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爱呢?

出版时间:2005-11-1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作者:刘瑜  页数:17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海外留学生论坛上点击率与争鸣度最高的幽默小说。中国留美族群网上球偶的“轻冷喜剧”!    是的,我们计算实力,计算长相,计算金钱,计算各种条件 --- 那么,爱呢?

作者简介

Drunk Piano,生于1975年12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目前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读博士。小说、随笔、政治评论散见于《芙蓉》、《希望》、《南风窗》、《外滩画刊》。曾以DrunkPiano网名在某海外网站,连载其主要小说作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那么,爱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1条)

 
 

  •   刘瑜还是真的不错,写的有些围城的味道,幽默写的这末不动声色很难
  •   幽默搞笑,话密!
  •   不错,可以看看。。。
  •   看了作者的blog,.觉得很精彩.所以作者的小说也就顺便支持一下了。留学生,特别是类似电车男,宅男腐女的爱情生活被描写的琐碎卑微,看完唯一记住的是其中一段强奸未遂时对宅男大腿外貌的白描。精彩绝伦。
  •   作者的blog蛮有名的,虽然都是政论。没想到对爱情的看法这么悲哀
  •   因为书名才买。。。。
  •     有时再怎么努力,也不一定能找到真爱。即便遇见了,也有可能会失去。不强求,反而出现在眼前。是你的,赶也赶不走。不是你的,守也守不住。----------------------------------------------------------------------------------------------------------------------------------------------------------------------------
  •     故事很简单(就是一帖子么)。
      这样的故事不止发生在他们的圈子里,到适婚年龄的,女孩过了二十五岁的,还没遇见想与之共度的人的,都免不了有这样的担忧---当然,真正意义上的帅富美们不属此列。
       额,作为一个长相一般,家世一般,身高身材都一般,也没有唐小瑛34c的姑娘,突然觉得好桑心好桑心。
      
      
      
      擦,豆娘我哪里违规了?!
  •     这是美国留学生的“求爱”故事,也是整个一代人的恋爱缩影。关于爱,我们获得的,学习的太少。按照我们一贯的题海惯性思维,我们将一次次的爱情经验程式化、经验化。对于每一个潜在对象,我们都熟练的闲聊、约会 、聊天、看电影。我们按照一头脑中这样的一步步,对待每一个不同的、鲜活的生命。有时候我们失败了,分手了,我们不考虑是否“解题思路”正确,只是感叹自己不够熟练。直到有一天,我们成功了——结婚了,生子了。但是回头想想,都不明白这道人生的”大题“是如何解决的。
  •     我这个人,不知道是不是看小说看的太少?还是挑的类别都太奇怪了?
      最近看了几本纠结的爱情小说,看的时候心里总是五味陈杂百感交集,内心总是有个声音在叫嚣:这会不会是我?我会不会这样想?我以后会不会这样做?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傻的想吧?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傻的做吧?我是不是这么虚荣?我是不是这么嫉妒?我是不是会这么……在世界这本历史书里以一个杯具配角的套路演下去?
      
      总觉得自己离“会幸福”这条道路离得越来越远了……是自卑感作祟?
      我够漂亮嘛?我够聪明嘛?我够善良嘛?我够好去成为一个幸福的女主角嘛?
      
      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响,想寻求帮助却又很无力。因为心里深深地明白唯一能救赎自己的是来自自己的肯定。总是被质疑声盖住的肯定。
      
      感觉每个可怜、可鄙、可笑的女性角色都是一条路,总是担心自己是不是即将拐上这条路,或者就正在走在这条路上。那些可怜、可鄙、可笑的男性角色,就像一个个路上的坑,总有绊你一脚的时候。
  •     留学生很矛盾的心态:
      一方面是知识分子身份自居而对于对方的挑剔
      一方面是穷学生穷助教的现状而寄希望于对象来拯救自己
      一方面是经历了半个地球的生活而不愿掏出真情相待
      一方面是现实生活搬砖一般的困顿而总是想逃离
      这就是座围城。
  •     看到后面的评论,有人在说这是不见血的残暴,不见泪的悲哀。也有人说这是因为年龄,爱有年龄。
      其实我的理解是这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发生的。作者写得真是犀利,把男男女女的心态描写得入木三分,一针见血。在一个交友网站上除了那些那些身高体重,除了照片收入,还能期望彼此有什么了解呢。结果就成了婚姻市场上的挑肥拣瘦。每一个留学生一路披荆斩棘的出国读书生存,谁都觉得自己优秀,谁都不想将就。可是在美国,这个选择的范围就这么大,就这么几个人,无形中又增加了择偶的难度。读书读到这个份上,一抬头发现已经逼近三十或者过了三十,心情又不免焦虑。刘瑜还在另一本书送你一颗子弹里阐述过这种焦虑,叫爱情饥渴症。于是未名交友上就在日复一日的发生着比百合网,比非诚勿扰更严峻的感情悲剧。
      
