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是你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张欣  页数:18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个极致的故事,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关怀小说,著名女作家张欣,揭示都市尴尬,寻找心灵牧歌。    他们的内心都有着无法言说的伤痛;他们的现状又都是无论怎样胼手胝足地努力也无法改变的,所以他们只有用自己微弱的体温去给对方带来一点点暖意,尽管他们仍然难以逃脱厄运的结局。这是小人物安放灵魂的憩息方式,是我们心录中最软弱的那个部分所期待的抚慰,更是冷雨飘零、举目无亲时出现的那把旧雨伞……    张欣把商业社会人际关系的奥妙揭示得充分,她把当今文学中的城市感觉和城市生活艺术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好关怀着她的人物在市场经济文化语境中的灵魂安顿问题。  --雷达(著名评论家)  张欣的小说是漂亮的,圆润的,聪明的,饱满的,是建立起了她独有的叙事风格的。她能够成功地把一些丝丝缕缕说不明道不白剪不断理不乱的感觉送给读者,而不是散播那些大而无当的哲理和观念。  --池莉(著名作家)

作者简介

  江苏人,生于北京。  1969年应征入伍,曾任卫生员,护士,文工团创作员。1984年转业。1990年毕业于北大作家班。现任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  主要作品:《张欣文集》(四卷本),长篇小说《浮华背后》、《泪珠儿》、《兴喉》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依然是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3条)

 
 

