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传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红旗  作者:白吉庵  页数:37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胡适是〔饭〕,对于饥饿者来说吃饭是最急切的事情,但口味各异。王四风云人物书系·《胡适传》,胡适是“饭”,对于饥饿者来说吃饭是最急切的事情,但口味各异,李敖:胡适是一个褪了争的诗人、一个落了伍的外交家、一个最卓越的政论家,一个永不停止的真理追求者。

作者简介

白吉庵,云南省建水县人,1930年生。1953年云南大学历史系毕业。1956年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昆明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79年转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著有《胡适传》、《章士钊传》、《物来顺应一梁漱溟传及访谈录》

书籍目录

一 家世和少年时代
 娶了三个老婆的父亲
 二十三岁就守寡的母亲
 九年的家乡教育
二 上海求学
 梅溪学堂里的“新人物”
 “进化论”的信徒
 主编《竞业旬报》
 少年诗人
 浪子回头金不换
三 留学美国
 康奈尔大学屈志学农
 几乎做了一个基督教徒
 新和平主义的崇拜者
 潜心于教育救国
 提倡文学革命
 母亲、未婚妻与女朋友
四 北大任教(上)
 “是—个典型的中国人”
 著《中国哲学史大纲》
 鼓吹新文化运动
 宣扬实验主义
 从事于教育改革
 整理国故
 主编《努力周报》
五 北大任教(下)
 杭州养病
 西子湖边的有情人
 纪念清代学者戴东原
 善后会议的尝试
六 环球旅行
 对比中西文化
 出洋寻找神会遗迹
 为博士文凭奔波
七 避居上海
 作《白话文学史》
 中国公学当校长
 宣扬人权与约法
八 任北大文学院长
 胡适之寿酒米粮库
 重整北大
 唯才是举
 “我的朋友胡适之”
 主编《独立评论》
 主张充分世界化
 南游受阻
 反对学生罢课
九 弃教从政
 为国难出使西方
 四年大使生活
 为《水经注》断案
十 出长北大
 十年教育计划
 谈学潮问题
 鼓吹自由与容忍
 在中国人民决战时刻,
十一 流亡海外
 出国前的一些活动
 在美国当寓公
十二 回到台湾
 出长“中央研究院”
 任《自由中国》发行人
附录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章节摘录