  •     刘瑜笔下的《那么,爱呢?》,这是小说最后的发问,爱情的价格到底是多少,而爱情又是什么,万千世界的人们都陷入了爱河,各式各样的浪漫与感动,但很少有人能给出一个定义。爱是一种感觉,一种怪年,一种浪漫......不清楚,这也是我曾经无数次提及的问题,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也许就如同“我是谁”,“我从哪儿来”,“将要去往何方”一样,是人们永远需要探讨的哲学问题。
      王徽,很难去喜欢这样一个自恋又有点猥琐的男人,自恃聪明与英俊,却在小花苗将其踢入黑名单之后发帖狂飙,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并以此大开骂戒,不知这样的男人在世间如何立足,这样的人让我愈发觉得恶心。他的种种行为并不是在追求爱情,而是在一种虚无缥缈的世界游荡,梦想着鸡一样的服务,却能免费享用终身,还要附带上一些经济价值,感情投入,这纯粹是扯淡。而立之年的他却还是这样的心智,7场恋爱也没有教会他什么是爱,如何是爱,简直已经快和白痴并驾。他的口头禅是:如果我仅仅为了把一个女人搞上床,为什么不直接叫一只鸡?这样的逻辑智能显示他思维的局限性。
      对于唐小瑛的网上相亲,我并不想过多的评价,只是发现无论一个女人在哪儿,只要她是一个中国女性,就不免陷入没有男人,女人就如同玫瑰却是水分一般,慢慢凋零,女人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加一个好男人,这就是目前中国大部分人的爱情观,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男人的优秀直接决定了这个女人的存在价值,女人惧怕30岁,30岁还单身的女人就如同一个裸体女人走在大街上,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引来无数目光,这就是身为中国女人最大的悲哀,在这样畸形的价值观,爱情观下,人们都陷入了一种误区,不知何时才能从中摆脱,至少让爱情变成两个人的事,作为一个旁人,你没有权利去评论也没有必要去过多的关注,更没有必要变得judgemental。本以为身处美国的华人能够摆脱这样的窘境,结果在这个小说中却有了淋漓尽致的描述,不知该为此表示一种悲哀还是担忧。
      欧洲的生活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某些中国人的爱情观已经畸形到了何种地步,欧洲新出的一种介于同居与婚姻之间的关系,以一张纸确定关系,在想要解除关系时立即解除即可,有点像合同制,一时兴起的签约,也许就是一辈子,或许在不久之后,彼此厌烦,彼此觉得不是那个mr/ms right 时,选择解约。而结婚与生育小孩没有任何关系,一个人可以在自己还在15岁时结婚,顺便还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参与自己的婚礼,是否结婚对于他们而言貌似并没有任何影响。也许中国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可是我们至少应该做到,在找到合适的那个人时选择结婚,而不是在年龄的催促下,在长辈的威逼下,在物质条件的苛求下,匆匆步入婚姻的殿堂,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婚姻真的就成为了爱情的坟墓。
      
  •      谈情说爱的言情小说自初中二年级起就不再有兴趣看,搜刘瑜的书时看到这本《So,how about love》,从她之前的访谈和《送你一颗子弹》、《民主的细节》这样的语言风格就知道她写的肯定不会是流于世俗的唧唧歪歪的爱情,于是饶有兴致的捧书阅读起来。学政治的女人果真是冷静和犀利的,这不是一本恩恩爱爱,你侬我侬,以大团圆结尾的浪漫爱情小说,绝对是一本现实主义小说,现代社会里爱情的真实、残酷与冰冷在她妙语连珠的幽默下会刺痛你我的心。但凡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的我们,是不是都口口声声喊着“我不过就是想找一个人好好去爱而已”,到头来却发现爱人还是没找到,自己仍是孤身一人。
      
      
      
       从何时起,寻爱的旅途已经变成了一场战役,男的、女的都在这场战争里穷尽一切的斗智斗勇。在这场战役里,但凡有这样那样资本的都把自己当成了将军,“渔场经济学“开始走红,男的女的都在储备着一个又一个的备胎。嗯,这个综合条件排第一,重点培养对象,那个个子矮了点,长得挫了点,但收入不错,排第二吧。。。每个不完美的人都想爱上一个完美的人,又都深知爱情的残酷,谁先投入谁就死得惨。于是不断的约见新的人,稍有不合心意的就换人,即使没换也沦为备胎。双方互有好感的就更要小心了,这是战役的号角刚刚吹响,能不能在这场战役中猎个俘虏回来还是个未知数,于是”欲擒故纵“啊,”故弄玄虚“啊,“假装神秘”啊,“投其所好”啊等等的爱情三十六计都搬了出来,唯一没有出现的是自己的真心、真情和真我。真正彼此吸引的,那需要这样的精心设计?菇凉,小伙,你们到底是爱对方,把他/她当做要共度风雨、相濡以沫的人呢,还是只把他/她当成一个俘虏、一个战利品,用来肯定自己的智谋和能力?俘虏和战利品在战争结束后是不需要精心呵护的,在家摆着就行。爱人是需要呵护的,是需要配合的,是需要共同成长的。不要最后沦为好战份子,还口口声声喊“我不过就是想找一个人好好去爱而已”,搏谁的同情呢?
      
      
      
       从何时起,爱情已经变成了一场交易,男男女女把自己放在市场上待价而沽。但是这又不仅仅是一场交易,都打着寻找爱情的幌子,男人摆出了身高、体重、长相、学历、事业发展、收入、房、车、等等,女人摆出了年龄、身高、体重、样貌、学历、性格、才艺等等。男女都拿着个尺子在心里衡量着对方,嗯,这个脸长得够美,个儿高,皮肤白,身材还前凸后翘的,不错不错。嗯,这个年收入40万,有三套房,有两辆车,哇塞,一定要搞定他……于是,这“爱”的感觉就有了,王八对绿豆,尺子对上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牵手走人,没看对眼的立马换个目标绝不留恋。这就是现代社会我们所谓的“爱情”吗?大家不是找感觉吗,看看,这有感觉啊,还不是爱吗?男人们鄙视拜金女,不管自己有钱没钱。有钱男人也想拥有爱情,想找个不拜金的女人,却又觉得身边的女人都是图他的钱,于是乎,大张旗鼓搞海选征婚,我很想问问报名参加富豪征婚的菇凉,你们真不是图他的钱吗?也许最后征来的是看上他人格魅力,并不是图他的钱,再也许又碰巧是个年轻貌美、温柔娴淑、三从四德的良家女子。。。我还真不信这比火星撞地球的概率还小的事就被他们遇上了,无非是各取所需,自欺欺人罢了。我承认我阴谋论了……没钱的男人以赚钱为大志,立志成为钻石王老五,心想:女人不就是爱钱吗,等哥有了钱,什么样的女人找不到?瞧瞧,最后还不一样成为拜金女的目标,于是又自欺欺人一把:我有钱,并不意味着我有的仅仅是钱,正如她们拜金,也并不意味着她们拜的仅仅是金。一定会遇到个不仅仅是图我钱的女人。好吧,哥你就继续这样阿Q下去吧,反正阿Q精神又不收费。
      
      
      
       从何时起,女人开始追求独立,物质独立,精神独立,自己赚钱买花戴。但好像物质越独立,对爱情的要求越高。他要玉树临风、貌若潘安、能力超群、气质出众……只是越来越发现这样的单身男人几乎都绝种了。于是发现越来越难对一个男人动心了,更不用说爱了。但既然都已经独立成这样子了,又有什么必要找个只能让自己在物质上锦上添花,却没法给精神雪中送炭的男人把自己给嫁了呢?况且现在男人也乐于享受女人独立的结果,独立好啊,钱自己挣自己花,衣服喜欢自己买,车房自己贷款自己还,科技发达得孩子都能自己生自己养……男人立马觉得肩上轻松了,走路都能闻到百里外的花香。于是两人生活的责任的天平也变化了。这独立对女人而言到底是天堂还是地狱?
      
