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市井-第四卷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方砚  页数:126  字数:87000  

内容概要

  从古都卫士梁思成开始,关于古建筑保存的话题一直存在。古老的北京城城墙、宫殿、寺庙、公园等文明的象征横遭破坏。老北京人曾生活的古都家园面目全非,新北京人再也见不到那些传说中的四九城、城内牌楼、街道了!老北京的风俗也因时代变化所剩无几,那些市井,那些胡同,那些繁华!一去不回!
  老北京人,只能在梦中回到故园;新北京人,仅在残存的片鳞半爪中想象。
  "古都遗韵"丛书之《回望古都》,图文再现了清末民国年代老北京四九城、城内牌楼和街道,为老北京留下了真实的记忆!
  《追忆百业》,文图介绍老北京商铺、老字号的形象。
  《逝水胡同》,追忆北京老胡同原始风貌、市井生活、悠闲时光;
  《流年市井》,讲述老北京人的市井风情和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

作者简介

  方砚,原名史万祥,民俗画家。祖藉河北省滦南县。自幼随父母生活在京津两地。少年时曾拜国画大师刘子久、刘奎龄学习国画;后又师从傅乃琳、沈毅、郭燕先生学习素描、连环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连环画多产画家,曾创作了《中国古代历史图卷》、《江山名胜图卷》、《九河下梢天津卫》、《儒林外史》等作品。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创作老北京民俗市井风情题材画作。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在日本多处寺庙创作佛教题材大型壁画,并在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二十一世创作老北京绘画长卷多卷,《中轴龙脉图卷》——老北京风物画是其中一卷,画卷描绘民国时期老北京自永定门外顺中轴线往北至钟楼以北,全长七十八米。被选入“北京中轴线申遗”形象绘画作品;并公开展出。

书籍目录

序罗哲文
自序
送财神
卖芝麻秸、松树枝
卖神龛
街头搭彩棚
卖吊钱
干鲜菜摊
花炮摊
灯笼摊
卖绒花
卖花样
……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卖空竹 一旦老北京胡同里响起抖空竹的声音,人们就感到有『年味儿了』。空竹是一种玩具,大人小孩都爱玩,过年逛庙会除买大糖葫芦外买空竹也是很多人的偏爱。空竹也叫『闷葫芦』。买空竹不论大小,只论多少响。轴面上贴一个长方形红色小纸签,上面写着多少响,字体是中国大写数字。空竹分双轴的和单轴的。一般小孩子都买双轴的,十五六岁的孩子或大人们才敢买单轴,因为单轴空竹不好抖。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天津娘娘宫(天后宫)的『刘海空竹』很有名,空竹正面除了贴红纸(长方形空竹写有多少响的纸签》外,还有烫印的『刘海戏金蟾」图案和『屈记刘海』几个标记字样。 卖风车 老北京每年一过腊八就有卖风车的。到过年庙会上,卖风车可算是达到高潮。风车架是用高梁秆扎制的,有单风轮的,有双风轮的,也有四五个风轮的。风轮是用竹劈弯成圈再用纸糊成的,再画上红的绿的颜色;小鼓身儿和拨轮都是用胶泥捏的;小鼓面是用牛皮纸糊的。拨轮上用线套一个小『拨棍』,一头套在鼓皮上,一头套在拨轮上,拨轮连着风轮,风一吹,风轮一转带动拨轮,又带动拨棍,拨棍打在小鼓面上,发出叭叭的响声。几个风轮就有几套小鼓,风轮越多响声越大。 赶庙会的孩子们每个人都要买一只风车,就是孩子没来,大人也得给孩子捎一个回家。在庙会上,在胡同里,风车叭叭的响声和空竹清脆的嗡嗡声,组成了年味『二重奏』,可算是『年音』的『主旋律』。 风筝是老北京大人、孩子都爱玩的物件儿。小孩子放风筝就是为的好玩儿,大人放风筝是有讲究的。老北京对放风筝有点老理儿,说放风筝为的是『放晦气』!其实放风筝不止这一种说法,记得小时候上海『大沪』印制的一幅年画,画的几个男女在野外放风筝,风筝上写着『春风得意』,年画的名字就叫『春风得意步步登高』,这与『放晦气』的说法大不相同。 老北京在风筝摊买风筝最爱买小燕风筝,还有鸽子、刘海戏金蟾、蜈蚣等,有的小燕子的眼睛还会转动。过了年最好是到城墙上去放风筝,顺着马道上城墙,一跑风筝就飞上天了。高高的城墙上可宽了,视野开阔,又不怕风筝不小心挂在树上或电线杆子上,更不用担心风筝掉在谁家院子里被人家撕掉。

编辑推荐

《古都遗韵丛书4:流年市井》北京老画家历时数年、倾注大量心血的精品力作、图文并茂,适宜欣赏、借鉴和收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流年市井-第四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我读完这本书,对老北京更加了解了。
  •   昔日北京的吃喝玩乐尽显眼前,对了解旧时北京的市井风俗、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很有帮助。
  •   实在太忙,没时间静下心来读,要等到退休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