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病奇方系列丛书第三辑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  作者:陈宪海,刘伟  页数:17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理论研究部分介绍了葛根芩连汤的来源、组成与用法、功效与主治等;中篇临床研究部分介绍了葛根芩连汤在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下篇实验研究部分系统总结了葛根芩连汤在制剂与药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全书内容丰富,侧重于临床,适合于广大中医、中药专业临床及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上篇  理论研究 第一章  概述    一、葛根芩连汤的来源    二、葛根芩连汤的组成及用法    三、葛根芩连汤的功效与主治    四、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  历代医家对葛根芩连汤的论述中篇  临床研究 第一章  内科病证   第一节  消化系统疾病     一、细菌性痢疾     二、病毒性肠炎     三、慢性结肠炎     四、放射性结肠炎     五、上消化道出血     六、伪膜性肠炎     七、肠易激综合征     八、五更泻     九、消化道肿瘤所致腹泻     十、溃疡性结肠炎     十一、放射性直肠炎     十二、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十三、大肠癌     十四、急性非感染性腹泻     十五、急性胃肠炎     十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腹泻     十七、酒精性肝病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糖尿病     二、糖尿病性腹泻     三、糖尿病胃轻瘫   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     一、肺源性心脏病     二、禽流感     三、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四、支气管哮喘     五、肺炎     六、发热   第四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颈动脉粥样硬化     二、冠心病   第五节  神经系统疾病     一、颈源性头痛     二、偏头痛     三、三又神经痛     四、枕神经痛   第六节  免疫系统疾病     急性风湿热 第二章  外科病证    肛肠病术后 第三章  妇科病证    妊娠泄泻 第四章  儿科病证    一、中毒性菌痢    二、糖源性腹泻    三、鼠伤寒沙门菌肠炎    四、轮状病毒性肠炎    五、发热    六、病毒性心肌炎    七、小儿厌食症    八、疱疹性咽峡炎    九、麻疹    十、流行性腮腺炎    十一、手足口病    十二、猩红热 第五章  男科病证    前列腺炎 第六章  骨科病证    颈椎病 第七章  皮肤科病证    白塞综合征 第八章  耳鼻喉科病证    一、慢性化脓性鼻突窦炎    二、萎缩性鼻炎    三、急性扁桃体炎 第九章  口腔科病证    一、口腔溃疡    二、慢性唇炎    三、神经性舌炎    四、舌痿    五、牙痛下篇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制剂研究 第二章  药理研究   第一节  葛根芩连汤中各组成中药的药理研究     一、葛根     二、黄芩     三、黄连     四、甘草   第二节  葛根芩连汤的药理研究

章节摘录

  上篇 理论研究  第一章 概述  一、葛根芩连汤的来源  葛根芩连汤来源于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现多简称为葛根芩连汤。一般认为本方有解表清里之功,主治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的病证。  二、葛根芩连汤的组成及用法  【组成】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渚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现代多水煎服或用煎药机煎煮。  三、葛根芩连汤的功效与主治  (一)方中药物的功效与主治  1.葛根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根的干燥根。秋、冬两季采挖。野葛多趁鲜切厚片或小块干燥而成;甘葛根习称“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段或再纵切两半,干燥。