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权力之梦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陈连营  页数:413  字数:392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和珅是清代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贪官,也是因“贪鄙成性,怙势营私,僭妄专擅”被杀的最高职位的官员,他的被诛杀号称清代第一惩贪大案,民间素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一说。在皇权高度集中的清代社会政治背景下,和珅能够一度集政治、军事、财政、文化、外交等国家权力、富可敌国的超级富豪于一身,无疑是绝无仅有的。正因为如此,自嘉庆初年和砷被赐令自尽后,有关和珅问题的轶闻趣事,便随着大众兴趣的日渐强烈而不断演绎着。  前些年,一些严肃的历史学者曾对和珅问题进行过认真的梳理,也提出过不少有益的见解。近年来,随着《宰相刘罗锅》、《清官刘罗锅》、《风流才子纪晓岚》以及《铜牙铁齿纪晓岚》等系列电视剧的热播,和珅的形象频频出现在荧屏上,引起广大观众更浓厚的兴趣。可惜的是,伴随着近年来大众文化需求的迅猛发展,一些大众文人为迎合这股潮流,炮制了大量戏说性质的影视作品和传奇故事,使得和珅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黑白不明,很有必要作一清理。

内容概要

和坤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大贪官,也是因贪腐被杀的职位最高的官员。历史上的和坤,性格机敏,头脑清楚,27岁即官至军机大臣,掌管国家内政外交,成为大清王朝权倾朝野的皇帝。他对金钱、地位贪得无厌,但在家庭生活中却是一个珍惜感情的好丈夫、奸父亲。他有经营家的远大眼光、政治家的敏锐嗅觉,谋略家的狡诈、大商人的精明。最重要的是他掌握了人性的弱点。正是凭借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做人做事的道理,纵横朝野内外,达到所向披靡的地步。

作者简介

陈连营,男,1965年10月生,河南省唐河县人。汉族,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先后在河南大学历史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明清史学习、研究工作多年,发表《明末农民战争期间河南地主土寨初探》、《清代河南农业生产述论》、《略论嘉庆帝的守

书籍目录

和珅现象与清中期政治(代前言)渴望权力的青年时代 1.出身贵族子弟 2.早年“失怙”的痛苦 3.咸安宮优秀官学生 4.成为英廉的孙女婿 5.科举场上小试牛刀 6.初尝无权的滋味 7.屈就上虞备用处仕途通达的和坤 1.幸运的1775年 2.扳倒皇帝宠臣李侍尧 3.掌握朝廷财政大权 4.成为皇帝的亲家 5.不太成功的出征 6.主持民族事务 7.出任《四库全书》总裁官 8.把持教育和考试权 9.成为大清国的掌舵人 10.权倾朝野的“二皇帝”和坤受宠的几个理由 1.倦勤的乾隆皇帝 2.精明强干的和珅 3.处事谨慎的和珅 4.善于理财的和珅 5.勇于做事的和珅 6.具有全局意识的和珅 7.忠诚体贴的和珅 8.聪明好学的和珅 9.风趣幽默的和坤拥有权力的快乐 1.超级富豪的和珅 2.生活奢侈的和珅 3.居间取利的郝云士 4.“捉刀人”彭元瑞 5.出手大方的征瑞 6.急于与和家结亲的苏凌阿 7.趋炎附势的山东巡抚伊江阿 8.甘为门生的窦光鼐 9.“皮条客”蒋锡柴 10.出卖朋友的吴省钦 11.做诗献媚的毕沅 12.“冤死”的伍拉纳权力带来的烦恼 7.不愿做亲家的德保 2.不屑为同事的阿桂 3.看不起和坤的福康安 4.“不识时务”的尹壮图 5.“招人讨厌”的钱沣 6.冷眼相对的王杰 7.含冤而死的曹锡宝 8.憨翰林孙星衍、洪亮吉 9.“烧车御史”谢振定 10.“强项令”武亿 11.不依附和坤的刘墉冷酷背后的温情 1.与和琳手足情深 2.对子女疼爱有加 3.对冯氏终身感激 4.甘愿殉情的吴卿莲 5.能干的长二姑 6.患难与共的刘全摆脱不了的权力宿命 1.夹在两个主子之间 2.太上皇寿终正寝 3.成为可怜的阶下囚 4.一条白练了此生 5.万贯家产付东流 6.最后的遗憾 7.门前冷落鞍马稀 8.后人传说的和珅 9.昔日梦华付云烟附一:官书申的和珅:《清史列传•和珅列传》附二:人生旅程:和珅生平简表附三:灵魂的倾诉:和珅《嘉乐堂诗集》欣赏附四:研究和珅必须要读的几本书后记