      
      
       碎碎念了这些,我已经弄不清楚什么是爱情,也不想再去弄清什么是爱情了,从三月底开始燃起的热情,在这些天里终于偃旗息鼓了。找啊找就一定能找到?真TMD的累。我本不是个会玩爱情手段的人,也不想去学什么“三十六计”,需要我改变自己来迎合的人本就不是我的MR.Right,用了这些计谋得到的人爱上的又哪会是真实的你呢?我也不喜欢经营渔场,我有密集恐惧症。一念之间,我决定放弃了,避免沦为别人渔场里的鱼,开始相信在人生的单行道上,属于自己的是不用费心思去寻找的,命中注定的人即使经过了千回百转也一定会来到你的身边。做好自己感兴趣的事,跟好友们插科打诨不纠结的过每一天,我独立我的独立,管他的天堂,管他的地狱,只要自己开心。碰到个有共同语言的,欣赏我的独立也能心疼我的独立的男人,那就谈个恋爱吧,如果碰巧还能互相包容,不愿让对方一个人在人海浮沉,想陪着对方一起承受这世界的残忍,那就顺便结个婚吧,就这样子而已,也许他并不帅,并没有多少钱。没遇到就没遇到吧,一个人的日子也能很精彩。没有什么是必须要完成的。所以急着想结婚的,千方百计想扭转我“怪异”想法的各位哥哥就饶了我吧,我不想改变你的什么,也请不要来试图改变我的什么。不是一路人那就不要狭路相逢,伤人伤己的事咱真不想干;真是一路人,在千万条通向罗马的大路里都会碰到,然后惺惺相惜……
      
  •     总归是一本流行小说,可以打发时间来用。
      写的是当今流行的网上相亲这事,把当代青年的择偶心理描写的很真实,从网上到见面,从学历、工作到身高长相,再到见面时候的聊天,时时刻刻,加分减分,加分减分,越是所谓条件差不多的人,越是斤斤计较,不肯吃亏,恨不得将双方条件放在天平上精确测量。留美博士,成功人士,不过是外人看来的一件漂亮的衣服,其内心之苦,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女主人公有段内心独白写到只有她知道自己像是站到了悬崖边上再往前一步就会粉身碎骨。懒惰没有追求、对其不够好的男友,以及30岁的年龄,以及闺蜜的十足好男人,这一切压力、失望促使长相、身材尚可、学历尚可的她进入相亲网站最后一搏。书中的结局最后她和男友继续在一起,但那究竟是否是基于爱呢,还是仅仅是一种对于现实的妥协?
      书上不止一次提到男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我不过是为了寻找一个人好好去爱而已。而究竟是要怎样去寻找一个你想好好去爱的人,书中并没有给出答案,悲催的男女主人公也无从知晓。而究竟什么是爱,书上的男主人公说,爱情让我哭爹喊娘地追赶了它三十年,但是为什么等我把这个盒子一层一层拆开之后,发现里面不是我想吃的那串糖葫芦,而只是一块被人嚼了无数遍的口香糖。也算是对于爱的一种理解吧。只是不够深刻,也不正面。王徽对唐小瑛施暴失败后,想起唐小瑛那张略显衰老却依然算得上清秀的脸,那张笑容不停往外涌的脸,那张被挤压得变形了的脸,那张风骚里藏着哀怨的脸。读起来有一些凄凉。但是也仅仅像是微风拂过,情绪甚至还没来的酝酿,就自行消失。
      
      从书的语言来看既不精练、朴实也不优美、动人。
      从内容来看确是描述了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非常的贴近现实,但是一本好书应该有的不仅仅是抛出一个问题,呈现一个表象。在书的最后,男主人公在网上找专业人士提供“服务”咨询价格时,打出最后一行字“那么,爱呢”。究竟爱情价值几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书似乎是要给读者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间,但是这个结尾又显得如此仓促,在我期待挖掘到更深处时,它戛然而止了。
      
  •     没想到刘瑜也会写小说。继《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之后,刘瑜的形象是一清新的学者。而这篇小说市井味甚浓,和学者两个字似乎没有多大关联。
      扯完了这些有的没的,回到小说本身。种种择偶嘴脸,种种利益交换。书中概括的是:一手交换长相,一手交换实力。那么,爱呢?当情节进行至99%时,突然逆转,告诉我们:还是要追寻真爱。谁信?
      如果这只和信仰有关,我信。
      但是偷懒取巧,小说大忌!大河原警部和天下一侦探是要痛殴你的!(喂同学你又走题了)
  •       这是一部爱情小说?
        没错。因为留学生的爱情也是爱情。
        这是一部社会学小说?
        没错。因为优质大龄剩男剩女已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这是一部传播学小说?
        也没错。因为社交网络是主角们联系的主要媒介。
        如此种种,这是一部兴味十足却又引人思考的小说。小说以喜剧、戏谑的文字表达了大龄青年男女在网络世界、现实情场中自负又自卑的焦虑。开始读来喜剧色彩浓厚,但是越往后越有悲剧意味。留学生们以寻找爱情为出发点,以金钱、外貌、地位、前途等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每个人都持币观望或者待价而沽,在内心的寂寞中不断寻猎、斗争、伤害与被伤害。
        这是一场网络爱情的政治博弈,社交网络带给人们的是势力的攀比,迅速选择与被选择,放弃与被放弃,人们寻找多个备胎,享用速食情感,而这一切都无关爱情。他们在欲望里挣扎,沉溺在寂寞的状态里,直奔婚姻的主题,计算着自己的成本,然而在面对他人的漠视或者伤害时,不被爱的感觉有让他们张牙舞爪、声嘶力竭、痛心疾首。社交网络并没有促成人们的美好爱情,人们越发没有信任感和安全感。虽然爱情在现实的大漠之中已经成为逐渐消失的梦想,人们最终还是在现实中沉了下去。
        悲剧收场,有欲望的人都是可怜的。
  •      The Rose
      
      Some say love it is a river
      That drowns the tender reed.
      Some say love it is a razor
      That leaves your soul to bleed.
      Some say love it is a hunger
      An endless aching need.
      I say love it is a flower
      And you it's only seed.
      
