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作者:梁江,王照宇 著  页数:174  
Tag标签:无  

前言

  21世纪,人类文明跨入一个全新的时空。  不管是否愿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乃至每一个人都被这个时空一网打尽;  无论是否承认,每一种文化传统,每一种文化元素,甚至每一种文化基因都面临着决定性的选择。  因为,凭借科学技术原创而生发的文化创新正在超强提速,伴随全球一体化而弥散的文化消费令人眩目。  当此考验,开放的中国生机焕然,不仅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增长,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且重视和谐文化的建设,既立足于本土、传统、民族,又面向世界、现代、未来,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人类文明,致力于推动和谐世界的进程,引起全球性的关注。  在实现社会转型,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后工业化等现代化过程中,我们没有惊慌失措,我们没有麻木不仁,我们更没有放弃责任,而是登高望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精心部署实施,解决了观念、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困难,进行了各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转型、创新、开发等实践,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协调了文化生产关系,实现了文化转型,确保了国家文化安全,参与了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创造与共享。  其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便是我国始自20世纪80年代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对中华文化遗产所进行的保护行动。由于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文化艺术界的坚守与躬行,全民族的积极参与,至今,我们已经建立起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导体制,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全面规划,采取了包括国际保护、国家保护、民间保护、教育保护、法律保护、学术保护、产业保护在内的一系列举措,实施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展了对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的命名,建立了国家遗产日制度,公布了一批国家文化遗产目录,申报成功了数十个世界遗产项目,加速了文化遗产立法的步伐。  由此所引发的文化盛事不可胜数,但见孔子学院大大方方走向世界。满足了各国人民揭示“中国奇迹”的语言需求;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文化讲古深受欢迎,对华人社会的历史传统“充电”及增强文化认同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传统节日的恢复如雨后春笋,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整理国故正在拓展其广度与挖掘其深度,使儒学的第四次重振雄风渐成可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与利用,多元一体的精神家园多姿多彩;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中华文明日益显现出“和谐万邦”的魅力。  这一切,昭示了这样一个光辉灿烂的文化前景:一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新已经悄然开始,一个以大繁荣、大发展为标志的文化建设新高潮正在兴起,一场中西文化的平等对话正式开启。  越过高山,跨过险滩,蓦然回首积淀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我们慨叹先人的惊人智慧、伟大创造、博大胸怀。  保护遗产,反思历史,我们终于发现它们并非是前进的障碍、发展的负担,反而是精神的支撑、知识的宝藏,更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不竭资源与永久动力。  展望未来,拥抱世界,我们确信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与世界互相理解的唯一桥梁。我们与它相伴始终。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历时两年创意出版了这套“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丛书。其目的是向国人、尤其是青少年传承我们民族艺术创造的结晶,也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精粹。对于这项工作,中国文联极为重视,不仅给予资金支持,而且孙家正主席、胡振民副主席亲任编委会主任具体指导;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关心具体表现在为其特批立项,并保障出版书号;中国文联出版社将之确定为精品工程,力求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李舒东、宋建民、奚耀华、朱辉军、王利明等领导及张海君主任等堪称鞠躬尽瘁,编辑和作者们不计名利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更是令我感动。  庚胜不才,却参与和见证了世纪之交启动中华文明复兴及其遗产保护的全部过程,还非常荣幸地担任这套“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丛书的主编。这虽非我的能力与地位所及,却是我不可推辞的使命。  我所期待的是:通过这套丛书,中国的国粹艺术能为广大读者所认识、珍爱、传承,中国的文化遗产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保护、利用,中国的精神财富能为全人类所共有、共赏、共享。  如果因为这套丛书的问世而使国人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我将感到十分欣慰;  如果由于这套丛书的存在使世界了解中国更加客观、全面、理性、准确、人文,我将感到非常愉悦。  21世纪,人类文明跨入一个全新的时空。  这个时空不排斥古老,它秉持“推陈出新”。  这个时空不拒绝外来文明,亦主张“中为洋用”。  要么,御新时空如神骏;要么,被新时空所异化、吞没。  是为序。  2007年12月30日  (作者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书记处书记)

内容概要

  《中国画》将历史性、趣味性、诗意性和知识性巧妙融合在一起,并配一百余幅图片。《中国画》从中国画的发展脉络、技法特色、风格特征、画坛大家等人手一一解读其艺术意韵和特质,让您从那些趣味文字和精美图片中,领略到中国画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中国画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史。就其历史之悠久、风格样式之别致、工具技法之特殊而论,中国画在东方艺术中堪说罕见,在世界美术史上也绝无仅有。