章节摘录

渴望权力的青年时代1.出身贵族子弟历史上的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姓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他家曾一度被抬入正黄旗,获罪后其家属又被划归正红旗。说起抬旗,就得从关外说起。清人入关前虽有八旗旗主共理国政一说,似乎都很平等,其实不然。早在皇太极时期,由于四大贝勒皇太极独尊地位的确立,“天子自将”的镶黄、正白、正黄三旗,自然地位高贵,人多势众,构成满洲八旗的领导核心。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区別,造成了满族旗人社会地位事实上的差別.入关后,上三旗负责守卫皇城,旗下人可以挑取侍卫,皇帝外出时担任扈从,是皇帝最依重的亲军。下五旗除一部分守卫京城外,被大批派往各地驻防戍卫。而统治者为了破除上三旗人与下五旗人的隔阂,也积极鼓励下五旗人为皇帝建功立业,特别建立了“抬旗”制度,即“满洲下五旗,抬人上三旗者,谓之抬旗”。一般说来,恩准“抬旗。的人,许其本支子孙一同抬旗,而同胞兄弟仍隶属于原有旗分。皇太后,太后母家在下五旗的均准予抬旗。以后,抬旗的方式多样化,上三旗的汉军可以抬入同一旗下的满洲旗,成为皇上给予的一种荣誉。据史料记载,和珅一家原属于东北地区长白山英额地方钮祜禄氏。英额系指英鰐(额)峪地方。此地盛产一种小果名“英聘秋。”在清代是一种进贡品。英额地方即在今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境。此地有一条小河名英额河,从这里流向西南兴京(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界),最后注入浑河。当时此地是一个小小的军事、交通要塞,设有柳条边门,称“英额门”。根据《满洲氏族姓氏通谱》等史书的记载,以及清史专家冯佐哲先生的仔细研究,和珅出生在清朝中叶满洲封建坊洽阶级由的一个中上层武官家庭,和珅的直系先祖名叫赖卢浑(噶哈察鸾的亲侄子),属于正红旗人,曾任都督。赖卢浑生倭琛、阿尔吉禅、雅尔吉、达珠瑚四人,其中倭琛因军功获赐巴图鲁(即“勇士”的意思)称号、骑都尉、云骑尉世职,官至杭州副都统;阿尔吉禅,原任郎中,兼佐领;雅尔吉、达珠瑚俱任护军校。阿尔吉禅这一代生锡礼浑、纳鼐、常绶、图尔泰、爱唐阿、拉汉泰、察哈达、郎深泰、尼雅哈纳等多人。其中锡礼浑原任护军校,纳鼐原任山西布政使,常绶原任给事中,图尔泰、爱唐阿俱原任御史,兼佐领,拉汉泰原任郎中,察哈达原任笔帖式,郎深泰原任佐领,尼雅哈纳由闲散从征北京、山东,并在进攻河间府时首先登城克之,赐巴图鲁号,授三等轻车都尉。尼雅哈纳生鄂锡礼、蒙鄂绰等人。死后,轻车都尉世职由其子鄂锡礼袭,遇恩诏加为二等轻车都尉,鄂锡礼死后,轻车都尉世职由其弟蒙鄂绰袭。蒙鄂绰死后。由其子武勒袭职。武勒卒,由堂弟长生袭职。长生卒,其子阿哈硕色袭职,兼佐领。阿哈硕色从征准噶尔,在和通呼尔哈脑尔地方击贼阵亡,世职由其叔伊兰泰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历任护军统领兼佐领。伊兰泰死后,世职由其兄、尼雅哈纳巴图鲁之四世孙常保袭职,后追叙阿哈硕色亡军功,赠一等云骑尉。此即和珅的父亲。根据以上材料可以把已知和珅家族成员列表如下:第一代:噶哈察鸾第二代:赖卢浑第三代:倭琛、阿尔吉禅、雅尔吉、达珠瑚第四代:锡礼浑、纳鼐、常绶、图尔泰、爱唐阿、拉汉泰、察哈达、郎深泰、尼雅哈纳第五代:鄂锡礼、蒙鄂绰第六代:伊兰泰、武勒——长生第七代:常保(尼雅哈纳四世孙)、阿哈硕色第八代:善宝(和珅)、和琳和坤家族世代获有军功,特别是其高祖尼雅哈纳凭藉军功,为后代挣下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和珅的父亲常保袭职后,学曾任福建副都统。此时因追叙阿哈硕色军功,又赠给他家一等云骑尉世职。和珅就生长在这样一家庭背景里,出身并不低微,而且因为拥有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和坤应该算是一个贵族世家子弟,这也是他后来能顺利进入国家核心机构的一个必要条件。关于这一点,我们将会在后面的叙述中提到。而有关和珅出生的时间,史料也没有明确记载,但据他在《嘉乐堂诗集》中有一首于己酉年(即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作的《和彦翁母舅致贺四旬初度元韵》的诗,可以断定那一年和珅是40岁,进而推算出他是在乾隆十五年(即农历庚午年,1750年)出生的,按十二生肖说应属马。