      It's the heart afraid of breaking
      That never learns to dance.
      It's the dream afraid of waking
      That never takes the chance.
      It's the one who won't be taken
      Who cannot seem to give,
      And the soul afraid of dyin'
      That never learns to live.
      
      When the night has been too lonely
      And the road has been too long,
      And you think that love is only
      For the lucky and the strong,
      Just remember in the winter
      Far beneath the bitter snows
      Lies the seed that with the sun's love
      In the spring becomes the rose.
  •     刘瑜这篇不长的小说我很快就讀完了。到後面,只覺得背脊一陣陣發凉。正如她所言,這不是一部“愛情小說”,而是一部“恐怖小說”。
      其實她所寫的現象並非只限於留學生中間,大部份的相親活動都差不多是這樣吧!每個男女在相親的市場上就像是買東西的顧客,而同時又是待價而沽的商品,所有存在的知識各種軟硬條件的碰撞與磨合。每個人心裡有橫著一把鎖,不斷地尋著齒缺與之相匹配的鑰匙。到最後,所有人都疲倦了。所有的生理需求都可以用錢解決掉,so, how about love?
      看到唐曉瑛和王徽同樣沮喪地想著自己那個“小小”的要求:我只是想找一個人可以好好愛。我心裡充滿了鄙夷和悲憫。爲什麽兩個要求得如此相似,這般簡單純粹的人竟會搞成這個樣子?但是,他們真的是這樣要求的么?完全不是!他要身材、相貌、年齡……她要收入、相貌、年齡……這所謂的“小小”要求只是用於為自己的勢利猥瑣開脫的高尚藉口,以此可以心安理得得埋怨上天的不公,別人的不對。他們在要求別人對自己如何如何的時候,從未想過自己是如何做的,若兩人都以假面相對,如何可以碰得真心呢?
      現在的人真的太聰明了,當一切的規律條件和心裡都已那般赤裸裸地被人類摸得清楚,當每個人都循著這些經驗和規律去做事,當本來最初該是由激情和衝動主宰的愛情變成了可以條分縷析的技術活兒……這樣的“聰明”所擁有的意義也值得懷疑了吧?當然,這或許才是許多人所認為的成熟理智的戀愛方式,能省掉許多的彎路,最為平坦安然地到達幸福婚姻的彼岸。而我總覺得,有時候時時處處避這彎路的走法或許才是最繞的路途。
      很欣賞作者,以一種調侃的輕鬆筆觸去表現這樣並不輕鬆的主題。尤其是裏面所用到的諸多比喻,新奇幽默中有一股子批判的刻薄,讀來卻覺得很暢快。我想這或許是作者本人骨子裡帶著的灑脫吧!
      生活就像美女的脸,若看得足够仔细,那粗大的毛孔真的可以足够吓人。
      
  •     爱情是一种宿命,还是一个决定?
      
      这两天看《余欢》《那么,爱呢》好像突然想明白了一点事情。这种寻觅不能找到爱情,能找到的只是类似爱情的一些表象,或许可以找到陪伴,找到性,找到婚姻,但是爱情呢?
      
      可能在我内心深入更倾向于觉得爱情是一种宿命,而不仅仅是一个决定。而作为宿命出现的爱情,机率是多么小,大部分人一辈子也没法遇上吧,所以我很淡定地放弃了人为的努力。可是,除了宿命般的爱情之外。一男一女的相互陪伴,相互承诺,决定牵手共度一生的感情,又是什么呢?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应该也可以叫做爱情了吧?可惜,若是需要琢磨,需要思考,需要定义的话,这所谓爱情,似乎就不那么纯粹了吧?爱情难道不应该是更圣洁,更高尚一些的吗?
      
      是的,我们对爱情的定义如此苛刻,稍有犹豫,略有计较的就被毫不留情地摒弃在神圣爱情的范围之外。那么,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对异性的需要,又是通过什么来满足的呢?那些需要我们去争取,去经营,去维护的关系,那些琐碎的,复杂的,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感情,又是什么呢?
      
      如果说不是爱情,好像也说不过去。但如果硬要把这些也归入爱情,那只能说,这种爱情或许来源于一个决定,一方的或者双方的决定。这样说来我们的寻觅还是有意义的,交友网站上能找到爱情吗?我相信能找到的只是一个对象,然后加上你的决定,把自以为是爱情的种种感情和需求施与这个对象。至于结局是什么,若是最终得到了类似爱情的种种表象,陪伴,性,婚姻,也算是大功告成了。
      
      至于宿命般的爱情呢?反正是那么难得,一般人没有遇上,也没什么好愤怒的。所幸爱情并不是人生在世唯一有意义的事情。若是没有遭遇宿命般的爱情,在得到世俗标准的种种爱情表象的同时,尚有余力来干点别的有意思的事情,不是也挺好的吗?
  •     书的意思我明白,刘瑜是想说,那么多人类在这个极度拥挤的世界上,那么用力那么无所不用其极的想找一个爱的对象,最终颓丧的发现一无所获。没有人是坏人,每个人都值得爱,只是无能为力,你找的不是我,我要找的也不是你。也许会找到性,甚至找得到婚姻,but, how about love?
      