  •     有人说:“张欣不写都市,张欣不是现在的张欣; 都市如无张欣的小说,便会失去一片五彩的精神天空。“张欣,在16岁的时候也就是1984年,她来到现在所定居的城市—广州。那时的广州已不是南蛮之地,而是通过改革开放,逐渐变成了一个大都市。这对刚离开纪律严明的军队的张欣来说,是极其难适应的,所以,她的创作进入了瓶颈期。于是,1989年她去北大作家班进修,在那里,她的视野和思想得到提升。当她再次回到广州,她没有了第一次的茫然与手足无措,而是以女性特有的细致敏感观察这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依然是你》这部小说是属于都市的,它也是悲情的,都市特有的悲情。
       读完《依然是你》,我觉得整本书可以用焦阳的一句话概括:有时候,相遇不如错过。的确是这样的。管静竹和端木林的相遇,焦阳和管静竹的相遇,焦阳和尹小穗的相遇,管静竹和王斌的相遇。这些是爱非爱的相遇,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悲情的都市情感世界里。当然,《依然是你》也并非全部是残酷悲情的,也有一些温暖,但那为数不多的温暖在这无情残酷的都市很快就被侵蚀的一干二净,也正因为这样,才让人感受到可悲和绝望。
       《依然是你》是张欣一如既往的写作风格,她的都市小说都是着力刻画转型期都市职业女士的生存状态和情爱困境,进而流露出她对都市女性那种矛盾心理不安状态的终极关怀。张欣把都市女性体味到的种种欣喜、困惑和迷茫写于笔端,凸显着她们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冲突中的精神交锋。
       所以,她笔下的女性或多或少都有着“张欣味儿”,而管静竹也不例外。管静竹这人呢。我觉得张欣是把她塑造成了一个循规蹈矩,自尊心极强的都市女性,同时她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母亲。或许也是因为她这个性格导致了最后的悲剧吧。让我们来谈谈管静竹在她不算短暂的一生和她亲密或者亲密过的四个男人(孩)和她发生的故事吧。我想,也就是这几个人,管静竹看透了都市的繁华和繁华背后的冷漠自私,从而淡然的选择了死亡的原因吧。
       管静竹和端木林,他们是通过相亲认识的,由于他们俩都是不温不火的人,所以他们的婚后生活一直很和谐,连管静竹的密友都说:就是新定做的新好男人也不过端木林这款式吧,把他送到机器人公司当模版,宣传出去不知有多少人订货呢。张欣以寥寥数语就让我们感受到那时管静竹的静谧的幸福。也许这幸福太让人妒忌,很快的,管静竹就失去了。端木林在他得知他们的大胖小子—端木歪歪患了先天性哑傻综合症并且无药可医时,他失踪了。一走就是三年。管静竹再次得到端木林的消息时,却是知道端木林另有新婚并且有一个聪明伶俐的漂亮女儿。管静竹一下子觉得以前苦苦支撑的世界都怦然坍塌。但因为她那极强的自尊心,她并没有哭闹,而是便宜的放过了端木林,跟他爽快的离婚了。
       《警世通言》里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端木林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其实,这情景在都市生活中并不少见。人心的温暖逐渐被都市的钢筋水泥,灯红酒绿所消磨,而人们逐渐的变得冷漠。就像端木林,就因为歪歪是傻子,而如此决绝而果断的抛弃了那娘俩。这是多么丑陋的一副嘴脸啊!也同样是这幅嘴脸,在得知歪歪的画值钱后,竟然厚着脸皮提着一堆快过期的食物登门拜访管静竹。这个伪君子,竟然大言不惭的说自己是歪歪的父亲,理所应当的向管静竹索要歪歪的画作去卖。遭到管静竹的拒绝后,端木林撕下他伪装的面具破口大骂。读到这里,我不禁感叹,那个新好男人去哪里了?就算感情不再,那他抛弃她们娘俩时那么决绝,他没有一丝愧疚就算了,还好意思来跟被他抛弃的母子前说自己是他父亲,有权利拿自己儿子的画作。而管静竹对这么一个无耻之徒,竟然比想象中更加平静。这给人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那管静竹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歪歪的”天才“还是因为有焦阳的存在呢?
       管静竹和端木歪歪,这是一对苦命的母子,也因为歪歪,管静竹不止一次从幸福的云端跌进了谷底,这究竟是命还是现实的残酷?歪歪的降临为原本幸福的小家庭增添了不少的乐趣,可随着歪歪被确诊为哑傻综合症,这个幸福的家庭从云端跌进了谷底,可管静竹并没有因此抛弃歪歪,而是依旧给他最好的。直到一直照顾歪歪的葵花要回乡下结婚,而管静竹的好友曹虹劝她多为自己的以后想想,从而,管静竹狠下心让葵花带着歪歪回到乡下。但过了一段时间,管静竹实在挂念歪歪,终于来到了葵花所在的那个小山村。尽管葵花没有虐待歪歪,可是和管静竹想象的差距太大,所以管静竹毅然决然的带着歪歪回家。其实,在张欣的笔下,葵花的家人是很淳朴的,就像原文里的一句话:他们都是老实人,都想对静竹好但又不知道怎么表现,以至于看见自己的孩子跟歪歪争旺旺饼干,上去就是一巴掌。可是,尽管是这样,与城里的优越生活相比,葵花这简直就像是地狱吧。其实,如果,静竹没有去看歪歪,那结局是不是会不一样呢?或许静竹会安安稳稳的过完后半生吧。
