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风口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张者  页数:409  字数:38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打到新疆去,解放全中国!”    1949年,一支部队高喊着口号,带着渴望和激情,鼓励着自己徒步向新疆开进。这支身经百战的队伍其前身就是当年名噪一时的“三五九旅”。没有人烟,没有绿树,也没有白色的水井……面对茫茫大漠这支平均年龄在38岁以上,95%都是光棍的部队要扎根新疆,要屯垦戍边。扎根新疆没有女人不行,屯垦戍边没有水不行,女人和水成了这支部队当年最重要的给养。几十年之后,沙漠变成了绿洲,荒原变成了良田,一支十万人的部队发展成了有百万之众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如今,一个老兵团人开始向我们娓娓道来,讲述他们当年鲜为人知的故事。    人与自然,男人和女人,汉人和少数民族,他们在荒漠中的经历让人匪夷所思;爱与恨,歌与哭,青春与激情,在那遥远的地方总是发生着可歌可泣故事。

作者简介

张者,本名张波,男,新疆兵团人的后代,曾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律学硕士学位。曾任律师、记者,先后在《人民文学》、《收获》、《十月》、《当代》、《花城》等文学刊物发表作品,作品被各种选刊多次转载。出版长篇小说《桃李》,《桃花》,《零炮楼》,中篇小说集《朝着鲜花去》,《或者张者》,文化散文集《文化自白书》等,曾被媒体评为最具潜质的青年作家,曾获得重庆文学奖,重庆文艺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签约作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枯死的胡杨林第二章  在那遥远的地方第三章  哭与诉第四章  闯  田第五章  月亮花第六章  湘女第七章  阿伊泉第八章  鲁女第九章  围猎第十章  歌与舞第十一章 开荒比赛第十二章 水到渠成第十三章 沙漠边缘的林带第十四章 上海来的美女第十五章 提亲第十六章 远嫁第十七章 支边青年第十八章  沙枣花的诱惑第十九章  无形的帽子第二十章  翻浆第二十一章 人雀之战第二十二章 送你一束沙枣花第二十三章 月光下的黑影第二十四章 兵团人的第一代孩子第二十五章 随歌而去第二十六章 一双大皮鞋的变迁第二十七章 粉墨登场第二十八章 缴枪不杀第二十九章 向日葵和太阳花第三十章  戴口罩的男人们第三十一章 捉迷藏第三十二章 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三十三章 秋收第三十四章 麻扎之约第三十五章 冲喜第三十六章  1980年的沙尘暴第三十七章 寻找阿伊泉第三十八章 兵团万岁尾声