  •     我不喜欢爱情小说,如果是女性作家写的爱情小说就更不喜欢了。因为多数人笔下的爱情,只有爱情,以爱情为中心的爱情,就那么孤零零的,带着小说的主角体味小快乐、小纠结、小悲伤、小无奈、偶尔...小圆满。一点都不像我活了这20多年看过听过的和经历过的感情,每一份感情,都不是爱情,都是生活;庆幸的是,也一点都不像刘瑜姐姐这本书里的人物看过的听过的和经历过的感情。
      
      我所在乎一切小说都不是情节,不是他或者是她经历了什么,而是状态,没有情节的状态,就像我的生活一样,没有情节,只有状态。如果恰巧这种状态是我曾经有过的、正在经历的、或是掐指一算冥冥中感知到自己以后会有的状态,那就心满意足了。读这种书的感觉,就如同每隔一段时间,会有那么一个人把你的境况用一个小故事隐晦地凝练出来一般,看完之后在脑子里留不下一点痕迹,可是心里亮堂堂地清楚,这种感觉就是我的生活给我的状态。
      
      爱情是个前后矛盾的事情,如果你相信它,只会发现它的瞬息万变,混乱不堪,牵着你的鼻子走让你疲于奔命。其实对于人类来说,和动物没什么区别,不就和吃喝拉撒睡平起平坐的那么一部分嘛。
      一切围绕爱情展开的幸福欢乐痛苦失落,其实等同于午饭吃完,你说的那句“好好吃哦”或是“特么难吃死了”。
      所以,那些只叽歪爱情的爱情小说和美食书是一样的吧。
      您说是吧,刘瑜姐姐?
  •     看完《那么爱呢》,感觉比《余欢》好看一点。两位主角,两位loser,都让我看着心里不大舒服。
      
      唐小瑛,不聪明,不漂亮,无趣,一个普通的姑娘,渴望一个好男人;王征,不帅,愤青,因为经济条件尚可,所以自我感觉良好,希望找到内外兼修,也就是既漂亮又有涵养的女朋友。可惜他们都失败了。
      
      我一开始看小说的时候极不耐烦王征。这么蠢的人,当然找不到好姑娘。如小花猫这样风趣又漂亮的姑娘,怎么可能看得上他;而至于唐小瑛,她年纪大了,人又这么蠢,她找不到好男人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看到结尾,我对两位都生出同情来了。如唐小瑛同情王征般的,我也同情起他们两个来了。"有欲望的人都是可怜的",可不就是嘛。
      
      好吧,如唐小瑛同情王征般的,我也同情起他们两个来了。因为loser的故事总是能引起另一个loser的共鸣。。
      
      
  •     DrunkPiano,她些这本书的时候用的还是这个名字。
      应该是醉了,人就会更有力量,去调侃,不用站在地面上,可以用力地粉碎你所看到的东西,然后转头,微笑,不屑地说,什么童话之类的软绵绵的东西都是骗人的。
      是的,她做到了。
      各种互相算计,丑态,一个猥琐男和势力女斗智斗勇的故事,让你笑着笑着,把现实的面具一点点撕破。
  •     本来说好要看文艺的理论的,不是唧唧歪歪的爱情,没想到民主文化普及第一人也喜欢写这种口水文章。在朋友翻了她的随笔,子弹那本书写的还不错,很有共鸣
      回来下的book list里顺便看了她的两部小说,就觉得很冰冷很绝望。
      怎么说呢,我一直觉得她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但是我忘记了所有没有找到爱情的人都不会是善意的。
      单纯的讲,我并不喜欢这本书,也许是因为真实、残酷、直接。里面的很多场景我都或多或少的见过,在国内的时候水木上就很多jk男,高学历也掩盖不了欲望的嘴脸。
      其实这本没什么可掩盖的,大家又不是幼儿园里的孩子,可问题是你到了什么年纪还解决不了什么事儿,或者说,没有正规渠道解决事儿,就会憋出内伤来。
      比起书里内个ws的跃然纸上的男猪,我更欣赏去找ons或sex parter的人,别憋着了,都快作病了。
      top1 常春藤,wall street,只是因为长得差,就会出现这样的男猪吗?不是的,据我的观察,主要的差别在于内心是否是凤凰。太多外表的光环还是无法掩盖一些人内心的自卑和空虚,如果外表好还可以在年轻的时候就可以有正常的异性交往,也许会有些小龌龊,但不至于变了态。如果碰巧长相丧权辱国又配上个极度自卑的心理,事业成就对这样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good news。
      因为不均衡,老祖宗早就说过了,君子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样貌、智商、工作各个都是60分,那60分的人有60分的活法,并不会变态。可是如果其中两样80,偏偏样貌60分,而80分又不是牛逼的120分,这人就找不准自己的定位了。。
      简单的说,就是觉得自己肯定是个B,但是前面的是S,还是N,就没谱了。最要命的是他自己觉得是N,别人看过来却变成了S.
      麻烦大了,男男女女谈恋爱这么简单的事儿,如果过了30还没成果,那就彻底麻烦大了。
      我对女主报同情态度,但是我也觉得她大可不用这么苦逼。也许一个女人在纽约生活,碰不上一个靠谱的男人就真的只剩悲催了。那广大妇女独立又什么用?如果一个女人的价值最后还是要靠她的couple来体现,那妇女解放又解放了谁?
      这些问题我思考了很久了,有关女人解放后是自由了还是牺牲的更彻底了。我lg也说过男猪说过的那种混账话,女人不要总在干家务的时候要各自独立,却在经济上要求独裁。这个观点代表了一部分留美wsn,女人独立好啊,钱自己挣自己花啊,衣服自己买自己洗啊,房子车子自己贷款自己还啊,娃最好也自己生自己养啊。。
      姐很不幸的基本做到了以上的每一条,所以到现在也没想明白,我独立的是天堂还是地狱?独立了有地位还是被蒙蔽的走的更远?
      说回到相亲和恋爱,还有剩女。看的我一脑门子汗,我身边还有几个姐妹正在像小英一样一个又一个的筛选,剩下的却是一堆有一堆的垃圾。
      enough,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但一切仅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犯贱。应该是大家自由自在的恋爱,碰巧想结个婚,就酱紫。什么时候等中国女人彻底不急了,就不会有那么多乱乱的杯具了。
  •     这本书上年nell在书会上介绍过,nell表达水平一向很好,她把这本书描述的很幽默,当时我是“一笑而过”。
      上个月,我要去附近的图书馆浏览一下健康书籍,看看什么书合适购买,小倪说让我顺带一本比较轻的小说。我就突然想到了nell介绍的这本书。
      作者刘瑜有一本《民主的细节》听到过几遍,评论不错,但今年政史类阅读不作为重点,作为以后的阅读书目吧。
      《那么,爱呢?》很冷,很幽默,也很嘲讽。我是看完了后面的访谈录,才知道竟然是个女子,可能不过比我大几岁。
      想起看过一期南京电视台的《非诚勿扰》,刚开始出来的介绍,男嘉宾条件都蛮好,随后离过婚、有一个孩子等等一出来,灭灯也就一片了。
      那么,爱呢?讲的是未名交友(网络交友)而来的情感故事,说是情感,实际是现实中寻求情感的阶段,因为现实,所以这情感也就变味了。这个题名,很贴切,在讲求势力条件下,爱情哪去了?
      两个主角,男主觉得自己“功成名就”了,该拿的PHD 拿了,该找到的工作找到了,该租到的房子租到了,怎么着得找个很纯真漂亮的的女人吧。这个女人要…,要…,要….。
      女主,对自己的男朋友的不求上进感觉很无奈,转而想再博一把。考虑到现有男友的缺点,于是这个男人要…,要…,要…。
      彼此都在网站上修饰了一番,能够四舍五入的都大方的五入。
      在嗷嗷待哺的状态下,与各色人的约会变成了“….有没有达标,….有没有达标”的考察,同时也是考验耐心情商的场所了。
      对方拒绝见面,也成了一种发泄生活不满的通道,在未名交友上燃起了网络歧视与反歧视大战。
      这本小说就是一求偶名利场。
      不过,话说回来,在网络,我不认识你,你不认识我,没有了现实中相识熟稔,各色背景的人都出入,爱情在如此不得不戒备的状态下确实不容易生根发芽。
      