生用或煨用。葛根首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在唐代以前认为,野葛人药最好,而甘葛主要用作食疗方面,也可入药用,品质远不及野葛,故《伤寒论》中的葛根黄芩黄连汤所用葛根应为野葛。2005年版《中国药典》亦将甘葛作为粉葛、野葛作为葛根分列收载和使用。  【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效】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发表透疹,升阳止泻,解酒毒,疗金疮。  【主治】  (1)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葛根轻清发散,善解腠理,为出入表里之良品,外则疏风退热,内则濡润经筋,舒缓强急;葛根又为足太阳膀胱经引经药,项背为其所过,故对缓解项背肌肉挛急疼痛有特殊效果。伤寒表实之恶风、无汗、项背强几几,常与麻黄、桂枝、芍药等配伍(《伤寒论》葛根汤);伤寒表虚之汗出,恶风,项背强痛,常配伍桂枝、白芍等(《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风寒感冒,郁而化热,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无汗,目痛鼻干,眼眶痛,常与柴胡、石膏、羌活等同用(《伤寒六书》柴葛解肌汤);项紧、项强、颈部转侧不利等(包括各种类型的颈椎病),无论因寒、因热、因湿、因痰、因瘀,皆可配伍黄芪、天麻、牛蒡子、僵蚕、桂枝、白芍等用之(上海石仰山教授的颈椎病方)。  (2)用于热病口渴、阴虚消渴。葛根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上行以输布津液,生津止渴,是治疗消渴的重要药物,单用葛根一味即可退热生津。肾虚胃燥之消渴病,口渴尿多,困倦气短,脉虚细无力,酌配天花粉、黄芪、知母、山药、五味子、鸡内金等(《医学衷中参西录》玉液汤);千金翼方中载葛根丸,主消渴方,配伍瓜蒌、铅丹、炮附子去皮,上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饮服十丸,日三服,治日饮一石水者,春夏,减附子;气阴两虚之消渴,可配黄芪、生地、苍术、玄参、丹参等用之(祝谌予教授的降糖对药方)。  (3)用于麻疹不透。葛根辛凉而善散郁火,功擅透发麻疹。麻疹初起,表邪外束,或疹出不畅,酌配升麻、芍药、甘草等(《阎氏小儿方论》升麻葛根汤);用于透发毒疹,与麦门冬、升麻等配伍(《景岳全书》葛根麦门冬散)。  (4)用于热泄热痢、脾虚泄泻。葛根能升发脾胃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奏止泻痢之功。治疗表证不解,邪热人里,身热,下利臭秽,肛门灼热,苔黄脉数,常配黄芩、黄连(《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用于脾虚泄泻,可配人参、白术、木香等同用(《小儿药证直诀》七味白术散)。  (5)用于高血压颈项强痛。近几年在临床应用方面有所发展,发现它对高血压颈项疼痛有效。20世纪70年代范礼理研究员研制成功“愈风宁心片”(葛根黄酮制剂),用于治疗高血压、神经性头痛等症。  (6)用于热痹。葛根辛甘无香燥之伤,甘凉无寒凝之阻,发表邪,升阳气,生津液,润经筋,活血通脉,作用平和,可耐久服。用于肢节红肿热痛之热痹,可配伍黄柏、牛膝、薏苡仁、忍冬藤用之。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疼痛、感觉障碍,亦可归于痹证,应用葛根,一物两擅其功,标本兼顾,常与黄芪、牛膝等益气通络之品相配。  《神农本草经》: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寒,治消渴,伤寒壮热。花,主消酒。粉,味甘,大寒,主压丹石,去烦热,利大小便,止渴。小儿热秃,以葛根浸、捣汁饮之,良。  甄权: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熬屑治金疮,治时疾寒热。(《药性论》)  苏敬:味甘,平,无毒。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大寒,疗消渴,伤寒壮热。(《新修本草》)  陶弘景: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疼。生根汁,疗消渴,伤寒壮热。其花可解酒毒。(《名医别录》)  唐慎微:葛根,味甘,平,无毒。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证类本草》)  张元素:味甘平,性寒无毒。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其用有四:发伤寒之表邪;止胃虚之消渴;解酒中之奇毒;治往来之温疟。葛根止渴解酲,发散伤寒消热毒。(《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缪希雍:葛根禀天地清阳发生之气,其味甘平,其性升而无毒。入足阳明胃经。解散阳明温病热邪之要药也。