章节摘录

  你还记得那遥远的胡杨林吗?就是那枯死的胡杨林呀!那沙漠边缘的林带不知死去了多久,树叶早已落了,树枝也被大风刮去,只剩下干枯的树身。树死了,也不倒。远远地看,那片胡杨林奇形怪状的,就像妖魔鬼怪,吓人。不过,我们不怕,我们当年发现它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因为这毕竟是我们在新疆见过的最大的一片树林,虽然是一片死树林,可是我们却看到了生机。  我们是随着一支部队去新疆的,那是一支很著名的部队,抗战时在南泥湾开荒种地出了名,叫“三五九旅”。我和你爹就是随着这支部队走路到新疆的。开始,我们也坐汽车,高兴呀,这辈子还是第一次坐呢,整个车队有一百多辆汽车,每个车顶上都架着机枪,插着红旗。车队出发时那真是红旗招展,军歌嘹亮,浩浩荡荡的。我们连在车队中间,往前看望不到头,往后瞧看不到尾,上百辆汽车开进时是相当壮观的。当然,也喊口号:“打到新疆去,解放全中国!”  可是,走了几天,大家情绪一落千丈,再也高兴不起来了。那时的西北全是土路,或者说根本没有什么路,西北又干旱少雨,路被上百辆汽车一轧,虚土足有一尺,汽车驰过,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就像一条灰蒙蒙的巨龙。好家伙,那巨龙绵延十几里,飞沙走石,势不可挡的,像刮起的沙尘暴。大白天汽车要开着灯才能看清路,我们坐在车上被灰尘完全裹住了,睁不开眼,喘不过气,只能隐约看到后面的车灯像萤火虫似的亮着。那灰尘呛得人呀不敢张嘴说话,不能张嘴呼吸,闻到的全是土腥味,一抠鼻子就是一坨泥。我们好多人第一次坐汽车还晕车,再加上弥天的灰尘,有的人吐得一塌糊涂。还有,就是不能随便停车撒尿,只能站在车上往外尿,你会看到尿出的都是混浊的泥水,本来那家伙是身上唯一干净的地方,瞬间就变成了一条泥鳅。  就这样坐了几天汽车,大家基本要疯了,喊着下车走路,这车不是人坐的。问到新疆还有多远,这“灰龙”还要折磨我们多久?回答说坐汽车要走一个多月,走路那就说不清,好几千公里呢。有人说几千公里有什么了不起,长征两万五千里也走过去了,“南征北返”我们也走了一万五千里,大小战斗不下百次,单纯的行军那还不像散步一样。这汽车不坐了,我们走路,我们走路。  当时,我和你爹在一个连,我是指导员,你爹是连长。我们商量了一下,认为走路比坐汽车舒服,走累了可以随时休息,身上还暖和,一路上还可以看看风景,干干净净,自由自在,关键是,还可以随地大小便,这很重要。坐汽车太难受,不但吃灰,还冷,两只脚长期不活动,早就冻僵了。我们向上级反映,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进军新疆运输困难,我们愿意把汽车省下来用在革命最需要的地方,我们可以步行进军新疆。  当时,我们坐的汽车大都是“道奇牌”,这些汽车是抗战时美国援华的汽车,是我们从国民党军队手里缴获的,车都老掉牙了,经常抛锚,一抛锚我们还要下车推,一天要推好几次,加上路太差,一天下来也就走一百多里,这和我们走路差不多。我们向上级反映,走路保证不耽搁行军时间,按时到达目的地。  没想到,我们的要求立刻就得到了上级的批准。  上级还通报嘉奖了我们连,通报说:“一营一连在指导员马长路和连长胡一桂同志的率领下,发扬了我军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优良传统,主动提出步行进军新疆,经上级研究决定,同意一营一连徒步开进,并给予一营一连通报表扬一次。”  我们这样一带头,其他连队也坐不住了,纷纷要求下车步行,后来全团都下车步行了,再后来大部分的部队都下车步行了。这样,进军新疆的十万大军中,有一半都是步行开进新疆的。特别是我们这支部队,走的路最远,我们走了一年的时间,从1949年一直走到1950年,从甘肃的酒泉一直走到了新疆的南疆重镇阿克苏。当然,我们还不算走得最远的,还有一支部队走得更远,他们穿越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到达了和田。  开始步行后,我们再也没有坐过车。跳下汽车后,士气十分高涨,部队喊着口号、打着红旗、唱着战歌向西北开进。我们还以为终于自由了,不用吃灰了,还能观赏西部风光,没想到越走越荒凉,全是戈壁滩。戈壁滩路难行,特别费鞋,鞋不知道磨破了几双,脚也不知道打了多少水泡。后来,部队走不动了,首长就鼓励我们说:“走呀,新疆是瓜果之乡,牛奶当水喝,葡萄当饭吃。”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部队首长还说:“走吧,维吾尔姑娘正捧着葡萄等着我们呢;哈萨克少女正端着奶茶盼着我们呢!”  到最后我们的口号就成了:“打到新疆去,发给你老婆!”  哈哈……这有点开玩笑,不过这都是真的。这口号管用,它鼓励着我们走完了最后的一段路程。我们到达新疆时,新疆已经和平解放。我们进军新疆的有十万大军,我们都是老兵,没有不想女人的。新疆解放了,要我们扎根边疆,屯垦戍边。屯垦戍边没有土地不行,扎根边疆没有女人不行。女人就是男人的土地呀,我们要在那土地上播种,要生产后代,我们要老婆。  打到新疆去,发给你老婆,言外之意就是“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这和你们现在唱的流行歌一个意思。你们把“遥远”变成了浪漫的歌唱,我们却把那“遥远”一步一步度量,只是那遥远的行程太遥远,一点也不浪漫。在我的记忆中遥远不仅仅是距离远,遥远是有重量的。那重量就是两条腿像灌了铅,重得让你迈不开步。当年,我和你爹去新疆就是这种感觉,我们硬是一步一步走的,走不动也得走,你要想活命就必须走,四处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只有一条路,只有一个方向,向西、再向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老风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4条)

 
 