       天下的母亲都是伟大的。当管静竹看到星星索儿童智障康复中心时,管静竹立马送歪歪去。也许是精诚所至吧。歪歪变了个人,喜欢画画了。而接踵而来的好消息更是让管静竹冲昏了头脑,歪歪的画得了国家级的金奖,一张画可以卖几万,无数的人来找管静竹,甚至还有北京传来消息要让歪歪出国巡展参赛。那时,他们母子俩成了那城市的焦点,而管静竹思来想去,不顾好友的阻止,竟然为歪歪辞了职。而伴随着她的辞职,歪歪的星路也截然而止,一知名的旅美画家来到他们所在的城市,媒体拿出歪歪的画作让大使点评,大师淡然的说不过是一几岁小孩的涂鸦。大师的话迅速的终止了歪歪的星路。歪歪仍然还是那个歪歪,可管静竹却不是那个管静竹了。所幸,后来在焦阳和曹虹的鼓励下她走出了阴影,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但是,她却走进了她生命的一个终点。我在想,如果不是王斌能接受这个只会画画的智障儿童,静竹也不会接受长相那么糙的王斌。静竹为歪歪牺牲的不止是她的幸福,名誉甚至是她的生命。所以,我觉得她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母亲形象,不顾一切的为子女付出,而忽视了自己。
       管静竹和焦阳,温暖着彼此,尽管相遇,但却无法在一起。管静竹和焦阳的相遇在桃色酒吧,这充满暧昧的名字的酒吧当然也充斥着暧昧的气息。他们险些发生一夜情,但因为王植树这一神经病人的出现,他们在那晚成为了路人。他们总以为不会再有交集。可命运总是奇特的。在焦阳被人砍伤的那个晚上,他们又相遇了,管静竹救了他,并为他垫付了医药费.事后管静竹给了焦阳她的名片和一大叠住院单,希望焦阳能把钱给回她。焦阳当时是决定要还给静竹的,可是生活的压迫,让焦阳那同情心一闪而空。当他顶着他的刀疤脸,被关进了看守所过着惨淡的生活,他又想起了管静竹。这个曾经对他施以援手的女子,他厚着脸皮再次向她祈求帮助,不负他的期望,管静竹真的去看他了。而后来因为种种机缘巧合,焦阳出劳教所后去敲了管静竹的门,而管静竹最终收留了他,这一收留就是好长一段时间。他们总能毫无保留的互诉心事,能在对方手足无措的时候给与对方温暖。原本以为事情可以顺利发展,管静竹和王斌结婚,焦阳和尹小穗在一起。可天意总是弄人的。焦阳无法鼓起勇气以真实面目面对尹小穗,而尹小穗也在得知焦阳的身世后无奈的嫁给了她所不喜的一个人。而管静竹的情况更糟糕,当她决定再打开自己的心接纳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时,那人说的话,让她顿时醒悟了。也许是因为太累了,也许是因为心满负荷了。静竹在某个隆冬的日子选择结束她的人生,可焦阳却救了她。在焦阳得知事情本末后,竟然去找王斌,并以杀害了王斌结束了这一场又一场的闹剧。
       故事的结局是早已萌生结束想法的静竹承担了一切罪名,静竹死刑,焦阳无期。这结局让我唏嘘不已。他们做错了什么呢?两个都是在努力想改变自己生活的人儿啊。在书的结尾,静竹给焦阳写了一封短信:焦阳,我们的相识是那么的不堪,然而我们又难以置信地心灵相通,我爱你爱的太久太久,你还是你。管静竹绝笔。看到这里,我不知道该认为管静竹是幸运或是不幸运的。说她幸运是因为她爱的人在得知她被欺负时义愤填膺的为她报仇,而她的不幸也是因为她所爱的人一时冲动而导致她们最终真正的错过了,阴阳两隔。其实,我在看着小说时,我觉得静竹对焦阳的爱是高于亲情的一种爱,无关爱情。
       管静竹和王斌,虽是流水有意落花无情,但管静竹却因为歪歪妥协了。当她对王斌投入感情或者说当“妻子”的责任时,她却发现王斌把她看的如此的不堪。从一开始认识,静竹只是做好自己的本分,从发现账目不对,到保护公款,也正是因为她所做的种种,才赢得了王斌的心。但在都市这个大环境下,人们或许会认为金钱更能保护自己,所以当王斌的妹妹也就是王梅跟王斌说静竹这样做根本就是觊觎王斌的钱财。所以,王斌对静竹产生了保护自我的意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像静竹那么大公无私、舍人为己的人已经微乎其微了,所以,王斌才会怀疑,才会与静竹产生隔阂。
       所以,我觉得,静竹其实就是都市生活的一个牺牲品。因为在如今的都市,人们之间的信任越来越少。其实,也是静竹自己造成了自己的悲剧吧。她可以改变这个结局的,她的好朋友曹虹在她每次有危机之前都对她好说歹说劝阻她,可是她却不听。即便与曹虹吵架她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但所幸她们的友情够坚固。在静竹毅然决定去死时,她把一切都托付给了曹虹,而曹虹是红着眼圈答应的。
       我想以这一段话来结束“他们的内心都有着无法言说的伤痛;他们的现状又都是无论怎样胼手胝足地努力也无法改变的,所以他们只有用自己微弱的体温去给对方一点点暖意,尽管他们难以逃脱厄运的结局。这是小人物安放灵魂的憩息方式,是我们心灵中最软弱的那个部分所期待的抚慰,更是冷雨飘零、举目无亲时出现的那把旧雨伞... ...”
      
