协理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编辑学会少儿委员会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叶圣陶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中国作协代表大会代表。出版有长篇传记文学《邓拓和他的一家》《叶圣陶和他的家人》,散文集《书边人语》《牌戏人生》,发表论文、文学评论、书评、散文、报告文学、人物特写、科普小品等作品近400万字。

书籍目录

少年执笔复从戎  第一山房  父亲仪中  儿时课读  凤池学子  入世之诚  铁窗风雨  “扛鼎之作”  奋翅越重山梨花一枚春带雨  少女孝思  远走高飞  延水河畔  贺师长的美味毛锥十载写纵横  执笔从戎  文旗随战鼓  游击办报  “老百姓的报纸”  咱们的“老邓”  支持沙飞办画报  第一部《毛选》人间长此记深情  “边区一朵花”  马兰的乡亲  战地诗情  文章结缘  发火酝真情  滹沱河畔订心盟  三生石上云山比翼双飞梦  战火中降生的女儿  战地浪漫曲  夫写妻唱  抗战功成  “XGNC”的播音员  城市办报  两位母亲  电波连着延安  撤出张家口  栗园庄的新电台  战史编成三千页记者生涯当自励  主持《人民日报》  史诗性播音  新中国报人  电台台长  幸福家庭文章满纸书生累  文章常助百家鸣  新闻改革  “左风”劲吹  祸起萧墙  “反右”当中  记者生涯当自励  离别报社  “母亲打孩子”健笔终存天地间  杂家  政论家  燕山夜话  理性的声音  “大手笔写小文章”  三家村札记  收藏家  诗画情怀  江南吟草  琴瑟和谐  舐犊情深断骨留魂证苦衷  山雨欲来  革文化命  一叶小舟  狂飙骤起  炼狱  诀别  玉碎乌塔孤依觅朝晖  生死两茫茫  护雏  搬家  挨斗  转机  地火八方泪洒马南邨  沉冤昭雪  心盟永忆  外国人看邓拓  重回马兰  英灵前的泣泪寄托英雄儿女身  小岚  小云  小虹  阿壮  岩岩死生继往即开来  灿烂的晚霞  白头之盟附录一  与丁一岚老师最后的书缘附录二  断骨留魂证苦衷——庞吻的《邓拓和他的一家》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凤池学子  1919年夏天,7岁的旭初进入福州市闽侯小学读书,学名邓子健。  闽侯小学在离“第一山房”不远的道山路口天皂岭附近,学校设有国文、手工、算学、体育等课程。邓子健的国文、史地成绩特别好,教过他的国文教员、文天祥诗文研究者黄兰坡老人回忆说:“这个学生很聪颖,他在课堂上发问很好,爱动脑子,爱读一些爱国诗人的作品。”  1919年,正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辉煌的年代。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爆发,掀开历史新的一页。福州是五四运动“闽案”的中心。福州的爱国学生和市民纷纷走上街头,贴传单、游行集会,开展“抵制日货”的斗争。“八闽气象,为之一壮。”小小的子健,虽然还不能深刻理解这场运动的意义,但他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和激动,他和同学们来到市区南大街口,看游行队伍由远及近,“民国万岁”、“还我青岛”、“时日曷丧,与汝偕亡”的口号声此起彼伏。这一切在他心中引起很大的震动。子健的生活视野迅速扩大,从狭小的“第一山房”,扩展到民族民主斗争的广阔天地。“闽案”可以说是他人生的第一课。  邓子健在闽小读了四年,1923年通过中学入学考试,升入福州三牧坊中学。这所中学的前身是清代的凤池书院,北伐军入闽后,三牧坊中学与乌石师范合并,改为福建省立第一中学。直到1929年高中毕业,邓子健在这里度过了七载读书生涯。  凤池书院的师资很强,教学严格,注重校纪的整肃,还聘有一些留学日本的教员,主张“富国强种”。几十年来,这里培养了一些社会知名人士。“黄花岗72烈士”之一林觉民,就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学校开设师范、商业、普通等科,邓子健上的是普通科文史地系。  邓子健自幼爱好古代传统文化,读文史地系为他提供了极好的读书机会,他开始贪婪地大量阅读古典文学名著和历史书籍。他的家里就有不少藏书,以子部和诗集最多,也有晚清和五四运动前后的书刊,如康有为、梁启超的文集,福州人严复翻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孟德斯鸠的《法意》和另一个福州人林纾用流畅的文言文翻译的欧美国家的文学作品等。父亲邓鸥予虽然中过前清的举人,但思想并不保守。俄国十月革命后传到中国的启蒙马列著作,如《史的一元论》《从空想到科学的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等,关心时事的父兄们都注意收集。邓子健上中学后求知欲越来越强,他先是“闭门读遍家藏书”,不论平装的,线装的,也不论是古典小说、历史传记、诗词书画,他无所不读,百看不厌。渐渐地,家藏书已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了。离家不远有个乌石山图书馆,邓子健成了那里的常客。他爱读屈原、司马迁、苏轼、陆游等大诗人词人的作品,和《红楼梦》《水浒》等古典小说,对进步书刊更是情有独钟,从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到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到蒋光赤的《短裤党》,常常读得忘了吃饭的时间。他还同几位要好的同学订了“君子协定”:谁找到一本好书,要互相传看。