而且依据朝鲜史料中保存的和坤自尽前所赋诗曰:“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说明他被赐死的嘉庆四年即1799年,正好50岁。2.早年“失怙”的痛苦和珅虽然出生在一个具有贵族背景的武官家庭里,应该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了。其实不然,原因就在于和家到乾隆年间已经衰落,鲜有有名的人物。有关和珅父亲常保的事迹,史书中没有什么记载,只知道他官至福建副都统,做了什么事情,地位如何,都一概不知。和坤的外祖父嘉谟(1711—1777年)在官场上表现一般,《清史稿》中没有他的传记,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编《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的记载,以及《满汉大臣列传》卷7《嘉谟列传》的资料,他是满洲镶蓝旗鄂宝(一说佛山)佐领下人,姓赫舍里氏,雍正十年(1732年)以翻译生员考取笔帖式,乾隆十五年(1750年)任光禄寺署丞,后升福建龙岩州知州、永春州知州,三十二年升湖北德安府知府,三十三年迁江南河库道,三十七年升漕运总督。任内曾仿效江西巡抚阿思哈做法,主持清理湖广、江南、浙江、山东等地运丁.屯田,并因督运漕粮认真,受到乾隆皇帝的赞许。但在乾隆四十一年正月被降为仓场侍郎。次年又以包庇领运干总赖雋扬罪过被革职,转任清东陵总管,当年四月卒于任。并没有进入乾隆朝政治核心圈子。即使在和珅为进入官场跑关系时,也没有给予他资金上的支持,和珅发迹后自然也没有特別关照他这位亲外祖父。和珅的继母是伍弥泰之女。伍弥泰是蒙古正黄旗人,姓伍弥氏,其祖先巴赖都尔莽奈在清太宗时,曾率强悍的蒙占察哈尔部落归顺女真,因此立下显赫功绩.为后代挣下厂一.个三等伯的世职。伍弥泰承袭三等伯后,历任蒙占副都统、正红旗汉军部统、理藩院尚书、绥远将军、西安将军、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死后追赠太广太保,谥文端。池与和绅的关系尚为融洽,但在和珅初入仕途吋出了:还没有进入政治核心圈子,自然也帮不上什么忙。和坤就生长在这样一家庭背景堅,出身并不低微,家庭的经济状况虽谈不上富俗,但也不是贫无所依。只是缺乏权势,因此在和珅开始进入仕途时,走得并不顺利。不仅如此,早年的和辞抿说还经历了“失怙”的痛苦,在他3岁的时候,家中突遭不幸,他的性母因生弟弟和琳而撒手入寰。继母不能善待和坤、和琳兄弟,从此和氏兄弟相依为命。残酷的命运使和珅变得狡黠、胆大又老于世故,洞悉人情。和珅自幼聪明、敏捷,好胜心强,独立的生活又使他变得意志坚定,深得其父常保的赏识。据说和珅9岁那年的一天,父亲常保与和珅、和琳兄弟进行过一次深谈:“汝母已离开我们两年了,我现在宫任福建副都统,前往福建就任。你们留在这里,除了族人照顾你们外,你们要自己照颐好自己。国语、骑射是我们满族的根本,我们的祖先就是靠它们才有了今天。现在皇上一再提倡国语、骑射,定为满族的根本,就是要让八旗子弟不要数典忘祖,背弃祖先。汝辈要认真学习国语,练好骑射,以备有朝一日出人头地。我们的先祖尼牙哈那就是靠战功给我们赢得三等轻车都尉世职的。”“虽说国语、骑射是满族的根本,是不变的国策,这在打天下时是必须的。可现在是太平盛世,国语、骑射还有用吗?”和珅瞪着疑惑的眼睛问道。“虽说如此,但皇上有旨,八旗子弟有精通国语、骑射者可升宫,这是日后升官发财的敲门砖。”和珅父亲常保答道。和珅闻言,眼睛里顿时放射出坚毅的光芒,使劲地点了点头。此后,和珅每天上午上课习满语,下午便跨上旗营骏马,行跑在丰林茂草间,与鹰狗相驰逐,到处游猎。随着骑射技术的提高,他的猎物越来越多,既有地上跑的紫貂、鹿、野猪,也有天上飞的各种鸟类。他偶或也去池中捕鱼。这些猎物起初只供家人维持生计用,后来有了剩余就拿到集市上卖掉。这是和珅学习做生意的开始,而且一开始就露出了他聚财的天赋。有时,和珅将猎物换取书籍阅读。就在这时,他阅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他尤其爱读《三国演义》,三国时人们的文韬武略,使和坤惊叹不已,佩服得五体投地。诸葛亮的兵法、曹操的奸诈,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644年清军进入北京后,和珅远族也随之进入北京,.并按八旗驻防规定,居住在西直门一带。据档案记载,和珅与其弟和琳早年原居一处,其宅第就坐落在西直门内的驴肉胡同,即现在的西四北头条。和珅发迹后的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十二月,经乾隆帝批准,和珅从正红旗抬入正黄旗,成为上三旗满洲人。