  •     小说描写了留学在外三十而立的中国人通过一个叫作“未名交友”的论坛在网络上相亲的故事。一路读下来,觉得唯一的不足点便是故事的情节,诚然,这篇小说不是以故事情节取胜。作者所描述的东西,其实都是一种重复。重复构成了这篇小说。
      在小说的末尾,王徽“突然想起那场还没有结束的对话。他转身回到电脑桌旁,透过朦胧的泪眼,看着那些冷冰冰的价码,回复道:So, how about love?”
      加上之前的铺垫,叙述到了这个场景后,突然间我就被感动了。作者的叙述,让最后的那句英文显得水到渠成,丝毫没有做作,反而还更显升华。
      一句“So, how about love? ”让我觉得之前所有的描述都一一又闪到了眼前,小说里已经三十岁的主人公——包括每个人,都是为了婚姻。为了婚姻上交友网站,为了婚姻去一条一条地找合适的人,为了婚姻去认真地用笔记本记录每个人,还为其标上等级,个个计算——
      “是的,我们计算实力,计算长相,计算金钱,计算各种条件……那么,爱呢?”
      其实他们不明白,爱,哪里承受得起计算。
  •     记得龙应台说过一句话: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按照这个标准来看,drunkpiano的《so,how about love》可以让她排到哪个位置呢?
      
      有一天Looking师兄告诉我他是drunkpiano的忠实粉丝,读过所有她已经出版的著作。我说我刚借了《民主的细节》,还没时间看。他就推荐我看这本《so,how about love》,“很短,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了”。
      
      于是我就去图书馆借了回来,看完之后才发现上他当了,因为读这本书花了我至少6个小时。
      
      小说的情节倒是简单的,人物关系也不复杂,用drunkpiano自己的话说,就是“在纽约的华人圈子里,一个猥琐男和一个势利女艰苦卓绝地斗智斗勇的故事”。之所以我要花掉6个小时才能读完,完全是因为小说的语言浓度太高了,高得让我都有点喘不过气来,那些妙语连珠的精当比喻,就像是drunkpiano“送我的一颗子弹”,甚至书后的那一篇访谈也是“以口语速度承载了书面体的深度”。
      
      这多少也会让我有一点点小小的沮丧,这种对语言的精准掌控,对文字的自如驾驭,偏偏是我怎么也学不来的。
      
      再来说说内容。我在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想到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先生的伟大是毋庸置疑的,按照龙应台的那个标准来加以评判最适合不过,他让我们在阿Q这个小人物的身上看到了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
      
      而drunkpiano笔下的人物,表面上看起来也都面目可憎、龌龊不堪,但在小说的字里行间,你若用心,却能时不时地捕捉到一种很悲凉甚至是很残酷的意味。那种“人在自己的欲望里挣扎沉溺,张牙舞爪、声嘶力竭、痛心疾首,却最终还是沉了下去”的悲凉和残酷。
      
      还有一种就是“爱的残酷性”,“残酷倒不在于它怎么伤害人,而在于为什么是爱情这样一个本该美好的东西,却暴露了人的怯懦、渺小和贪婪。或换言之,在于它对人的‘有限性’的暴露”;“即使是网络也无法拯救我们在爱情上的无能,不管是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少可能性,我们还是被困在人性的现实性里面。而且,恰恰是由于网络的‘无限性’,人在爱这个事情上的‘无能’也给无限放大了”。
      
      书中有一段写到,势利女唐小瑛在“未名交友”网站上收集了大量网友信息,制作了一个数据库,然后开始了她的分析:在小本子上列了一个简表,纵列是各个男id的名字,横排是衡量其优劣的各个指标——身高体重、长相、学历、当前事业、发展潜力、性格、人品、对我的兴趣度、才华智力、气质风度。对这些指标,她打出分值,其中10分是最高分,0分是最低分,总分为100分。她把这个表叫做Guy’s Dating Performance,也可以简称为交友的男性GDP表现值。
      
      同样,猥琐男王徽,也有着一套自创的对女留学生长相和身价的换算公式。根据这个公式,一个女孩如果是十个人里面有八个说好看,你要追到她,就需要年薪十五万以上,而反过来如果一个女孩十个人里面有十一个说她不好看,那么她就需要倒贴十五万才能找到老公。
      
      吊诡的是,该猥琐男声称自己最痛恨的就是拜金女郎,多年来他的奋斗目标却是成为一个diamondfive,也就是拜金女郎的偶像。
      
      这两个细节让我想起了当下正炙手可热的那些电视相亲类节目,我想那些站在台上的男女嘉宾们各自心里估计也都怀揣着这样那样的GDP表或者换算公式吧。只是他们或她们那种幽微的心理过程你看不见,而小说却用放大镜帮你照了照。
      
      表面上看起来,在爱情面前,似乎所有人都在计算来计算去,计算实力,计算长相,计算金钱,计算各种条件……却唯独忘了问问自己:那么,爱呢?
      