  •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有两支由部队转型过来的极富传奇色彩的屯垦戍边队伍:一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是北大荒。而成建制保留下来,至今仍在履行屯垦戍边任务的,就只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了。张者的长篇小说《老风口》就是一部反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历史的作品,也是目前同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该书从“打开新疆去,解放全中国”开始,不仅交待了部队开拔新疆的时代背景,驻疆兵团的成立、建制、规模及历史演变,反映了驻疆兵团在屯垦戍边、稳定局势、发展经济以及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一般读者了解这段神秘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还通过某团26连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基层部队群体开荒、闯田、修渠、建设、婚姻等的描写,反映了驻疆兵团广大官兵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建设边疆、巩固国防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书中描写的胡一桂、秦安疆、马指导员、丁关等人,他们就像新疆的红柳,扎根在遥远的边疆,为改变荒原面貌和部队建设,献出了自已的青春、汗水和热血,有很多人就长眠在这里,与胡杨林为伴,永远守护着用生命开辟的家园。他们中的许多正面人物形象,尽管也有着普通人身上的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们献身边疆、献身使命,与艰苦的环境作斗争的勇气和决心,怎能不令我们肃然起敬?我们今天的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我们有理由向驻疆兵团广大官兵们致敬!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驻疆部队在屯垦戍边、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对那里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如书中描写的毁坏胡杨林建农田,过度取用水导致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沙漠化扩大等,驻疆部队后来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付出巨大努力来加以补救。
      感谢张者为我们奉献了这样一部好作品,让我们有机会了解驻疆兵团历史和兵团广大官兵的艰苦创业史,从而提醒我们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更加努力开创美好未来。
  •   非常好的一本书,是在夜晚的收音机的读书栏目偶然听到的一章,就深深的被吸引!我是一个新疆长大的孩子,“口里”的人永远也无法理解我们这些新疆的移民的孩子对新疆的无法割舍的深深感情!我在自己的籍贯中写的是“新疆”,而不是父母的老家所在。在新疆出生长大,接触许多的兵团人,以及他们的后代,有时会有一点点的“歧视”,主要来自兵团后代人身上共有的一个说不清的特征共性,非常的要强、非常努力的出人头地,还有那么一些的小气,在这本书里找到根源。兵团的历史对我一直是非常想了解的,《老风口》这本书写的唯美、感人、真实,看后很多天头脑里还有“胡日鬼”、马指导员等人的影子,也使我更加了解新疆的刀朗人,这本书一气呵成的看完,觉得还没有尽兴。每一个进疆的人家都有许多的故事。我希望内地的人,看看这本书,新疆是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以前国家对那里的石油、天然气、煤的开发,直接用管道运到内地,却没有在新疆的本地留下使用的开口,当地人没有因为资源而富裕和受惠。还有民族政策也需要好好的思量,是民族大融合,还是突出民族的特性,需要一个权衡。清真寺受到民族政策的保护,大面积的修建,使一些分裂分子得以在宗教的外衣下堂而皇之的活动和搞宣传。我热爱新疆,非常非常热爱,但是我感觉中国的汉人没有从内心深处爱上、认同、理所应当的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家园,太多的误解、太多的陌生对于新疆,使得现在的“口里”人还经常问我是否是维族,是否骑马上学,是否住过楼房,笑话!也是可悲!强力推荐《老风口》,希望当当网将本书置于首页,新疆出这样一个作家不易,兵团人太伟大了,艰苦的复出,改变了新疆,但是现在最苦最穷的还是兵团人。现在新疆真是乱了,花十年也回不到以前的和平和民族团结了,深思啊,今年春节十几万人从新疆离开了,这些汉人是去新疆淘金的,新疆乱了,就离开了,我的心深深的哭泣,维族人老是质问:新疆到底是谁的家?。我热爱的新疆,世世代代都是中国的,让我们都爱新疆,了解新疆,而不是淘完金子,就离开,留下沙化的草原。我们也应该反省,索取、放纵留给新疆了什么?富裕的省市请拿出行动支援新疆,建设新疆。谢谢,跪谢!!!
  •   这是一本描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故事书,写述了当时的一些真实的情况,不错的一本书!书的质量不错,肯定是正版的,就是发货的时候把包装包的在结实点就好了,我的一些书就有点折了~!不过总体还是不错的!
  •   新疆兵团的故事
  •   《老风口》是让个人叙述和宏大叙事并行于读者面前,让主旋律的和个人的爱与恨交织在一起,让两种声音自始至终回响于读者耳畔。这部作品有一定复杂性,存在着一系列悖论。比如,固土守边,与恶劣自然环境斗争,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主义的;但不大顾及女性的生理特点,要她们干苦活,又是不妥当的。再比如,为征战多年的官兵解决配偶对男方是人道的,但由组织指定,带有一定强迫性,又是非人道的。在这里,既不无专制主义的色彩,同时又是英雄主义的高扬,这里因历史与现实的两种语境,产生了两种价值观的错位,政治话语与人道话语、英雄话语与人性话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性,于是作品具有了某种深刻的悲剧美。这也许才是《老风口》真正的价值所在。
  •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作者写的那些我没有经历过,但我却很喜欢那个年代的生活,也很喜欢新疆这个地方。在品读作品的同时,自己在脑海里勾画出各种人物和那里的风景。
  •   我在新浪读书上最先看的,但没有连载完,当时就觉得这本书很幽默,真实生动的再现了新疆军垦人的历史和生活,也有深刻的反省,我感觉对自然环境破坏的检讨、人性感情的碰撞是贯穿全文的两条主线。读完全文后,我对新疆的天地有了更深切的向往
  •   看过张者的桃李、桃花,对本书有所期待
  •   想了解新疆和新疆的军人,买了这本书
  •   不错的一本书,反映了当时边疆兵团人奋斗史,通过这本书对边疆兵团人有了新的认识。
  •   该书使人沉思,让人遐想,让人回到那个火热的年代,感受那令人激荡的激情。
  •   小说就是讲故事,这是知青的故事,看看很好
  •   不多说,我将它与《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并列一起。
  •   让我回忆
  •   王延增插图不错!可是纸质不太好,太薄!
  •   内容不错,很喜欢,推荐。
  •   很有意思的书哦
  •   good
    略欠火候
  •   出生之地,离开久了,看后感动,写得不错
  •   蛮好的,很满意!非常好看。
  •   新疆秘史,兵团往事,一部屯垦戍边的伟大传奇这是书的扉页的介绍,感觉还是符合实际的。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写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的一些经历,写兵团的作品,我看的这是第一部。一部写得很浪漫的小说,但是,感觉不够深入,没有把那个时代的历史写透彻。有些浪漫与唯美,而没有写出那个时代的艰难、困苦。
  •   这个书让我对新疆建设兵团有了一个全新角度的了解,不错
  •   目前还没看,有空的话一气读完,喜欢张者
  •   以前看过一些类似的书,但从没有感觉到如此让人心酸的书。读到书的最后,人物的命运,事件的结局都令人心酸。那些拓荒的军人和被动员到边疆的女青年们,在边疆艰苦奋斗几十年,最终却得到那样凄惨的结果,让人不忍。
  •   比较喜欢这类型的书,如果拍成了连续剧,和北大荒应该是一样的,一片荒原,野兽相伴,开荒种地,湖南辣子,山东大葱。。。。。。落地生根,高产丰收。前途一片大好。大的付出就有大的回报。为祖国奉献一生。