故主消渴,身大热,热壅胸膈作呕吐。发散而升,风药之性也,故主诸痹。生气升腾,故起阴气。甘者,土之冲气,春令少阳,应兼微寒,故解诸毒,及《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甘能和血而除热,故又主疗金疮止痛,及胁风痛也。(《神农本草经疏》)  凌奂:发汗升阳,生用能堕胎,蒸熟散郁火,化酒毒,止血痢。能舞胃气上行,治虚泻之圣药。鲜葛根汁大寒,治温病火热,吐衄诸血。(《本草害利》)  2.黄芩唇形科植物黄芩或滇黄芩黏毛黄芩和丽江黄芩的根。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分为“子芩”与“枯芩”。“子芩”为其新根之坚实者,又称“条芩”;“枯芩”为其宿根之中空者,又称为“宿芩”。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  (1)用于气分热结。中上焦热盛,高热烦渴,面赤尿赤,苔黄脉数,配薄荷、栀子、大黄等(《和剂局方》凉膈散);黄芩假其降火而降痰,泻肺火,除膈上热痰,用于肺热壅盛,咳嗽稠黏,可单用(朱丹溪清金丸);气分火毒炽盛,配伍黄连、黄柏、栀子同用(《外台秘要》黄连解毒汤);风热痰所致之眉框痛,与黄芩、白芷等分为末,茶清调敷(朱丹溪)。  (2)用于血分热结。产后血亏阴虚、风邪人里化热,四肢烦热,与生地、苦参相配,清热解毒,养血滋阴(《千金方》三物黄芩汤)。阳盛血热,月经量多,合用四物汤,加入白术使用(《女科百问》当归饮);心火炽盛,舌上有黑孔,出血如涌泉,戎盐、黄芩、黄柏、大黄各75g,人参、桂心各30g,甘草15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千金方》戎盐丸)。  (3)用于湿热下痢、湿温身热、湿热黄疸。黄芩性味苦寒,功檀燥湿清热,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长于清中上焦之湿热。治疗湿热下痢,酌加木香、槟榔、大黄、黄连、当归、肉桂(刘完素芍药汤);用于湿温阻中,胸闷身热,酌配滑石、蔻仁、通草、猪苓、茯苓、大腹皮(《温病条辨》黄芩滑石汤);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绵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治疗身体面目皆黄,大黄、黄连、黄芩各120g,共研细末(孙思邈《千金方》三黄散)。  (4)用于安胎。黄芩善清热凉血,血不妄行,乃能养胎。常与白术配伍,黄芩乃上中二焦药,能降火下行,白术能补脾,故黄芩、白术乃安胎圣药。可以黄芩、白术、炒神曲为细末,粥丸,用以安胎;治妊娠伤寒,胎动不安,取黄芩、白术各等分,研为散(《妇人大全良方》白术散)。  (5)用于头痛。黄芩90g(一半酒制,一半炒),川芍15g,柴胡21g,炙甘草45g,黄连、防风、羌活各30g,上为细末,每次6g,人茶水调如膏(李东垣《兰室秘藏》清空膏)。  (6)用于风疫。治疗风疫,脉浮数而不弱,头项强,腰脊痛,发热恶风,与桂枝相配,巧收凉肌清热之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桂枝汤加黄芩)。  《神农本草经》:主诸热黄疸、肠辟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陶弘景:黄芩,味苦,平,大寒,无毒。主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伤。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本草经集注》)  汪切庵:苦,寒,无毒。除一切热,解诸般淋。血痢腹痛,火嗽喉腥。泻中焦实火,退脾家湿热,清火安胎,逐水解渴,利胸气,消膈痰,疗黄疸,治血闭。兼清肌表郁热,最除往来寒热,平痈疽疮疡,退目赤肿痛。腹痛因寒者忌之。脉迟者忌之。(《本草易读》)  张元素:泻肺经热,一也;夏月需用,二也;去诸热,三也;上焦及皮肤风热风湿,四也;妇人产后养阴退阳,五也;利膈中气,六也;消膈上痰,七也;除上焦热及脾湿,八也;安胎,九也。(《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甄权: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拥气,治五麻,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药性论》)  日华子:下气,主天行,热疾,疗疮,排脓,治乳痈,发背。(《日华子诸家本草》)  李时珍: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屡喉腥诸失血。(《本草纲目》)  东洞吉益:黄芩,治心下痞也,旁治胸胁满、呕吐、下利也。(《药征》)  3.黄连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云南黄连的根茎。以上三种依次习称“味连”、“云连”、“雅连”。在全国多数地区均有分布。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  (1)用于胃肠湿热、泻痢呕吐。