      然而,这种沉溺于计算的龌龊性格,我想说,背后的心理动因不过是“人性的卑怯和懦弱”, 是渴望爱又恐惧爱,是极度渴望又过度防卫,因为“人们潜意识里都知道爱让人脆弱,所以都选择用不爱来保护自己”;是对爱情也是对自己的误解,因为“每一个不完美的人都想着爱上一个完美的人”。而对于这一人性的‘有限性’而言,你、我又何尝不是与他们一样,都被“关在同一个牢笼里面”。
      
      在小说结尾处,当猥琐男又一次在欲望的火坑里,像条泥鳅一样打着迷昏的滚时,他突然间感到了无比的空洞、无比的悲伤,泪水漫了上来,模糊了他的双眼。
      
      看到这里时,我想起了去年年底时听过的一场清华大学汪晖教授的讲座,题目是《阿Q与革命》,他讲到了“阿Q生命中精神胜利法失败的6个瞬间”:赌博时钱被抢走而感到“失败的痛苦”,被王胡打了以后觉得“无所适从”,调戏吴妈、小尼姑不成而“觉得世上有些古怪”,在去静修庵的路上突然“不知想要什么”,假洋鬼子参加革命没叫上他而“心里涌起忧愁”、感觉“无路可走”,总之,阿Q终于是“无聊”起来了。汪晖教授说,只有在阿Q感到无聊和痛苦的瞬间,他才真正与革命挂上了勾。因为只有当精神胜利法失败时,他的生命意识才得到了激发,思想才真正开始解放。无聊引发了寂寞,而寂寞是呐喊的前奏。
      
      猥琐男王徽也终于“无聊”起来了,他觉得那么悲伤,那么空洞,他竟然较真起来了,透过朦胧的泪眼,看着电脑屏幕上色情服务小姐提供的那些冷冰冰的价码,回复道:So,how about love?
      
      
      
      
      
  •     我看我这时差真是倒不过来了,一晚上睡不着。干脆穿上睡衣,看完后记和访谈。
      
      昨晚上,也是今天凌晨,看到从85页翻到86页的时候耳机里正好在放Lily Allen的Fuck you,86页王徽那一句fuck you和一大串感叹号真是让我笑喷。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我一个人抱着书坐床头乐半天。
      
      刘瑜的杂文随笔在网上看了不少,对于刘瑜文章的喜欢是不需要解释的。总觉得用“给力”来形容还是有点无力。
      
      我还在伦敦的时候就在网上买好了书,特地让我爹去邮局帮我取包裹。所以我回家翻到这本书时才知道原来这是本小说。当时有点懵,真不知道刘瑜还写过小说。
      
      故事不长,读起来依旧顺畅省力轻松。可是刘瑜轻松的文字下总是表达着不轻松的话题。
      看完整个故事,回头去想,总觉得这小说特别像电影,在脑子里一幕一幕的。好像我刚刚看完的不是小说而是部电影。
      想不明白为啥,不过我在后面的后记和访谈里面找到了答案。刘瑜说她的写作是反情节的,更重要的是情节背后的人物状态。
      这也许就是我感觉到的。毕竟一部时长有限的电影所要讲述的故事情节肯定是有限的,而情节背后的东西才是更深层的东西。
      
      虽然情节很简单,但是几个主要人物都很传神。
      “每个不完美的人都想爱上一个完美的人”,男人眼中只盯着美女,女人找男人要帅要多金。人人都想坐享其成,算计着相貌财产社会地位。
      
      可是,爱呢?
  •      我想说,这是一本四星水准的书,但她值得五星的评价。
      
       如果这本书之于我的作用不是反思求偶,那么它唯一的用处就是刺痛我敏感又脆弱的神经。作为一名被艺术搞得死去活来的非文艺女青年,看完这本书后,我感到压力很大。
      
       暑假的时候一口气参加了好多婚礼,没有一对不是相亲结婚,悲凉什么的已经不足以形容了。记得有个挺美的新娘子来我们这桌敬酒,长辈问她为什么以奶代酒,新郎说她怀孕了;记得一个特活泼的姐姐跟她老公结婚不到半年就大了肚子,但即便这样两人坐在一起依旧没话说,沉默的很。
       小说里唐小瑛说她一步一步一步退让她选择爱情对象的底线,退到最后呢,不过就是上面能看到的看似美好的结局。
       其实二十九岁的女人老不老,真的不老。败犬女王里的单无双不还找到了小她八岁还真心爱她的卢卡斯嘛。好吧这个是不现实了点,但三十岁左右的女人,该是风华正茂、褪去青涩展露成熟风韵的时候,正是很有女人味的时候,至少在国际上是。
      
       但是在看这篇小说的时候,我还是深深被刺激了,并且这种刺激是潜移默化的,不知什么时候,悄莫声息的就让你脑子停拍一两下。比如昨晚我和闺蜜在扣扣上边聊天边对着网页上或者凹凸有致或者面相如同安吉拉北鼻的姑娘们留哈喇子的时候,我就深深被自己这种猥琐欧吉桑的行为给刺痛了,这种刺痛的根源就是空窗,并且伴随着强烈的会因此而嫁不出去的隐忧。嫁不出去,就意味着相亲,相亲就意味着退让,就意味着刘瑜小说里故事的非极端版演绎,这是很悲凉的。尤其是在我既没有娇俏的面庞,胸前又没有两团勇往直前的脂肪的情况下,前景就更加堪忧,我能不刺痛么。
      
       但不管怎么说,刺痛归刺痛,忧虑归忧虑,桃花还得追,姻缘还得求,在所谓爱情的道路上,大家都还是乐此不疲。至少我不是走过路过看过却没爱过,这样就已经足够庆幸了。
      
  •      花了几个小时的力气,看完了刘瑜的《那么,爱呢》。比起《余欢》和《送你一颗子弹》,这本书更让我有力量读下去。《余欢》和《送你一颗子弹》的风格与连续剧《好想谈恋爱》的风格太过接近,下意识的就没办法很热衷的看。
      
