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

出版时间:2006-11  出版社:东方  作者:郎咸平  页数:198  
Tag标签:无  

前言

  2004年6月开始的国企改革大讨论可以说是国内几十年来少有的公开与激烈。不论每位专家、学者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此大规模地交换观点却是极为难得的。我将这次产权改革大讨论的过程,专家学者对我的批评,我的回应和我提出“新法治主义”的精要详细地披露于本书中。另外,本书也将通过对海尔、TCL、德隆等企业存在问题的讨论来阐述我对我国国企改革中流行的几种错误思维的分析及我的产权改革思路。  第一部分:国企改革大讨论的前前后后 2004年6月开始,我陆续发表了对TCL、海尔、格林柯尔三家赫赫有名的国内公司的研究报告,对TCL、海尔的产权改革提出质疑,并指出格林柯尔在并购中席卷国家财富。我总结认为,中国20年以来的国企改革走到今天,已经走入了危险的境地。“国退民进”、“MBO”成为侵吞国有资产的借口和途径;产权改革并非我们理想的改革方式。8月9日,我在复旦大学发表了关于格林柯尔使用“七板斧”伎俩侵吞国有资产的演讲。未曾料到的是,这次演讲迅速成为引发轰动全国大辩论的导火索。格林柯尔的顾雏军在香港起诉我的举动(媒体称为“郎顾公案”)进一步将事件升级。国企改革大讨论首先冲击了商界,更直接引起了学术界的大地震。整个国内的学术界甚至出现了多年以来少有的派别对峙局面,参与人数之众多,观点之针锋相对,可谓多年罕见。  在大讨论已经偃旗息鼓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回首这段历程,反思中国产权改革20年的功过是非,探讨前方的改革之路。我们首先在第一章回放一下 2004年国企改革大讨论的全程;在第二章进入主题,详细讨论参与这次讨论的经济学家的观点;在第三章提出我的产权改革思维。  第二部分:揭开我国产权改革思维的误区 本书名为《误区——中国企业战略思维误区分析》,原因在于,中国目前的改革中,在企业界流行着几种错误的思维。我认为其中的第一个错误思维即是产权改革的错误思维。我国国企没有“所有人缺位”的问题? 产权改革属于公司治理的范畴,也就是属于金融学的一部分。我本身就是专门研究这个课题的学者,但是我必须很痛心地指出,公司治理课题中根本就没有所谓“所有者缺位”的问题。我国的国有企业当然有所有人,这个所有人就是国家,这种国家持股现象就算在欧洲也是非常普遍的。举例而言,2002年我在美国最负盛名的金融学期刊发表的论文中曾提到,欧洲国家中,国家持股现象非常普遍。我研究了欧洲5232家公司(见表1),就奥地利而言,国家持股占14.81%,芬兰国家持股15.12%,意大利国家持股9.98 %,挪威国家持股11.81%,就连作为民主典范的瑞士,国家持股的比率也达到了7.59%。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国家就是企业所有人之一。  …… 第三部分:揭开我国产融结合的思维误区 2004年德隆的垮台震惊了企业界,而我在2001年对其资金链断裂的预言也成为了现实。德隆真正的问题在于通过金融控股公司的产融结合思维进行了失误的多元化操作。本书第三部分的案例正是要揭开我国企业趋之若鹜的产融结合的思维误区。  为了充分说明问题,我将本部分分成几个章节来讨论。首先我想谈一下德隆是如何通过“类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多元化的错误运作,从而造成资金黑洞的。三九集团虽然没有形成“类金融控股公司”,但是该集团过于容易地取得资金进而进行扩张,也无可避免地形成资金黑洞。另外,我想谈一下,政府应如何严加监管国内逐渐成形的“类金融控股公司”。最后针对资金黑洞问题,我探讨了两个层面的监管:第一个层面的监管——建议政府托管企业上市募集的资金;第二个层面的监管——建议政府对银行的放贷资金专款专用。  我必须在每个案例中不断地重复下面的话题:我们在分析案例时需要观察特定事件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当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观察股票价格,如果股票价格上升就是利好消息,如果下降就是利空消息。可是,任何一家公司的股价变动和大市的变动关系密切,如果我们想观察某一事件对该公司股价的影响,这个影响常常会被大市的变动所抵消。举例而言,当某公司发布利好消息时,刚好当天大市大跌而带动了该股小幅下跌,因此仅仅观察股价变动就会造成误导,正确的做法是将大市的影响先行去掉。其具体做法如下: 1.将公司股价和大市指数转化成每天收益率(或称回报率) 每天股票收益率=(当天价格-前一天价格)/前一天价格 每天指数收益率=(当天指数-前一天指数)/前一天指数 2.计算出该公司的超额收益率(AR) 超额收益率=每天股票收益率-每天指数收益率 3.计算出累计超额收益率(CAR) 累计超额收益率=计算期内超额收益率的总和 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变动和股价的变动只有一点不同: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变动去掉了大市的影响。如果累计超额收益率上升,则是利好消息,如果下降则是利空消息。如果仅仅观察超额收益率,就必须观察超额收益率是正数还是负数,如果超额收益率是正数则是利好消息,如果是负数则是利空消息。  为了完成本书,我曾经亲自指导我的学生完成这些案例,我希望通过这个序言将这些学生的姓名公布如下: 第六章 在我的指导下由长江商学院曾振宇、盛莫凌、谢忆佳、任刚、杜强、俞玮铭、王子洋完成。  第七章 本文部分观点来自于陈晔的贡献。在我的指导下由香港中文大学张鹏完成。  第八章 在我的指导下由长江商学院纪丽琴、白云峰、蔡宇、冯冰、任建斌、孙梦晖、张轶超完成。  第十章 在我的指导下由长江商学院龙洋、丁新燕、于鹏、葛悦、朴悛成、吴春晖、叶平完成。  郎咸平