书籍目录

前言(1)多彩的历史(2)深邃的内蕴1.神秘玄妙的岩画(1)天玄地黄(2)漳州仙子潭岩画趣闻2.意味深奥的陶画(1)玄妙彩陶(2)威仪天下绘蚩尤3.奇谲瑰丽的壁画(1)锦绣被堂(2)屈原宗庙观画4.引魂升天的帛画(1)最早的独幅绘画(2)马王堆千年女尸5.天马行空的秦汉绘画(1)迈向独立(2)毛延寿丑化王昭君6.飞扬流动的墓室壁画(1)富丽堂皇说汉墓(2)和林格尔的墓室壁画7.以刀代笔的砖刻绘画(1)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2)二桃杀三士8.形神兼备的六朝绘画(1)崇尚平淡,萧散蕴藉(2)神妙无方顾恺之9.图说教义的石窟壁画(1)丝路奇珍(2)鹿王本生10.气格不凡的隋唐绘画(1)灿烂的篇章(2)一代画圣吴道子11.浓艳丰肥的绮罗人物(1)曲眉丰颊,罗绮艳装(2)《捣练图》12.鲜艳夺目的青绿山水(1)青绿破墨(2)名手合制《金桥图》13.意匠独具的鞍马杂画(1)鞍马画之顶峰(2)国宝《五牛图》14.大家迭起的山水画坛(1)兴盛繁茂,百代标程(2)平淡天真说董源15.成就斐然的人物画(1)繁华尽现(2)乱世狂欢-《韩熙载夜宴图》16.精严工致的花鸟画(1)生机盎然,新变迭出(2)宋徽宗与《瑞鹤图》17.恢宏广阑的两宋风俗画(1)博采风俗,叙事识物(2)《清明上河图》18,厚德载物“四君子”(1)“四君子”(2)苏东坡画枯木竹石19.文人画的完备(1)一代新风(2)以古开新赵孟頫20.文人圭臬“元四家”(1)文人画(2)画中《兰亭序》——《富春山居图》21.孤高自傲吴仲圭(1)“梅花庵”中的高逸之士(2)只钓鲈鱼不钓名22.萧疏溅倪云林(1)胸中有逸气的“倪迂”(2)爱洁成癖23.苍御繁密王叔明(1)王蒙笔力能扛鼎(2)《葛稚川移居图》24.墨气淋漓的明代绘画(1)画风迭变,画派繁兴(2)戴进遭排挤25.独开新风的吴门画派(1)苏州画坛(2)为人宽厚的沈周26.书画皆通文徽明(1)翰墨自娱,潜心书画(2)文徵明书画三不应27.风流狂放唐伯虎(1)狂放不羁,画坛奇才(2)唐伯虎下狱28.艳而不俗仇十洲(1)精丽艳逸,无惭古人(2)仇英与“钤印大王”29.才高八斗推徐渭(1)生气蓬勃,新创不断(2)徐渭自杀与杀人30.正统盟主董其昌(1)笔情墨韵,清润明秀(2)民抄董宦31.高古奇崛陈洪绶(1)南陈北崔,交相辉映(2)陈洪绶轶事32.浑融大成的清代绘画(1)笔墨程式在“四王”(2)时敏开城迎清军33.遁迹空门的“四僧”(1)清初“四僧”(2)八大山人之号34.不守藩篱的“扬州八怪”(1)清高自标,自立门户(2)金农作诗35.胸有成竹郑板桥(1)学一半,撇一半,各有灵苗各自探(2)板桥画竹36.万象一画看石涛(1)金枝玉叶老遗民(2)石涛进京37.海派臣擘任伯年(1)曾波臣后第一人(2)任伯年之死38.师法造化,寻求真知(1)西风东渐(2)徐悲鸿异国学画39.浑厚华滋黄宾虹(1)一座耸峙的高峰(2)结缘故宫