      
  •     第一次读张欣的书,是一个意外,我在自助图书馆借书的时候,看到了张欣这个名字,我还以为是潘石屹的老婆,那个张欣在我看来要比这个张欣知名一点,就阴差阳错的就出来看了, 后来发现弄错了,不过还是受这个名字的吸引,继续看下去了。
      
      首先说张欣的书属于写实风格,军人出身的她,不会堆砌华丽的辞藻描写,也不会像新生代作家张狂和絮絮叨叨的描述,他更多的真实时代和真实生活的描述,属于自然描写风格。
      
      管静竹---在这个社会福利体系上不健全的时代,有个智障儿子注定要一辈子为其受苦的时代,摊上个害怕责任的丈夫,能怎么办呢?虽然她善良、识大体、顾大局、为他人着想,她的善良与温暖甚至感动了焦阳,那个与社会主流伦理悖逆的人,她为他人施放了阳光,可是她得到的确实伤害,真的不能不说,命运真的是不公平,狡诈的小人活的挺滋润,反倒是善良的人厄运连连,命运多舛。管静竹,人如其名,竹子一样的性格,正直善良,虽然周围的逆境,但是依旧倔强的生长,丝毫不会因环境而弯曲,我欣赏她,如果我是他,可能我也会像她那么做,这是人的性格释然,过于善良而又过于幻想。
      
      焦阳--人如其名,焦阳似火。他的经历,12岁经历灭门惨案的他来说,看尽了人间冷暖,只后做小偷、做鸭、做乞丐 、坐牢等等经历,让他已经对这个社会绝望了,已经没有了爱的能力。对于他来说,温情就像是暗夜里的火柴,从未真正温暖过他的心。他不见得多么愿意当幸存者,让他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意思呢?但是管静竹,以持久的善良和爱给了她温暖,她最后以自己的生命给了自己活下去的希望,让他真正意识到内心的温暖,世界上没有一颗心是不需要温暖的。这是这种温暖让人对这个悲惨的结局似乎有一点信委。
      
      冷义---真是的冷酷无义。虽然衣着光鲜,虽然位居权贵,但是简直是衣冠禽兽。他说,焦阳,你回归社会绝对是对的,你也用行动证明了你的诚意。但是你知道么?我们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谁从前做过什么或是没做过什么,而是看我们谁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脸面。只有保住了脸面才是真正回归了社会。这就是那么多有前史的人不惜一掷千金要洗底的原因。多么卑劣啊。
      
      
  •     “人说,爱是废墟中生出的花朵。不知是无望衬托了凄美,还是凄美成全了无望。”     焦阳似火,最后一刻的冲动、爆发,造成故事急转直下的结局。     静竹是心,难道一颗良心、公德心、善心、慈悲心“根本没有被这个社会接纳过”,“怎么做都是不合时宜”?     因为不能背叛,重返社会的焦阳努力做一个好人、平常人。书中的一小段话令我感到无比的熟悉和温暖——     “他不答应的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冬天来了,他又穿上了棉衣,管静竹送到看守所的棉衣他一直没有丢,他想在这个世界上他至少要对得起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尹小惠,而是管静竹。管静竹为他做的点点滴滴虽然他无以回报,但他知道她希望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也是她唯一不能背叛的。”     就因为一次戏剧性的偶然相遇,静竹就做了送棉衣的善举,难道这种善良不合时宜,不能融入社会?     也许正像作者反复在作品里说的那样:经历过大苦难的人才能相知互赏。     说“也许”是因为大豆王公司的王斌也是经历苦难的人,但终究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受外界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像静竹这样“一心一意”“执意不改”的人,我是深深佩服的!    也许,有些时候,相遇不如错过?
  •     刘蓓、吴秀波主演的电视剧〈嫁衣〉。挺感人的。原著小说是张欣的〈依然是你〉,不到十万字的小说改成25集的电视剧肯定要加许多情节,小说与电视剧的结局是相反的,小说中的一些情节也与电视剧是相反的。编剧真敢下手啊。
  •     我认为 作者是有意的:管静竹-尹小穗
      "静竹开花死 小穗熟透香" 看完之后我脑子里立马出现了这句话 虽然本质上 故事里两个女人的结局——"香"和"死"——细想起来没有什么区别 但 静竹毕竟是死了
      