       《那么,爱呢》讲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也很写实。到了现在这个年代,谁没有过在网上与陌生人交流、沟通的经历?我从初二就开始摸电脑,2002年在上海工作的时候见了第一个网友,当时还是从英国留学归来海龟。第一次见面就去了市政府广场放风筝。偶遇于当时的一个文学网站,彼此当时都爱好在上面讨论国学,对对联,写写打油诗,于是聊了几次,刚好他当时准备回国,就见面了。因为是无意的相识,所以见面也没太多的目的性,个人感觉更像是交了一个笔友,结果这个笔友没想到还离自己挺近的,就变成了朋友,哈哈……在上海工作的3年里,见了无数个这样像笔友的网友。比起书里的唐小瑛,我幸运很多,这些笔友很多变成真正的朋友,虽然时间过了快十年了,物是人非,我也不在上海了,却还能彼此保持间或的联系。
      
       回到厦门以后,工作性质转换很大,少了些闲情卖弄文字,人变得了慵懒了些许。却没想到还是最后还是应一友人所邀,在一个人流量相当大的社交网站当了公益版的版主。当时纯粹只是想为自己找点有意义的事情来打发空闲的时光,公益刚好是个没有负担又相对轻闲的方式。结果是把自己又变成了“名人”……不得已又要开始与很多熟悉的、陌生的人相识,相聊。现在早已辞掉版主一职许久,回归自我的生活。
      
       书里王徵与唐小瑛的经历让我觉得很新鲜,这是吸引我把它看完的主要动力。长这么大,从来没到这种目的性很强的征友网站上推销过自己,或者找过异性朋友。看到他们一个通过网络不停的展示自己,像只发情的公孔雀,不停的抖动自己漂亮的羽毛想要吸引母性的注意。这可能是一种男性荷尔蒙的作用,也可能是心理上虚荣心的作用,但因为爱的机率却很小;一个通过网络不停的寻觅,想为数不多的青春找一个完美的句号,想要通过他人得到稳定的生活,并在朋友面前炫耀的成份,多过于爱。这样的两个人,不断在打击中自我坚强,然后再冲上场,再打击,再坚强。作者诙谐幽默的语言固然让我看了忍俊不禁,也不禁悲从中来。因为身边的朋友有太多王徵与唐小瑛的身影,把自己迷失在茫茫的网络中,最后连问“那么,爱呢?”的勇气和力气都没有。
      
       为什么一件原本很简单的事,却非要被整成世界性难题?王徵,一个三十出头,正值壮年,事业初显的男子,长相平凡又如何?至于为了找个女人而刻意的算计成如此吗?唐小瑛,一个刚刚奔三,工作稳定,长相清秀的女子,就算不善言辞,也不至于非要为了推销自己卖弄姿色吧?人生在世,不能简简单单的为自己活着,那不是浪费了父母给我们的身体和养育自己吗?年华逝去又如何?容颜本就易老,岁月本就无情。最后携手相伴的,虽然未知是哪一个人,或者只是自己一个人,但生命本身就是美好的。只要身体健康,四肢健全,都应该是努力的活出自己的人生,并且丰富别人的人生,就算是过客,就算是流星,起码绽放过光芒了。男人,可以在时间的洗礼下内敛而富有智慧,比如:瑞奇·马丁、费翔;女人,也可以在岁月的冲刷下优雅而知性,比如:杨澜。心灵是在黑暗中才会闪亮的一盏灯,阳光灿烂的时候,你看不到它。待到年华老去,一切的财富、权利、相貌都逝去,最后陪件我们的,会是这样仅有的一盏灯。所以,年纪大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的明了自己想要什么样生活的人。男人,可以随着时间而睿智;女人,可以随着时间而淡雅。时间流逝,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明白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慢慢的蜕变成美丽的蝴蝶或者雄鹰。
      
       书的最后,作者的一个访谈中提到,她喜欢现实的坚硬,不喜欢童话的软绵绵。我同意“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但我也不排斥童话的美好。也许生活中没有,那就让这点美好保留在自己的心中又有何妨?“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过尽千帆,有的应该是对生活的包容与平淡,而不是消极的肠断白苹洲。这个社会也许真的有太多畸形的现象或者不能理解的行为,但过尽千帆后,却还能平静的对待自己的内心,做真实的自我,就足够了。也许我不是美女,我也不是才女,我只是茫茫人海中一个平凡的人,但我可以和美女比才华,和才女比美貌,哈哈……每个平凡的人都有不平凡的一面;每个不平凡的人也有平凡的一面。何必事事非要拿个放大镜去研究呢,活着,就很好……
      
       至少,我活着,而且活的很好……
      
  •   我觉得不能用教育癖的眼光评价文学作品,文学之传达情绪和趣味就足够了
  •   在我的世界里,《嫌疑犯X的献身》是爱情小说。。
  •   你。。。这个一句话推荐太到位了,我准备去看~
  •   恩- -|||真相是那个是推理小说,我的审美很怪癖。。
  •   嗯~~我听说过,其实我对东野圭吾没什么感觉,可是被你这一说,弄的我很想去看看这本
  •   <嫌疑人X的献身>是略显矫情的言情=.=
  •   恩,我好像就是欣赏这种隐忍型的,还有个例子是斯内普~(@^_^@)
  •   我倒是很喜欢这本的写作功力,单看言情部分的话,不是我的菜,但整本书我给五星~
  •   我看的时候在地铁上看完的,老感动了T-T
  •   你对于爱情这事看得真豁达,其实你内心是个汉子吧。
    我觉得大部分女生都不会同意你的观点,但大部分男生都会同意你的观点。
  •   嘿,我表示我同意。可某哥们该伤心死了。
  •   这得看他是不是也是同意这个观点。
  •   看来,面对爱情的选择,许许多多的不知所措,都是源于,内心的贪婪与懦弱。
  •   每一个不完美的人都想着爱上一个完美的人。这是很要命的。正确的做法是看到一个人身上的优点,把它放大,如果这个优点值得你去爱,那么就ok了。而他身上其他的一些缺点,你就适度忍耐,凑合凑合生活也就过了。
  •   至少我不是走过路过看过却没爱过,这样就已经足够庆幸了。
  •   就凭这”胸前又没有两团勇往直前的脂肪的情况下“ 你也该在文艺史上留下芳名。
  •   
  •   一个不小心,写了篇超长的书评,哈哈……
  •   写的很好,尤为篇末,入人心脾。
  •   很有心,很用心!!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