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城-历史中建构未来

出版时间:2006-10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王受之  页数:18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水晶城所保留的历史分为两部分,一是殖民时代留下的特殊烙印,天津人对五大道、小洋楼的独特情怀,另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大生产的历史,即原来的玻璃厂的风貌。这两部分都是水晶城所立足的地块乃至整个天津历史中所不可或缺的部分,把它们保留下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这个地块本身具有着这些历史的积淀,而非为了作秀而生造出来。水晶城住区博览馆所讲述的是一个老厂区的新故事和新社区中的老故事,保留下的那段铁轨,那些老照片,都承载着这个城市的过去,承载着人们无法割舍的回忆,水晶城就是本着这样的人文精神来营造一个有着历史感与人文感的社区,而对于水晶城交到业主手中后的无限未来,这样的形式也将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纪念。

作者简介

王受之,建筑设计理论和建筑设计史专家。1946年出生于广州,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
王受之是中国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设计院校的客座教授,设计理论和设计史著作颇丰,其中包括中国大陆出版的《世界现代设计史》、《世界现代建筑史》、以及中国台湾出版的《世界现代设计》、《世界现代平面设计》、《现代世界艺术的发展》等。

书籍目录

序一:才续岭南传统,又论津门文脉序二:水晶城,天津万科的转折点前面的话救救传统城市文脉地形成城天津的震撼五大道说城市形态洋务运动和天津认识城市水晶城和五大道天津工业城天津城市定位的困惑水晶城和工厂文脉万科水晶城对城市开发的意义新都市主义的类型水晶城和13条原则旧城尺度和工业建筑保存的典范后面的话跋:历史中建构未来附录:水晶城业主公约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历史中建构未来,未来中追忆历史。  近二十年来,中国的地产商们“创造”了很多新的东西:越来越多的小区,越来越多的景观,越来越多的概念……但有一样是开发商无法凭空创造的,那就是历史。——天津万科 单小海  尊重文脉(的房地产开发),不仅仅需要责任心,还需要技巧和创意——在这方面,中国的开发商,还有教授、学者们,都应该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努力。——万科集团董事长 王石  提倡万科在水晶城的做法,总会产生一些回响,如果这些回响能够变成一种力量,能对我们自己的传统,当然也包括对解放后半个世纪的传统,有多一些的保护,我就很知足了。——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终身教授 王受之  在中国急遽的城市化进程中,建设者对土地历史的态度成为一个无可回避的话题。万科在天津玻璃厂实施的案例因而具备了普遍性的意义:最能突出天津特色的五大道风情和小心保护的玻璃厂原貌成为万科规划该住区的要素。万科保留、对比、叠加,借鉴欧洲小城和五大道小洋楼的风格和神韵,将一个厂区和一座城市的文脉规划、绵延于这个居住社区里。曾经,一个占地670亩的玻璃厂见证着天津工业的繁荣。如今,一个40万平方米的有历史的新型社区成为更多家庭的生活舞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水晶城-历史中建构未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7条)

 
 

