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研究

出版时间:2012-8-15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少杰  页数:221  字数:27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社会学前沿论丛: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终期成果,全书包括导论和11章内容,共计25万字。《社会学前沿论丛: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研究》导论部分,从总体上概括了社会学理性选择研究的历史演化线索、重要流派和主要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也对感性选择研究的缘起、基本观点、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作了概括性论述。第一章至第五章是对社会学理性选择研究的主要理论,即交换行为理论、网络结构中的选择行为理论和宏观系统中的选择行为分析理论,做出了理论观点和方法原则的评析。第六章和第七章是对经济学向社会学扩张过程中形成的公共选择理论和社会选择理论做出的评析,这两章的内容可以看作在理性选择研究上的经济学与社会学的视野融合,是学科交叉性成果。第八章至第十章是本项研究具有更明确探索性和创新性的扩展研究,即把理性选择理论的评析扩展到对感性选择研究的考察。感性选择研究是理性选择研究进一步深化必然提出的重大课题。第十一章对哈耶克关于人类感性行为与感性秩序的理论做出了深入评析,可以看作以对哈耶克的思想理论评析为例,把理性选择和感性选择的研究同人类社会秩序的生成或建构联系起来的一种考察评析。

作者简介

  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理论社会学、经济社会学;近年出版了Ⅸ经济社会学新视野》、《中国社会学发端与扩展》等著作,发表论文百余篇。