和珅被抬旗后,其官职也由御前侍卫兼都统擢升为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此时他便想与其弟和琳分居,并谋得乾隆帝赐地一一什刹海畔三座桥附近的地皮,着手营建新居,这就是今天的恭王府所在地。3.咸安宫优秀官学生依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和珅童年时曾在家里与弟弟和琳一起接受私塾先生的启蒙教育。到了少年时期,他们两人一起被选人咸安宫官学读书。咸安宫官学原来坐落在皇宫内英华殿和寿康宫之间的咸安宫。这里明代为后妃居所,天启皇帝的乳母、曾与大太监魏忠贤狼狈为奸的客氏就居住于此。入清后曾一度闲置不用,康熙年间曾在此两度囚禁废太子允扔。雍正即位后,为加强对宗室和八旗子弟的思想教育和控制,巩固皇权,便决定利用这一空闲房屋,设置一所学校,以弥补原景山官学(位于神武门外北山门两侧),同时便于自己亲自督促检查。因而于雍正六年(1728年)十一月发出御旨:咸安官内房屋现在空闲,看景山官学学生功课末专,于内务府佐领下幼童及官学生内.选其俊秀者五六十名或百余名,委派翰林等,即著住居咸安宫教习。彼处房屋亦多,还有骑射之处,其学房、住房,尔等酌量分隔修理,著令居住。再挑选乌拉人几名,于伊等读书之暇,令其教授清语、弓马。伊等皆系幼童,有欲带仆人者,准其各带一人。几日后著回家看望一次。内务府随即将咸安宫依据学校需要进行分隔、修理,并从景山官学生,及内府佐领、管领下闲散幼童内,视其俊秀可以造就者,选九十名在学肄业。于雍正七年七月正式开学上课。这说明学校一开始主要是为了培养内务府人员的优秀子弟而设立的。咸安宫官学由内务府一人为总管,负责督促检查。除各科教习外,设笔帖式一人,负责文书工作。起初学生不在学校住宿,晨入暮散,提供午餐。除学习所用笔墨纸砚、弓箭马匹等由宫府提供外,每一学生每曰补助伙食菜银五钱、米一升,每月发银二两为零花钱。咸安宫官学分为汉书十二房、清书三房,各设教师一人,教授骑射和满语的教师三人。该校所设课程,主要有满、汉、蒙古语文以及经史等文化课。此外,每个学生还必须学习骑射和习用火器等军事课程。咸安宫官学的学制一般为五年,期满考核,一二等给七八等笔帖式,赏缎匹、笔墨等,余者年幼留校继续学习,年长者退回本旗。此外还可以参加三年一次的乡、会试。由于宗室和八旗子弟参加的乡、会试单独举行,录取比例高,因而,只要进入咸安宫官学,就为他们进入仕途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在这所学校里任课的教师,绝大多数为进士出身的翰林,即使使用的举人,也是知名人士,如江南名士赵翼、洪亮吉等在考取进士前,都曾做过咸安宫官学教习。该校课程多样、全面、正规,要求严格,教学效果好,成绩显著,培养了大批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千才。这说明咸安宫官学是清代各种学校中的佼佼者,即今天的重点学校.早年的咸安宫官学学生也绝非一般等闲之辈,他们都是从众多的八旗子弟中经过仔细筛选,择优录取的,这些学生不但品学兼优,而且长相俊秀,个个都是一表人才。雍正十二年,首届毕业学生考试结果:中举人、副榜者4人,中生员、补廪者23人,“兼习清语稍知翻译者十三四人,其余虽质学不等,然皆略明大义,弓箭俱有可观”,因而当时人称赞说:“以人材蔚起,每届乡会试,获隽者众,而以内外职官特擢者,亦后先相望。彬彬郁郁,称极盛矣”。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为给母亲孝圣宪皇后过六十大寿,将咸安宫进行改造,改称寿安宫,而将咸安宫官学南迁至西华门内,与武英殿相邻的尚衣监原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鉴于当时管理混乱,学生习染散漫风气,乾隆决定予以整顿:将年幼、学习优异者30人留下继续读书,年龄较大、不安心读书者,可以引见后以笔帖式、柏唐阿录用;天性愚蠢者裁革,不足额由各旗选优秀者补充。自此,它除了继续供内务府官员的优秀子弟就读外,主要是大量招收八旗官员优秀子弟入学。同时,管理制度更加严格,规定管学大臣必须经常到校抽查、监督,有旷课、违纪现象,严惩不怠。每一教师发一印册,每天要记录学生到校、学习情况,五年期满,作为考核成绩的凭据,从而保证学校风气的好转。当时不少名人都出自这所著名的学校,如皇亲国戚,大学士贝子福康安、福隆安兄弟,大学士、以军功封公爵的阿桂、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德保、巡抚良卿等人,都曾在这里学习过。

