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信用评级研究与探索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朱荣恩 编  页数:497  字数:673000  

内容概要

  《新世纪信用评级研究与探索》中论述了国际评级行业的历史演进,并对国际评级监管历程进行了详尽分析,提出了对国内评级行业监管的借鉴建议。在评级技术上,《新世纪信用评级研究与探索》详细介绍了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技术理论,为国内评级机构的评级技术研究提供了参考。本书还在附录中对评级行业的专业词汇进行了解释,更有利于社会大众认识和了解评级基础概念。本书是新世纪公司发展历史中研究成果的展示,随着对评级认知水平的不断深化,书中部分观点仍有待时间的进一步检验和完善。不过整体来看,本书有助于读者更清楚地认识信用评级的本质,更清晰地理解相关的概念和认识,更准确地了解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体系。希望无论是监管部门、行业从业人员还是社会公众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作者简介

  朱荣恩,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总裁、董事长,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注册会计师,财政部全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证券业协会资信评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信用评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信用服务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曾任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届指数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信用管理岗位资格考核办公室专家组组长。在资信评估理论方面有诸多研究,著有《资信评级》、《现代企业信用分析》、《企业信用管理》、《信用管理教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案例》等,主持过“债券评级研究”、
“上市公司综合分析”等重大课题,其中课题“债券评级研究”获1997年上海市决策咨询成果二等奖。

书籍目录

上篇
第一部分 评级制度的国际借鉴
国际评级业和评级监管的发展与演变
IOSCO三大监管支柱及对我国评级监管的启示
国外资信评级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信用评级研究文献综述
资信评级的历史演进与分 析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信用评级若干问题思考
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比较
第二部分 评级制度的国内建议
我国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历史、问题及建议
基于主体信用评级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兼论中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战略
交易对手主体信用评级与金融稳定体系的构建
我国评级业现状、问题与建议
抓住机遇开创资信评估业新天地
评级思辨
建立我国信用评估业的执业规范
信用评估市场监管原则
构建我国资信评级功能检验框架的探讨
浅析信用评级行业的收费模式和公信力
积极开展外部评级强化信贷市场风险防范
促进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三部分 信用文化与观察
对当前资信评级行业某些市场观点的思考
国际视野下的资信评级行业市场观点思考
国际视野下的信用评级观点
培养强健的信用文化是亚太地区建设有深度且具有流动性
公司债券市场的关键
短期融资券评级的市场功能
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破冰信用评级实践中前行
资信评估
——债券市场的试金石
第四部分 信用论坛与呼吁
中国评级业的发展道路
信用评级局限性
信用评级公司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建设
培育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专业信用评级机构服务于上海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资信评估
——二十一世纪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兴产业
债券市场与资信评估行业发展
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成功发行助推信用评级行业不断发展
长三角信用评级结果互认与信息共享
下篇
第五部分 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研究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基本理念与方法的研究总结
标准普尔主体评级方法研究
标准普尔债务融资工具评级研究总结
标准普尔信用风险度量研究总结
穆迪公司评级体系及方法介绍
惠誉公司评级体系及方法介绍
标准普尔:信用观察和评级展望的应用
标准普尔银行信用评级
标准普尔固定收益基金评级方法
第六部分 评级基础理论研究
……
违约率研究及其在我国贷款企业资信评级中的应用
附录1新世纪公司三篇核心文章英文稿
附录2信用评级核心词汇
附录3新世纪公司研究成果汇总目录

章节摘录

  三、主体评级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被评级的主体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决定了主体评级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也决定了以主体评级为基础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路径选择。(一)主体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 社会信用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为标准,可以分为企业信用、个人信用、政府信用;其中,企业信用包括工商企业信用、金融企业信用。一个社会或经济体中,主体信用构成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只有主体的诚实守信、信用风险管理的能力强,整个社会的信用关系才会和谐,经济的系统性风险才能降至最低水平。相反,如果社会经济的活动主体都难以诚实守信,不能运用科学的手段管理信用风险,那么社会信用关系就会紊乱,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就会处于较高水平。因此,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最基础的行为就是树立主体的信用理念和意愿,规范主体的信用行为。  (二)主体信用评级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要素  对于主体信用理念和意愿的树立、主体信用行为的规范,至少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通过立法培育和强化信用主体的信用理念和意愿,以严刑峻法规范信用主体的行为。第二,根据信用主体的需要,构建信用主体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制度,提高信用主体的内部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缓释信用主体外部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信用主体的信用风险。第三,优化信用主体的外部信用生态环境,形成信用主体自主守信、管理风险的市场约束和激励机制。  就三个方面来说,其中的第二、第三方面,都离不开市场化、社会化的中介机构对主体信用进行评级。进一步说,就是只有建立了主体信用评级制度,才能缓减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信用信息不对称风险;只有建立了主体信用评级制度,才能形成主体守信的软约束机制;只有建立了主体信用评级制度,才能激励信用主体使用风险管理的技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三)主体信用评级是所有信用评级的基础  主体信用是债项信用的基础,尽管存在着以资产支持的债券与主体相分离的情况,但是主体信用与可分离的资产之间仍然存在诸多联系;这样的信用确定关系和联系,决定了要对债项作出信用评级,就首先要对债项的发行主体进行信用评级。对主体进行授信,包括银行信贷和商业授信,也首先要对主体的信用进行评级,然后才是考虑信用增进条件下授信额度的确定。  主体信用对债项信用、授信额度的确定关系,决定了主体信用评级是所有信用评级(包括债项评级、信贷评级、商业授信)的基础。这也就意味着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从市场经济的信用风险防范来看,首先要解决的是主体的信用评级。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世纪信用评级研究与探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