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讲义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孟森  页数:362  字数:410000  

前言

  进入21世纪,中国迎来了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经济的崛起,要求中国文化、精神的复兴。回顾几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科技等一直领先世界,直到19世纪末。  在19世纪末年以来兴起的以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代表的民族振兴运动中,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了“世界末日”,几乎被彻底否定。然而,全盘西化并没有带来民族的复兴。  痛定思痛之后,一些西化的代表人物纷纷回归,用比较理性、客观的态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19世纪20年代,国内兴起了“国学”热潮。一时间,大批研究传统文化的书籍得以出版。  今天,我们面临千年不遇的大变局,民族文化的复兴,是重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需要,是中国成为世界性大国的思想文化基础。可以说,没有传统文化的积累和熏陶,中国很难在文化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此,中央领导同志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胡锦涛同志多次要求重视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并坚持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带头示范。温家宝同志说:“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自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习近平同志说:“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作为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涵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国学经典藏书》根据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为读者展示大师们的著名成果。这些可贵的文化精品,是承续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火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读者从中可以体味大师们的文化追求,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培育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觉认同!  《国学经典藏书》立足于:  一、为大中学生及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权威、实用、通俗的普及性读本;  二、为研究人员提供学术积累和参考资料;  三、为广大领导干部提供治国理政的决策参考、修身养性的行动指南。  本丛书尽可能地选用最初的版本,以保留学者大师著作的原貌。鉴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原版本中尚存在一些错讹之处,对其中确系误写、错排的个别文字,参照其他版本和部分学者研究成果,确有把握者,予以改正。为了方便年轻的读者,本套丛书采用横排简体字,并作了标点整理。编选这样国学精品,一定尚有疏漏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指正。

内容概要

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董荣辱、辨善恶;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书籍目录