  •   是老师推荐看的,正如书的封面上所写的历史中构建未来,未来中追忆历史,书中以水晶城为例,拓展开来讨论文脉建筑对未来建筑的意义,书中举出大量彩色照片,朴实的文字,静静地讲述作者的所思所想,让人反思
  •   内容不错,写的比较完备。从天津的历史写到玻璃厂再到水晶城,来龙去脉都比较清楚。水晶城本身的介绍倒是少了一点,可惜。
  •   住宅就是需要和传统结合。就是在历史中构建未来,和人文结合。
  •   天津历史较多/s稍显跑题目``---
  •   在当当网买书省时,省钱,又省力。而且送货员态度很好,书的质量有保障,非常满意!
  •   朋友推荐看的书。
  •   引人深入思考的好书
  •   很知名的案例,代表性很强
  •   读过之后感受到一种以历史为名对人文的包装、人居的包装、生态的包装、价值的包装、品味的包装、品质的包装附加万科物业的宣传=对地产开发项目的包装。以个人从设计者和地产行业从业者角度阅读此书有很好的启示性,对一个项目的推演和外延诠释很到位。对水晶城项目本身的可圈点到是不多,但可以读出王先生本人的综合能力和万科集团的资源整合能力。值得阅读!
  •   不避讳地讲,这本书是因为万科才买的,读过之后还是觉得有些浮躁。曾打着“建筑无限生活”旗号的万科,在今年卷入了多个大大的漩涡中,不知道能不能自拔。不谈万科,不谈地产,不谈王石,那还能谈些什么!?
  •   这是地产广告行业内的一本教科书,希望能够看到骨子里的中国,呵呵!
  •   人居演绎
  •   一本商业价值大于欣赏价值的书。大半本书其实都与水晶城无关,但即便如此,它还是为提升水晶城的文化品味做了些什么。很多文字应该都不是作者的原创,只是被他整合在一起,好象还是那么回事。不可细看,细看是会失望的。
  •   王教授的又一本楼书,对于天津的历史以及新城市主义小有涉及,但作为一本书而言显得有些浅显,因此收获不大.
  •   有写得不错的地方,也有敷衍的成分。
  •   字间距很大,商业广告性强,不值得买
  •   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天津第五大道的章节。非常好的一本书。计划什么时候去天津瞧瞧。
  •   尤其值得设计类专业的人购买,文章写的很朴实,但是很打动人,很容易让你接受这里面的一些观点
  •   我是读环艺的,书是讲一个天津的一个楼盘的,好像买错书咯
  •   书的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 谁让我是天津人呢,看了写自己城市的书自然会有所感悟
  •   对于做房地产的,看了本书,对以后操作项目很有帮助。
  •     在图书馆迅速地翻看完毕。
      水晶城如何倒不算重点了,只感慨于那一句,关键问题不在建筑怎样,而是它所处的大背景大环境不被认同(说五大道与洋务运动),忽然就愣住了。实话,还没有真正地去了解过这个国家曾经的伟大、沉重和挣扎,对近几百年的印象仅停留在正统历史书中的批判,即使听老师说什么随意篡改历史什么的也抱着“哎呀要和谐现在发展就行了以后该正过来的自然会正过来的嘛”之类的心态。这样不好,还是该花时间去了解一下了。
      来天津读书以后,很少出去走。五大道是这学期有作业才过去草草逛了一圈。然后觉得,原来建筑就是这么回事。没有那么多神神叨叨,那么多匡世济民,那么多高贵冷艳,只是做好看的房子、让人住着舒服用着愉悦就可以了。
      很多人瞧不起“匠人”这件事情,但毕竟,“匠人营国”,有了一堆概念最后做出让人吐血的房子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自豪的事情。保持对传统、对技术的尊重,在市场规律的大调控下能坚持最基本的为人原则,和其他专业一样,就已经很不错了。不管怎样要学的还多着呢,慢慢来吧。
      给三分是因为没什么大的收获,写得好不好倒没心思评判。另这价格和房地产一样坑人呢,一百多页用那么厚的纸,标三十九元,啧啧。大概也是想平常人不会买?
  •     
       在人文学界,城市史研究这些年是热点。具体到中国,上海首当其冲,北京天津广州南京重庆成都,成排成排的著作在书店架上喧腾繁嚣。可惜那都是纸上热闹。学者和文人在文字和史料里感受旧都风物,在会议与论文中唏嘘盛京梦华,全然无补于窗外丑陋的城市天际线。陈丹青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质疑说,学者为什么只敢谈记忆,不敢谈现实?
       关键是,谈现实,怎么谈?谈保护四合院?谈共和国的遗产与债务?还是谈都市的当下生活?不谈现实,是不敢谈,是不忍谈,还是不必谈?私下聚会时,学者会谈房子,不过是在谈高不可及的房价,历史感和审美性基本上是被省略的因素。
       太太越老越喜欢,这一定是位考古学者——这是一个老笑话。不过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一直是崇“新”的,为此不惜多次与历史断然决裂。我们已经习惯了时代列车轰然前行,剩下一些不知所谓的、怀揣“酸的馒头”(sentimental)的人文学者在路轨旁黯然神伤。
       于是不难明白,为什么对于许多人来说,天津万科水晶城是一个惊喜。尤其对于像我这样的建筑学外行,这个惊喜或许有两重的境界。亲身到水晶城观览时,它的静谧和舒适,它不张扬而细致的设计,与环境浑然一体的建筑风格,不免让人有一种为它搬到天津来住的冲动。可是,好楼盘总会让人有这样的冲动。水晶城恬淡温润的外表背后,还有着另外的重重意义,这些,必须用电瓶车和样板间之外的形式,向世人揭示。
       王受之教授的《水晶城:历史中建构未来》,出版时间在整个水晶城楼盘售罄之后,由此洗脱这本著作只是变相楼书的嫌疑。这册图文并茂的建筑评论,洋洋洒洒,从天津的建城与租界开放,到天津与北京的位势对比,旁及世界名城的建城范例与住宅发展,眼界之广,用力之深,颇有启智增思之效。当作者的笔触回到水晶城,我们才明白,一切穿插的学识与见解皆非闲笔,而是为中心观点“水晶城延续天津文脉”的铺垫。
       《水晶城:历史中建构未来》对水晶城作为建筑/住宅的定位主要有三点:
      (一) 水晶城建筑吸收了天津五大道、劝业场等租界区融汇中西的风格与布局;
      (二) 水晶城住宅区尽可能地保留和化用了其前身天津玻璃厂的旧迹与触感;
      (三) 水晶城的总体设计符合新都市主义的理念与尺度。
      三点当中,前两者强调挽留居住地域的历史感,第三点重在人性化的住宅设计方案。正是基于水晶城对历史与当下、建筑与文化、居屋与场域相当完美的把握与结合,才让作者不吝赞美之辞:“万科天津水晶城是万科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虽然外人不觉得,但是它的意义是重大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提出了在旧城市最精彩的传统住宅区里提炼出设计要素……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把工业建筑文化作为文脉的一个元素加以保护、发挥……据我所知的国内楼盘,能够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并且做得不做作,如此自然和舒展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万科这个成就,虽然国内认识、知道的人不多,但是不可不提,应该宣传。我们缺乏的其实就是这样一种对历史负责任的开发心态,缺乏的就是一种不急功近利的冷静头脑。”
       我大段地引用作者的原话,是因为从内心认同:这的确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地产商正越来越多地取代政府成为城市改塑的主角,功利取向取代了从前的官僚作风,但城市迅速丑陋化、单质化的进程不见未见停滞,反而变本加利。天津万科的副总单小海在《跋》中说:“近二十年来,中国的地产商们‘创造’了很多新的东西:越来越多的小区,越来越多的景观,越来越多的概念……但有一样是开发商无法凭空创造的,那就是历史。”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和急欲把自己变成一个大工地,而在多如牛毛的决策、投资、招标、建造过程中,城市史作为一个命题、一些范本、一种制约,几乎总是处于缺席的位置。
       正如单小海说的:“生活,刚刚开始;挑战,也刚刚开始。”万科水晶城为中国的城市改造和小区规划,提供了一个“类模板”,当然值得大书特书,但同时,楼盘售罄远非任务的终结,相反,这是另一段历史的开端。万科和它的居民们,中国所有小区和它们的居民们,都在古今之际、中西之间载沉载浮。建筑师和开发商理想的设计,能否真正落实为居民生活中的便利与愉悦,尚需时间的检验。而一种接续历史的理想、一种守护文化的情怀、一种共创和谐的想象,能否在一代又一代的新居住生活中萌生与延续,迄今为止,尚只存在于我们美好的祝福之中。
      