一家世和少年时代娶了三个老婆的父亲胡适是安徽省绩溪县上庄村人。绩溪是徽州北面的一个小县,山多地少,农业不甚发达,经济来源主要靠经商。因此在旧社会,穷人家的孩子,十二三岁就出外谋生了,多数做学徒。所以社会上流传着“无徽不成镇”、“徽州帮”、“徽骆驼”等佳话。这说明在城市里各处都有徽州人在做生意,而他们经商的本领具有骆驼的奋斗精神,能吃苦耐劳,生财有道。正因为如此,胡适的家世,到他高祖时已在上海黄浦江对岸的川沙开了一家茶叶店了,后来他祖父又在上海设了一个分店。这两个铺子的收入,便是他们一家大小20余口的经济来源。胡适父亲名叫胡传,原名珊,字铁花,号钝夫,乡里人称他为“珊先生”。1841年3月11日(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十九日)生于安徽省绩溪县上庄村。上庄在绩溪城西大约40公里,是一个聚族而居的村庄。其地形背靠竹竿峰,村前有一条小溪,日夜不停地奔流。胡适喜欢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曾用他的一首绝句《桂源铺》来描绘其景致,诗云: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上庄的村景,大致如此。胡传兄弟共五人,他是老大,自幼聪明伶俐,甚得他伯父胡星五的喜爱。一天,星五对弟弟胡奎熙说“吾家世业茶,然此儿慧,勿以服贾废读”,建议让侄儿读书求学,不要以茶叶店里的事务耽误了他的前程。其弟接受他的意见,后来把胡传带到川沙,在茶叶店里一边读书,一边学做生意。胡传25岁时进学为秀才。之后参加过几次“省试”,虽然未能得中,但仍继续努力攻读。27岁时入上海龙门书院学习。该院山长(院长)刘熙载是当时扬州有名的经师。胡传在此受教三年,学问大有进步,其中对宋明理学及地理学很有兴趣和心得。这些后来对胡适影响不小。那时在这个书院学习的学生,每人每天得写一份“日程”和“日记”。前者记载学习的进度,后者记学习的心得。这种笔记本,其格式是由书院统一印发的,卷首均印有朱熹和张载等人的语录。其中张载的“为学要不疑处有疑,才是进步”一条,对胡适很有启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胡适当年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口号,其中不仅有美国杜威的学理,而且还埋藏着中国理学家的精神。胡传“学而优”,但未能为仕,故从31岁起在家乡以教授子弟为生,并料理家务。如此11年,至42岁时,因家中人口渐增,生活成了问题,于是决定出门远游,另图发展。那时他们家族中有一位亲友胡宝铎在京任兵部主事,因此他借了一笔旅费北上谋事。到北京后,胡宝铎及另一位好友张佩纶分别给他写了信,介绍他到东北投奔当时与俄国人办理边界纠纷的钦差大臣吴大潋。胡传走了42天才到吉林。吴是一个自修成名的大学者,他一见胡传,问胡有什么可以替他为力的。胡回答说,没有什么,只求准我随您去解决中俄界务的纠纷,使我得以研究东北各省的地理。吴对他潜心好学的精神十分赞赏,于是聘请他为府中幕僚襄助一切。胡传46岁时,母亲病故,回家奔丧。次年转往广州投奔新改任广东巡抚的吴大潋,吴派他到海南岛调查当地民情,拟作开发计划。胡传走遍琼岛,历尽艰辛,对当地风土人隋、地理概况皆有详细记载。后来胡适将它发表在《禹贡半月刊》上,对研究地理学者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1888年,黄河在郑州一带决口,吴大潋奉清廷命调任河道总督,设署于郑州,胡传闻讯,再次投奔,助吴修堤治河。因有劳绩吴保举他,以直隶州候补知州分发各省候缺任用。1889年春胡传请假回家结婚,时已49岁,为第三次娶亲,前二妻早已过世。婚后胡即携眷返郑州继续治河。次年胡离河南到北京等候签派官职。那时朝廷认为合格的官吏,派遣何处任职,多凭抽签决定。这次胡传抽得往江苏候补的签,因此他携眷到江苏省会苏州等候了两年。后来被派往上海任“淞沪厘卡总巡”(税务官),就在这年(即1891年)胡适降生了。胡传这时在官场中已稍有名望,具有“能吏”之称,而家中又得一子,自然是满心欢喜!翌年,胡传被清廷调往台湾任职,因路途遥远等情,将家眷暂留上海,只身赴台。不料此行一去竞达四年之久,开始是协助台湾巡抚邵友濂视察全岛军务,曾有《日记与禀启》记其事,对台湾军事防御力之差,甚为感慨!因此向上司反映,主张买炮舰,练就一支海军,以为全岛防务之用。这个建议当时曾得到上级的重视,所以他后来当上了武官。1893年胡传被委派为代理台东直隶知州,旋即兼领台东后山军务。就在这年2月26日胡适随母及其四叔等人自沪抵台,合家才得以团聚。但不久遇中日甲午之战,他们又分离了。1895年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有这样一条,即中国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的条款,因此,清政府随即命令在台文武官员撤退回大陆,但遭到台湾居民强烈反对。他们要求继续抗日。在这种形势下,台南守将总兵刘永福被举为统帅,领导清军与民军共同抗日。但寡不敌众,又没有后援,他们坚持了四个多月,最后终于被迫撤退。他们走了,但当时反割台的斗争,仍一直在进行中。胡传在这次反侵略的战争中,坚守台东后山地区。之前,他曾将家眷托四弟介如携返回原籍。1895年4月27日他接到上司撤退命令后,即准备离职内渡,可是当他行至台南时,已染上了严重的脚气病,两腿浮肿,行动困难。这时刘永福已宣布抗日,要留下他共同抗敌。胡传不好推辞。只得留下,协助永福,运筹帷幄与敌周旋。后因病情加重,刘始允他离台,同年8月18日上船内渡,22日即病故厦门。这时胡适不到四岁。后来,胡适在《四十自述》里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这时候我只有三岁零八个月,我仿佛记得我父亲死信到家时,我母亲正在家中老屋的前堂,她坐在房门口的椅子上。她听见读信的人读到我父亲的死信,身子往后一倒,连椅子倒在房门槛上。东边房门口坐的珍伯母也放声大哭起来,一时满屋都是哭声,我只觉得天地都翻覆了!我只仿佛记得这一点凄惨的情状,其余都不记得了。”二十三岁就守寡的母亲胡适母亲名叫冯顺弟,绩溪中屯人。中屯离胡家上庄大约有十里路。她生于1873年,因为父亲希望有一个男儿,所以取名顺弟,意思是说顺着而下,要生弟弟了。后来,果然生了一个小弟弟,他爸爸高兴极了。顺弟的父亲名叫冯金灶,为人忠厚、勤劳,除种田外,还会缝纫,所以生活还过得去。为了盖新房子,他不辞劳苦,每天清早到村外去拣石头,来回挑三担,然后才出工:傍晚也如是。顺弟心疼父亲,埋怨自己不是个男子,不能代父去挑。后来她想既不能挑,助爸爸一臂之力,还是可以做到的。于是每当她爸爸到村外溪头去拣挑石头时,她就到村口去接应,从他筐里取出一两块大石头抱着,减轻爸爸的一点负担,以算尽了一份孝心。提起顺弟来,村里的人都说她稳重,懂事;圆圆的脸上有点雀斑,头发长得出奇,能拖到地上,貌虽不美,倒也不俗。14岁那年,她到上庄去看“太子会”(当地秋天的一种神会)。在这次会场上,她第一次听到人们在议论“珊先生”:有人说,“珊先生今年在家过会,可把会弄糟了。”另一个人说,“珊先生还没有到家,上庄的鸦片烟馆都关门了,赌场也不敢开了。”又有人说,“7月会场上没有赌场,没有烟灯,这是多年没有的事……”人们如此这般地谈论着,顺弟一句句听在心里,不觉对这位珊先生产生了敬意。说也凑巧,这时过来两个中年人,边走边在议论什么。其中一个面容紫黑,有点短须,目光炯炯有神。这时站在旁边的一个妇女,轻声对顺弟说,那个黑脸老头就是珊先生。顺弟目迎而送,口中自言自语地说道:喔,那就是珊先生!三年后,顺弟17岁了。有一天她们村来了一个媒婆,就是上庄珊先生的伯母,人称星五嫂,她是来给胡传说亲的。在工地上她找到了冯金灶,问过好后便开门见山地对他说:“我家大侄儿珊哥今年47岁了,虽然娶过两次亲,但已先后去世,今年写信回来说,一定要讨一个庄稼人家的女儿做媳妇。我们知道你家顺弟是个好孩子,因此到你家来,想开个八字给他们合一合,看到底配不配。”冯金灶听了不假思索地回绝道:“我们种田人家的女儿哪配做官太太,这件事不用提了。”媒婆不理他的话茬,仍继续往下说:“不要客气,顺弟很稳重,是个有福气的人,还是请慎重考虑考虑!”金灶按着性子,又申述道:“这件事是不会成功的:一来呢,我们配不上;二来呢,我们不肯把女儿嫁给人家做填房;三来,珊先生家儿女都大了,他家大儿子、大女儿都比我家顺弟大好几岁,这如何使得?八字是不能开的。”话说到这里,也没有什么好讲的,但媒婆并不就此罢休,进逼一步说:“金灶舅,你莫怪我直言,顺弟今年17岁了,眼睛一眨,20岁到头上,你哪里去寻一个青头郎?填房有什么不好?珊哥信上说,新人过了门,就带她上任去……”上述这些话不无道理,金灶是个老实人,心里有点松动了,于是答应回家去商量商量再说。冯金灶回到家里,把在外遇见星五嫂为顺弟提亲的话,一五一十地说给妻子听。他妻子听了,大生气,坚决不同意地说:“这不行,我不能把女儿许给一个快50岁的老头子。”可是这时的冯金灶,心里已经有了点同意的意思,他说,“顺弟今年17岁了,许人家也不容易……”双方意见不合,争吵起来,最后决定去征求女儿的意见。二老来到顺弟的屋里,父亲将在外面遇见媒婆的事,又重新说了一遍。顺弟听了,半晌说不出话来。这时她眼前突然出现爸爸每天挑石头的辛苦形象,不停地来回奔跑,这种苦不知何日是个了?另外又闪出一个当官的珊先生的形象,样子虽然模糊,但印象却是深刻的。她想这是帮助父母的机会到了,做填房可以多接聘金,父亲一生梦想盖新房子,这回总可成功了。想到这里,沉默了一会儿,她抬起头来,红着脸,慢慢地说道:“只要你们俩都说他是好人,请你们俩做主。”二老知道女儿愿意,也就不再争吵了。1889年3月12日是冯顺弟与胡传结婚的大喜日子,婚事仍按乡俗办理。婚后不久他们就离开家乡到河南去了。胡传公务之余便教顺弟读书,后来也认得近千个方块字,夫妻生活倒也美满。但是好景不长,相聚不过六年,胡传便去世了。遗下孤儿寡母,好不悲惨!这时顺弟才23岁,胡适刚4岁,家庭重担就要落在她的肩上了。当时胡传的大女儿比她大7岁,大儿子大她两岁,第二第三是孪生,比她小4岁。在这样一个人口多而杂的家庭里,一个年轻的寡妇出来当家,其难处之大是不言而喻的。但这些情况没有把她吓倒,她忍着巨大的悲痛,勇敢地挑起了这副重担。乡里人都称赞说,她气量大,性子好,凡事包容,把一个大家庭维持下来,真是不容易!胡适的大哥从小是个败家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没钱时把家中的锡茶壶、铜香炉偷出去卖。他欠下的烟债、赌债是没有个完的。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债主就不约而同地上门来讨债,遇到这种情况他就逃之天天,不知去向。可是当胡适母亲帮他把债还清,送走了来人,不多一会儿他又敲门回来了。胡母从不骂他一句,为了过好年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后记