他常与傅衣凌、李拓之等好朋友一起,读书作文,议论时政,而邓子健常常会冒出一些新名词、新见解,令同学们刮目相看。  这时的邓子健,充满对生活的憧憬和知识的渴求。他的兴趣多种多样,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增长知识的机会。为了弄清佛教、基督教的教义和差别,他曾跑很远的山路,听一位叫圆瑛法师的高僧讲经,到基督教堂听牧师布道,还阅读过《新旧约全书》;为了学好英语,他不满足于课堂的讲授,通过二哥介绍认识了一位很好的英文老师,课外经常去这位教师家请教,练习。他还结识了一位懂拳术的中学体育教师,利用晚上时间到他家去学少林拳。  福州是一座英雄的古城。大义凛然的文天祥,曾在这里抗击过蒙古军;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在这里同倭寇血战;抗英爱国的“左海伟人”林则徐,在这里立有“林文公忠”祠堂;19世纪这里曾爆发过反击法国侵略者的斗争,此外还有清代爱国诗人,林则徐的族兄林昌彝、戊戌变法中遇害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以及黄花岗起义烈士林觉民。林觉民是少年邓拓十分崇敬的一位英雄。烈士从容就义前留给妻子的那封著名的《绝笔书》,曾经收进当时的初中国文课本,邓子健和同学们爱不释手,能够琅琅背诵。烈士为国家和人民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给了他很大的教育。林觉民烈士的故宅,与林则徐祠堂相去不远。邓子健在凭吊故居时,产生了游历访古的莫大兴趣。他遍访家乡历史名人的遗迹,对有些古迹,还要寻根问底进行考察。后来他常用一个笔名“左海”,就饱含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左海伟人”的崇仰之情。  邓子健的踏游带有很浓的文化意蕴。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不少文物古迹,父亲爱收藏古人字画,学美术的二哥仲辀,也喜欢搞收藏,这些都对子健产生了影响。他常跟着兄长到乌石山“搜奇访古”,临摹写生。山上的凌霄台、天章台、般若台、道山亭等处有二百多段摩崖石刻,其中有唐代书法家李冰阳的篆书,宋代程师孟、蔡襄、朱熹等历代名家的题刻手迹,邓氏兄弟常来这里观赏、习摹,流连忘返。  邓子健自小就表现出诗词方面的非凡天赋。他常把同学们请到山房来,学着大人的样作“折枝吟”。这“折枝吟”,即是折取七律诗中的一联作诗,要求对仗工整,平仄严格,立意高深的才可取胜。“折枝吟”又叫“诗钟”,作诗时点一根香,缀上铜钱,当“火焚缕断,钱落盂响”,就要作出好诗,获胜者可得到奖品,是福建文人中流行的雅趣。  邓子健六七岁就跟着二哥到附近文庙观看大人作“诗钟”。父亲觉得这是小孩子“练艺”的好法子,也很支持他们去。一年“重九”日,子健和小侄女依舍在乌石山上玩耍,远远看见乌塔上拉起了灯笼,有阵阵吟诵声传来,是“诗钟”!两个孩子兴奋地跑来观看,只见一位主考官端坐上首,正吟出一句唐诗“海日生残夜”,让人们应对,台下一片议论之声,诗的下联是“江春入旧年”,但按规定,现成的句子不成对。大人们一时都被难住了。这时,子健突然想起前不久学过的另一句唐诗,脱口而出“园柳变鸣禽”。考官沉吟一下,连说:也可,也可!见对上的人只是个十来岁的小学生,当即奖了一把雨伞。回到家,父亲高兴地夸道:“吾儿未冠即能诗也。”从此以后,子健对“诗钟”兴趣更浓了。每逢学校放假,他就约几位同学到家里的小书房作“诗钟”。有时兴起,干脆“连床共榻”,彻夜燃香对诗,唱和评比,乐此不疲。  当时的中学课诗里收有五代著名诗人罗隐的七绝《咏蜂》,诗曰:“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一次,语文老师出了一个题目:《读罗隐咏蜂七绝有感》,叫学生自由地写一首和诗。子健当场步罗隐原韵和诗一首:  踏遍溪山十二尖,艰难生计不须占!  世间多少伤心客,何惜捐输一滴甜?  后来,邓拓在他的“燕山夜话”《咏蜂和养蜂》一文中,记述了这件往事,并写道:“现在看起来,我的和诗当然十分幼稚。不过,那时对于蜜蜂的辛勤劳动和人间为生计而操劳的广大群众,已经有了相当的同情。”  邓子健在凤池书院读书的几年,正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的年代。1924年当他12岁的时候,中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1926年北阀军进入福州城,福州各界人士纷纷举行街头欢迎集会,古城处处响起“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歌声,革命军人发表演讲,动员工农起来革命。随着革命形势高涨,一些进步书刊也大量传到福州。子建和同学们争相阅读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北京大学“新潮社”出版的《新潮》和经常刊登鲁迅作品的《晨报副刊》等,革命真理像明灯一样照亮年轻人的心。

编辑推荐

  《邓拓和他的家人》的艺术视线聚焦于“邓拓和他的一家”,这不仅无形中把传主的恋爱、婚姻和亲情世界,推到了相对突出的位置,进而从一个更富有人性色彩的角度,丰富了传主作为革命者和“党内才子”的形象。《邓拓和他的家人》笔墨凝重,语言流畅,修辞典雅,字里行间浸透了作家深挚的情流,从而挥洒出一种讲述的魅力。作者成功地描绘出的传主邓拓的悲剧人生与悲剧形象。它就像一曲交织着忧患与愤激的命运交响曲乐,最终将全著同时也将读者印入了反思历史和重建未来的阔大而深沉的精神境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邓拓和他的家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