内容概要

  误区:中国企业战略思维误区分析。郎咸平观点:必须停止“国退民进”式的产权交易;必须禁止“MBO”;必须建立一套激励机制与信托责任并重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国企与民企应该共同在竞争领域中竞争,大型垄断型企业必须收归国有;保护国有产权也就是保护私有产权。  2004年6月开始的国企改革大讨论可以说是国内几十年来少有的公开与激烈。不论每位专家、学者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此大规模地交换观点却是极为难得的。我将这次产权改革大讨论的过程,专家学者对我的批评,我的回应和我提出“新法治主义”的精要详细地披露于本书中。另外,本书也将通过对海尔、TCL、德隆等企业存在问题的讨论来阐述我对我国国企改革中流行的几种错误思维的分析及我的产权改革思路。  本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国企改革大讨论的前前后后。第二部分,揭开我国产权改革思维的误区。本书名为《误区——中国企业战略思维误区分析》,原因在于,中国目前的改革中,在企业界流行着几种错误的思维。我认为其中的第一个错误思维即是产权改革的错误思维。我在本部分首先分析了产权改革的三个重大思维误区。第五章则希望正本清源地批判主导这次产权改革思维的新自由主义学派,提出我的“新法治主义”思维。在本部分我共选择了三个案例,第六章的海尔、第七章的TCL、第八章的格林柯尔用来说明产权流失的问题,读者可以从这三个案例中体会到国有资产流失的严重性。第三部分,揭开我国产融结合的思维误区。

作者简介

  郎咸平,美国沃顿商学院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曾任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被公认为全球经济学界的顶级学者。著有《操纵》、《整合》、《运作》、《科幻》、《思维》、《标本》、《突围》、《模式》等中文著作。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部分 国企改革大讨论的前前后后前言第一章 国企产权改革大讨论全程回放第二章 参与产权改革大讨论的经济学家观点剖析第三章 我的思路第二部分 揭开我国产权改革的思维误区前言第四章 产权改革的三个思维误区第五章 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与我的新法治主义观第六章 海尔变形记第七章 TCL改制路线图第八章 格林柯尔收购战揭秘第三部分 揭开我国产融结合的思维误区前言第九章 德隆之路第十章 三九集团的资金黑洞第十一章 欧美模式下的金融控股公司第十二章 政府监管建议之一:托管上市企业募集的资金第十三章 政府监管建议之二:银行放贷资金专款专用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误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一连看了好几本他的书,大多数是郎咸平写序,学生在他的指导下做案例分析,最后连个总结也没做就完了,简直是骗钱的案例集。
      
      这本好一些,其中观点比较多点,可以感觉出来郎咸平自己认真参与了写作。
      
      总体来说,他的观点是比较理想主义的,不过理想主义所指出的倒也正是未来的一种可能性。
      
      郎咸平心中有一种理想化的发展模式:
      先建立一个精英的集权政府,然后由这个政府用强力手段建立法治社会,最后在法治的基础上搞自由市场经济。
      
      然而我们所面对的现实却是:
      精英的集权政府已经存在,但是无力也无意推行真正的法治化,而是先搞了自由市场经济,结果强者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迅速侵占了弱者的财富;然后在市场经济出了问题后,我们开始喊法治化,却流于形式。中国高层的心中似乎有一种无法抹去的潜意识冲动,让经济基础来改造上层建筑,先让经济市场化,再让社会法治化,最后推动政府的民主化。
      