      自由是女人的坟墓 即——"情理之外 意料之中"的事
  •     
      大概看过张欣的三本小说,《依然是你》《为爱结婚》《泪珠儿》。看的时候都不知道作者是她。准确点说,我当时对这个作者没印象。大学图书馆某本文学期刊上看了《泪珠儿》的连载,某书店看完了《为爱结婚》,至于这本《依然是你》,忘了哪里看的了。是看到第二本时,意识到,我又一次在看这个作者的小说了,并且还很喜欢。
      
      她作品中的女主角,总是有些拧的。这让我喜欢。本能的拧,在受到现实的冲击时,完全不犹豫,不矛盾,依然拧着走。这种个性,纯粹,可爱,保持了个人的完整性。尽管不成功,伤人伤己。
      
      在看她的另一作品《锁春记》的介绍时,看到了这句话:“只有聪明的女人,才会犯骇人听闻的错误。”我记了下来。阿Q。自慰。苦笑。
      
      现代社会中的人,都生活得够累。如果不圆滑不现实,那就更自讨苦吃;如果想跟现实握手言和又心不甘情不愿进退维谷,干脆撞墙算了。前者还能让人生出佩服和怜惜,后者就只会让人来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了。
      
      她小说很吸引人的一点是,人物形象非常之鲜活。你仿佛就看到了身边一个人,你看着她碰壁看着她折腾看着她活受罪,可是你无能为力,因为那是她性格使然,而不是作者使然。
      
      我喜欢“无能为力”这个词,它非常现实,又非常感性。但实际上它让人悲痛乃至绝望。
      
      唉,我真能扯,到这我都忘了我在说张欣的小说。几行字,已是千里思绪。
      
      
  •     因为题目,因为某个人。
      仅仅如此。
      
      
      也许,只是期盼到了最后依然是你的温暖。
      胡话。
      
      与小说无关。
  •     在泪眼婆娑中读完张欣的悲情小说《依然是你》,感慨不已,两个不幸的人爱得好绝望!正如文末那一句“人说,爱是废墟中生出的花朵。不知是无望衬托了凄美,还是凄美成全了无望。”
      
      任何掺杂着金钱关系的爱都是虚无的,无论外表看起来多么动人,一旦遇到考验瞬间便会土崩瓦解。诚然王大豆和管静竹之间也有彼此感动的真心时刻,但是更深刻的原因无非王大豆想利用管静竹的能干让自己的事业更加稳固而管静竹内心深处也有借助王大豆的经济实力为智障的儿子提供保障的愿望,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的恋爱关系如此脆弱,以至于不管管静竹曾经真心实意地为他做过多少事情外人稍一挑拨王大豆便用一句话结束了这段关系。
      
      只有心灵相通,能够在寒冷的黑夜里温暖人心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愈是灾难来临的时刻愈能给人力量。只是,真正的爱也要建立在足够的经济基础和心理基础之上,两个带着无法愈合的心灵创伤一直在生活中挣扎的人怎么能快乐的相爱呢?所以管静竹最终不能和焦阳幸福的牵手,而只能以死亡结束自己惨淡的人生。在我看来这对于管静竹也许是最好的结局了,与其悲惨的活着不如安详的死去。对于焦阳来说,无期徒刑也许倒不如死刑来的痛快,反正他在这世上早已没有亲人,经历了灭门惨案,监狱生涯以及不堪回首的过去,他的心早已坚冷如冰,如果没有管静竹,我相信没有什么支撑着他继续活下去,继续一个没有爱的人生有何意义?
      