出版前言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清史在史学上之位置 第二章 清史体例 第三章 清代种族及世系 第四章 八旗制度考实第二篇 各论 第一章 开国    第一节 太祖    第二节  太宗    第三节 世祖 第二章 巩固国基    第一节  圣祖嗣立至亲政    第二节 撤藩    第三节  取台湾    第四节 治河    第五节 绥服蒙古    第六节 定西藏    第七节 移风俗    第八节 兴文教    第九节 盛明之缺失 第三章 全盛    第一节 世宗初政    第二节  雍正朝特定之制    第三节 武功之继续一——收青海及喀木    第四节  武功之继续二——再定西藏    第五节  武功之继续三——取准噶尔    第六节 武功之继续四——取回疆    第七节 世宗兄弟间之惨祸  第八节  雍乾之学术文化上——禅学   第九节  雍乾之学术文化下——儒学 第四章 嘉道守文   第一节 内禅   第二节  嘉庆间兵事一——三省苗   第三节  嘉庆间兵事二——三省白莲教   第四节  嘉庆间兵事三——海患   第五节  嘉庆间兵事四——畿辅天理教   第六节 道光朝士习之转移   第七节  鸦片案   第八节  鸦片案究竟 第五章 咸同之转危为安    第一节 太平军上    第二节  太平军中    第三节 太平军下    第四节 太平军成败及清之兴衰关系    第五节 平捻    第六节 平回附:俄还伊犁始末编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清史在史学上之位置  清未有史也,而有《史稿》,《史稿》为辛亥革命后政府所修。若以革命为易代之限,则《清史稿》与史有同等效力。然革命后同为民国,而政府之递嬗,意义有不尽同。故前一期政府之所修,又为后一期政府之所暂禁。今犹在审查中,卒蒙弛禁与否未可知。要之,吾辈今日之讲清史,犹未能认《清史稿》为勒定之正史也。则于史学上,无一定之史书可作根据。但论史之原理。一朝之经过,是否有为修正史之价值?能统一国土,能治理人民,能行使政权,能绵历年岁,则能占一朝正史之位置,意义全矣。政府之意,亦非谓清不当有史,但未认《清史稿》即为《清史》。然则于清一代史料之正确者,悬设一正史之位置处之,史料极富。《清史稿》为排比已有具体之一大件,亦应在悬设正史之位置中,参加史料之一席。真正史料,皆出于史中某一朝之本身所构成,搜闻野记,间资参考,非作史之所应专据也。  清之于史,自代明以来,未尝一日不践有史之系统。中国史之系统,乃国家将行一事,其动机已入史,决不待事成之后,乃由史家描写之。描写已成之事,任何公正之人必有主观,若在发动之初,由需要而动议,由动议而取决,由取决而施行,历史上有此一事,其甫动至确定,一一留其蜕化之痕迹,则虽欲不公正而不能遇事捏造,除故意作伪之别有关系者外,国事之现象,如摄影之留真,妍媸不能自掩也。有史之组织,清代明时未尝间断,故有史之系统未尝差池。民国代清,独未尝留意此事。及今而始议保管档案。保管档案,乃抱残守缺之事,非生枝发叶,移步换形,而皆使之莫可逃遁之事也。中国有史之系统,严正完美,实超乎万国之上。由科钞而史书,由史书而日录,而起居注,而丝纶簿,清代又有军机处档。具此底本,再加种种之纂修,《实录》又为其扼要,分之而为本纪,为列传,为方略,为各志各表,史已大备。易代后就而裁定,其为史馆自定者无几矣。《清史稿》即就此取材,故大致当作《清史》规范。而其原件之存在,因印刷之发达,流布尤多。故以此大宗史料归纳之为《清史》。而此《清史》之在史学上位置,必成正史,则无可纠驳矣。  近日浅学之士,承革命时期之态度,对清或作仇敌之词。既认为仇敌,即无代为修史之任务。若已认为应代修史,即认为现代所继承之前代,尊重现代,必并不厌薄于所继承之代,而后觉承统之有自。清一代武功文治,幅员人材,皆有可观。明初代元,以胡俗为厌,天下既定,即表章元世祖之治,惜其子孙不能遵守。后代于前代,评量政治之得失,以为法戒,乃所以为史学。故史学上之清史,自当占中国累朝史中较盛之一朝,不应故为贬抑,自失学者态度。  第二章 清史体例  清史今皆只可谓之史料,未成正史。惟《清史稿》为有史之轮廓,后有修订,大约当本此为去取。则《清史稿》之与前史异同,其为斟酌损益之故,即吾辈治清史所应讨论者也。纪志表传,四大总类,仍前不变。纪有十二,最后为《宣统纪》。据金粱校《刻记》,言初拟为《今上本纪》,后改定。《今上本纪》之名,自为不合,称《宣统纪》亦属变例。宣统乃一国纪年之号,非帝身所独有,若称宣统帝,犹为宣统朝之帝,否则以逊国而称逊帝,亦尚相符。古有易代而前代之君存在者,修史时其君已亡,则由后代为之追谥,而即以谥入史,若汉之献帝,元之顺帝,皆是。清逊帝独在,而《史稿》已成,无谥可称,似当以逊帝名纪。志目十六:日《天文》、《灾异》、《时宪》、《地理》、《礼》、《乐》、《舆服附卤簿》、《选举》、《职官》、《食货》、《河渠》、《兵》、《交通》、《刑法》、《艺文》、《邦交》。其《交通》、《邦交》两志,为前史所无,今以时政重要,专为作志。其《灾异》则所以变前史之《五行志》。时宪即历,清避高宗讳,改历书为时宪书,其实时宪乃清历之名。历代历皆有名,且或一代数名,而历之公名不变。清改明之《大统历》为《时宪历》,至历字成讳遂去之。《史稿》作志,《历志》竟称《时宪志》,假如明之《历志》,岂可作大统志?但文字因避讳而流变,其例亦多,姑不论。第其志中全载《八线表》,篇幅占全志三之二。夫《八线表》为步天济算之用具,习算者人人挟之,且充用之《八线表》,亦无需密至七八位。清修《明史》,已用新法列图,即具八线之法,而不必尽推其数。今何必于志中括其用具?若果为便用计,则岂不更有《八线对数表》乎?学校习算之生皆挟一表,书非难得,史志又非便人工作之文,不应浪费篇幅。