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亲近文学走进名著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连环画出版社  作者:(明)罗贯中 著  页数:148  

内容概要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不仅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其主要特点有:  一、语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波澜曲折。这种半文半白语言,在当时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也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二、结构宏伟,把近百年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脉络分明。各章节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  三、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  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人物和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力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  《三国演义》以历史为题材,但它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在表现手法上,七分史实,三分虚构。但不是随意虚构,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而是为描写关羽英雄形象作铺垫的。作者在虚构时,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地去虚构,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作者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贯穿了他的这一社会政治观点。这种政治观点使小说在艺术上表现为人物性格固定化,想象、夸张有时不合情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作者简介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在正史中没有罗贯中的传记。只有明代无名氏编著的《录鬼簿续编》有一些关于他的记载。  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书籍目录

第1回 桃园三结义第2回 董卓弄权第3回 温酒斩华雄第4回 三英战吕布第5回 美人计除董卓第6回 辕门射戟第7回 煮酒论英雄第8回 身在曹营心在汉第9回 官渡之战第10回 三顾茅庐第11回 火烧博望坡第12回 火烧新野第13回 赵云救主第14回 喝退曹兵第15回 群英会蒋干中计第16回 草船借箭第17回 火烧赤壁第18回 曹操败走华容道第19回 水淹七军第20回 刮骨疗毒第21回 败走麦城第22回 火烧连营第23回 一代中原第24回 失街亭第25回 空城计第26回 木牛流马第27回 三国归晋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个孩子的早期阅读,可以影响他一生的审美情趣。虽然最初他或许只是记住了一个故事或一个人物,甚至只是一个精美的句子、一个新巧的比喻,但因为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让他从此亲近书本,继而变得感情丰富、喜欢思考,这就使他有了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个孩子的早期阅读,可以培养他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丰富的感情,让人更容易亲近生活,亲近人,亲近美好的事物,更容易分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更容易让人从感情的体验中提升到理性的认识。  ——金波

编辑推荐

  《亲近文学走进名著:三国演义》由著名儿童文学家金波写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国演义/亲近文学走进名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