      管静竹在绝笔中对焦阳说:“我们的相识是那样的不堪,然而我们又难以至信的心灵相通,我爱你爱的太久太久,你还是你。”读罢潸然泪下,两颗饱经沧桑的心其实早已彼此相许却浑然不觉,在情感的道路上走过千山万水才恍然发现原来所爱的人“依然是你”。
      
  •     转载自己的博:
       you remain as before
      
      有些时候,我宁愿相信,小说的真实性。
      既然现实都是幻觉,那么或许只有小说,才是真实的。
      
      很久都没有看到这样直逼人心的故事。
      事实上,两个主人公受到的禁锢,
      一个是物质上的,一个是心灵上的。
      很难述说这样的心与心之间的相遇。
      
      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自然依赖
      或许是小人物安放灵魂的一种方式吧
      他们的内心都有着难以言说的伤痛。
      偶遇。救赎。
      谁又能真正拯救谁呢
      
      对于12岁就经历了灭门惨案的他,
      从小就懂得这个世界,
      有底层但是没有江湖。
      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够了冷眼,
      看惯了同类相残。
      温情就像暗夜里的火柴,
      从未真正温暖过他的心。
      而她,
      因了一个先天性痴呆的儿子,
      曾经恩爱的丈夫,弃家而去。
      生活一次又一次让她看到希望。
      却再次陷入更深的绝望。
      后来,
      他为了她的不幸而不平,愤然走向极端。
      她却又为他承担了所有的罪名
      一审她被判处死刑。
      他,活了下来。
      
      他最后一次得到她的消息,
      是她写给他的一封信。
      信非常短。
      信中写道:我们的相识是那样的不堪,
      然而我们又难以置信地心灵相通。
      我爱你爱得太久太久。
      你还是你。
      
      这是她的绝笔。
      
      一直在想,
      既然这样,活下来又如何。
      
      想起来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日本人在大地震中失去了所有的亲人,
      对于这样的人有一个统称叫做幸存者。
      幸存者是在二十年以后死去的,
      他郁郁寡欢地死在他的寓所里
      两三个月之后才被人们发现。
      没有人知道他在有生之年是怎样苦苦挣扎的。
      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
      那是别人不可能到达的幽深之处。
      只是,
      对那个幸存者来说,
      这和他在地震中死去又有什么区别呢?
      
      在这个故事里,
      他不见得那么愿意当幸存者,
      让他一个人孤零零的活下去又有什么意思呢?
      
      但最后的最后,
      我看到他的内心充满了温暖。
      这种温暖是在风雨凄清,举目无亲时的一把旧雨伞。
      彻底的融化了一颗荒芜冰冷的心。
      我想,或许。
      这才是他活下来的唯一信仰吧。
      
      人的心灵总是这样的脆弱荒凉,
      而温暖,是我们深埋于心的渴望。
      
      就像昨晚七点的时候,
      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抬头看教学楼围成的四角的天空。
      暮色渐合。
      