以《灾异》变前史之《五行》,不可不谓为进步,又仿明《五行志》,削事应之附会,似皆取长去短;然所载事目,仍拘于五行之分项,岂非矛盾?夫果以灾异而后志,则必有关于国计之盈绌,民生之登耗,若水旱、饥馑、疾疫之类,载之可也;一时一地之物异,一人一家之事变,载之何为?尤可异者,狂人、服异二事。人之狂为生理中之事,以医学为统计,人之狂者正多,何时何地不有狂人,而《志》独载雍正三年七月一狂人,云:“灵川五都廖家塘,有村民同众入山,砍竹不归,一百四十余日始抵家,所言多不经。”清一代二百六十八年,只有此一狂人,其狂之程度又甚驯善,若在世俗言之,乃小说家所谓遇异人得道者。以此列入《灾异志》,当是清国史馆原有《五行志》,曾列此事,今不知抉择而随手采入,未免苟且固陋。服妖之说,尤非有政刑之国所应为。朝不信道,工不信度,有此现象。若谓国无法度即是灾异,则又不当终清之世仅得一事。《志》云:“道光十七年,崇阳乡民好服尖头帽鞋,站步不稳。识者以为服妖。”由事实言之,叔季之世,奢靡之乡,服之妖者占多数,何可胜载!其人疴一事,以一产三男占篇幅十之七八。此事古或以为祥,清代功令亦在优待之列。此云人疴,岂节育家言乎?至《艺文志》之为目录学家诟病,则在疏漏,较《时宪》、《灾异》两志,常识未具,犹为有间。表目十:日《皇子》、《公主》、《外戚》、《诸臣封爵》、《藩部》、《大学士》、《军机大臣》、《部院大臣》、《疆臣》、《交聘》。《军机大臣》为前史所无。《部院大臣》即《明史·七卿表》。而衙门加一理藩院,官职列至侍郎。其军机、理藩院之增加,乃应合时制,侍郎之添列,则用意周密,殊便考核。任其事者为职官制表专家吴君廷燮,亦人存政举之道。《疆臣》一表,比之方镇。清中叶以来,实有外重之渐,即其初,设督抚为专官,已有兼辖军民之柄,位尊地重。史列年表,亦应时代而为之。而驻防之将军、都统,亦列疆臣,又清之特制也。《交聘》有表,与《邦交》有志相应。传目十五:日《后妃》、《诸王》、《诸臣》、《循吏》、《儒林》、《文苑》、《畴人》、《忠义》、《孝义》、《遗逸》、《艺术》、《烈女》、《土司》、《藩部》、《属国》。其中《畴人》一传,前史所无,古岂无明习历算之人,一艺之长,史家为之类传,无庸另标专目。九数属之保氏。经生不通算术,本不得为全材。孟子言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可见其视此为学问之余事,不过孔门六艺之一耳。清代经师,能治历者甚多,既文达偶然创作《畴人传》,并非为史立例,《史稿》乃沿之,似亦多事,并入《经学》为宜。《儒林》一传,沿清代学风之弊,以词章为《文苑》,考据即为《儒林》。考据中专究文字学者,明明文苑耳,而亦与尊德性饬躬行者并驱争先,且形容以身教人者为迂腐,为空疏,人心风俗,于是大坏。此亦非《清史稿》作俑,旧国史馆《儒林传》已立此例。盖为乾嘉以来学风所劫制,不自知其舍本逐末,而卒为世道之忧也。此皆其可议者也。  第三章 清代种族及世系  三代以前,皆推本于黄帝,秦亦由伯益而来。封建之世,渊源有自,数典不忘其祖。其可信之成分,较后世为多。汉附会豢龙之刘累,仅凭左氏之浮夸,半涉神话。唐祀老聃,明尊朱子,则皆援引达人,以自标帜。宋更捏造一神人为圣祖,所谓赵玄朗者,终亦不甚取信于子孙臣庶。元自附于吐蕃,《蒙古源流》一书,究属荒幻。惟清之先,以种族论,确为女真;以发达言,称王称帝,实已一再。肃慎与女真,古本同音,中间以移殖较繁之所在,就其山川之名而转变,遂为抑娄,为勿吉,勿吉又为靺鞨,唐末仍复女真,故知其本名未改。中国史书屡改其名,而在彼实一时之部落名义,非全族有废兴也。女真既为清之先固定种族,唐时成渤海国,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为海东盛国。不但疆域官守,建置可观,即其享国年岁,由唐开元十七年乙巳,大武艺建号改元,至后唐同光三年乙酉,为辽所灭,传国一百九十七年,亦可谓根深柢固之一国家矣。此族虽暂屈于辽,而元气未漓,犹能自保其种,契丹不足与同化,女真不自混他族。未几又乘辽之衰,与辽代兴。金一代自有正史位置,不劳缕述。所谓一再为帝王者如此。元能灭金,不能灭女真之种,仅驱还女真故地,仍不能直辖其种人,举其豪酋,世为长率,有五万户之设。其中斡朵里万户,后遂为建州女真。清之始祖布库里雍顺,居俄漠惠之鄂多理城,盖即此始受斡朵里万户职之女真部酋长,故推为始祖。时在元初,余别有《清始祖考》,不详述于此。据《朝鲜实录》,斡朵里为金帝室之后,其余图门江流域女真,即建州全部女真,尚为金之平民,迤北之兀狄哈女真,在金亦为同种而别族,然则清为金后之近属。金与渤海发迹之地,同在女真南部,接壤高丽。清又承金,是其种族之强固,千年之间,三为大国,愈廓愈大。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胡锦涛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自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温家宝  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包括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等多个方面。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总之,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习近平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清史讲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4条)