  •      王受之先生著书,思维极严谨,尔后,你发现,一个房地产项目也是一个世界观。
       近来看书会做目录分析,分析作者和编辑的思路。一本好书,内文是紧紧相连的,每个章节之间是情绪或逻辑上的递进;除美妙文字外,另有思维的乐趣。
       《水晶城:历史中建构未来》,内文结构是这样的:
       天津的历史——文化——地形——现状之美——代表处——历史上的规划、发展——历史运动——认识城市——水晶城与五大道——水晶城与天津工业城的呼应(这两点都是水晶城的设计元素)——城市定位——水晶城和城市文脉——水晶城对城市开发的意义——全球:新都市主义——水晶城设计原则——水晶城作为典范
       一个房地产项目,本只是商业行为,但水晶城的优良素质,已经使它的使命不只在于对万科的品牌之意义,更是扩大到水晶城之于城市的意义,言外更是扩大到之于世界的意义。
       当然万科是聪明的,不仅树立品牌(再次),而且我们也很高兴商人可以扮演城市的营救者。因为他有力量,有利益,并能在某种程度上担当起原来由政府来完成的一些东西。(如蜘蛛侠同学的爷爷?所言,力量越大,责任越大。)
       王受之先生丰富的阅历和教授级的专业性无疑是这本书值得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
      