拙著《胡适传》(约5万字1986年8月在《中国现代教育家传》第十辑刊出后,蒙社会各界不弃,同年10月《光明日报》又进行了二十八天的连载。紧接着湖南人民教育出版社又出版了约8万字的单行本,但由于印数较少,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之后,人民出版社的乔还田同志来找我,希望我能写出-部较为全面、翔实、30余万字的《胡适传》,问我意下如何。勉为其难,当时答应下来了。之后,我暂且放下手里的-些研究工作,而转向于《胡适传》的写作。这期间,大约花了半年的时间,翻阅了胡适当年留下的全部档案资料,然后又到过他的家乡安徽绩溪上庄村,收集资料,走访了他家在世的亲友和故旧。在这基础上,又再次阅读胡适的著作及有关的书籍和论文,进行写作。这中间曾先后访问过传主的亲朋蜘日及学生。如:梁漱汉周谷城、陈翰笙、江泽涵、蒋守方、贺麟、罗尔纲、胡厚宣、杨向奎、邓广铭、高景成等先生。承他们从不同角度,给我提供了许多从书本上找不到的资料,对我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谨在止匕表示衷心谢意。是书出版后,受到海内外读者之欢迎,于是出版社又先后加印过三次,并出了精装本,以资纪念。不料事过十六年之后。时逢盛世,有关方面提出要纪念新文化运动九十周年,决定出版一套当年参加过上述运动的文化名人学者的传记,以资纪念和表彰他们的历史功绩。于是。有主其事者来征求我的意见,宣称他们准备将我过去写的《胡适传》-书,列入计划统一出版,问我有何意见?听其来意,我感到很震惊!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举措,不容推迟,欣然表示同意。不过时间紧急,没有来得及重新审订,补充其内容,深感遗憾!书中若有不是之处,还望读者多加批评指正为荷。

