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百科

出版时间:2006-11  出版社:农村读物  作者:徐传宏  页数:761  字数:68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面向家庭的文化生活用书。全书由茶史、茶品、购茶、贮茶、择水、茶具、茶道、茶艺、茶食、茶肴、茶保健、茶疗、茶禁忌、茶俗、茶书画、茶诗文、茶联、茶谜、茶谚、茶歌舞、茶戏曲、茶影视、茶人、茶掌故、茶传说、茶传播、茶旅游、茶收藏、茶馆、茶典等30个篇章组成。  本书是人们了解中华茶文化的窗口;是识茶选茶、贮存茶叶的指南;是品茶论水、赏茶雅玩的参谋;是科学饮茶、保健养生的顾问;是巧做茶点、烹调茶肴的指导。本书可供茶业、食品、饮食行业的工作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吸纳了最新研究成果,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炉。全书面向家庭,贴近读者,雅俗共赏,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收藏价值。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茶史篇  (一)中国是茶的故乡  (二)华夏植茶史  (三)华夏制茶史  (四)华夏饮茶史  (五)华夏茶文化史  (六)历代贡茶  (七)茶区的分布茶品篇  (一)基本茶类  (二)再加工茶类  (三)中国名茶  (四)茶外之茶茶饮篇  (一)购茶  (二)贮茶  (三)饮茶与择水茶具篇  (一)茶具的起源和发展  (二)茶具的分类  (三)当代茶具的组成  (四)当代茶具的选配  (五)怎样选购茶具  (六)怎样选用紫砂壶  (七)怎样养护紫砂壶  (八)茶具雅赏茶道篇  (一)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  (二)中国茶道的基本含义  (三)中国茶道源自远古的茶图腾信仰  (四)中国茶道成熟于唐代  (五)宋至明代是中国茶道发展的鼎盛时期  (六)中国茶道融通道、儒、佛的思想精华  (七)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八)中国茶道的类型茶艺篇  (一)家庭茶艺  (二)茶艺师与茶艺  (三)茶艺表演欣赏  (四)茶席设计欣赏茶食篇  (一)茶食的选配  (二)茶食的种类  (三)教你做茶食茶肴篇  (一)冷盆类  (二)热炒类  (三)蒸煮类  (四)煎烤类  (五)汤羹类茶保健篇  (一)茶叶中的营养成分  (二)茶叶中的药用成分  (三)茶叶的保健功能  (四)饮茶禁忌茶疗篇  (一)茶疗与药茶  (二)保健茶方精选  (三)疗疾茶方精选  (四)抗癌茶方精选  (五)美容茶方精选茶俗篇  (一)茶与祭祀  (二)茶与礼仪  (三)茶与宗教  (四)茶与婚俗  (五)茶与丧俗  (六)中华民族茶茶文化篇  (一)茶书画  (二)茶诗词  (三)茶联  (四)茶谜  (五)茶谚  (六)茶歌舞  (七)茶戏曲  (八)茶影视……茶旅游篇茶馆篇茶典与茶人篇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茶树最早为中国人所发现、最早为中国人所利用、最早为中国人所栽培。茶叶的发现和利用,以及在品饮过程中创造积淀的茶文化,是中国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贡献。    我们的祖先最初利用的是野生茶树,在经过了一个很长时期后,才出现了人工栽培的茶树。茶树的人工栽培发生在3 000多年前。《华阳国志·巴志》有记载说,公元前1100多年周武王伐纣时,巴国已以茶及其他珍贵物品,纳贡周武王,说明当时已有人工栽培的茶园了。而后茶的栽培从巴蜀地区南下云贵一带,又东移楚湘,转粤赣闽,人江浙,然后北移淮河流域,形成我国广阔的产茶区。    1.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颂茶树为“南方之嘉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茶”字的形、音、义也是由中国确定的。茶字的演变与确定。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茶的祖国是中国。千百年来,茶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称谓。    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关茶文化的文物十分丰富,诸如古茶树、古茶具、古茶书、古茶画、宜水名泉以及有关茶文化的古遗址遍布中华各地。中国的茶文化及饮茶习俗在汉、唐、宋代就已向中国周边地区辐射,明清以后更传至欧美,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都证明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如今全世界产茶的国家遍布五大洲。所有这些产茶国的茶树,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人的。中国是世界上茶叶生产、制作、品饮最早的国家,因而素有“茶的故乡”之称。    中国西南地区,有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和肥沃的土壤,气候温暖湿润,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约100万年前地球进入冰川时期,大部分亚热带作物被冻死,而滇、贵、川特有的温湿地理环境,使这一地域中的许多植物,包括茶树得以幸存下来。    早在三国时期(220—280)中国就有关于在西南地区发现野生大茶树的记载。唐代陆羽《茶经》中已称有“两人合抱”的大茶树。总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大茶树的国家,而且树体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由此可以说明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茶树原产于中国,这本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却偏偏惹出了一桩公案。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布鲁士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这个地方意外地发现了野生茶树,于是国外有人以此为证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异议,从此在国际学术界展开了一场茶树原产地之争。