书籍目录

导论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演化与扩展
一、对理性选择的拒斥
二、引入理性选择研究
三、理性选择研究的扩展——感性选择
四、感性选择研究的现实基础
第一章小群体中的交换行为
一、行为主义和经济学的影响
二、小群体的结构与功能
三、社会交换的基本形式
四、群体凝聚力与交换权力
第二章交换行为与社会结构
一、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
二、社会交换的结构
三、社会交换中的权力结构
四、社会交换与社会宏观结构
第三章社会网络中的交换行为
一、网络交换理论的理论渊源
二、埃默森的网络交换理论
三、网络交换理论的发展
四、简短结论
第四章 社会网络中的理性选择
一、对社会学与经济学的批判与综合
二、弱关系的力量
三、经济行动的“弱嵌入性”
四、集体行动的阈值漫射模型
五、影响与评价
第五章宏观系统中的理性选择
一、理性选择研究的视角转换
二、理性选择研究的起点——微观行动结构
三、从微观理性行动到宏观社会系统
四、理性选择理论的意义和困境
第六章集体行动与公共选择
一、“经济人”的政治选择
二、个体行为与集体选择
三、寻租、博弈与搭便车
四、集体选择与公共决策
五、利益集团与政府失灵
六、公共选择与宪法经济学
第七章从个人选择到社会选择
一、自由悖论与社会选择的可能
二、对新古典经济学理性观的批判
三、新理性观的建构
四、理性选择中的感性因素
五、经济学与社会学的视界融合
第八章从形式理性到感性选择
一、从形式理性到过程理性
二、经济学逻辑的先验性
三、感性的经济行为
四、嵌入性与可视性结构
五、感性意识的能动性与感性选择
第九章感性选择的形式、过程与确证
一、 感性选择的根据与逻辑
二、 体验经济与感性选择的确证
第十章网络情境与感性选择行为
一、认知心理层次上的个人选择行为
二、感性选择的存在与意义
三、结构层次上的个人选择行为
四、社会网络情境与感性选择行为
第十一章选择行为与社会秩序
一、个人主义方法论的认知基础
二、自生自发的经济秩序
三、自生自发的社会秩序
四、理性选择与社会秩序的扩展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概括地说,布劳论及的社会结构概念是指人们在社会交换行为中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参与交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群体的关系和群体之间的关系。由于社会交换的目的、内容和展开形式不同,社会交换呈现了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社会关系,亦即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结构。像霍曼斯那样,布劳也把报酬与成本作为讨论各种社会交换的基本概念,但是布劳不像霍曼斯那样一般性地讨论交换活动的报酬,而是把报酬区分为不同种类,并进而区分不同类型的社会交换行为。布劳首先作出的划分是内部报酬与外部报酬。内部报酬是从社会交换关系本身获得的报酬,外部报酬则是从社会交换关系之外或社会交换的外部关系中获得的报酬。这种解释似乎很抽象,布劳的进一步解释是:内部报酬从内部交换获得,外部报酬从外部交换获得。内部交换是带有非功利色彩的情感方面的交换,例如友谊、恋爱就属于内部交换;而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以从交换对方那里获取物质利益为目的的社会交换则属于外部交换。如果内部交换是非功利的情感交换,那么从中获得的报酬也就具有了非功利的情感性质;而外部交换是功利性的物质利益交换,那么从中获得的外部报酬也就一定是功利性或物质利益方面的。为了使问题变得更为明确,布劳把内部交换和外部交换又称为社会交换(狭义的)和经济交换。他在说明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区别时,除了重申社会交换的非功利性以外,还指出它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在经济交换行为中,人们对自己的付出成本和收入报酬都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在交换过程中也要开展一系列严肃认真的谈判、签订责任明确的合同等。而在社会交换中情况却十分不同,虽然人们在社会交换中也要求获得某种报酬,但是这些报酬能否获得,在多大程度上获得,都不是靠某种确定性的协议合同来保证的。并且,尽管参与社会交换的双方也要对自己在交换中的投入与获得进行衡量与评价,但这都是很模糊的,甚至要把所获的报酬和提供报酬人的动机联系起来。如果对方提供的报酬是赞扬或恭维方面的,但是当发现赞扬的背后是其他方面的获利动机时,那么对方提供的报酬将因所隐藏的动机而被否定。这说明社会交换要比经济交换复杂。布劳认为,更为复杂的情况是:在错综复杂的交换行为中,内部报酬与外部报酬往往是混合在一起的。长期在一起工作的同事,能形成较深的私人感情,双方在交换中获得的报酬较大程度上属于内部报酬。但是,同事之间也有外部报酬关系,因为处于同一工作单位或利益群体之中,不可能不发生各种经济关系,相互之间不可能没有物质利益上的往来,所以,无论能够获得多少内部报酬,也不可能排除同事间的外部报酬关系,并且,二者往往是难以区分地交织在一起的。布劳还指出,在现实生活中,地位不同的人之间也存在内部报酬和外部报酬错综交织的复杂关系。一个人可能愿意同地位比他高的人交往,并且地位低的人常常是以获得内部报酬来掩盖获得外部报酬的动机。当一个人身处高位时,同他开展内部交换、寻求内部报酬的人似乎很多很真挚。可是,只有他从社会高位上滑下来以后,他才能发现原来那些“朋友”并不是在同他开展内部交换,而是为获得物质利益开展外部交换。随着自己社会地位的丧失,门庭若市转变为门可罗雀。所以,一个身居高位的人应当清楚地识别那些比他地位低的人究竟是为了什么而乐于同他交往,他与那些对他百般恭维的人究竟是何种交换关系。如果是外部交换,那么就应当认真鉴别、比较、测算、考核和选择;如果是内部交换,那么就应当追求真挚的情感交流。即使这两种交换及两种报酬交织在一起,也应当慎重待之。从这里可以看出,布劳所说的外部交换相当于韦伯讲的工具理性行动,即以功利为目的,对目的、手段和结果都要进行分析、测算、比较和选择,以求最佳效益;内部交换相当于韦伯所说的价值理性行动,即追求某种超功利的目的。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内部交换同价值理性行动还是有明显区别的:韦伯的价值理性行动追求的是超现实的理想目标,布劳的内部交换追求的是主观内在的情感,不是在现实之外,而是在现实生活之中。但是,在超功利性和目标不可选择性上,价值理性行动同内部交换行动还是明确一致的。明确了内部交换与外部交换、内部报酬与外部报酬的相互区别和相互联系后,布劳进一步提出的问题是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社会交换,其实质是回答社会交换结构理论如何有效指导实际交换行为的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内容不错,但不推荐当当买。实体店都比当当便宜,如人大读者服务部。另外**才68折。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