媒体关注与评论

胡适是一个褪了色的诗人、一个落了伍的外交家、一个最卓越的政论家,一个永不停止的真理追求者。  ——李敖

编辑推荐

《胡适传》由红旗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胡适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找了好久都找不到老版的白吉庵的胡适传了,就只能买这个新版的~除了贵好像没什么别的不好
  •   非常崇拜他,值得我们去看一下。
  •   独特的人格魅力
  •   送货很快,书也没有损坏的地方,挺好
  •   帮朋友家孩子买的,据说还可以,发货速度也很快,不错。
  •   内容实用,书看起来很舒服,是掌中宝。
  •   ”错过胡适,错过一百年,相比已江勇振的胡适传有一定差距
  •   书的质量很好,正在读
  •   作者极度批判胡适在政治观上的选择。从作者的学术经历也能看出缘由。
  •   我不认为这是一本好书,作者的阶级敌人观念太严重了。如果给胡适写传纯粹是为了披露他是“蒋介石反动派的走狗”之一的话,那和过去那些随便给别人戴黑帽子的御用文人有什么区别?我认为一个作家尤其是历史学者基本的素质之一就是抛开个人或者某个整体的观点,做到客观、公正的写史。而不是为了给某个团体增光而去刻意丑化、谩骂对方。
  •   辉煌总是那么的短暂。看胡适大师的一生,忙忙碌碌的就过去了。哀叹。作者的阶级立场观太鲜明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