后记

想写一本有关和珅的书的愿望始于十几年前,那时我刚刚开始系统阅读清史资料,发现在清代封建专制政体极端强化的背景下,和珅能够一度集政治、军事、财政、文化、外交等国家权力、富可敌国的超级财富于一身,确实是一个奇迹。和珅能做到这一点,自有当时的特殊背景,也必定有其个人的特殊之处。但随后获读著名清史专家冯佐哲师所赠《和砷评传》一书,深感冯佐哲师对和砷问题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本人已无力有所突破而作罢,但也仍关注和珅研究的进展。现在之所以要继续写这本小册子,原因有二:一是近年来随着《宰相刘罗锅》、《清官刘罗锅》、《风流才子纪晓岚》以及《铜牙铁齿纪晓岚》等系列电视剧的热播,和珅的形象频频出现在荧屏上,引起广大观众的浓厚兴趣,这应该说是好事,但戏说的成分尚多,使得和珅的形象与史实出入不少,很有必要作一番清理;其二是我的好友、人民出版社副编审王世勇博士的一再鼓励和督促,他希望我能够将自己所了解和理解的和珅,特别是他一生的经历及其心灵历程,通过一本书告诉给广大的读者朋友。盛情难却,我也只好勉为其难了。需要声明的是,此书并非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著作,其中的不少资料借鉴了冯佐哲师等前辈的著作,特别是有关和砷家人情况的档案资料,不少就直接来源于《和珅评传》一书,或是根据其线索而得,由于体裁所限,并没有一一注明,只有在此表示感谢了。此外,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方瑞丽、李力、梁丰、罗锋、白贵一、李自更等。