 
 

  •   国学
  •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   大家讲史:清史讲义 ,与秦汉史一起入手的,还可以~
  •   这套书性价比极高,内容经典
  •   读经典才有收获
  •   大家经典,开卷有益
  •   排版比较清爽,阅读起来眼睛不累
  •   排版比较清爽,阅读起来眼睛不累,内容自然没的说啦。
  •   还可以,是讲义不是清史稿
  •   虽然只是看了开头十几页,但是觉得无论从内容还是印刷质量方面均是非常好,不愧是大家作品!
  •   能一口气读完,最肤浅的感受说两点:1.鉴于清朝对明朝的继承,在全书的结构上重点论述了清朝有别于大明的八旗制度,其余论述沿用其明史讲义的风格,大师思路可谓清晰。2.女真族不失为一优秀民族,“千年之间,三为大国”一句令人印象深刻。
  •   一本清史的好书,可以更好了解
  •   最近再看曾国藩传,随便学习下清史
  •   此书如果是先把清史稿读完 然后在看 效果会出奇的好
  •   可以为我们各种重写清史的努力,打下很好的基础
  •   早都想买一下明清讲义了,速度挺快一天就拿到了。
  •   了解清代历史益处颇大,是文言的,思想也无大新意
  •   可能我自己文化有限吧,有些地方读不懂。
  •   大师讲演笔记,便宜实惠的好书,句句洞明,言如凿石。
  •   读到“嘉道守文”中的“盐政”、“治河”、“漕运”,似曾相识之感何其强烈。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过多,导致畸形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丛生。而这个干预,很多正是既得利益集团打着道德的旗号实施的。 好在嘉庆、道光虽然能力平庸,也还是“爱国”的,所以又让清朝苟延残喘了一百年。 如何才能避免弊政,这是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学得的。学得而又如何习得,又是另一番学问,学问之外还得仁人志士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想想都难,唉。
  •   应该说讲得挺好,比较而言,这种正史的讲法更有看头。
  •   性价比高,非常好看。
  •   大家作品,性价比高,比长征出版社好多了。
  •   看多了戏说,还是需要了解一些正史,要掌握历史的真相。
  •   非常喜欢!我喜欢历史!这本书的综合性较强,蛮好!
  •   喜欢历史的可以一读
  •   了解历史很好
  •   讲解大清王朝的历史,不错的一本好书!
  •   清穿文一直很流行都搬上电视了,但对真正的历史却知道的不是很多,买回来长长见识
  •   非常划算的一次网购经历,当当网,看好你哦
  •   作者写到了咸丰,因为他本身也是清朝人,如果晚出生50年就可以写完了。全文使用文言文写的,但是还算看得懂。赞一个!
  •   真的是物美价廉,令人感叹!
  •   喜欢但不太懂
  •   便宜。感谢当当服务。
  •   便宜 不过纸质不是很好
  •   太好了!这个价格入手,超值,书很厚。没买的朋友该出手了!
  •   历经周折,总算如愿,满意这套书买的太费周折,订单改了5次。不过价格真实惠,值了
  •   评论得到,小有不足
  •   现在出了好几个版本,这个也很不错,值得购买。
  •   感觉很好,还是值得一读的
  •   留着慢慢看也值啊,当当给力
  •   诚挚推荐孟森老师的史学专著。
  •   看完受益匪浅啊!!!
  •   内容充实,印刷质量上佳
  •   买的时候很便宜,内容还不错
  •   观点客观,语言洗练,讲述全面。
  •   特价的时候买的,囤着
  •   就是古文稍多了点
  •   活动时买的,值得
  •   价格公道,大家作品
  •   淑真不错
  •   以前买过这个系列的一本书,感觉不错,这次趁着特价又买了一本
  •   看看阿哥们
  •   值得收藏.慢慢看
  •   大家之作,好看
  •   清史大家孟森先生的代表作,值得一读。
  •   这套书的装帧比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另一套民国时期大师的著作好多了!虽然每本书的归类法不一样,但其实两套比较起来,收录文章的作者基本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一套是按内容另一套是按作者。特价买的,两套都很抵啦。里面的学识真不是几块钱可以衡量的。不过同样价格,甚至这次特价活动本套还更便宜,早知道就收成这一套。网站预览都看不出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
  •   很厚,纸张也不错
  •   送货速度快。刚拿到喜欢。
  •   尚未读,但是翻了下,感觉很好
  •   好书,得精读多读,方能全面体悟
  •   向考研的同学推荐
  •   价格太合适,物超所值,一定细读……
  •   史料详尽,内容丰富,而又言简意赅,不愧为史学大家手笔。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