曾写过《阿萨姆的茶树》一书的贝尔登和写过《茶叶指南》的英国人布莱克坚决主张印度为原产地,而乌克斯在他的《茶叶全书》中又主张原产地是东南亚地区,包括中国云南以及缅甸、泰国、印度支那等国家和地区。    先不论贝尔登等人的谬见,就算英国人在19世纪20年代发现了茶树,又怎能与中国的茶史相比呢?早在公元前2世纪,即西汉的时候,四川的司马相如在他所著的《凡将篇》中记载了当时的20种药物,其中的“■诧”就是茶。当然这一时期的茶只是作药用,我们姑且不算,就算中国茶始于陆羽时代吧!那也是公元8世纪70年代的事了,比布鲁士所谓的发现还早1000多年呢!    对茶叶原产地非中国的谬说,首先做出批驳的是吴觉农。1922年,青年吴觉农正在日本农林水产省的茶业试验场学习,他是浙江省教育厅招收的去日本研究茶叶专业的官费留学生。在此期间,他收集和研究了许多有关世界各国茶叶生产、制造和贸易方面的资料,依据大量事实,撰写了《茶树原产地考》一文,文中如数家珍地列举了许多极有说服力的证据,说明并批驳了贝尔登等辈的谬论。吴觉农在文章中指出,印度茶树栽培起源于1834年,这一年的元月,印度茶叶委员会的秘书戈登偕同一名教士古兹拉夫来到中国,当时清政府规定不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但他们还是购得了大批武夷的茶籽,并在1855年寄到了加尔各答。这是印度栽培茶叶之始。再早一点,阿尼姆茶树的发现,不就是1826年吗?这是中国学者发表的第一篇系统地反驳国外某些人所持偏见的论文。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另外,据当时在印度的一位法国人埃勃士德·迈德森1662年写的一本书中曾说过:“我们日常相聚的时候,常吃一种The(茶),The不但是全印度的国人所通用,就是荷兰人、英国人也当作药品似的利用它。”这足以说明,在印度尚未发现茶叶的170多年前,在印度的法国人就喝到了茶,那茶是哪来的呢?是印度自产的吗?不是,茶树尚未发现,哪来的茶叶?只有一个解释:他们喝的茶是从中国输入的。有何为证?因为在166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从中国买茶,转手献给查理二世,这是英国人饮茶之始,而印度人饮茶应在英国人之后。    近十几年来,中外茶学工作者又从不同的角度对茶的原产地进行了研究。中国的茶学工作者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出发,结合茶树的自然分布和演化,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为深人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而两位日本科学家志村乔和桥木实则通过对细胞染色体的比较观察发现,中国和印度茶种的染色体的数目是相同的,在遗传学上被认为没有差异。从1980年到1984年,桥木实教授曾3次到我国云南、广西、湖南、四川等地作了考察,发现各地茶叶的外传虽然发生了连续性变异,但不存在种的变异。因此他们认为茶的传播是以四川、云南为中心往南推移,由缅甸到阿萨姆,向乔木化、大叶形发展,往北推移则向灌木化、小叶形发展。    据考证,滇、贵、川地域有着众多的野生茶树。至20世纪90年代,中国已在11个省(自治区)200多处发现有野生大茶树。如云南省镇沅、景东、勐海、澜沧、师宗等地都有树龄近千年、树高20多米、干径超过1米的古茶树。1961年在云南省的大黑山密林中(海拔1500米)发现一棵高32.12米,树围2.9米的野生大茶树,这棵树单株存在,树龄约1 700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茶树。这一带,还发现类似的大茶树9棵,高度在16米左右,有的在20米以上。1996年在云南镇沅县千家寨(海拔2100米)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一株高25.5米,底部直径1.20米,树龄2700年左右的野生大茶树。森林中直径30厘米以上的野生茶树到处可见。    据近年来的科学调查,中国云南、贵州、四川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树和现在野生大茶树最多、最集中的地区。文献和实证都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    2.“茶”字的由来我国对茶的野生利用,有5000年之久;西周时移为家种,也有3000多年了。然而这个“茶”字的出现却要晚得多。    “茶”字的出现,大都认为在中唐,约公元8世纪,以前指称茶的是“荼”字。    荼,一字多义,又一字多音。《辞海》“荼”字条,注明三个读音:一与“途”字同音;二与“茶”字同音;三与“书”字同音。“荼”在指称茶时,读音也是“茶”,因为“荼”是茶的古体字。《辞海》又在“苦荼”条下注释:苦荼的“荼”读“茶”字,苦荼就是茶。我们的祖先虽在近5000年前就发现并利用了茶,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没有“茶”这个字,到汉魏时期,民间口头上已把茶这种植物或饮料称呼为“茶”,可在文字上还假借“荼”这个字。湖南省有一个县,现在叫“茶陵”,而在《汉书·地志》中写成“荼陵”。这个荼陵的“荼”即读作“茶”字。    我国古籍中,最早见有“茶”字的记载始于《诗经》。《诗经·邶风·谷风》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之句。但此“茶”字,是茶,是菜,还不明确。至公元前200年《尔雅》成书后,始将荼定为茶。至于“荼”字何时改写为“茶”字,据清代学者顾炎武考证,“茶”字是从唐会昌元年(841)柳公权书写《玄秘塔碑铭》、大中九年(855)裴休书写《圭峰禅师碑》时开始,因此他确定“茶”字的变形“变于中磨以下也”。从此,“茶”字的形、音、义才固定下来。P3-5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茶百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这本书很不错,跟书店一样 是帮朋友买的
  •   还没有仔细的看过全部的内容,书好厚,东西很全面,简单看了一部分,稍微有些不准确,但整体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
  •   女朋友收到书后还没细看,但应该还可以。
  •   茶百科还好了,有兴趣的,可以买得的,
  •   不要期望太高,纸和印刷都不太喜欢。内容倒是很多,不过确实是百科,看得有点无聊。
  •   上次在书店看了一下还挺全面的!怎么一直还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