编辑推荐

《和珅的权力之梦》将依据档案记录、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以及丰富的历史文物图片,相对轻松的语言,尽量揭示出和珅的“庐山真面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和珅的权力之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住西直门内的驴肉胡同。和珅有弟和琳,小和珅三岁,与和珅是一母同胞,生下不久母亲病逝。和珅兄弟如寒泽孤雁,披风淋雨甚是凄苦。但二人向来和睦、相依为命,更有家人刘多方奔走照应,兄弟二人虽若荒山竹笋,饱受风吹雨打,但却更见茁壮成长。和珅十多岁后进入皇宫西华门内的咸安宫官学读书,“少小闻诗达礼”。由于与继母的关系不好,少年时期他的经济条件比较差,但是,他18岁与官阶正二品的内务府总管大臣英廉的孙女结婚,20岁时又袭了高祖父尼雅哈纳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处境就显著地好了。因为,三等轻车都尉的岁俸为白银160两,还有80石米,比巡抚、布政使的俸银还多一点。和珅有了这笔可观的固定收入,就可以安享中等以上的生活水平了.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世职给和珅带来政治上的更大好处,为他提供了一条接近万岁爷的捷径,使他于乾隆三十七年,即22岁时,当上了官阶正五品的三等侍卫,并随即充任粘杆处侍卫。粘杆处,即尚虞备用处。清朝制度,“选八旗大员子弟之獧(juàn)捷者为执事人”,负责皇帝巡狩之时扶舆、擎盖、罟雀之事。粘杆处三等侍卫经常随侍皇帝出巡,就有了与皇帝回奏、回答的机会,从而为和珅的飞黄腾达创造了十分有利条件。史籍载称,乾隆四十年的一天,和珅随驾出宫。“上偶于舆中阅边报,有奏要犯脱逃者,上微怒,诵《论语》‘虎兕(sì)出于柙’之语”,扈从校尉不知此系何意,和珅却立即对答说:“爷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乾隆听后很高兴,问和珅:“读过《论语》?”和珅说,读过。“又问家世、年岁,奏对皆称旨”。乾隆“见其仪度俊雅,声音清亮”,“矫捷异常”,十分赞赏,“自是恩礼日隆”。和珅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善于临机应变,博得了皇上的欢心,青云直上,立即于闰十月迁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升御前侍卫,授正蓝旗满洲都统。此后,他不断升迁,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等要职,为皇上宠信之极,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他还是皇上的亲家翁,其子丰绅殷德被指定为皇上最宠爱的十公主之额驸。和珅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该书作者认为,和珅现象的出现绝不是偶然,而是与清中期高度集权化的政治现实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当时的政治现实决定了,即使没有“和珅”的出现,也必然有类似于和珅的人或事情的出现。原因如下:第一,清中期政治的高度集权化;第二,军机处智能的日益强化;第三,乾隆四十年前后的军机大臣。其次,和珅个人方面有很多突出的优点,这也是他能飞黄腾达的优势:第一,机灵,有学问。《随园诗话补遗》说:“和珅聪明绝顶,口才便利,虽说小人,却有本领”。第二,不结朋党。第三,无官场迂腐、推诿陋习,敢于做事,也认真做事。第四,做事园通灵活。第五,漂亮的外表。第六,好学。第七,出身相当卑微,更值得乾隆信任。具有敏锐政治眼光、精力充沛、处事干练决断的和珅,拥有这么多优点,有能够对乾隆黄帝表现得如此忠心耿耿,照顾得如此细致入微,怎能会不等到乾隆黄帝的宠信呢?而一旦获得黄帝的绝对信任,拥有最高权力和地位,哪怕是代理黄帝权力的“二皇帝”,其专断跋扈、极力聚敛财富的人类本能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同样的道理,既然权力、地位、财富来自最高权力所以者封建皇帝,一旦皇帝需要收回权力,权臣被杀或死后被追究的命运也同样是必然结局。纵观历朝历代的官僚政治,许多权臣不都是这样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的吗?从人性的角度来剖析他的一生,和珅50年的人生确实充满着无数的传奇色
  •   除价格稍贵之外还是非常满意的,此书除了引用了大量史料之外还配有丰富的插图,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推荐对和珅有兴趣的人阅读(不然会觉得有点枯燥),个人非常满意
  •   纸张一般,内容还可以。
  •   造成他最终死亡的结局,和他年轻时的经历是分不开的*早年的他历尽艰辛,值得同情,但是这些艰辛的经历成就了他的同时,也造就他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精通N种语言文字,外交手段也可以***是个人才,可惜!此书初上手的时候感觉蛮好看的,回想起电视上看到的和珅那虚与委蛇圆滑的为人,很是有趣。此书还包括一些做人的道理,对如今的社会人有一定启发。很客观的一本书,没有因为和绅是巨贪就否定了他的全部*
  •   和珅的权力之梦 ,看了之后,没有一点收获,只知道和珅人一个。
  •     该书挖掘了不少新的史料,史实充实,读了很有新鲜感,特别是和坤的诗词,感情真挚,艺术性强,不能因人废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