章节摘录

  31.高古奇崛陈洪绶  明代晚期的绘画艺术逐渐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其中徐渭进一步完善了花鸟画的大写意画法,陈洪绶、崔子忠、丁云鹏等人则开创了变形人物的画法,而以董其昌为代表的画家在文人山水画方面独辟蹊径,取得了新的成就。  明代中后期的人物画,学习戴进的“浙派”者大多流于粗俗简率;效仿唐寅和仇英者,却逐渐变得柔弱靡丽,毫无精神。绍兴的陈洪绶则异军突起,一扫诸多积习与弊病,他在糅合传统绘画艺术和民间版画的基础上,自立门户,独树一帜。在绘画的题材上,陈洪绶赋予作品以一定的寓意,表达了画家本人鲜明的爱憎情感。画面人物形象夸张变形,气势雄伟,格调高古,线条刚柔相济。  6.【飞扬流动的墓室壁画】  由于地面建筑的湮没不存,地下的墓室壁画就成为我们了解秦汉时期壁画艺术的主要图像资料。迄今为止,秦代的墓室壁画遗迹尚未发现,但依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可知秦代的宫殿建筑广集六国之精华,高台榭,广宫室,雕琢刻画,富丽堂皇,可惜被项羽一把火尽数烧毁。2000余年过去了,我们只能从残存的秦砖和幸存的几小块壁画残片中去推测当年的艺术面貌了。  而现存的汉画却绝大部分与墓葬有关,在察举征辟制度下,厚葬习俗盛行,墓室的墙壁被装饰得美轮美奂。现实的生活场景也逐步进人到墓室,壁画中出现了许多诸如车骑出行、家居宴饮、随从属吏,乃至庄园城池;而修炼升仙、古圣先贤、孝子烈女等内容则逐步出现在画像石中;画像砖的内容则更多地是一些社会生活的场面,它们包括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如采桑、狩猎、插秧等。可以说,该时期原本供死人居住的神秘墓室世界,却成了一个形象化的艺术世界,也成了一部记录汉代社会思想、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的百科全书。  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而更为集中、大规模的发现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我们根据汉墓的形制、壁画内容和风格演变,大体上可以将它们划分为五个阶段:西汉前期、西汉后期、新莽时期、东汉前期和后期。其中西汉前期的墓室壁画以河南永成芒砀山的梁王墓和广州象岗山的南越王墓壁画为代表,它们都是山崖石室墓,大多以升仙题材为主。西汉后期的墓室壁画则以河南洛阳烧沟卜千秋墓和烧沟61号墓以及洛阳八里台西汉墓壁画为代表,壁画主题大多是引魂升天的内容,前者线条洒脱流畅,富于变化,充满着动荡活跃的气氛;后者则笔法洗练洒脱,线条圆转柔韧,艺术水平较高。新莽时期的墓室壁画主要以洛阳金谷园村和山西平陆枣园村的壁画为代表,前者延续了西汉早期的壁画内容,后者则描绘了自然风光,较为新奇。辽宁省金县营子城和山东梁山后银山的墓室壁画代表了东汉前期墓室壁画所取得的成就,西汉时期引魂升天的内容逐渐被尘世生活的场景所取代。东汉后期的墓室壁画遗迹较为丰富,壁画主题大多表现死者生前的官位和威仪,但又各具地方特色。  富丽堂皇的墓室壁画虽然与地面上供人欣赏的绘画有所区别,也由于题材和创作观念的限制影响了它的艺术水平,但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又使它们足以反映出汉代绘画的发展水平。  美丽的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是古老的北方少数民族聚居活动地之一,早在远古时期就有“林胡”等少数民族在这里劳作生息。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曾为北狄所占居,后纳入到赵国的版图,秦时属于云中郡。汉朝建立后,分云中郡东北部十二县置顶襄郡,郡治在本县土城子乡境内的古城。三国时,这里为“新兴郡”。晋时为鲜卑拓跋部居住地。北魏建立后,建都于盛乐(今土城子)。唐贞观年间,先后置云中都护府,单于大都护府和北安都护府,天宝四年(745)属辽国。元时归丰州,属大同路。明朝时期,为蒙族各部落散居和狩猎的地方。明嘉靖年间(1532)一蒙古族首领俺答可汗率领土默特部定居于丰州滩。清康熙时称为二十家子(蒙古语即“和林格尔”)。这是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塞外古镇,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要塞。  1971年,正值“文革”时期,位于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境内的一座汉墓就在此时出土了。这座汉墓分为前、中、后三个主室和三个耳室,全长约20米。墓壁、墓顶及甬道两侧有壁画50多幅,榜题250多项,是我国考古发掘迄今所见榜题最多的汉代壁画。这些壁画形象地反映出东汉时期我国北方多民族居住地区的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社会生活面貌。从壁画内容及榜题得知,墓主人为东汉王朝派到北方民族杂居地区的最高官员——使持节护乌桓校尉。壁画内容有反映死者生前的仕宦经历,以及升迁各任时的车马出行图;也有死者历任官职所在城市和府舍的官署图以及幕府、坞壁、庄园、门阙、楼阁等各种建筑;有反映统治阶级饮宴、舞乐、百戏等生活场景的描绘;有反映东汉时期社会生产活动的场面,如农耕、庄园、牧马、放牛等;也有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如少数民族的装束发式等,以及祥瑞图和一些古圣先贤、孝子烈女、神话传说、珍禽异兽等内容。如放牧场景中用写意手法画出的几匹马驹踢跳奔嬉,显得稚气十足;百戏图中的一位女演员手持飞刀,长袖飞舞,刀光剑影咄咄逼人。这些壁画看似若不经意,实却流畅奔放,寥寥数笔就精彩地勾画出对象的动静姿态。

编辑推荐

  《中国画》为《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之一,从中国画的发展脉络、技法特色、风格特征、画坛大家等人手一一解读其艺术意韵和特质。让高高在上的国粹艺术变得平易近人而又生机盎然。  趣味浓郁的经典故事,全面展现国粹艺术悠久恒长的发展轨迹;赏心悦目,生动反映光辉灿烂的国粹艺术图片,立体凸显中华五千年民族艺术的非凡成果;一部让青年学子轻松愉快地走进国粹艺术大门的普及读本;一部让每个家庭了解国粹文化与营造艺术氛围的首选图书;一部具有多重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的中国国粹艺术百科全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