黄连大苦大寒,善于清中焦湿热,治湿热中阻、气机不畅之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可伍黄芩、半夏、干姜使用(《伤寒论》半夏泻心汤);黄连为治泻痢要药,治热痢泄泻,酌配白头翁、黄芩、秦皮(《伤寒论》白头翁汤)。  (2)用于热毒炽盛烦躁。治热毒、高热烦躁、痈疽疗疮,常配黄芩、黄柏、栀子(《外台秘要》黄连解毒汤);用于治气血两燔,配伍清血分热之品玄参、丹皮,如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对于上焦热毒,可应用酒炙黄连,缓和寒性,并引药上行,以清上焦头目之火。  (3)用于痈肿疖疮、目赤牙痛。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可配伍天花粉、茯苓、当归(《证治准绳》天花粉丸);胃火上攻,牙痛难忍,配伍生地、升麻、丹皮等(《兰室秘藏》清胃散)。  《神农本草经》:黄连,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日(《御览》引云:主茎伤。《大观本》无),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陶弘景:黄连,微寒,无毒。主治五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治口疮。(《名医别录》)  唐慎微:黄连,味苦,微寒,无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五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久服令人不忘。一名王连。(《证类本草》)  兰茂:主治热气目痛、背寒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治五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消渴。止心腹疼痛。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治五劳七伤。益气,除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天行热疾,赢瘦气急。一治郁热在中,烦躁在心,兀兀欲吐,心下痞满。主心痛逆而盛,心积伏梁。(《滇南本草》)  汪切庵:大苦,大寒,无毒。手少阴心经药也。清心退热,泻火除烦,镇肝凉血,解渴止汗。厚肠胃而止泻痢,开伏梁而泻痞满,解痈疽疮疥之毒,退目痛及眦伤之火。虚寒者勿用。舌苔红者急用之。(《本草易读》)  王肯堂:黄连,气寒味苦无毒,气味俱厚,可升可降,阴中阳也。人手少阴经。其用有六:泻心藏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张仲景治九种心下痞,五等泻心汤,皆用之。(《证治准绳》)  张元素:味苦性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四:泻心火,消心下痞满之状;主肠澼,除肠中混杂之物;治目疾暴发宜用;疗疮疡首尾俱同。(《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陶弘景:黄连禀天地清寒之气以生,故气味苦寒而无毒。味厚于气,味苦而厚,阴也。宜其下泄,欲使上行须加引导。人手少阴、阳明,足少阳、厥阴,足阳明、太阴。为病酒之仙药,滞下之神草。六经所至,各有殊功。其主热气,目痛眦伤泪出,明目,大惊益胆者,凉心清肝胆也。肠澼腹痛下痢,《别录》兼主泄澼。泄者,泻利也;澼者,大肠下血也。俗名为脏毒。除水利骨,厚肠胃,疗口疮者,涤除肠、胃、脾三家之湿热也。久服令人不忘者,心家无火则清,清则明,故不忘。禅家习定多饮苦茗,亦此义尔。(《神农本草经疏》)  4.甘草来源于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春秋采挖,以秋采者为佳。除去须根,晒干,切厚片,生用或蜜炙用。

编辑推荐

  诠释经方奇方,探究临床应用与作用机制。  葛根芩连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4味药组成,有解表清里、升清止痢之功,症见身热、下痢。《葛根苓连汤》理论研究部分探讨葛根芩连汤的组成、用法、功效、适应证、应用范围、组方原理及特点、古今医家评述、方剂的现代理论研究。临床研究重点介绍研究者对葛根芩连汤的系统性的临床观察以及大量临床医家的医案和经验总结。试验研究探讨葛根芩连汤的每一味中药的现代药理,并以此为基础研究该方治疗各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难病奇方系列丛书第三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难病奇方系列丛书第三辑:葛根芩..”是张种景的名方,能治疗各种病
  •   这本书是买给同宿舍大姐的。我有参编还未上市的难病奇方第四辑,当然好评啦!
  •   有拼凑之嫌,学医者不建议购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