      人说,爱是废墟中生出的花朵。
      不知是无望衬托了凄美,
      还是凄美成全了无望。
      
      有些时候,相遇不如错过。
       个人blog:
      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fengzhongdegezi&idWriter=11615617&Key=604707207
  •     我是在《当代》的第一期上看到《依然是你》的,一个晚上就把它迫不及待的看完了,总体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看完之后,泪光闪烁,但之后,仔细思考,突然想问,焦阳和管静竹之间真的是真正的爱么?还是这种爱只是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同情?或者作者本来就不是要写成爱情,写的就是那种人和人之间越来越稀少的温存。
      管静竹不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只是她生活的很自我,活在自己的道德观里,活得很正直,很率真,不会更多的考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每一件事情,都是很固执的秉持着自己的原则和想法,对丈夫、对儿子、对焦阳、对王斌,对工作,对朋友,对生活。而她的好朋友充当的就是一个世故老人的角色,试图教导她回归一个“正常”人,然而这项改革显然是失败的。
      惨淡的管静竹遇到了绝望的焦阳,两个人有着相似的大悲大苦,同时也有着相似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句话从此也决定了这两个人终归将会走向同一个终点,或者结合,或者挚交,文章的最后是死亡,或者也是结合的一种表现方式?毕竟在这个世上曾经有一个人和自己那么相似过,同情过自己,为自己付出过,活过的日子就值了。
      世界不是一个人的,但是一个人要出自己的世界。管静竹就是一个这样的女人,这样一个女人,所表现出来的疯狂是可以让你怜悯和疼爱的,甚至你会觉得她的行为还带着一点点可爱。
      为自己的心活过,你呢?
  •     废墟中的花朵——读张欣《依然是你》
      “人说,爱是废墟中生出的花朵。不知是无望衬托了凄美,还是凄美成全了无望。”
      焦阳似火,最后一刻的冲动、爆发,造成故事急转直下的结局。
      静竹是心,难道一颗良心、公德心、善心、慈悲心“根本没有被这个社会接纳过”,“怎么做都是不合时宜”?
      因为不能背叛,重返社会的焦阳努力做一个好人、平常人。书中的一小段话令我感到无比的熟悉和温暖——
      “他不答应的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冬天来了,他又穿上了棉衣,管静竹送到看守所的棉衣他一直没有丢,他想在这个世界上他至少要对得起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尹小惠,而是管静竹。管静竹为他做的点点滴滴虽然他无以回报,但他知道她希望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也是她唯一不能背叛的。”
      就因为一次戏剧性的偶然相遇,静竹就做了送棉衣的善举,难道这种善良不合时宜,不能融入社会?
      也许正像作者反复在作品里说的那样:经历过大苦难的人才能相知互赏。
      说“也许”是因为大豆王公司的王斌也是经历苦难的人,但终究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受外界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像静竹这样“一心一意”“执意不改”的人,我是深深佩服的!
      开始接触张欣的小说是从去年第一期《收获》上刊载的长篇小说《深喉》开始的。据说,杂志一出,一时间洛阳纸贵。我也赶紧买了一本一睹为快。还行。虽不像武侠一样疾风闪电般嗖嗖读完,但也是一气呵成。
      这次我也像猜谜一样在《十月》第四期上读《依然是你》。看陆续出场的几个主角,像看“移魂换影”一样猜测最后谁会跟谁结合。没想到结局会像小说最后一句话一样“天色灰白,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我总觉得作者最后用“新事”一词有暗指“喜事”的意思。但最终静竹和焦阳并不像我预料那样组成一个家。
      也许,有些时候,相遇不如错过?
      2005年12月29日于东苏团委
      
      
  •   我也喜欢她的小说
  •   这本昨天晚上一口气读完
  •   我特喜欢她的小说
  •   嗯,依然是谁,美好的期盼,只是,现实依然残酷。。
  •   我们的相识是那样的不堪,然而我们又难以置信地心灵相通。我爱你爱得太久太久。你还是你。
    这四句话在心里刻着了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赞同~不同世界的结合也是很难有结果的,我想管静竹最后或许是对焦阳对她一以贯之的态度所感动,那种爱与爱情还是有区别的。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芥蒂和隔阂。有不得已的面对。他们的相遇只是导向一种偶然结果的契机。错过了也未必有更好的结果。
  •   我也觉得不是爱情,不知道为什么管静竹最后要那样给焦阳写信
  •   我突然想起,《深喉》最后一句话好像也是“天色灰白,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语出圣经
  •   也许,有些时候,相遇不如错过。
  •   “天色灰白,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这话,好多小说里都用的,只是换个把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