      
  •     市场经济中的传统样本
      陈荣
      
      
      很多人都知道万科在深圳有个第五园,而知道万科在天津还有座水晶城的,恐怕就不那么多了。但是,从文化、历史、建筑或所谓项目开发的角度考虑,水晶城最少与第五园具有同样的价值,甚至更具研究、借鉴的意义。
      应该就是看到此种意义之中的价值,万科请王受之先生在为“第五园”写了《骨子里的中国情结》之后,再为水晶城写了《历史中构建未来》一书,再一次为我们解读传统的价值。王受之是第五园的设计者,而对于水晶城他只是一个旁观者,因此他对水晶城的解读少了一些细致与激情却多了几分客观与更宏大的视角。
      水晶城是万科在天津南城开发的一个大型居住社区,王受之先生在书中将其誉为“万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虽然外人不觉得,但是它的意义是重大的”。这并非简单的溢美之词,王受之先生在书中就给出了让人信服的理由。首先,依照从旧城中最精彩的传统住宅区里提炼出的设计要素建设。其次,把近代工业建筑文化作为文脉的一个元素加以保护、发挥,使住宅建筑和住宅区产生有机关联。
      特别是后面一点,在国内楼盘开发里,水晶城是至今为止做得最好的,也是水晶城超出第五园的地方。这其实体现了一种开发商对所谓文脉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历史和现在并非对立或割裂的,他们都处于一个延续发展的时间体系之内,某一地的文脉也应该是从历史延续到现在的,中间不应该出现人为的区隔。水晶城作为一个地产开发项目,第一次有意识的完整保存、体现开发地的文脉,这既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保护,也靠有限的投入,无限的提升了项目价值,更为一座城市、一个地区提供了有机生长的可能,而不是像以往那样颠覆、破坏式发展。
      如果我们把水晶城这一个例,放到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之中考量,就会发现它的出现,以至《历史构建未来》这部书的出现都是一些令人欣喜地迹象,代表了一种新的大趋势。我们知道,上个世纪差不多是颠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世纪,各种运动几乎都以改良、粉碎传统文化为目的。而在上世纪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也获得了一些恢复,但人们对文化和文化的应用却存在太多的误区。到了万科的第五园进而水晶城的出现,已经表明一些人已经在市场中找到了体现传统的正确方式,而在良好的示范效应下,我们可以预期此种正确方式将被大量应用到市场行为中,而传统也会因此获得新生。这是中国文化的新生,也是一个强盛中国再次登上历史舞台的前奏。
      至于《历史构建未来》这本书,它诞生于水晶城销售基本完毕的时候。因此,与其说其是一本宣传地产项目的书,不如说为人们提供了一份如何应用传统文化产生效益的读本。而万科的事后出书,也体现这个企业目光的长远,和其在传统文化应用领域大展拳脚的野心。
  •   新都市主义,一个更好的新世界?!
  •   嗯,看了之后好想去看第五大道。
    带着这种眼光去看牯岭镇,也觉得小镇好美。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