    致敬
  •   令人敬仰的老一辈军垦人
  •   很适合父亲一辈的人看
  •   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个人的命运与时代融合在一起。
  •   不错的书!非常推荐!
  •   总体感觉还行,我是一个守旧的人,比较喜欢农村和边疆题材的故事,这本书正合我味口,但有一点点小遗憾,情节有点简单,故事里面的人少了些。正读到兴头上,往后没页了。
  •   这边书没有作者以前的书写的好
  •   没看完,看了一半,丢柜里头了
  •   这段历史可以写很多内容,作者的开篇也是准备展开的。但叙述过程只选了开荒和娶老婆难两个点,感觉作者有点无话可说。有点失望。
  •   我是试读了前面一些章节然后才决定购买这本书的,谁知道越读到后面越倒胃口。

    什么抓强奸犯,什么救小孩不救大人,什么到处认爸爸……一章比一章恶心,作者笔下的这群还是人类吗?我分明看到的是一群怪物!

    写小说的人喜欢夸张可以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道德底线。悲剧确实容易吸引读者,但人为的制造悲剧,将一两个人物写得可怜兮兮,然后让周围的人都凶神恶煞的当陪衬,这不是悲剧,这是被害妄想症!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这本书里面那股子伤痕文学的味道,我要是不知道出版时间,还以为是十几年前的东西。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