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请诸葛亮下神坛

出版时间:2006-7  出版社:中国文联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评诸葛亮拜师第二章  评诸葛亮的作斧教等等第三章  评杨颐谏诸葛亮第四章  评诸葛亮的《前出师表》第五章  评诸葛亮的《后出师表》第六章  评裴松之“难袁孝尼论”第七章  评张辅的“乐葛优劣论”第八章  评习凿齿“侧周鲁通诸葛亮论”第九章  评袁隼“又诸葛公论”第十章  评王通、尚驰、裴度对诸葛亮之假想第十一章  评《袁子》与质疑诸葛亮者之问答第十二章  评张俨论亮与司马宣王书第十三章  评常璩“诸葛丞相赞”第十四章  评诸葛亮叹法孝直第十五章  评魏延几次请兵诸葛亮第十六章  评诸葛亮的《军令十五条》第十七章  评诸葛亮“兵法”第十八章  评诸葛亮“兵法秘诀”第十九章  评诸葛亮“兵要十条”第二十章  评诸葛亮《便宜十六策》第二十一章  评诸葛亮的《将苑》第二十二章  评诸葛亮论诸子第二十三章  评诸葛亮的论光武第二十四章  评诸葛亮论让夺第二十五章  评诸葛亮刑峻法急刻剥百姓第二十六章  评诸葛亮好为《梁甫吟》第二十七章  评诸葛亮刚愎自用第二十八章  评诸葛亮一花独放第二十九章  评诸葛亮心急如焚第三十章  评诸葛亮好为人师第三十一章  评诸葛亮一次北征之败第三十二章  评诸葛亮二次北征之败第三十三章  评《三国演义》所附地图是诸葛亮错用兵的铁证第三十四章  评诸葛亮大抢民麦第三十五章  评诸葛亮“屯田”第三十六章  评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第三十七章  评诸葛亮赠司马懿巾帼素衣第三十八章  评陈寿对诸葛亮的评语第三十九章  评诸葛亮七擒孟获第四十章  评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第四十一章  评诸葛亮“借东风”第四十二章  评舞台、银幕上的诸葛亮第四十三章  评诸葛亮“事凡庸之君民不疑”第四十四章  评诸葛亮早已被前人否定结束语

章节摘录

书摘第三章  评杨颙谏诸葛亮    杨颙为诸葛亮下属,《诸葛亮集》中有他一段话——    杨颙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故邴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陈平不肯知钱谷之数,云自有主者,彼诚达于位分之体也。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竞日,不亦劳乎!”    据《三国演义》:“孔明泣日:‘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    评:看!诸葛亮是大才不是?能做大事不能?此时,诸葛亮已在五丈原,正与司马懿对垒,他还亲躬那些碎务,他还能有思取敌制胜之谋之余力吗?他连自己的下人做事都不相信,他还能相信谁呢?他还靠谁给他办事呢?诸葛亮的心胸是不是太狭窄?他的“智”在哪里?就是如此之人,却正统三军与强敌对峙在大山、大川之间,还有什么人能指望他取得胜利呢?    “孔明泣日”,孔明为什么要“泣”呢?人之所泣,必有伤心,但是,谁伤了诸葛亮的心?什么事可伤了诸葛亮的心?没有什么人伤诸葛亮的心,要说有,那就只有诸葛亮自己,他将自己置于那碎务之中,流汗竟日,形疲神困,真真误了大事也!已经到五丈原,岂不悔之晚也!他怎能不伤心,怎能不落泪?他似乎已经意识到,这五丈原似乎就是他的尽头!没有一线希望,没有一线光明,戎马一生,即将一事无成!无情的现实,无情的五丈原就在眼前,他怎能不伤心,他怎能不落泪?又偏偏让一个下人、一个奴婢之辈如此地历数他、教诲他,他刚愎自用一生,谁敢对他如此之说教?他“何尝不知”?但知而不能为,以致有今日!他怎能不伤心,怎能不流泪?    “丈夫有泪不轻弹”,这每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见过管、乐泣吗?诸葛亮赠司马懿巾帼素衣,将其比作妇人,见过司马懿泣吗?而诸葛亮上《出师表》临《表》啼泣,斩马谡思先帝亦泣,白帝城受“托孤”泣,假吊周瑜又假吊真泣,赵云死亦泣,张苞死亦泣,五丈原大帐中在下属面前亦泣,这诸葛亮真妇人也!P7-8

编辑推荐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本书作者也有自己的哈姆雷特!作者以自己的观点,主观的臆测及野史小说等推理出一个与当今大众熟识完全不一样的诸葛亮,在把诸葛亮“请下神坛”之后,又打入“妖魔”之流,让读者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诸葛亮的生平,扩大读者视野。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恭请诸葛亮下神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见到这个作者的本尊是在一虎一席谈里面,他为撤销诸葛亮的《出师表》而跳梁的时候,说什么黄盖的空城计,云云,不复具。则其学问由此可见一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批评诸葛亮或任何古人,都可以,倘若我们的动机,不是为了专找出他们的缺点,而是为了避免重蹈他们的覆辙。责备贤者,是可以的,倘若我们志在做一个比他们更贤的人。否则,便是刻薄,便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便是自己毫无出息而对极有出息的古人吹毛求疵,自鸣得意,“无诸己而先求诸人”,不是“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   支持,评得中肯。某些吹毛求疵于“十锡”“野心”之流的所谓学者,真是寻章摘句的小人之儒,故作大言吸引眼球。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