      郎咸平应该很清楚这样一个现实,但是他的理想主义信念和学者的良心,使得他继续为中国的新法治下的市场经济而奔走呼喊,希望能以一人之力,唤醒众多沉睡的小民,借助他们的力量来推动法治化的建设,最终改变当前市场经济中的不公正。
      
      但是与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郎咸平也无法摆脱局限性,就是在无法反抗这个体制的时候,选择与体制合作——不去批判体制而选择去批判企业家的恶行——将制度纵容下的人性堕落归结于企业的道德沦丧,即所谓的“信托责任”的沦丧。
      
      从个人角度说,我非常佩服郎咸平的学识,钦佩于他的努力,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他和大部分“主流经济学家”一样,并没有完全说出心中的全部真话。
  •     郎咸平这个人我是很欣赏的,这本书我也很认真的看了一遍,对于其"中小股民的良心"我是很钦佩的.因为他,格林柯尔的老总顾雏军锒铛入狱,为其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偿罪...但是,还有很多个顾雏军仍在黑暗中藏匿,仅靠郎咸平一个人行吗?!...
  •   经济的问题要到经济外去解决,仅凭企业家个人的操守——信托责任做万能钥匙是不可能的,相应的政治制度必须变,政治改革必须推行,这是毋庸置疑的,什么时候小民住的起房,看得起病,有钱花的时候,仓廪实而知礼节,信托责任的根基才算打下了。
  •   国有企业本是全民所有,不过,在大陆已异化为 政府所有.
    这一点,官员们很清楚;
    中国的普通民众也很清楚.
  •   恩 他确实很帅 很喜欢他
    “没有完全说出心中的全部真话”
    相比较国内其他人 他已经很可以了吧
  •   嗯!写得不错哈
  •   其实有的时候并不是就要从现实中说凭他一己之力是否行不行···他最主要的就是给我们一种警示,告诉我们他的思考方式···
  •   让人佩服的并不是他的学问,分析、归纳问题的逻辑思路并没有太多的独创。最让人佩服的是他的真诚和勇气,正式因为他的勇气,使他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或则不屑看到真相再或者是看到了也不便说出来,这就是郎咸平之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所在。
  •   现今社会这样有良心的人不多了。
  •   1, 他可以持有他国护照,所以,他不必担心 X安局的人 上门给他做思想工作;
    2, 他可以通过这种方式 快速地 区分于其他经济学家,从而奠定自己在大陆的学术地位.
    3, 这本书 比较客观地阐述了当年的论战 之交战三方(挺郎派\反郎派\第三派),虽然大家讨论的未必是同一个话题(这是大陆论战的最经常现象:各说各话,讨论的不是一回事,明明张三讲的 是A问题,李四先将之歪曲到B+A问题,然后否定B来反驳A问题.....呵呵...
  •   强有力的批判者,也做了很多利民的实事,只是他个人实力有限。
    期望更多关注民生的朋友加入进来,关注中国,关注世界大事。
  •   很久以前一直逃避,不想看和所学专业有关的东西。
    这次看了 很受震撼。觉得他太有人格魅力了。
  •   郎咸平的观点,一直是在强调,企业老总是一个保姆。但是问题是在于,主人在行来能力缺陷之时,所有的事物都要保姆接手。保姆接手的是一个一百平的房子,不仅是将房子打扫的干净,更是在同时,将房产辛苦扩大到数十倍,在这样的情况,保姆是否要为自己辛苦一辈子的人生做点打算?这是必然人性发展。
    不得不说在早期,那些企业老总在行政干预及市场不成熟的情况做到这么强,这么大.与此同时问题出现,一个企业老总的薪酬甚至不如一名高级工程师。如储时健,一个将企业做成那么大,行业内一流的老总,因为百几万而入狱,女儿惨死,这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激励制度的不完善。
    如果再去看一下吴晓波的《三十年》便会发现,在开放初期,那些企业领导人的无奈。
    行业不竞争行成垄断,费用居高不下,电信石油皆是。如果行政命令不退出市场,在中国这个官本位的环境中,真是要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